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為什麼要換首相

日本為什麼要換首相

發布時間: 2022-08-12 06:10:03

A. 日本為什麼頻繁換首相

日本政治體系不成熟,不是政治強國。日本的首相更迭頻繁其實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只不過小泉在位時期比較長,政局穩定,所以才會讓一些不懂政治、不關心時事的人覺得頻繁換相才是奇怪的事情。當初10年9相,現在換這么三四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日本首相多受議會左右,一旦在議會失勢,就會面臨下台的局面。而且日本多為出身政治世家的人,自身都有比較雄厚的實力和勢力,一旦對方出現丑聞或不足,就會大舉攻擊。說白了就是他們不在乎國家政策是否穩定,只在乎能不能延續自己家族的政治世家地位。再加上選民多會被一方的聲音所迷惑。自從1993年自民黨沒落後,這種混亂覺面就越來越嚴重,如果鳩山坐不了幾天就下台了,根本就不值得奇怪。因為有太多人窺探這個席位並會不擇手段地爭奪。

B. 為什麼自小泉純一郎後,日本經常要換首相

想首先糾正閣下的是日本首相是沒有任期的,4年一任那是美、俄等國的總統(中國主席5年)
,《日本國憲法》並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的的任期作具體規定(見《日本國憲法》第五章「內閣」的的條67「關於內閣總理大臣的任命」)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麻生太郎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有消息稱麻生很可能提前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小泉可以說在內政方面做的不錯,日本民眾並不關心外交。只要他對老百姓好就支持他,安倍、福田雖在外交上有所建樹,但在日本人民最關心的內政特別是物價、福利、養老金等方面無所作為,甚至使經濟出現倒退。
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竹下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竹下登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大部分中國人關心日本政局走向,無非是關注中日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新首相今後的對華政策。麻生雖然曾公開表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等被人們稱為「大嘴麻生」。但他在12日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當選將繼續改善對華關系,發展中日友好是一種手段,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我將繼續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2日他在當選總裁後再次闡述對華關系時表示:「日中友好是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一種手段,有利於雙方的國家利益。」在競選演講中他也曾說:「以前發表的言論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今後將及時閉嘴。」總之,今後麻生太郎身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日本的國家整體,他必然會慎重行事。不管他個人對華感情如何,但今後他必然會從國家總體利益出發,畢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然他今後不會向福田首相在任時如此「親華」,但大方向不會有重大調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強硬一些,今後在雙方的談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難度。國家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無論是誰上台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加強中日關系。當然我們希望麻生能夠像福田首相一樣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在此在下也對福田康夫首相任職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1年間對中日關系有好向前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贊賞。今年8月15日前夕有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是否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但我們應該考錄到自己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我在以前任外相期間沒有去參拜過。」今後政策上會有一些調整但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無論首相是誰,即便是小泉在任他也會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三思而後行的。雙方和則兩利,敵則兩害,對立甚至戰爭不利於任何一方,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個淺而易見的道理。日本現在內政方面危機重重,誰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煩。中國現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過激舉動」那勢必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一些大財閥的在華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那些老闆們想必不會讓這些政治家好過吧!中日關系向友好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並不是某個人所能決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必將不斷向前發展並上升更高層次!
建議閣下參考以下資料:《日本首相列傳》《日本政治與外交》《日本國會與政治》等
有關網站:
《日本國憲法》全文:http://ke..com/view/447279.htm
日本內閣府官方網www.cao.go.jp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官網www.cn.emb-japan.go.jp
日本政府官網nettv.gov-online.go.jp
日本首相官邸(泳添町)官網www.kantei.go.jp

C. 近年來,日本首相頻繁更換,背後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國民對政客們失去了信心,對日本的發展和未來也沒有信心。所以一覺得不爽就把怨氣發在政客頭上,導致首相支持率動輒降到最低,然後就是辭職。

再者日本內閣各派別爭斗比較厲害,分分合合的事情司空見慣,誰也不以為意,一旦支持首相的政治力量瓦解、分化或者改變主意了,首相只好辭職。

還有一個原因是日本政局與政府政策事實上與首相變更關系不是太大,首相雖然變換頻繁,但沒有導致政局或政府大政策發生混亂,因此大家都覺得換首相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也應該是日本首相頻繁更換的一個原因吧。

D. 日本為何頻拼換首相

這是由日本現在特殊的政治體制決定的,因為只要政府部門的組成人員中有人對其內閣首腦不滿,要求推出內閣,首相就可能面臨內閣解散的危機,所以日本就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了。至於其具體的深層原因,還需要了解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的相關政治制度史。如有興趣,建議閱讀以下著作:《日本官僚制度史》《伊藤博文時代》《武士道》《菊與刀》《日本史》等

E. 日本為什麼頻頻更換首相

日()本的首()相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1。議員世(()襲的多,家族背景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2。背後是財閥的控制,面前是一幫不分是非的民眾。
3。日本的黨()派內部也是玄機重重。
自己的政()治意圖很少有能實現的,麻煩太多了

F. 日本為什麼那麼頻繁換首相

究其根本願意還是由於日本的政治體制不健全造成的。日本首相並不是由選民直選,而是在黨內產生,這就形成了日本政界的「55體制」。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竹下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日本首相並不是國民最喜歡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這個總裁一般也都是黨內各派閥都能夠接受的人選。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竹下登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大部分中國人關心日本政局走向,無非是關注中日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新首相今後的對華政策。麻生雖然曾公開表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等被人們稱為「大嘴麻生」。但他在12日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當選將繼續改善對華關系,發展中日友好是一種手段,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我將繼續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2日他在當選總裁後再次闡述對華關系時表示:「日中友好是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一種手段,有利於雙方的國家利益。」在競選演講中他也曾說:「以前發表的言論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今後將及時閉嘴。」總之,今後麻生太郎身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日本的國家整體,他必然會慎重行事。不管他個人對華感情如何,但今後他必然會從國家總體利益出發,畢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然他今後不會向福田首相在任時如此「親華」,但大方向不會有重大調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強硬一些,今後在雙方的談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難度。國家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無論是誰上台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加強中日關系。當然我們希望麻生能夠像福田首相一樣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在此在下也對福田康夫首相任職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1年間對中日關系有好向前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贊賞。今年8月15日前夕有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是否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但我們應該考錄到自己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我在以前任外相期間沒有去參拜過。」今後政策上會有一些調整但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無論首相是誰,即便是小泉在任他也會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三思而後行的。雙方和則兩利,敵則兩害,對立甚至戰爭不利於任何一方,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個淺而易見的道理。日本現在內政方面危機重重,誰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煩。中國現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過激舉動」那勢必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一些大財閥的在華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那些老闆們想必不會讓這些政治家好過吧!中日關系向友好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並不是某個人所能決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必將不斷向前發展並上升更高層次!

G. 為什麼日本首相總是頻繁辭職

日本採取議會制度,而且是多黨執政,所以首相經受不住各方的壓力,所以會頻繁辭職。
最近的首相當中,小泉純一郎連任2屆,應當是最長的了。
首先,通常來看,日本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日本政局也相對穩定,日本經濟蕭條,民生得不到改善,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局比較容易動盪。這是從戰後以來日本政治和發展的歷程看,基本上有這么一個規律。就現階段而言,日本經濟在冷戰後,就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現了明顯的停滯狀態,所以在90年代曾經出現過首相經常發生更迭,最短的也就是一個多月。到了21世紀,小泉執政期間,日本相對穩定,此後,日本經濟又進入了一個相對衰退的時期,特別是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使日本經濟也受到重創,所以目前又進入了一個政治不穩定,經濟蕭條的這樣一個循環的周期。 其次,日本雖然標榜民主政治,通過選舉產生國會議員,通過選舉產生日本的首相。但是,選舉是需要花錢的,所以在日本長期以來,權錢交易在政界是屢出醜聞。最近一次,鳩山宣布辭職,其中一個原因他也講到政治和金錢的問題,他本人以及跟他一起辭職的民主黨幹事黨小澤一郎都要為此承擔責任。 再者,日本政壇是黨外有黨,黨內有派,往往是圍繞一些國家的重大問題發生黨派之爭,不是互相補台,而是互相拆台。一遇到選舉的周期,在選舉之前,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政治斗爭,,比如實際上在7月份要舉行參議院的選舉,民主黨,就是現在的執政黨,他們的領導人已經感到了,由於在政治和金錢的問題上,在處理美軍駐沖繩基地搬遷問題上,沒有得到國民的諒解,所以,很可能在參議院選舉當中慘敗,這樣的話,他們不得不宣布辭職。 還有一些因素,這就是日本的外部因素。比如說,美國因素,在日本內政和外交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日本周邊的國際局勢,也會對日本的內政和外交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 也就是說日本領導人頻繁更迭,日本政局持續動盪,和以上這些因素是相互關聯的。我們也注意到,日本的媒體在日本政權更迭當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不能獲得日本廣大民眾的民意支持,要長期穩定執政也是很困難的。

H. 為什麼小日本每一年換首相

日本首相相對較高的更換頻率,與其政治體制密不可分。日本實行的是內閣議會制,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間接選舉產生,也就是選民先選舉議員,然後經國會決議,在議員中提名首相,擁有多數議員的政黨的黨首,自然也就會成為日本首相。日本的這種政治制度非常容易導致首相中途更換。比如當首相所在黨的黨內意見認為需要更換黨首時,那麼作為黨首的首相自然也就下台了。鳩山的辭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這樣一種情況。雖然他是在面臨普天間機場搬遷等諸多困境下辭職的,但他的辭職與所在民主黨內越來越高的反對呼聲有密切關系;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在野黨對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又獲得議會通過,那麼首相也要下台。比如麻生太郎擔任日本首相時,就曾遭遇當時為在野黨的民主黨等向國會眾議院提出的對麻生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以及向參議院提出的對麻生的問責決議案。

I. 日本首相為何頻繁更換

日本首相為何頻繁更換的原因: 日本政體是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的兩院體制。眾議院中多數黨的總裁會成為首相。參議院則牽制著眾議院。
如果在眾議院通過的法案遭到參議院否決,那麼眾議院必須以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重新通過才能確定法案。也就是說,如果在野黨掌握參議院,就會出現日本版「朝小野大」的局面。
保守政黨自民黨占絕對優勢地位、革新政黨社會黨進行牽制的所謂「55年體制」持續的時候,這種政治體制沒有任何問題。曾經還出現過執政8年的首相。但自民黨1993年分裂導致「55年體制」崩潰後,政治不穩定狀態長期持續。1955年至1993.年的38年裡,日本共出現16位首相,而1993年後的15年裡,日本更換了包括福田在內的9位首相。除了憑借個人領袖魅力而執政5年零5個月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日本每年都在更換首相。
日本政治專家分析說,這是因為沒能成功構建可以代替「55年體制」的新政治、政黨體制。自民黨淪落到不聯合就無法執政的地步,從自民黨走出去的人建立的民主黨在爭奪政權,卻看不出在意識形態和路線方面有何差異。再加上少數政黨的角逐和各政黨內部的派系斗爭,不穩定狀況必然會持續不斷。
日本首相頻頻換屆和日本國內的政黨體制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首相是在國會議員中選舉產生的,實際上就由在國會議員中佔多數的執政黨內產生的。一般來說坐上了執政黨總裁的位置,就自然是首相了。自1955年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成立自民黨以來,自民黨可以說是獨霸政壇,而其他幾個在野黨興衰統廢,基本無力與其抗衡。之間只有一次淪為在野黨,還是被從自民黨內造反分裂出去的議員組成的新黨派聯合其他在野黨奪去了政權。但自民黨只用一兩年的時間就重新奪回政權,獨立執政。由於自民黨長期占據多數席位,首相選來選去還是在自民黨內產生。正因為沒有其他政黨足以與其競爭,所以首相換來換去無礙自民黨大局。
既然沒有競爭,為何還走馬燈似的你去我來呢?這又和自民黨內的派系密不可分。自民黨議員裡面都有各自所屬派系,僅有極個別不在派的。被選為國會議員後,一般都會加入一個派系或被拉入一個派系,和其他組織一樣,日本人都喜歡自己有個歸屬,人多力量大,互相有個照應。如果不加入某一派,勢必人微言輕。在選舉總裁的時候,各派縱橫捭闔,勾心鬥角,最後達成協議,由實力大派輪流坐莊總裁,內閣大臣成員按實力分配。 日本政治是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的兩院體制。因為是在眾議院中選舉首相,所以眾議院中多數黨的總裁會成為首相。參議院則牽制著眾議院。
如果在眾議院通過的法案遭到參議院的否決,那麼眾議院必須以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重新通過才能確定法案。也就是說,如果在野黨掌握參議院,就會出現日本版「朝小野大」局面。

保守政黨自民黨占絕對優勢地位、革新政黨社會黨進行牽制的所謂「55年體制」持續的時候,這種政治體制沒有任何問題。曾經還出現過執政8年的首相。但是,自民黨1993年分裂導致「55年體制」崩潰後,政治不穩定狀態長期持續。1955年至1993年的38年裡,日本共出現16位首相,而1993年後的15年裡,日本更換了包括福田在內的9位首相。除了憑借個人領袖魅力而執政6年零5個月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日本每年都在更換首相。

日本政治專家分析說,這是因為沒能成功構建可以代替「55年體制」的新政治、政黨體制。自民黨淪落到不聯合就無法執政的地步,從自民黨走出去的人建立的民主黨又在爭奪政權,但卻看不出在意識形態和路線方面有何差異。再加上少數政黨的角逐和各政黨內部的派系斗爭,不穩定狀況必然會持續不斷。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5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8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70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5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30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7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