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斷供晶元材料怎麼辦
㈠ 華為被斷供晶元以後怎麼辦知乎
作為一個企業,他肯定有他的預備方案,我們相信華為可以解決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一定有充分的辦法去化解這場微信。
㈡ 日本為什麼又恢復了對韓國半導體材料的供應
G20峰會,領袖們的握手言歡剛結束,有一條新聞就特別扎眼。日本經濟產業省7月1日宣布,將對用於製造智能手機與電視機中OLED顯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醯亞胺」、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必須使用的「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半導體的三種材料,加強面向韓國的出口管制,韓國隨即進入緊急狀態。半導體科技產業是韓國為數不多的全球領先支柱產業,一旦實質進入卡脖子,影響面非常深遠,甚至波及到中國。
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小小台灣的張忠謀和郭台銘,能取得台積電富士康這么大成績,占據半導體產業晶元生產和代工生產的統治地位。其實這是美國安排和扶持的,還有光刻機在荷蘭,ARM在英國、半導體原材料在日本,這些都不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背後操控力量控制和布局的結果,它們就像是散落在橫盤的棋子。保持美國的一家獨大,分散整個鏈條的全球集中度,是戰略布局的主題思想。
㈢ 韓國最快下周將日本移出「白色清單」,日本將如何應對
首先日本外務省幹部表示「由於韓國將日本移出『白色名單』但是並不畏懼,將會冷靜應對」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在亞太地區有自己的勢力,扶持了日本和韓國。韓國和日本都是亞洲地區的經濟強國,但是在政治軍事上都受到美國的控制,由此美國對於參與亞洲的國際事物有了極大的便利。美國日本韓國這個同盟是為了抑制中國才撅起的,但是相對於韓國來說,是有些被迫加入的意味,說明這個同盟大有內部矛盾的局勢。
兩國關系降入有史以來最低點。美國與兩個國家都是同盟,也願意犧牲一定的利益緩和兩國的矛盾。韓國做出「隨時隨地」雙邊談判的意願,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不懼怕採取一定的其他措施。日本也表示會進一步的採取措施,至於以後世界局勢的走向還得看發展。
㈣ 日本斷供韓國,韓國有什麼產品可以斷供日本的
日本對韓國沒有依賴,就算有點小依賴,日本都可以找到替代品,韓國的反擊只能是自取其辱,是自己害自己,不會給日本帶去傷害,只會給韓國帶來更多的災難!
文在寅此舉,和烏克蘭的前任總統波羅申科很像,烏克蘭明明依靠俄羅斯的能源,偏偏和俄羅斯作對,最後搞得四分五裂!韓國明明依賴日本的「氟化氫」、「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在韓國沒有後路的情況下去得罪日本,是不明智的選擇!俗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㈤ 「晶元斷供門」真相是什麼其實我們更應該擔心「電容斷供」!
近日,新媒體《愉觀車市》一篇關於晶元斷供影響大眾產能的文章,引起廣泛討論,文章閱量很快10萬+。
此事也引起央視和一些主流媒體的跟進報道。甚至周一一開盤,晶元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股價一度漲到22.6港元,一改往日的下滑頹勢。
車聚君以前在零部件工作過,做了一圈采訪後發現事情沒那麼復雜,又不那麼簡單。
先說結論:晶元斷供門確實存在,但影響沒有那麼大。真正的威脅,可能是電容斷供。我們先理一下汽車行業上下游的供應鏈關系: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一汽-大眾批發銷量為1,650,934輛,同期的上險數即實際交付數為1,608,732輛,這樣它的庫存應有42,202輛。類似的,上汽大眾前10個月的累計批發數為1,186,385輛,同期上險數為1,159,836輛,它的庫存應有26,549輛。
這么看,南北大眾的庫存支撐一兩個星期問題不大。
一切看上去風平浪靜,但車聚君覺得事情不那麼簡單:面對晶元斷供這么佛系,大眾不要銷量啦?於是,又去問了一下上汽大眾那位學弟的看法。
他說:「今年我們應該是認慫了,明年也沒做好翻身的准備。」
二、其它廠家:暗流涌動,隔岸觀火
那同在上海的上汽通用怎麼樣了呢?
車聚君又聯繫上了一位雪佛蘭工廠的學妹,她說暫時還沒受什麼影響,但感覺整個行業的氣氛有點緊張,不確定以後會發生什麼?
為了保險起見,又問了一位在凱迪拉克工廠的學弟,結果這位直接說:
「熱火朝天!我們凱迪拉克11月產量差不多有2.6萬。」
據公開信息查詢,通用的晶元主要來自大陸、東芝,有日系供應商分擔壓力,情況相對會好些。
詢問長安福特時,對方公關人士回:沒有聽到相關消息。
詢問東風悅達起亞時,對方公關人士回:目前沒有收到相關信息。
那麼自主品牌呢?
吉利集團的相關人士表示:「當前,大家都在為自家爭取晶元資源,盡量減少影響,現在就看誰能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從這番話看,吉利還是受了一些影響。
車聚君又詢問了長城汽車的相關人士,其中一位答復:沒有聽說啊。
另一位回答:目前是沒有明顯影響,但我們內部已經調動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在解決貨源,盡量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不確定需要多長時間。
當車聚君詢問新勢力的大哥蔚來時,對方的工作人員回答:不受影響。
當詢問另一家新勢力零跑時,其公關人士這樣回答:
「對零跑汽車目前產能沒有影響。零跑整車的大部分控制器,都是自研自造。例如這次受影響的BCM系統,零跑也是自研自造。我們對晶元的原材料有較高的敏感度,提前有一定預判,所以有庫存儲備。」
公開信息顯示,零跑於今年10月推出了車規級AI智能駕駛晶元「凌芯01」,算力達8.4TOPS,實現了自主知識產權智能駕駛晶元從無到有的突破。
看來,除大眾外的多數廠家沒受晶元斷供門太大影響,但不少廠家開始嚴肅應對這個事件。
三、一級供應商:問題確實有,只能硬催
車聚君和一位前Continental的同事聊了一會兒,得到以下答復:
Continental的晶元供應商,主要是瑞薩和NXP。瑞薩的情況是,它因為疫情暫停了馬來西亞的一家工廠,上周剛剛復工。現在估計積壓了很多訂單。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再上游的晶圓廠出了問題,比如台積電。具體原因不知。
據悉,Continental旗下有很多業務單元,包括ABS、EMS、BCM、大燈系統、輪胎等,有的是這家德國零部件企業獨資,有的是和它其它企業合資。
因為它的不少工廠設在國內,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只是晶元供應商大多在國外,如東南亞、中南美洲、歐洲,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我們沒有停貨,只是供應緊張。」這位Continental的職業經理人說,「可能會對現有客戶多少產生一些影響,如沃爾沃、吉利等。」
當車聚君問及,他們有什麼解決方法時,他這樣回:
「沒辦法,只能使勁催我們的供應商。」他頓了一下,補充到:「據瑞薩的人講,如果現在產能調整到位,明年6月大概能恢復正常。」
當車聚君問,為什麼不找本土晶元供應商時,他說:很難。
「因為晶元的建設周期長、投資巨大、工藝要求高、換代周期快、人材又緊缺,所以連手機晶元都被卡脖子,更別提要求更嚴格的車規級的晶元了。」
他補充:就算有一兩家國內企業做出來了,先不說性能與質量穩定性,只要國際大廠一降價或一推新,這些國內企業就很難生存了。
四、二級供應商:比晶元更嚴重的,是電容!
「你先查查我們AVX是誰,再聊吧!」
當車聚君撥通了一位久未聯系的朋友,問他晶元斷供門的看法。只依稀記得他在晶元相關行業工作,沒想到他直接扔出上面這句話。
AVX屬於京瓷集團,專注於電容器件,客戶包括通信、汽車、航空、軍工、重工、電力、手機、家用電器。
一部汽車的智能系統至少需要這三部分:信息感知元器件,主要是各種Sensor(感測器);信號處理器件,主要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晶元;還有執行部件,主要元器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
「你們只看到了晶元的重要性,其實我們電容更重要。」他這樣說。
據他介紹,一部汽車大約有3000多個電容,少一個電容車輛都無法出廠。
「我們的鉭電容是薩爾瓦多生產的,而中面美洲疫情嚴重,導致我們的鉭電容產量下降了約20%左右,但我們的價格上長了30%左右。所以,整體利潤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日子更好過了。」
當被問,不怕競品搶生意么?
他說:「全球五個鉭粉礦,全被我們壟斷,佔了世界40%鉭粉采購量。一些能替代我們的產品,性能不如我們,因為鉭電容易炸,不敢要。」
現在如果我們斷供,上邊的客戶肯定是跪地求饒,我們比晶元還老大!
車聚小結
最新消息是,上汽大眾大致將於第52周復工,即12月21日那一周。那麼,它共停產三周。
所以,讓我們再等等看事情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日本半導體產業鏈受地震沖擊,這造成了什麼影響
事件回顧:日本福島近海13日發生里氏7.3級地震,給日本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沖擊。全球車載晶元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位的日本瑞薩電子,在與福島縣相鄰的茨城縣境內有一家主力工廠,受地震影響一度停電。2月16日供電已經恢復,廠區建築也沒有受損,但為了確認無塵車間內的生產設備和晶元產品是否完好無損,瑞薩電子暫停了這家工廠的生產線。近期,由於全球車載晶元出現短缺,瑞薩電子把一部分外包給海外企業生產的訂單轉到這家主力工廠。據最新消息,瑞薩電子從2月16日開始重啟該工廠生產,但產能完全恢復到地震前預計需要一周左右,這一狀況可能使目前日本車企面臨的晶元荒雪上加霜。
瑞薩電子的這家工廠在10年前的“3·11”大地震中就遭受過重創,停工長達3個月左右,直到半年後才完全恢復產能,並波及到車企等下遊行業。為了緩解地震對產業鏈的沖擊,2018年,包括瑞薩電子和東芝在內的日本12家半導體企業簽訂了互助備忘錄,承諾在大地震發生後,相互融通生產材料、促進災後盡快復工復產。
根據統計2019年世界全球車用半導體銷售市場佔有率前三名分別為13.4%的德國英飛凌(Infineon)、11.3%的荷蘭恩智浦(NXP)及8.7%的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
相信他們會不久之後就會恢復生產,希望他們盡快復工生產,為世界經濟做貢獻。
㈦ 日本瑞薩12寸晶元生產線因火災停產,晶元短缺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家知道晶元這個東西不管在哪個設備上都是一種至關重要的零部件,它可以說是很多零件的心臟,也可以說是大腦。手機、汽車等行業都需要晶元,如果晶元的生產供應出現問題,那麼世界的工業都會受到影響,這可以說是毫不誇張的。這兩年可以說是流年不利,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一樣,新冠疫情的爆發波及了很多的國家,很多國家的經濟都遭受到了打擊。而受新冠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是美國。
晶元短缺的問題看來要存在一段時間了,但是我覺得我國可以積極的和美國方面進行談判,同時加速我們對晶元方面的自主研究製造,我國是製造業大國,能夠生產全類目產品,如果在一些方面被放鬆限制,相信我的晶元是能夠為一些行業提供產能的。希望我國的晶元產業能夠越做越好。
㈧ 中國企業為什麼會對日本半導體原材料有如此強的依賴性
日本在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表現優秀,只是幾棵樹木的優秀,不是整片森林的出色。
湯之上隆認為,日本企業太容易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為了所謂的技術常常把工藝工序搞得很復雜,推高產品成本,很容易在技術更新換代時被淘汰。這就是日本工匠精神的局限。
相對於CPU來說,DRAM的結構簡單得多,進入門檻不高,變成一種拼製造的產業,日本幾乎有點實力的公司都爭相擠入DRAM。在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峰時期,既有NEC這種老牌的半導體廠商,也有做家電的松下和煉鋼鐵的新日鐵這樣的奇葩新人。
比較惹眼的是新日鐵,主業是傻大黑粗的鋼鐵,和半導體沒半毛錢關系,也要來分一杯羹,不僅要搶DRAM蛋糕,連半導體材料也不放過,毫不猶豫地進入了硅晶圓業務,2003失敗退出後,2009年又進入碳化硅晶圓領域,期望在功率半導體底板材料領域有所作為,並且還頗有雄心壯志,其董事長石山照明在媒體上放話,要成為僅次於美國可瑞(Cree)公司的企業。美國可瑞(Cree)公司是誰?碳化硅晶圓市場的領投羊企業,石山照明的意思自然是,做不了行業老大,做行業老二可以吧。
總之,隨著日本半導體晶元奠定在全球的江湖地位後,配套的日本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也崛起為一支強勢力量。
沾半導體晶元光的還有日本傳統製造業,電子計算器、家電、照相機、汽車、手機(功能機)、顯示器等產業相繼崛起,幾乎每一個都把美國相應的產業摁在地上摩擦。可以說,在半導體晶元的引領下,整個日本製造業實現了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