日本的軍工有多少
Ⅰ 日本總共有多少兵力
日本現在兵力在20萬之內,警察已經達到百萬之上
二戰以後戰敗國不允許養軍隊 只可以成立小規模的自衛隊
Ⅱ 日本有哪些重工企業
三菱 川崎 富士 日本飛行機株式會社 新明和工業株式會社
實力都很強!
Ⅲ 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水平如何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之一,也是二戰中的軍事強國之一。他曾挫敗了老牌的世界海軍霸主英國,毀滅了太平洋霸主,那麼二戰中日本的軍工水平到底有多強呢?
日本是一個傳統的島國,國內的資源特別匱宵,它狹小的國土和有限的資源嚴重製約著其國力。日本的工業基礎、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都要比美蘇英德這些傳統的列強國家要遜色得多。
由於受國力薄弱的限制,二戰中,日本的軍事武器都比較低。手中拿是三八大蓋,開的是薄皮坦克,日本嚴重缺乏石油和橡膠等資源,但是日本的軍工企業卻特別強大。
日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所用的軍艦、坦克、發動機軍用飛機引擎及其他零件幾乎都是由日立公司生產的的。它是日本的第三大裝甲車製造商。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二戰中日本軍工企業雖然受到本國工業整體落後,資源匱乏的影響,但是他們的技術非常先進,軍工產品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個部門。
Ⅳ 二戰主要參戰國的軍工實力排行
NO.1 美國
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 ,在二戰的刺激下,戰爭機器空前強大。在巔峰時期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後勤保障能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裝備,軍工技術水平也基本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尤其,美國二戰後期的軍工業水平相當驚人,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整個反法西斯盟國的75%的武器都由美國供應。而戰術指揮水平以及在二戰各個戰場中的戰績也穩居世界前列。並成功的實施了多次空降、登陸等多兵種配合的行動,而強大的海軍航母艦隊也使美國在二戰就建立起了全球作戰的高機動能力,先進的軍工技術水平使美國在二戰後期就擁有了戰略轟炸機、重型航空母艦以及原子彈等先進武器系統,為戰後的世界霸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排在NO.1的位置,當之無愧。
NO.2 德國
德國由於戰前軍事擴張策略的刺激,軍事工業高度發達。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III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後期由於資源的限制,開始提高武器的質量,生產數量大幅度下降。而德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以及優秀的戰略、戰術思想和指揮水平也是世界所公認的。德國開創了閃電戰的時代,並開創了裝甲兵協同坦克作戰的陸軍高機動作戰的先河。同時德國還最先將空降兵應用於實戰,而空降比利時打垮了鐵桶般的防禦系統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經典戰例。軍工技術高度發達,二戰時期就造出了飛彈,甚至如果不是軍事高層對原子技術的不認同,恐怕,德國會是世界上最先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但是由於資源的致命傷人口的限制導致兵源供應不足以及情報技術的滯後,也為這支部隊的強悍折了不少分。
NO.3 蘇聯
二戰後期是蘇聯軍事最為鼎盛的時期。 戰爭中後期軍隊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甚至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並擁有著當時世界上強大的軍工生產系統,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雖然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蘇聯後期的軍隊也在歐洲最艱苦的戰場上磨練出了鋼鐵般的意志。蘇聯發達的情報系統克格勃,也在二戰歷史上寫下了不可磨滅的篇章。戰術思想方面,蘇聯在二戰中形成了裝甲集團化沖擊的思想,強大的鋼鐵洪流二戰後期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對分重視陸軍火力的思路,甚至無限制的加強火力也是蘇聯的一種致命傷。當時蘇聯有一種說法,有一個角落沒有攻擊到,說明我們的火力還不夠強。還需要不斷增加。其實,那種鋪天蓋地的重型火炮、火箭炮、榴彈炮的呼嘯的震撼場面,與美軍地面部隊利用先進的無線通訊呼叫空中力量與地面火力支援的精確打擊相比,實質上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而蘇聯在冷戰時期更是由於對電子信息技術的不重視逐步落伍。
NO.4 日本
日本的海陸空實力比較平均,均位居世界的前列。強大的航母艦隊,先進的零式戰機,優秀的軍隊素質,都展示了這個窮兵黷武的國家的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於美軍的太平洋對抗中,如果不是情報系統的失敗,也許,日本的敗退還要滯後很長時間。43年以前,日本的海軍實力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團(個人的認為,應該強於英國)。實際上日本的軍工技術水平並不差,只是由於資源的限制以及面對的對手的弱小,日軍的步兵武器、坦克等等與西方列強相比明顯遜色不少。
標註:日英誰強,有爭議。但我個人認為日本強,因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日軍以不到1萬人的代價殲滅、俘獲英軍12萬人
NO.5 英國
英國是傳統的海軍強國,但是由於過分依賴大西洋的天然壁壘,導致了他陸軍力量的萎縮。而由於當時經濟危機的沖擊,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二戰中,英國依靠強大的海軍實力打垮了德國的海上力量,主導了大西洋的制海權。並在塔蘭托海戰中基本摧毀了義大利的海軍,控制了地中海。但是這種實力不對稱的戰爭,與美日太平洋戰爭中硬碰硬的死磕相比更缺乏含金量。而英國陸軍在東南亞的不堪一擊,在敦刻爾克的慘敗,都寫下了恥辱的篇章。好在英國的情報技術與科技還不算太差。與當時世界各國相比,占據第五位也是實力的展示
NO.6 法國
也許有些人要吐槽了,一個被德國一個月內滅掉的國家也能排到世界前十么?但是,客觀的說,法國的失敗並不是其軍事實力的客觀展示,而是戰略戰術思想的嚴重失誤。但縱觀其軍事力量,法國在當時的世界上並不差。擁有者強大的陸軍(二戰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擁有著200多萬的陸軍,也不是純粹的吹牛),海軍力量也不差,不過一切都沒有發揮戰爭就結束
NO.7 中國
中國的軍隊數量並不少。戰前,國軍就有200多萬大軍。巔峰時期,國軍到了400多萬,八路軍也有100多萬。但是關鍵是軍閥林立,國共對立,各系的部隊高度的不統一。長期以來中國的軍事力量缺乏有效統一的軍事集中。雖然,名義上國共合作了,但是底下的摩擦不斷。從戰術戰略思想上,共產黨的游擊戰等理論在大縱深的防禦戰中也在世界上算是先進。但是由於日軍的強大,以及國軍投降的軍隊繁多,也造成了中國軍事力量戰鬥力的低下。雖然國軍的裝備並不差,但是標准化太低,拿著進口的部分武器,子彈供應都是問題。軍工水平太低,綜合國力太差。除了正面戰場幾次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是失敗的)以及大量裝備了美式武器的遠征軍在緬甸路的幾次小勝利外,沒有什麼好的戰績可言。八路軍的幾次歷史上的勝利也不具戰略意義
Ⅳ 日本有哪三大重工
日本三大重工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
1、三菱重工,創立於1884年,是日本的軍工生產企業,2003年日本自防衛廳接受的軍工訂貨額為2800億日元,居日本各家軍工企業之首。
2、富士重工,前身是日本軍工企業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在1941-1945這幾年間,總共為日本海陸軍生產19561架軍用飛機,36400台航空發動機。
3、川崎重工,起家於在明治維新時代,主要製造航空宇宙、鐵路車輛、建設重機、電自行車、船舶、機械設備等。
(5)日本的軍工有多少擴展閱讀
川崎重工起家於日本明治維新時代,1878年川崎正藏在大藏省的幫助下建立了川崎築底造船所,1896年更名為株式會社川崎造船所,至大正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蓬勃的造船業。
經歷昭和時代的二戰、戰後的日本經濟急劇增長以至日本近代史及工業史,川崎重工仍為日本企業中的老字型大小之一。
川崎公司成立後藉助政治關系,迅速成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業企業之一,1906年向日本軍隊交付了第一艘國產潛艇,並於當年建造了第一台國產蒸汽機車,1939年公司更名為川崎重工株式會社。
二戰期間該公司為日本軍隊提供了「飛燕」戰斗機、五式戰斗機、一式運輸機等空軍裝備,還建造了著名的「榛名」號戰列艦和「加賀」號航母。
Ⅵ 二戰時有哪些公司支撐著日本的海陸空軍工
坦克製造商: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產企業。是二戰時日本唯一的坦克製造商,現在,三菱重工建造了海上自衛隊幾乎一半的潛艇和三分之一的驅逐艦。
引擎製造商:石川島播磨重工,一戰後開始涉足飛行器製造業務,二戰時參與建造軍艦及飛行器。2007年更名為IHI株式會社。
軍艦製造商:三菱重工、住友機械、住友重工、三井造船、日立造船、石川島播磨重工;
戰車製造商:三菱重工、豐田汽車、日野汽車、五十鈴、小松製作所
導彈製造商: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東芝
Ⅶ 日本現在的軍事實力如何
日本的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一直眾說紛紜,我們不妨從數字的角度一探究竟。
自衛隊人數。2006年度,日本自衛隊編制總人數約為2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16萬人,海上自衛隊4.6萬人,航空自衛隊4.7萬人,聯合參謀部503人,情報本部1950人。此外,日本自衛隊還編有4.8萬人的預備役及8300人的應急預備役,可根據戰時需要,迅速補充作戰力量。26萬人雖然不多,但由於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分攤到每平方公里的軍隊人數達1.4人
,遠遠超過中國的0.23人,和俄羅斯的0.07人。
裝備水平。日本航空自衛隊裝備有370架戰斗機,近76%為第三代戰斗機。而亞洲空軍強國韓國的第三代戰斗機比例才47%。日本海上自衛隊現裝備各類艦艇共約160艘,總噸位在45萬噸以上,其中包括5艘「宙斯盾」驅逐艦,至少16艘潛艇和1艘1.35萬噸的准航母。日本陸上自衛隊現有坦克約1000輛,裝甲車約1300輛,各種火炮約6400門。日本自衛隊武器裝備的總體性能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部分裝備甚至比美軍的還先進。
軍工實力。日本的軍工生產實行的是「寓軍於民」的體制,至少有1500家企業參與軍工生產,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電機等企業具有很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它們可以建造飛機、艦艇、坦克、大炮等先進武器,如「愛國者」導彈、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都已實現了在日本生產。日本民間企業蘊藏著巨大的軍品轉產能力。據估算,日本如將5%的汽車生產線轉產坦克,坦克的年產量可達1.2萬輛;若將20%的造船能力轉產軍艦,可年產70萬噸軍艦。
軍事科技水平。2006年,日本軍事科研經費高達1714億日元,38年間增長了20多倍。政府的高投入使日本軍事科技在很多領域搶佔了制高點,如在半導體、微電子、航天、核能、高速計算機、人工智慧等不少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軟體、雷達、通信等領域保持相對領先優勢。如日本有近50座核電站,H-2A火箭能將10噸有效載荷送入低近地軌道。
戰爭潛力。截至2004年末,日本役齡男性人口為3306萬人。由於日本一直非常重視儲備兵員骨幹,現役部隊中,少尉以上軍官約佔20%,士官約佔55%,官兵比例之高居發達國家首位,一旦需要可迅速編成上百萬部隊。日本目前還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擁有近9000億美元外匯儲備。這些都為日本的戰時動員提供了可靠的財力保障
Ⅷ 二戰結束日本投降的時候,究竟還剩下了多少兵力
由於日本的軍工發展比較好,所以在亞洲戰場,日本的兵力損失是很少的,初步估計日軍在二戰後還剩500萬的兵力。
當年的日本和德國等國是法西斯國家。為了實現他們的野心,日本挑起了一場席捲全世界一樣的戰爭。在亞洲日本的主要戰爭目標是中國。為了挑起戰爭,他們找了各種理由准備這場戰爭。作為一個小國,他們想與全世界為敵。可想而知他們的野心有多大。
在戰爭後期,國際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巨大勝利。日本為了挽回局面,開始與美國作戰,使得美國將目標轉向日本。美國為了對付日本,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削弱了日本的國力,大大加快了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步伐。同時蘇聯也對日本宣戰,解決了日本軍隊在東北的問題,導致日本無力再次侵華。然而,日本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投降後,當時日本還有百萬軍隊。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數字。畢竟中國人民已經消滅了大量日軍。後期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蘇聯也消滅了大量日本有生力量。然而部隊還是那麼多,真的很震撼。
Ⅸ 日本的重工業設施有什麼
摘要 日本三大重工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
Ⅹ 日本具有軍工生產能力的十大重工企業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電機、東芝、日本電氣、富士重工、新明和工業。住友重機、日立造船、石川島播磨重工、佐世保重工、三井造船。日本制鋼,小松製作。這些只是比較有名的,細細數的話有20多家,,實力相當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