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奧運會帶動哪些股票
A. 奧運會利好什麼股票
一般來說奧運會會利好於體育傳媒類的股票。但是這樣的股票並不多。
B. 回顧歷史,奧運會對一個國家的股市影響到底有多大
關鍵詞: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編者按:對於中國人民而言,今天絕對是一個值得興奮的日子——北京奧運會將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的標志性時刻。而對於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中國經濟來說,奧運會更是一種期盼,一份等待。「奧運女神」能否給中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奧運背景」的證券市場又將如何繼續演繹「十年長牛」的故事?奧運來臨之際,該如何優化投資策略?中國是否會在奧運後出現以房地產價格下降為標志的後奧運現象?和訊網帶著這些令人心曠神怡的話題,約請相關專家進行了「奧運倒計時一周年」的訪談。
□馬上訪談第88期
嘉賓:
紀 寧 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
左曉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朱 平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奧運對工業農業沒有太大影響
和訊網:奧運會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契機,您認為奧運會對三大產業各有什麼深遠的影響?
紀寧:我覺得是這樣,奧運會本身其實對工業、農業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主要影響是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整個的以北京為代表的奧運舉辦地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現代化建設;第二是對整個服務業,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旅遊業整體的帶動;第三是以體育為首的文化產業。我覺得奧運會改變的是這三個板塊,包括服務,當然也會輻射到一些城市的房地產業。對工業、農業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的。
左曉蕾:84年以前奧運都是賠錢的,84年奧運的時候有一個美國承包商在洛杉磯開創一個模式,進行承保,進行很多獨家轉播,從那一屆就開始賺錢了。但是後來我也沒有聽說,還有哪次奧運會是賺錢的,除了那一次以外,其他的好像報道並不多。我們中國因為原來也沒有這樣的場館設施包括交通,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奧運可能支持一些產業,但是跟投入相比,到底是賺是虧,我們都沒算這個帳。
應該來說,至少是從中國目前一次性來說,確實給很多企業帶來了機會,但是還是要最後算算帳。從長期來說,我希望有一個輻射的效應,能夠把服務水平都提高,因為這一次750個志願者,微笑的名片送到全世界,那也是突擊性質的,而且從幾十萬人挑出來的,整個服務水平的提高,整個素質的提高,國際大都市的建設,我覺得還是長遠的東西,突擊性的東西有促進性的作用。冷靜一點看到目前是有拉動作用,但是最後要算算帳。
未雨綢繆考慮「後奧運」可能面臨的問題
和訊網:你是怎麼理解奧運經濟的?
左曉蕾:現在宣傳的奧運經濟,像日本、韓國,但是沒有看到加拿大,加拿大我認為是不好的代表,那些場館都長期空置在那。場館建設可能在前期,對交通等相關產業有一些拉動作用,但是這些拉動是一次性的。還有一些比如說事後的管理,是不是能夠商業化。在雲南實際上都有這樣的經驗,前幾年雲南的園藝博覽會,前期全國資源大量的財政投入,把整個城市建設提前了十年都不止,但是場館最後的利用,開完會以後最多變成大家的一個公園似的參觀,沒有什麼太大的經濟收益,事後所謂承受效應的影響就很難體現出來。我們現在說的很多是當期的影響,從中國來說,因為是一個政府行為,在別的地方有很多東西可能還是一些企業在參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投入有的時候可能比別人更大一些。要提前考慮,以後的商業運作這樣一些東西。
「中國特色」產業務必緊抓奧運商機
和訊網: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紀寧:中國企業主要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奧運營銷,一個是奧運商機。所謂奧運營銷就是奧運贊助商這個級別的,現在一共有60多個奧運贊助商,奧運贊助商從保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范圍內進行奧運營銷。另外就是奧運商機,像貼上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奧運會會帶來很多企業重大的商業機會。比如說像韓國奧運會火了泡菜,日本奧運會火了壽司,在中國舉辦是不是能茶產業火爆呢?包括其他有中國特色的東西要推薦出去,這就是商機。所以很多中國企業包括一些賓館、飯店業、旅遊產業是不是能夠抓住奧運商機這是很關鍵的,在這個層面要把握機會。
奧運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和訊網:當下,資本市場牛市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相遇產生的聚合效應已經顯現,您認為奧運會會不會成為中國股市的「護身符」?
朱平:我根本就認為奧運不重要。奧運有兩個方面影響,一個是人們的心理影響,就是有人會借奧運搞一些所謂的奧運概念,但又不給你分析公司會因為奧運得到多少訂單,這個訂單給它的業績會增長多少,而且奧運會是一個很短期的,我們估值都是按照市盈率20倍、30倍甚至40、50倍,奧運明年就沒了,可以說影響是微乎其微。但是有人就是要從心理方面炒。
第二,對經濟本身的影響,這個影響有短期和長期的。短期就是我剛才說有多少業務量,投資有多少,這種影響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是非常小的。長期影響也可能會有,比如說有某一個公司,甚至整個中國藉助奧運,使得一個公司或者中國經濟要出現一些變化,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我覺得奧運這種變化跟中國本身經濟的基礎,跟全球化的趨勢,跟中國體制的改革力量比起來,不是重點。
紀寧:其實中國股市跟奧運會沒有必然的聯系,中國股市漲是中國經濟總量和股市本身的漲幅,如果存在泡沫的話,也是本身的泡沫,不是奧運會的泡沫。我覺得奧運會實際上就是對體育產業一個板塊,包括房地產板塊會有一點點影響,其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
堅持價值投資,切勿盲目炒作奧運概念
和訊網:還有整整一年,奧運會就將在中國舉行,那在奧運來臨之前,我們該以怎樣的投資策略應對證券市場的波動?以奧運為主題的,究竟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機會呢?
朱平:我剛才已經說了,沒有什麼調整,唯一就是心理上有一定的變化,心理的變化又沒有特別清晰的工具去分析。
紀寧:選股票就是選企業,我奉勸所有的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分析這個企業是不是在踏踏實實做一些事,而且判斷這些企業做這些項目真正的運作情況,而不是去盲目炒作概念。
和訊網:中國政府會不會為了2008年奧運會而左右股市?奧運後是否意味著牛市的終結?
朱平:這個還是要看基本面,我們價值投資者總是相信基本面的,如果要是說奧運會之後中國經濟仍然是維持這個趨勢,也許短期心理上有一些影響,但是我們相信時間長了終究會回去的。但是也不否認假如說現在漲的特別高,比如說滬指漲到50、60倍,60、70倍,到那時候心理上面出現的崩潰,一下降到20、30倍,甚至10倍,這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沖擊。但是我還是說了,降完了之後還是得看基本面,這樣的下降,可能幅度是非常大的,倒不一定發生。這種影響你說到底是因為奧運影響了股市,還是人的心理把奧運當做是一種機會,這些都說不清楚的。
奧運後房價肯定不會下降
和訊網:您認為奧運後房價會不會跌?
紀寧:我認為不會。因為奧運房價所謂看日本,原來東京奧運會房價破滅,它是房價漲的離譜,奧運會期間有至少五倍、八倍甚至十倍的漲幅。可北京房價成長包括其他城市都是在理性范圍內的。比如說沒有奧運會我漲幅也就是在控制在30%-50%這都是合理的漲幅。而且你就想亞運會之後整個帶動亞運村的板塊,奧運會肯定讓房價不降反有可能要升,因為中國整個消費總量太巨大了,你想有錢人世界華人都會過來購房,因為形成文化板塊、經濟板塊了嘛。就兩個原因,第一房價漲幅在合理范圍之內,第二整個房產消費能力巨大。
左曉蕾:我不知道,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很怪的市場,也是一個很扭曲的市場。不是通常用市場經濟能分析的。當然從炒作的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國外的證明有影響。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所以不能用市場化的角度去看。有些人現在有很多房子,但空置率很高,要租房子的話,挺著不降價,因為他不著急要這個錢,就是要把房價逼上去。
房價的問題有兩塊:一個是需求,需求我們是不足的,但是我們說的房價,每個人手上可以兩套,三套,甚至更多的房子,是在投資。但是投資的市場,又讓他把房子抵押再去貸款,成本很低,所以他不在乎價格高,在乎價格要漲,所以你這樣調控房地產市場是調不下來的。
朱平:我個人認為是不會跌下來,因為房價同樣不是因為奧運會才漲的。房價上漲是簡單的經濟學規律。就是當一個國家勞動生產力快速上升的時候,房價就會上漲,就是叫做薩米爾頓巴拉薩定律。
從直觀上來說,我們生產電腦,以前一個人只能生產一台,現在能生產四台,但是電腦的價格是不會下降的,而房子你很難蓋多了,主要受地的影響,地就那麼多。所以房子的價格就漲了四倍,跟奧運會一點關系都沒有。
奧運之前投資房地產依然合適
和訊網:奧運會之前投資房地產還是否合適?
朱平:我只是說房地產和奧運沒有關系,至於投資房產是不是合適還是要看房價是不是太高,中國勞動生產力提升會不會繼續,我不能籠統給一個結論。
紀寧:合適,肯定是這樣的。
左曉蕾:那是投資者自己的事情。
敢說房價是漲或者跌的人都是在胡說八道
和訊網:那老師是怎麼看到奧運前的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
左曉蕾:房價上漲,跌不跌,看政府是不是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有一些價格是可以不管的,讓它漲,但是可以控制一些資源,比如說貸款、土地,房子漲成天價都不要管他,但是一定要把好資源關,比如說土地配置,土地招標,銀行貸款,把住這些許關。
另外居住性的市場要大力度的政府幹預,所以如果不把這個理順的話,那些說房地產價要漲,要跌的人都是胡說八道,因為沒辦法說是要漲還是要跌。所以我判斷這個市場將來要是能夠把投資性的市場和需求式的市場分清楚,分清楚了以後我相信價格就會比較平和,因為居住性的市場應該政府嚴格控制的,價格也好,包括二手市場,買的經濟適用房以後你只能賣回政府,不準在二級市場上漲價,賺錢,因為這是政府補貼的,補貼是補貼給低收入群體,這是第二次收入分配。
不能說先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現在要升級了,現在錢多了,我要住更高級的商品房,我要把這個房子賣掉,或者在市場上漲價,這樣的做法不太符合公平的原則。資源有限,所以把這樣的東西分開的話,有一個市場漲成天價也沒關系,不會造成銀行的風險,因為你是自己承擔,貸款要封頂,而且你是有錢,有錢你就住高檔的,高價的,沒錢的政府就去想辦法。
「奧運式房價」,中國與其他國家沒有可比性
和訊網:其他國家奧運後,房價是怎樣的?
左曉蕾:其他國家沒有我們這樣的問題,比如說日本、加拿大、雅典都不是我們這樣的情況,他們本來就在那裡非常穩定的生活,不是說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建了很多房子,到了奧運我們拚命蓋樓,人家不是這樣,我們是突擊性搞一些東西。而且你說居住的房價跟奧運會又有什麼關系,除了旅店,酒店,為了遊客,為了觀摩者可能大興土木增加一些。至於一般人的房子跟奧運會之間的關系影響並不是很大,我們炒這個概念,似是而非的炒。
加拿大地廣人少,每個人都有自己住的房子,人家也不依靠房子賺錢,除了房地產商以外,一般的老百姓居者有其屋就是基本生活滿足了,跟我們不太一樣。日本地少人多,大家都是很實事求是的。房價為什麼那麼高?日本一直房價都那麼高,後來經濟危機的時候掉下來,因為大家都住是小房子,沒有日本人說我一定要自不量力買一個大豪宅,非常非常有錢的人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一般的人都很實事求是的,因為房價很高。
中國人的思路很怪的,而且在轉型過程中是非常不確定,不穩定的東西,本來你自己有一套住房就行了,一定要買更多的房子,然後去投資,去賺錢,跟奧運的概念聯系起來。你說奧運以後,買很多房子,奧運的時候可能會租給一些人,奧運以後你一樣是租不出去。按道理別的國家不會有關於房地產大跌大起的問題,但是因為中國把這些概念聯系在一起。
中國經濟不會掉進「後奧運」陷阱
和訊網:中國經濟在奧運後會怎樣走?會不會陷入東京奧運、雅典奧運一樣的後奧運陷阱?
左曉蕾:我覺得不會,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跟人家不太一樣,不要拷貝。我們中國那麼大,所謂能夠被奧運拉動的,大多數還是在北京周邊的地方和一些相關有場點的,青島那邊有一些,大量的地方沒有直接受到奧運的影響,所以完了以後也不會對那些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和GDP增長的業績有很大的影響。唯一值得關注的是,投入和支出到時候是不是算一筆帳,看看我們真正是賺了還是賠的,中國人的觀念裡面經常是不惜代價,為了打一個什麼東西出去。
朱平:他們都是小國家跟中國不好比的,拿這種比很難,就像我們現在說,現在股市漲的這么高了,我們看到過去有什麼股市漲了,是一個道理。奧運是中國經濟增長過程當中一個里程碑都難說得上。但因為奧運對中國向世界展示影響,所以顯得稍微重要,但是它本身對中國經濟我認為沒什麼影響,奧運跟進入WTO這種影響比較起來,小太多了。
紀寧:我覺得所謂後奧運的經濟現象在中國也不會存在,其實一些小的國家承辦奧運會是因為經濟總量太小了,像西班牙、希臘經濟總量太小,所以一旦出現漏洞納稅人還債,中國整個運營狀況非常不錯,已經不存在還債什麼的,整體運營狀況我跟奧組委官員都有交流,非常好。第二我們經濟總量巨大,其實奧運會對整個中國經濟層面影響都不是很大的,主要從國家的開放程度,國家公關和中國世界一體化進程中形象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奧運對中國經濟後奧運現象肯定不會存在的。
全球性經濟企業國際化戰略會加強,中國城市經濟化交流會加強,整個經濟會向一種更加國際化、透明化這方面轉化,包括一些文化產業板塊,政策也會有大的調整和松動,所以我認為總體層面上會更加開放、透明和國際化。
【獨家稿件聲明】凡註明和訊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和訊網(010-85650876)聯系;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GOOGLE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YAHOO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站內搜索: 奧運 股市 房市 影響
C. 奧運題材的股票都有哪些
奧運版塊共有41隻股票,具體包括:
000401 000402 000673 000729 000786 000802 000839 000892 000916 000931 000959 000969 002035 600007 600008 600060 600072 600138 600158 600176 600246 600258 600263 600266 600321 600357 600376 600386 600481 600496 600539 600553 600578 600657 600723 600791 600804 600855 600859 600861 600887
D. 奧運會對股市的影響
奧運會對運動服裝及器材、體育板塊、博彩概念和賽事贊助商等板塊非常有利。港股里運動服裝股很多,A股里運動器材和賽事贊助商股很多,這些板塊都會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股價上升。奧運會對於其他國家股市的影響,大多都是有利的,因為奧運會的舉辦能夠推動舉辦奧運會國家的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帶動一定的話題熱點,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
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E. 1970日本世博會什麼行業股票漲的最好
不用看那麼遠,看看我早就為此准備的資料,對你很有用:
日本大阪世博:帶動關西經濟圈的形成
60年代,日本的經濟開始復甦並飛速發展。尤其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振奮了日本的國民精神。接下來,日本又舉辦了1970年大阪世博會,主題為「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同樣取得了成功。1970年3月15日到9月13日的183天,近6422萬人次參觀了大阪世博會,1970年日本人口約1.04億,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日本人口的二分之一。
為了舉辦世博會,大阪城市和日本在建設新交通系統和重建現有系統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東京至大阪的高速鐵路線改建,機場被擴大,從市中心到博覽會之間建設了幾十公里鐵路,大大方便了遊客參觀和疏散。投資7119億日元,獲益15000億日元,從1967年到1970年的世博會相關建設等帶來的經濟效益占同期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0.3%。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阪世博會的舉辦為日本關西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大阪世博會提高了城市的國際知名度,世博會引發的投資和消費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而世博會帶來的大規模建設機遇使大阪地區的基礎設施基本趕上東京的水平,為城市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形成了特殊的「關西經濟帶」,也孕育形成了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日本借舉辦世博會的機會,著意以大阪市作為關西地帶的中心城市,在產業、經濟、文化、術等各個領域進行「關西一體化」的嘗試。主要是通過建設軌道交通、高檔住宅等基礎設施,建立商業設施、旅遊、景點、文化交流場所及商務活動中心等,完善國際級環境和人際交往環境。
同時,在保持各城市產業獨特性的同時,對關西地區的產業進行了大幅度的結構調整。由原先的重工業產業為中心轉變為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物流產業、商貿產業、會展產業、金融服務產業、環保產業和中介產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國際化步伐,形成以大阪為中心,半徑約50公里范圍內的大阪城市圈。目前,大阪成為僅次於東京的商務交易、金融、信息交流中樞。
-----------------------------------------------
世博與股市
在縱向與橫向對世博會加以分析之後,我們來看世博會在股市上的反應。從日本、韓國股市在世博舉辦前後的表現來看,與上文中分析的世博對實體經濟和行業拉動的影響基本一致。
1970年大阪世博會不但帶動了經濟走出奧運低谷,而且也使得日本股市提前兩年就開始走牛。05年的日本愛知世博會再次對股市產生了正面意義,也同樣提前兩年在03年開始走強。韓國的93年大田世博會也同樣對股市起到了提振的作用,股市提前1年開始走強。此外,我們還發現,世博之後股市的低谷效應也不明顯,這些國家的指數都繼續獲得了相當可觀的上漲空間。
從行業表現的情況來看,我們分別列舉世博舉辦前2年,前一年和當年的行業漲幅,05年的愛知世博會顯示零售、消費、運輸、金融地產這些行業的在3年中都有不錯的表現,越接近世博會舉辦,消費服務業的表現也越好。93年大田世博會顯示在前一年建築、消費服務業取得了領先的漲幅,而在世博會當年交通運輸、消費服務等行業表現不錯。
------------------------------------------------------------
從以往世博會的舉辦來看,世博會召開之時對旅遊業和批發零售業有顯著影響。從入境人數來看,日本世博會出現了跳躍性的增加,並且要遠遠大於東京奧運會的影響,世博會之後由於知名度的提升,日本入境人數穩中有升。從批發零售看,世博會期間大幅上升,而會後有顯著的下降,說明世博會對旅遊的影響是相對持續的,而對零售來講影響是有時效性的。從對大阪、築波和愛知的對比看,其影響力有逐步下降的趨勢,這反映出世博會在經濟高速成長期影響更大。
撇除其他因素,不難發現股市對世博會(尤其在會前)做出了積極反應:日本三次世博會與韓國1992 年世博會前後均伴隨著經濟繁榮與股票市場牛市,德國和葡萄牙藉助世博會股市加速上漲,雖然之後因網路泡沫的破裂而迅速下跌。
世博會的投資機會可以分為投資拉動、需求拉動、品牌以及新技術效應三個階段。從時效性來看,投資拉動與消費拉動均屬於短期沖擊,而品牌效應及新技術效應以及附加的國際化影響屬於長期沖擊。重點看好的是建築行業中有較大可能中標的公司、消費拉動以及品牌效應的行業。
F. 以往的國家在舉辦奧運期間哪些股票升了
股市奧運神話
出處: 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 洪其華 陳漢辭 吳曉婧 2007-07-13 03:45
從一般經濟常識推理和一些歷史數據看,在奧運會舉辦前的18個月內,奧運是股市的向上推動力之一
「奧運會會成為股市『護身符』」,「奧運會結束之前中國股市不會出現拐點」……這些,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熱議的話題,甚至有不少投資者直接把股市的漲跌和奧運會緊密聯系起來。
奧運會通過影響經濟和人們的心理,進而影響到股市,這種關系肯定是存在的。
從一般經濟常識推理和一些歷史數據看,在奧運會舉辦前的18個月內,奧運是股市的向上推動力之一,而在奧運結束之後,推動力減弱,甚至有可能成為向下的推動力。
但是,奧運會對股市的作用是不能誇大的,尤其是在一個大國經濟中。
因為奧運會,中國股市到2008年夏季之前被鎖定為牛市,被多數分析人士質疑。
股市與奧運會無直接關系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奧運會正式開幕。
這一天,希臘股市因周末休市。不過,在奧運會開幕前一星期時間里,希臘ASE指數卻是一路下跌,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直到8月12日才跌到階段底部。之後,ASE指數在奧運期間漲跌互現。
在雅典奧運會期間,鮮有媒體關於奧運和股市的報道,其中一篇名為《Greece』s ASE drops to lowest this』s year》的報道,也只是簡單提及了一家名叫「GOSMOTE SA」的小靈通生產商在8月11日股價上漲18美分,可能是因為奧運會的刺激作用。
顯然,在奧運會期間,人們的焦點不在股市,所以也難以從希臘奧運和股市中間找出什麼大的聯系。
不過,2000年7月19日的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的開幕卻是伴隨著股指一路上揚。悉尼AS30指數到7月21日到達頂部。其間,有媒體報道稱奧運會期間由於大量遊客的到來,使得提供服務的連鎖類零售商公司股票得到追捧。
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明,近年來歷屆奧運會舉辦地的股市現象,似乎有著某種規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股指當年上漲19%;悉尼奧運會開幕前夕,標普/澳證200指數突破3300點創歷史新高;雅典為23%。最為典型的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韓國KOSPI指數在奧運當年從515漲到679點。
根據長城證券的分析,時間序列上,奧運會舉辦城市所在的國家,股指在奧運前一年全部上漲,幅度在14.39%~96.74%之間;奧運舉辦當年只有一國股指下跌,其餘均為上漲,漲幅在2.8%~69.54%之間;舉辦後第一年全部都上漲,幅度在0.28%~54.2%之間;舉辦後第二年跌多漲少。
但體育經濟學家魏紀中認為,任何一種現象都要放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去看,不能斷章取義。奧運會舉辦期間對韓國和澳大利亞等股市受到的刺激相對較強,而東京奧運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並沒有太多的影響。
悉尼奧運會期間,股市發生變化是因為當時澳元貶值;東京奧運會是因為當時處於日本的經濟上升期,其前提是政府投資的兩個大項目對日本的經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漢城奧運會期間股市表現最為強勁,但是主要原因不在奧運會的舉辦,而在於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是全球性的股市上漲大背景下,當然也是整個政府推動漢城股市的發展。
「奧運會舉辦對一個經濟大國的刺激作用遠小於對一個經濟小國的刺激作用,2008年奧運會對於中國股市並沒有過多的影響。」魏紀中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對於奧運板塊股和個股是有一些影響的。」
對個股有所影響
魏紀中的上述觀點與幾位金融研究所的專家看法幾乎一致,即奧運會對於股市整體,尤其是相應板塊和個股,的確具有不可忽視的刺激作用,但奧運會並不是決定我國股市步入牛市的重要因素。
在金融行業內部,兩年前也曾有過一個奧運會與股市之間的分析。其主要是對於奧運會前、中、後期的投資與產出及影響有所分析。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殷劍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分析報告也只是針對奧運會的投資對北京的房地產、旅遊等行業的影響比較大。另外就是場館、基礎設施的修建對於其他行業發展都是有所影響的。「雖然奧運會對中國股市的發展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兩年之內的市場還是可以預測的。」
根據往屆奧運會的影響來看,消費服務業在股市的奧林匹克景氣中表現最為突出。悉尼和漢城奧運會的前三年整體表現最好的行業集中在金融、零售、旅遊等消費服務性行業;同時,建築、交通運輸等投資拉動型行業也有良好表現。根據長江證券研究表明,奧運會的主要機會將集中在北京,而主要的受益行業將集中在交通、旅遊、通訊、基礎設施、安保、環保、體育產業等相關產業。
「但即便是這些行業,也沒多少是在參與奧運中直接獲得的收益。」魏紀中告訴記者,「以中體為例,在其產業布局中,與奧運直接相關的業務所獲得的收入也是很少,對於中體而言,房地產等其他行業是企業的主要收入。」
有意思的是,成為北京奧運會三級(合作夥伴、贊助商、供應商)贊助的企業中,中國銀行、中國網通、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國家電網等「國」字頭的企業幾乎佔了大多半。
「從這點其實我們也能看出一些問題,從經濟游戲規則看,奧運會與中國股市的確沒太大關系,但如果從政策層面考慮的話,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影響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 股市走牛的一個因素
雖然也有不少國際投行人士表示,「將奧運與股市掛鉤十分可笑」。但仍然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奧運經濟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繁榮和部分行業持續向好,從而給股市帶來相應的投資機會。
聯合證券研究所所長吳壽康就對記者表示,奧運會能夠拉動投資與消費,以及增強人們的信心,所以肯定會促進股市的繁榮。這也符合近年奧運會舉辦國的股市表現整體呈現出的「牛勁」。
盡管經歷了「5·30」大跌,但泰達荷銀副董事長章嘉玉依然看好中國股市,她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股市在奧運會之前會有一個很好的表現,因為奧運會會對於消費、出口和投資有一個很明顯的拉動,所以奧運會對於股市的影響並不僅僅在心理層面上,而是具有實質性質的。」
總結多位經濟界人士的觀點,得出的較為一致的結論是:奧運會的舉辦絕對是中國股市走牛的一個因素,但中國股市走牛絕不僅僅因為奧運。
奧運對經濟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恐怕是一個要放在更廣大的時空范圍內討論的話題,更准確的答案,或許只有在奧運過後才能浮現。
從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來看,大多是發達國家或者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股市發展很成熟,制度層面也很完善,這些國家的股市在像奧運會這樣的新的概念的刺激下出現上升趨勢的可能性非常大。
長城證券則認為,奧運會對於國民經濟有著明顯的助推作用,其效應往往是小國強於大國,例如韓國和西班牙受到奧運會的影響大於美國和澳大利亞,這在股市的表現上也能說明。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絕不能過度放大這些影響,比如,一些和奧運貌似沾邊的股票「雞犬升天」是絕對不正常的,更不能拿個別國家的案例來「說事」。
「18個月規律」
「奧運會的效應不會僅僅體現在那幾天,我們或許可以從奧運開幕前18個月的股市表現來看看這當中的關系。」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分析師盧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他們剛剛研究了奧運舉辦國在奧運開幕前18個月期間的股市表現。
「這些奧運舉辦國股指曾經的歷史走勢,或許能讓我們從中尋找出一些脈絡。」盧沖說,
「奧運會之前18個月,韓國KOSPI指數狂飆185%。」但是這也是韓國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
再來看看離北京奧運最近的第28屆希臘雅典奧運會,從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後,希臘ASE指數並沒有大的起色,而是一直下跌。就在離奧運舉辦前一年,在2003年見底反彈,之後股指一直上揚,並一直持續到奧運會結束後。統計奧運會前18個月的數據,ASE指數上漲了32%。
2000年,第27屆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在悉尼申辦奧運成功當年,澳大利亞股市就大漲40%,可以視作奧運經濟對股市刺激的最早反映。不過,隨後澳大利亞股市漲跌互現,在1999年,澳大利亞股市再次翹頭,上漲12%。在奧運會開幕前夕,標普/澳證200指數突破3300點創歷史新高。奧運會前18個月里,AS30指數漲19%。不過,在隨後的2年中,澳大利亞股市表現一般,直到2003年股市再次走牛。
1996年,第26屆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伴隨著申奧成功,標准普爾500指數開始緩慢上揚,在距離舉辦奧運會一年半左右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在奧運期間先跌後漲,有較小波動,奧運會結束之後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奧運會前18個月,標准普爾500指數升45%。
同樣,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前18個月,西班牙IBEX35指數也大漲33%。
「以奧運前18個月為基點,除西班牙以外,各國股票市場在18個月的周期內均為正回報,韓國、希臘表現尤為突出。」長城證券在分析近年奧運會舉辦國的股市情況後,歸結出奧運股市呈現「18個月規律」。
舉辦奧運會被公認為「加速一國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但奧運和股市之間的「18個月規律」是否成立,卻並沒有一個肯定的說法。
「我認為這中間有些牽強附會。」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他堅持認為,「股市上漲與奧運會沒有直接的關系,現在中國股市上漲主要是因為流動性過剩、股改成功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
G. 日本當年舉行奧運會股市走勢
四萬點跌到現時一萬多點,你認為怎麼樣?哈哈,希望中國別步日本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