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要隔離輻射
『壹』 大范圍隔離.日本是怎麼解決核輻射的
專家:日本核電廠核泄漏影響范圍有限
2011年03月13日 10:28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型大小:T|T0人參與0條評論列印轉發
中廣網北京3月13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3月11日當地時間的14點46分,日本宮城縣發生了世紀大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並且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導致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造成核泄漏,與此同時對於日本遭遇的災害,國際社會反映迅速紛紛伸出援手,有關各方最新情況我們來連線中國之聲國際新聞編輯邢斯嘉。
主持人:目前最新情況怎麼樣,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記者:從剛剛兩分鍾之前,從電視的畫面中顯示日本的官方給出了一個確定的在地震海嘯當中亡的人數是689人,還有一萬七千多人是失蹤或者是在承受著相關的一些災難的情況。而另外還有兩百多萬人受到電力中斷這等影響,同時有1900多人是獲得了救援。日本的東京電力公司的一名發言人今天說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三號反應堆冷卻系統出現了故障,在東京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10公里范圍內有15人受到了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同時這位發言人說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反應堆和冷卻水位的相關的功能全部失靈,在今天早上當地時間的5點30分的時候,注進水的進程已經停止,而內部的壓力輕微的上升,他說東京電力公司已經就這個反應堆的狀況向政府遞交了緊急的報告。
現在在直播間里,坐在我右手邊的是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部主持人王秀革(音),她也是在日本生活多年,她今天是作為我們日本地震的特約觀察員來到直播間,同時坐在左邊的是核電安全專家郁祖盛教授。同時還有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葉閃,她也是作為我們今天的特約主持人參與今天日本地震的討論。
主持人:先來問一下王秀革,你也是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間,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你平時在日本生活的過程中遇到地震的概率高嗎?
王秀革:這個小的地震是經常發生的,但是它就是一個晃動一下或這么兩三下就結束了。去過日本的人當中,在那兒稍微長期生活過的人都會有感受,但是這次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劇烈的地震,所以很多人,包括日本當地人都非常的恐慌,現在大家關注的其實已經不是地震本身了,已經是現在核泄漏這個事件,福島的第一核電站它的泄漏的情況已經向政府報告是處於一種緊急狀態了,它疏散的范圍是20公里。現在第二核電站它其實也已經開始疏散了,現在疏散的公里數是還在10公里以內,現在第一核電站它核泄漏的數值叫1204微西弗,這個數值郁老師您給我們解釋一下是什麼樣一個概念。
主持人:先來解釋一下微西弗是什麼概念?
郁祖盛:放射性劑量有一個大家公認的標准單位叫做西弗,這個量值很大,一般通常用毫西弗和微西弗來表示。就拿我們國家的標准來講,每一個人都受到一定天然本體放射性的照射,也就是說在中國這個領土情況下,地質情況下,每個人每年所受到的積累量是2.7左右,2.7個毫西弗,比微西弗還要小。
主持人:剛才我們也在新聞當中提到了有15人受到放射性污染,鑒定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標準是多少?這個數值應該是多少呢?
郁祖盛:我首先介紹一下剛才說核電廠年劑量是2.7個毫西弗,核電廠如果是正常情況,不是放射性的事故情況,年排放量是控制在0.25毫西弗,非常非常低的。人的照射如果短期照射低於100個毫西弗是沒有影響的。如果短期照射達到4000個毫西弗,就是達到了致劑量,人必無疑,如果說它現在是1204個微西弗,不是毫西弗,這兩個差1000倍,這個數值應該說還是比較大的。所以為什麼遭受放射性污染,所謂污染的大小是劑量要乘時間,這不是一個單獨的量。
主持人:可能大家對有一個概念很感興趣,既然放射性污染有一個傳播的介質,以前我們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爆炸大家知道放射性塵埃可能是沾到人體上,但像目前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沿海11個省市的監測,這個主要靠什麼來監測,監測水還是監測空氣?
郁祖盛:放射性的傳播大部分現在講的是氣象傳播,在空氣當中傳播實際上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都叫做氣溶膠,是氣態的但是小顆粒,這個微粒附著在什麼上了呢?灰塵,形成氣溶膠狀態,空氣當中的塵埃是很多的,它是隨著這個漂移,主要講的是這個。而如果放射性進入水系統那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切爾諾貝利事故以後一定要搞個石棺?中心的目的就是把放射性和地下水隔離,一旦放射性進入地下水,從現在人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講,恐怕還難以控制的。
葉閃:郁教授我們剛才我們提到15名住院患者和救護車疑似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想跟您請教一下,人體受到這樣一個放射性污染之後它的反應是即時顯現出來還是過一段時間才有徵兆?
郁祖盛:那要看劑量大小,如果受到比較高的劑量的話,像惡心、嘔吐、渾身無力,恐怕立即就表現出來了,如果受的劑量很低可能就沒有反應或者說一段時間以後有所反應,這個不一樣。但是據現在了解到,所謂日本多人受到污染,是什麼樣一個污染呢?需要清潔,需要清洗,好比說洗澡,把衣裳扔掉,換個干凈的衣服,僅此而已,還沒有到使它的器官或者細胞發生病變,還沒有到這個程度,都是所謂輕微的污染。
主持人:在上個時段里我們也提到了像切爾諾貝利的爆炸可能是通過平流層核輻射就會擴散到很大的范圍,現在我們看日本的核泄漏的輻射,主要可能通過什麼來傳播?
郁祖盛:以氣溶膠方式的氣象傳播可以分為高架傳播和低架傳播,所謂高架傳播就是這個放射源的地方,也就是泄漏的地方是屬於一個上升氣流,還是一個下降氣流,那就和當地的氣象條件有關系,如果說你的氣象壓力很低,基本上是叫低架排放,貼著地面跑它不會走得很遠。再一個要看放射源出來以後的能量,好比說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情況,本身是很熱的一團氣體,熱的東西往上跑,很快的上升到平流層,而像一號堆,它已經冷卻下來了,即使有放射性釋放,好比三號堆現在要排放,這個排放的能量是和切爾諾貝利無法比的,所以通俗的講比較溫和的排放。屬於一種低價的比較溫和的排放,影響的范圍有限。
所以不會影響到英國!
『貳』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哪些防護
自從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件之後,福島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的防護問題成為大家非常關注的事情。絕大部分工作在核電站的人員都會進行防護措施,這些防護措施不僅可以保證每一個工作人員不受核輻射,還能保證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大家都看過生活在福島核電站的居民變化,大部分生活在核電站周圍的村莊里的村民都會出現身體狀況,甚至有些居民從小就會出現不同尋常。那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哪些防護措施呢?這些防護措施是否能起到隔離輻射的作用?
綜上所述,這些防護措施不能完全避免工作人員不受輻射侵害,但可以從很大程度上改善輻射程度啊!
『叄』 核輻射後為什麼被隔離
核輻射是無形的,僅憑氣色是看不見的,其傷害的是人的免疫系統,如賣柑者言一樣,有時是金玉其外~~~ 受核輻射的人本身也會發出輻射,或者身體上沾染了輻射物質,所以要隔離;受輻射以後身體內部會慢慢的出現損傷。其中一點,受核輻射的人基因會變異,這種變異狀態會長期存在,如果與未收核輻射的人親密接觸,比如懷孕,之後生下的後代畸形的幾率非常高
『肆』 日本是亞洲處理核輻射,最先進的國家他們到底採用,什麼東西隔離處理的呢我們要不要去他們國家讀他們目
日本的核電站事故後處理做的確實是很不到位,有點焦頭爛額的味道。但在核污染處理上,或許很多事情在這方面還是無解。所以現在各國,包括日本反核盛起,理由就是這是個現在還無法保證絕對安全,但破壞力極大的東西。讀書,讀核科學方面,核物理之類的理論或有些工業處理工藝,日本確實還是有很多咱們學習的地方。但是估計比較多容易牽涉到國家機密問題,是否能沒有隔閡地學到東西,以及之後的就職,還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伍』 日本核輻射把愛人之間彼此隔離,隔離的人會死嗎
不會隔離,被輻射了的人不會有傳染病。核輻射只會隔離輻射超標的地方,禁止普通人前往。
希望採納
『陸』 核污染有多恐怖,日本核輻射區域是不是人都沒辦法進去
人類歷史上一直研究著很多科技,但是研究的方向有好也有壞,就比如智能科技方向就給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大的好處,最明顯的就是平時我們所用的手機了,但是研究核方面就給了很大的危害,很多人疑惑著核污染有多恐怖,日本核輻射區域是不是人都沒辦法進去?核污染是非常恐怖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現在日本核輻射區域目前是不讓人進去的。
所以目前來說日本核輻射區域是不會讓人進去的,這是為了人類的安全考慮,還有核污染是非常恐怖的,可以說方圓十里之內都會遭受很大的影響,不管是生命還是基因等等都是長久的影響,這種痛苦是非常持久化的,後期會讓人非常難受,甚至死亡都有可能。
『柒』 日本想把輻射水排入太平洋,為何有不少人認為日本這樣做是為了省錢
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日本沒有將有害物質分離凈化的能力,現在又積攢了好幾年,數量已經高達百萬噸,如果不及時清理,再次出現泄漏的情況的話,那整個日本都要被核輻射的有害物質包圍了。
八年前,日本發生九級大地震,震中雖在太平洋海域,但其影響遍布日本北部。大量建築發生倒塌,摩天大樓搖搖欲墜……但情況最為危急的卻是位於沿海地帶的核電站。災區內有5座核電站,福島核電站是其中最大的一座。福島失去供電,核電站用儲存的備電啟動關閉程序,但接下來的海嘯,讓核電站內部進水,應急機制無法正常運作。
這些含有銫元素的水一直被保存著,到現在八年過去了,已經有一百多萬噸,並且一直在持續性增長。前幾天日本發文說頂不住了,要將這個排入海里。這看似是省錢,不用再費力的儲存這些廢水,其實是日本自私的一種表現。因為這個廢水遲早要處理掉。如果用土層埋掉則會對自己的國家影響特別大,所以只能排入水裡,用海水稀釋,對自己的國家影響降到最小。
『捌』 遭受核輻射的人會傳染給其他人嗎為什麼把受了核輻射的人隔離起來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機組接連發生爆炸,成都市民對核輻射的關注也隨之升溫。網上盛傳,吃碘片可以預防核輻射,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梁正路教授在接受成都晚報記者采訪時鄭重提醒:碘,亂吃不得!
生活中會受各種輻射
輻射量低對人並沒有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受到各種輻射,只是不同的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不同。」梁正路解釋,如日本此次核電站機組發生爆炸後,會散發出許多放射性物質,並通過空氣、水進行傳播。而人在呼吸時就會將這些放射性物質吸入體內,或者通過皮膚傷口、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
「當短時輻射量低於100毫西弗時,對人並沒有傷害,但是超過這個數字,輻射就會影響身體健康。」梁正路說,人受輻射後,一般輕度的症狀會出現乏力、不想進食;中度症狀是頭昏乏力、惡心、嘔吐,且白細胞數量下降;更重度的則是引發癌症、不孕不育等情況,甚至會威脅生命。
受輕度核輻射
不會傳染給其他人
「一般來說,受到輕度核輻射的人是不會傳染的,而輻射後造成的疾病也不會在人之間傳染。」梁正路解釋,只有當一個人受到的輻射量很大(比如離爆炸區很近),自身成了一個「輻射源」,才會輻射影響到其他人。而為了保證不讓成為「輻射源」人再接受更多的輻射,並保證周圍人的安全,一般來說會對其進行隔離治療。
大量攝入碘
對人體有害無益
對於吃碘片能否防輻射,梁正路教授稱,吃碘不能「防」核輻射,但可以減少對放射性碘的吸收。因為核輻射產生後,人體的甲狀腺會吸入一種叫放射性碘131的物質,並會造成甲狀腺損傷。而為了保護甲狀腺,吃碘片可阻斷對這一放射性物質的吸收。但是,這種辦法對受輻射後身體其他部位幾乎無效。
「如果大量攝入碘,對人體是有害而無益,在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腸部不適和過敏現象及甲狀腺疾病,嚴重甚至會致命。梁正路說,碘片是要在受到輻射後服用,而具體是否需要服用、量是多少以及服用多長時間,都是需要醫生來嚴格控制的。所以,沒有受到放射性碘131污染威脅的人不需要服用碘片。
●防護措施
「防輻射」背心和面具
對防核輻射沒什麼作用
梁正路介紹,防護的措施有三種:
一、減少外出時間。盡量避免外出,不要讓自己的皮膚裸露在空氣中。一定要出門的話可以戴口罩、戴帽子,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除此之外,經常洗澡洗頭勤換衣物,將身上可能附著的核元素洗掉;
二、遠離核輻射區。盡量離受輻射區遠一些,受到輻射的可能也會減小;
三、屏蔽。一旦所在區域受到了輻射,可封閉家中的門窗,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和外照射。除此之外,用含鉛元素的材料遮擋也有效。
「醫院里不少檢查儀器都有輻射,所以檢查室的門都是用含鉛的材料做成的,這樣可有效地防輻射。」但是,梁正路說,對於「防輻射背心」和「防輻射面具」等,這些物品對於防核輻射並沒有作用。梁正路說,在這三條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條距離防護。
『玖』 日本地震那核電站為什麼會放出幅射對人影響怎麼樣
密封反應堆的容器因為地震或爆炸出現裂縫,放射物通過裂縫溢出。人如果接觸到輻射源身體會被帶有輻射性的粒子附著,輻射粒子會破壞人體DNA的排組,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潰爛導致死亡,被輻射直接照射的人必須立刻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