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美軍怎麼對付日本的

二戰美軍怎麼對付日本的

發布時間: 2022-08-15 09:07:00

㈠ 美國二戰時是怎麼攻打日本的

潛艇攻擊運輸船隊 因為日本很少給運輸船配備護衛艦 海軍以澳大利亞為主基地從南向北攻擊 先攻擊容易攻打的島嶼 然後切斷補給線 再攻打難的 後期日本的油料不夠用 製造跟不上消耗 加上美軍的遠程轟炸機轟炸全是燃燒彈 據說把美軍儲備的燃燒彈全部扔給了日本本土
我是這樣想的:
1 經濟封鎖,日本的軍工產業主要靠外國的資源,美國又占其中的50%,所以美國不再給日本提供資源,就意味著日本的軍工產業無法很快地運轉,對於他們在戰爭中的物資沖擊很大
主要是殲滅日軍的海上和空中力量,通過控制住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然後再逐步攻佔其領土
你單問美軍進攻的
1942年4月底,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發動的一系列戰役相繼結束。結果,日本侵佔別國大片領土,
並佔領了從印度至千島群島的有利地位。但是,日軍統帥部摧毀盟國抵抗意志的企圖未能得逞。
日本陷入了必須同在經濟和軍事潛力方面超過自己的同盟國進行持久戰的境地。

5月7日~8日,日本與美國海軍在新幾內亞南面的珊瑚海[Coral sea]爆發激戰,最後打成平手。

㈡ 二戰中,美軍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有幾條

美軍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有3條,一是北太平洋,一是中太平洋,另一是西南太平洋,把哪裡作為主攻方向是美軍發動戰略進攻最重要的問題。北太平洋天氣嚴寒,海面上風大浪急,不利於實施大部隊作戰,而且對日本維持其戰爭的生命線,與東南亞的海上交通起不了多大作用,無法迅速解決戰爭。因此,美軍自1943年5月收復阿留申群島後,就未在這個方向採取進一步攻勢。

㈢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是怎麼反擊的

很多人把原子彈說成是報了珍珠港的仇,其實不能這樣說。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的第四個月就進行了反擊,派了16架b25轟炸機對日本進行了本土轟炸。雖然造成的傷亡不算大,但確實給了日本人「美國可以隨時對日本本土進行攻擊」的震懾。這種震懾是很徹底的。畢竟珍珠港離美國大陸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段距離是日本無法企及的。而日本本土卻輕易地遭到了偷襲。
1942年4月份的轟炸雖不能說得上是珍珠港的復仇,但2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卻使日本的海軍遭受無法挽回的重創。4艘航母沉沒,損失了300+飛機。就當時美國生產力是日本百倍以上的對比來看,這種損失對日本是致命的。而樓上所說的「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作戰能力喪失盡半」一說也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我們可以觀察一個細節,美軍被炸沉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從外表來看,是一艘以一戰標准建造的戰列艦。有著一戰戰列艦的標准外觀……且珍珠港一戰中美軍航母得以保全,使美軍的「以航母為中心的海軍編隊」思路得以發展壯大沿用至今。可說珍珠港的損失有被誇大的成分,加劇了日本遭受國際輿論的譴責。使美軍更名正言順地加入二戰。
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日本的男人基本上死的快沒了。米軍投放原子彈的目的在於日本不肯投降,如果不投降,進行日本本土作戰的話,美軍的傷亡人數可能又要增加幾十萬。有原子彈,何必冒這個風險呢?

㈣ 二戰後美國對日本本採取了哪些措施

軍事上,美國單獨佔領日本,建立佔領體制,解除日軍武裝和軍事機構。在日本投降前,麥克阿瑟就向杜魯門建議單獨佔領日本,杜魯門表示同感說:「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劃分佔領區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再讓他們像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1945年8月底美國進駐日本,排斥蘇聯等其他盟國對日佔領,雖然設立遠東委員會和盟國管制日本委員會,但實際上最後決定權和執行權都掌握在美國手中。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司令官,並授予他至高無上的特權,指令「天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許可權隸屬於作為盟軍最高司令官德貴官,貴官的許可權是最高的。這樣美國成了日本的最高統治者,在佔領體制下,根據美國制訂的《戰後初期對日政策》實施了鏟除日本軍國主義的非軍事化政策,迅速解除了日本本土及海外共計711萬軍隊的武裝,讓軍人復原回原地。同時,解散軍事機構1945
年9月13日解散大本營,10月15日解散元帥府、陸軍參謀本部、海軍司令部、教育總監部。11
月解散軍事參議院、陸軍省和海軍省。廢除《兵役法》、《義務兵役法》等軍事法令和《國家
總動員法》等有關戰時體制的法令,並禁止日本生產武器、彈葯、軍艦、飛機和軍需物資,禁止研究原子能和航空技術,解散與軍事工業有關的研究機構。

政治上,成立軍事法庭,制訂憲法。盟軍最高司令部於1946年1月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發動軍事侵略戰爭的28名首要戰犯進行審判,1948年11月,法庭宣判東條英機等7
人絞刑,木戶幸一等18人被判處無期或有期徒刑,對在亞洲國家犯有嚴重罪行的戰犯由受害國當地直接審判,相繼解散和取締在鄉軍人會、大日本政治會等147個法西斯軍國主義團體。法律上廢除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代以由美國人起草的《日本國憲法》,並於1946年11月3日頒布,翌年5月3日生效,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天皇由專制君主變為立憲君主,國家最高權力歸國會掌握,首相由國會提名通過,內閣對國會負責,其中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以國家權力發動的戰爭」「不保持陸海空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交戰權」。
經濟上,進行農地改革、勞動立法、解散財閥並制定對戰勝國賠償計劃。1945年制定《勞動組合法》,規定所有公私營部門工作的職工擁有勞工團體和進行團體交涉及參加罷工的權力,隨後制定出《勞動關系調整法》和《勞動基準法》保障工人的權利。1946年由政府征購地主的租佃地並出售給自耕農,基本上消滅了農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鑒於財閥是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經濟基礎,壟斷著日本經濟命脈,並在戰爭期間和軍部勾結為日軍提供戰爭武器,掠奪佔領國資源,為防止壟斷復活,在美國督促壓力下使財閥家族一律退出財界,並制定了《禁止壟斷法》和《集排法》,限制私人壟斷和不正當交易,防止托拉斯復活。在對戰勝國賠償問題上美國採取中間賠償形式,先後指定1000多個工廠為將被拆遷的賠償工廠,從1947年11月開始拆除名古屋陸軍工廠,橫須賀港海軍工廠等17個工廠,將1.9萬台工作母機和機械遷運到中國、菲律賓、荷蘭、英國等地,日本在其殖民地和佔領地區的設備和資金一律交給有關盟國。
文化教育方面,取締軍國主義思想。使教科書的出版脫離東京文部省的控制,禁止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教育內容,取締鼓吹軍國主義思想的文化活動,保證教育人員和其他知識分子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禁止以種族、國籍、信仰、政見或社會地位為由而歧視任何學生或教師。
美國對日本進行了以上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教育方面的改革,使日本由集權向民主過度,給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思想造成深遠影響。美軍對日本的軍事佔領,保證了日本領土完整社會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的單一性,防止了國家的分裂。利用天皇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迅速日本解散700多萬軍隊,並對戰犯進行審判,同時經濟上解散支持軍國主義戰爭的財閥,法律上確保日本不再建立軍隊,廢除了天皇集權形式,革除了政治中嚴重存在的法西斯軍國主義因素,確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是明治維新以來的重大改革,使日本向民主制邁進。

㈤ 二戰中,美軍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有哪幾條

美軍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有3條,一是北太平洋,一是中太平洋,另一是西南太平洋,把哪裡作為主攻方向是美軍發動戰略進攻最重要的問題。

㈥ 二戰中,美軍內部對日本的進攻路線最終採取了什麼戰略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了極其慎重和細致的研究,最後決定採取以中太平洋為主、西南太平洋為輔的雙管齊下戰略。這樣既可避免單線進攻易遭日軍集中全力抗擊和暴露側後的危險,又能迷惑日軍,使其難以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分散日軍兵力和注意力,為戰略進攻的順利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之所以選擇中太平洋為主攻方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美國軍事工業全面轉入戰時生產,大批航空母艦和登陸艦艇的建成服役,使中太平洋的海軍部隊擁有了一支以航母為核心的具有極高機動力和極強突擊力的艦隊,能夠確實保證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

㈦ 二戰美軍如何突破日本的陣地戰具體點

很簡單,二戰美軍與日軍主要進行的是島嶼兩棲戰。如果日軍在灘頭布防,就利用海空優勢,在登陸前的火力准備和航空兵壓制中把日軍的灘頭陣地夷平,後來日本人在沒有制空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學聰明了。放棄灘頭固守,把陣地設在島的制高點上,這樣美軍的確很抓瞎,在這種情況下美軍不存在突破日軍防線的說法,只有一碼一碼的向前挪。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葯來填日軍的洞口和坑道口,然後不斷逼迫日軍後退,直到日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㈧ 二戰盟國勝利後,美國軍人佔領軍是怎麼對日本人的

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做到以德報怨,就像不是每一次佔領,都是刀槍大炮、血肉飛濺。不是每一個時代,看到女性同胞在街上被性侵都會有人站出來阻止,就像不是每一代人,都會對佔領有十分明確且強烈的仇恨。

在二戰那個特殊的時代,日本對美國軍人佔領軍有著奇怪但又可以理解的特殊感情。

麥克阿瑟的任務是對戰後的日本進行管理和改造。看到日本逐漸嚴重起來的糧食問題,麥克阿瑟不惜“謊報軍情”,將撤軍後的26萬餘人謊報為41萬余,把多餘的糧食,分給了日本人。之後麥克阿瑟又游說美國政府,加大對佔領地日本的經濟援助。

所以,在二戰那個飢荒年代留下來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美國的“麵粉援助”才得以生存下來的。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是不假的。麥克阿瑟通過這種手段,不費一刀一槍,就成功俘獲日本民眾的“喜歡”。正是有這一批一批的救濟糧,日本才能在戰後穩定秩序,之後靠朝鮮戰爭跳板搭上資本主義積極發展快車。

美國佔領軍的惡行

美國是“幫助”了日本不假,但那些受盡折磨的日本普通百姓,他們遭受的苦難,是不能用“恩賜”一筆勾銷的。

美國士兵肆意強制日本民眾的財產

戰爭後的經濟恢復期,普通百姓本就沒什麼積蓄,即使是這樣的條件,美國士兵對搶東西這件事也是毫不手軟。只要是他們看上的東西,不管這些日本人願不願意,他們二話不說就搶走了。假如要反抗,送給日本人的就是橫飛過來的子彈和濺開的腦花。

美國士兵對日本人隨意搜身檢查,肆意搶奪其值錢的物件,但沒有一個日本人反抗。

至於美國士兵對日本女人的踐踏,有紀實紀錄片拍到:四個美國士兵醉酒後追著日本女生跑,沿途的美國士兵看到後,也加入這場追逐游戲。那些女生帶著驚恐逃跑,當她們看到日本士兵的時候,這些女生張了張嘴想求助,但日本士兵看到之後立馬就轉過身去,好像受欺負的不是自己的同胞。

有記者拍到,其實日本士兵的臉上是糾結痛苦但又無助的,但這樣坐視不理的行為還是令人唏噓。

在街上的小情侶,只要美國士兵看上其中的女性後,就會直接把女孩搶過來,當街強暴,而她的男朋友只能在一旁忍辱強行觀看或者逃離。

這種行為並沒有受到日本皇室的制止。而且,為了讓皇室的女人免遭毒手,他們欺騙大量的窮苦婦女去到慰安協會工作,給美國士兵提供特殊服務。這群無辜的婦女,就這樣被政府拋棄,忍受凌辱,生不如死地活著,被蹂躪至死。

美國士兵把“猴耍日本人”當樂趣。

日本飢荒,大量的日本人沒地方住就睡街上。當美國士兵領餐的時候,他們會在日本人多的地方大快朵頤,最後剩一點殘渣給他們;或者“大發慈悲”,把糧食扔出去,讓這些沒有糧食的人像狗一樣去瘋搶,去互相殘殺。

雖然在日本戰後的近代發展史上,美國的確是出了不少力,花了不少錢,日本能夠度過飢荒,美國“功不可沒”。但是,我們不能忽略這場“援救計劃”背後的真相。

美國援助日本,只是想借日本為跳板攻佔朝鮮最後佔領中國,以實現它獨霸全球的春秋大夢,對日本的援助,也只是為了更好控制日本罷了。

飢荒一代的日本人對美國佔領軍有著復雜的感情,直到現在也有為紀念麥克阿瑟的援助而設立的“學校給食紀念日”,而在這種民族記憶里,灰色的回憶也是有的。

我們無法評論這種感情的對錯,但在戰爭中,遭受苦難的,始終都是平民百姓。我們能夠以史為鑒,珍愛和平,才是這篇短文的真正意義。

㈨ 二戰時美軍進攻日本的過程是什麼

日本海軍首先發難,美軍在海上逐步反擊,一路反擊到沖繩列島,陸上主要從印度,向東南亞方向反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5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85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72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3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7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3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