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主張什麼主義
『壹』 日本自民黨是誰創立
日本自民黨
日本自由民主黨(日語:自由民主黨(じゆうみんしゅとう),英語: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簡稱日本自民黨或自民黨,英文簡稱LDP,為日本現在的執政黨,是日本第一大黨。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私營經濟及政治意義上的保守自由主義。
1955年11月,自由民主黨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而成,此後連續單獨執政長達38年。1993年下野,其後數度與別黨組成聯合政權。2000年4月起與公明黨、保守黨聯合執政。2003年11月,自民黨吸收原執政三黨之一的保守新黨,形成與公明黨兩黨聯合執政的局面。2009年8月,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遭到慘敗,再度成為在野黨。2012年12月在眾議院選舉中獲勝,重新執政。
日本自民黨主張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維護自由經濟體制,修改憲法,堅持日美安保體制,增強自主防衛力量。對外政策方面強調以日美同盟為基軸,積極拓展外交布局。2016年11月1日,日本自民黨召開總務會,批准將黨章中規定的「最多2屆6年」的總裁任期延長為「最多3屆9年」。現任總裁菅義偉,幹事長二階俊博(NIKAI Toshihiro)。
日本自民黨的正式黨徽類似於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菊花十四瓣,一般稱為「陰十四菊」,但自民黨所採用的通用標志為「太陽下有兩個孩子」的徽章。
2020年9月14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以絕對優勢當選執政黨自民黨總裁。
『貳』 日本自民黨是資產階級政黨,還是無產階級政黨
自民黨 日本自民黨是自由民主黨的簡稱,日本的自由民主黨(日語:自由民主黨,英語: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簡稱自民黨或LDP,是民主保守政黨,也是日本最大的政黨。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自由經濟,及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自由主義。自民黨的黨徽是太陽下有兩個孩子。1955年11月15日由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組成。半個世紀以來,自民黨絕大部分時間控制著日本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席位,曾連續單獨執政長達38年之久。
自民黨的領導班子由總裁、幹事長(相當於總書記,是僅次於總裁的黨內第二把手,掌管黨務、國會對策、組織、人事和財務的大權)、總務會會長(總務會為僅次於黨代會、兩院議員大會的黨的決策機構)、政務調查會長(政調會負責審議黨的全部政策)組成。
在1989年舉行的日本第15屆參議院定期選舉中,執政的自民黨因庫路特賄賂案、農業自由化政策、首相生活丑聞以及實行加重國民負擔的消費稅等因素,首次失去該黨成立之後在參議院中多數席位的優勢。
1992年,自民黨的形象因副總裁金丸信接受佐川快件公司5億日元非法政治捐款事件等丑聞而嚴重受損,使國民對自民黨失去了信心。1993年7月,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執政長達38年之久的日本自民黨在眾院511個議席中僅獲得223席,自民黨成為在野黨。其後,自民黨數度與其他黨派組成聯合政府。
2000年4月,自民黨與公明黨、保守黨聯合執政。2003年9月20日,自民黨進行總裁選舉,小泉純一郎以絕對優勢蟬聯。從2003年11月起,自民黨與公明黨兩黨聯合執政至今。
自民黨是傳統保守政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該黨主張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維護自由經濟體制,修改憲法,堅持日美安保體制,增強自主防衛力量。對外政策方面強調以日美關系為基軸,積極參與構築冷戰後的國際新秩序。自民黨黨內派系林立,十分活躍。
自民黨的最高領導是總裁,下有負責掌管黨務、國會對策、組織、人事和財務的幹事長、總務會會長、政務調查會長。執政期間,由總裁兼任內閣總理大臣。截至2005年4月,自民黨有黨員約160萬人。
目前,該黨的總裁為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2008年9月1日晚,自民黨總裁福田康夫突然宣布辭去首相一職。9月22日,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現任自民黨幹事長麻生太郎一舉囊括了351張選票(國會217張,地方134票),一騎絕塵,遙遙領先,毫無懸念地當選自民黨第23代總裁。至此,這出長達3周、史上候選人最多(5名)的選戰暫且落幕
『叄』 日本現在最大的兩個黨派是什麼及其簡介~謝謝啦~
(1)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執政黨,第一大黨。1955年11月15日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而成,有黨員約162.5萬人。自民黨是歷史較長的傳統保守政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主張立足民主政治理念,維護自由經濟體制,修改憲法,堅持日美安保體制,增強自主防衛力量。對外政策方面強調以日美關系為基軸,積極參與構築冷戰後的國際新秩序。
(2)民主黨,最大在野黨,是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1998年4月27日成立。(2002年12月,該黨5名國會議員分裂與原保守黨組成保守新黨。)有黨員約3萬人。民主黨是代表市民工薪階層利益的溫和保守型政黨,其主要支持基礎是工會組織。該黨主張超越「市場萬能主義」和「社會福利至上主義」二者的對立,在「市民、市場、地方」的基礎上建立分權社會。主張堅持專守防衛,保持為行使個別自衛權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實力;不行使集體自衛權;遵守無核三原則。
『肆』 日本自民黨的介紹
日本自由民主黨(日語:自由民主黨,英語: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簡稱自民黨或LDP,是日本最大的政黨。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私有經濟,及政治意義上的任性右傾,自由主義。自民黨的正式黨徽類似於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再於菊花中央標上「自民」兩個漢字,但自民黨所採用的通用標志為「太陽下有兩個孩子」的徽章。1自民黨是在1955年由兩個保守自由主義政黨自由黨和日本民主黨合並產生,以抗衡當時廣受歡迎的日本社會黨。自民黨很快在選舉獲勝,在1955年組成日本第一個保守政府,佔得政府中大多數議席。直到1993年敗選為止,自民黨保持了長達38年的一黨獨大制。(現任總裁:安倍晉三)2015年2月16日,日本自民黨的制定了2015年運動方針草案。反映出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修憲的積極態度,加強了相關主張。自民黨將於近期匯總出運動方針的最終方案,並在3月8日的黨大會上正式通過。
『伍』 日本有幾大黨派各有哪些要人
1、日本自由民主黨
成立於1955年,代表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上世紀50年代後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席位。70年代後半期,出現了保守與革新相峙局面,參眾兩院的自民黨勢力有所衰落。
1983年12月在眾議院大選中自民黨遭到失敗,被迫與新自由俱樂部聯合執政,暫時打破了自民黨一黨執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樂部不久解散,重歸自民黨。政黨要人有鳩山一郎、三木武吉、大野伴睦、緒方竹虎、宮澤喜一等。
2、日本國民民主黨
成立於2016年3月14日。由原日本民主黨與日本維新黨合並組建, 勢力從戰後的一個小黨漸漸增強到今日的第二大黨。
通過大選逐漸壯大起來,2000年與原日本自由黨合並後成為日本最大在野黨,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政黨要人有小澤一郎、鳩山由紀夫、橋下徹、、江田憲司、安倍晉三等。
3、日本社會民主黨
成立於1945年11月 2日,前身為日本社會黨。社會黨成立時通過「政治上的民主主義,經濟上的社會主義,國際關繫上的和平主義」的簡單綱領。
1996年日本社會黨進行黨內改組,將黨名更改為社會民主黨。政黨要人有片山哲、蘆田均等。
4、日本共產黨
成立於1922年7月15日,同年12月加入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成立後為推翻專制主義天皇制,廢除封建主義所有制,反對侵略戰爭,爭取人民民主等進行了英勇斗爭。
1945年 8月日本戰敗投降,12月日共召開第四次黨代表大會,制定了黨的行動綱領和黨章,提出了廢除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國的口號。德田球一當選為總書記。
自「七大」以後,日共為反對日美安全條約,為獨立、民主、和平和提高人民生活進行了不斷的斗爭。該黨主張通過掌握國會多數議席,合法地、民主地建立聯合政府,然後向社會主義過渡。
日共最高權力機關是黨的代表大會,大會選舉中央委員會。政黨要人有德田球一、野坂參三任、宮本顯治、不破哲三等。
5、日本公明黨
成立於1964年,自稱是貫徹中道主義的國民政黨。1964~1969年間,實行「政教合一」體制,黨員來自學會會員,黨的幹部同時兼任學會職務,注意吸收非學會成員入黨。
主要成分是中小資本家、職員和青年學生。婦女黨員約占黨員總數的一半。1989年起,石田幸四郎任委員長,市川雄一任書記長。機關報《公明新聞》和《公明新聞星期日版》;理論刊物《公明》(月刊)。
6、日本民社黨
成立於1960年1月24日,由日本社會黨分裂出來的西尾末廣派和部分河上丈太郎派組成。1970年 1月改稱民社黨。該黨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黨綱的核心。
建黨宗旨是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主張既反對資本主義,又反對共產主義。民社黨自稱中道革新,但現實政策接近自民黨,有「第二自民黨」之稱。
在都道府縣聯合會下按全國選區建立聯合會。黨員基本義務是為黨的候選人當選而從事選舉活動。1989年有登記黨員 9萬人。1989年起永末英一任委員長,米澤隆任書記長。機關報《民社周刊》;理論刊物《革新》(月刊)。
『陸』 日本的政治制度怎樣
日本實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國家象徵,無權參與國政。國會是最高權力和唯一立法機關,分眾、參兩院。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首相(亦稱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選舉產生,天皇任命。現行《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頒布實施。憲法規定: 實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 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 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第9條)。
日本國會
日本國會是日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唯一的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構成,兩院議員均從國民中選舉產生。眾議院議員任期4年;參議院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議員。國會有立法權、對政府的財政監督權、條約的批准權、內閣總理大臣的提名權,議院有國政調查權、對法官的彈劾裁判權等。雖然一切法案都由國會審議,但內閣也有提案權,內閣提出的法案佔80%以上。眾議院權力大於參議院。如參議院對眾議院已經通過的法律作出不同決議時,眾議院再次以出席議員2/3以上的多數通過即成法律。眾議院有權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或否決信任票,但內閣總理大臣可以建議天皇宣布解散眾議院。國會的常會每年召開1次。內閣可以決定召集國會臨時會議,一定數額的議員也可要求內閣決定召集臨時會議。會期及延長事宜由國會本身決定。眾議院被解散時,參議院也同時閉會。如有需要,內閣可要求參議院緊急集會。緊急集會所採取的臨時措施,如在下屆國會開會後10日內不能得到眾議院同意,即失去效力.
1955年起,原稱保守合同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一直長期執政,只是曾在1993年至1996年間短暫被對手社民黨取得政權並短期執政。1996年,自民黨重新執政後就一直執政到今天。
除了社民黨之外,日本國會的主要在野政黨尚有日本民主黨、日本共產黨等,而今日本國會乃是由自民黨及公明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執政。
日本的政黨
戰後日本政權曾長期把持在自民黨這一資產階級保守政黨手中。從1955年到1993年38的年裡,自民黨控制著國會中眾參兩院的大多數席位,黨內派系間對總裁位子的角逐事實上取代了政黨間的奪權斗爭。與之相對的社會黨、共產黨等革新政黨則作為在野勢力,「保革對立」是為冷戰時期日本政治斗爭的主線。
自民黨、民主黨 、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新黨等.
戰後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參加國會活動的主要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黨等。
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 LDP):1955年11月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並而成,1955年起連續執政38年。1993年8月淪為在野黨,1994年6月底參加三黨聯合政權,重返執政地位。1996年11月恢復單獨組閣。1999年1月與自由黨組成聯合政權,10月與自由黨和公明黨組成三黨聯合政權。2000年4月與公明黨、保守黨建立聯合政權。自民黨是歷史較長的傳統保守政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黨首為總裁,任期2年,原則上只能連任1次,可酌情適當延長。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1998年4月27日成立,由原民主黨、民政黨、新黨友愛和民主改革聯合四黨組建而成。1998年7月參議院選舉和2000年6月眾議院選舉後實力大增。該黨主張推行民主、穩健的政治路線,構築新自由社會。2003年9月,民主黨和自由黨在東京簽署合並協議書,正式將兩黨合並為一個新的民主黨。根據合並協議,自由黨解散。合並後的民主黨在國會佔有204席。
公明黨(Komei Party):1964年11月成立,其母體為宗教團體創價學會。1970年6月實行政教分離,93年8月參加非自民聯合政權。但自94年底以後,為參與日政界分化改組,公明黨分出一部分力量參加新進黨,新進黨解散後,組成「和平新黨」。未分出去的部分則重組為「公明」。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黨」和「公明」宣布合並,並恢復原黨名。1999年10月,公明黨加入自民黨和自由黨的聯合政權,成為執政黨,2000年4月,公明黨與自民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權。該黨基本政策主張總體上仍沿襲了過去公明黨「中道路線」的傳統,堅持穩健的政治路線,提倡和平主義。
日本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Japan -- Nippon Kyosanto):1922年7月15日成立的左翼政黨。戰後獲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現發展的高峰期。進入九十年代,日共根據冷戰後新形勢,對政策主張再次進行調整。2000年11月,日共召開第二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黨章,把黨的性質由「工人階級的先鋒政黨」改為「工人階級政黨」和「全體日本國民的政黨」。該黨支持階層比較穩固,基層組織健全。
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簡稱「社民黨」,1945年11月成立,1996年4月由社會黨易名為社會民主黨。該黨主要成分是工會和農協的活動家、中小企業主和知識分子。冷戰期間,該黨作為革新派政黨與保守的自民黨長年對峙。93年日本政局劇變,社會黨先是加入多黨聯合政權,後又與自民黨聯合執政。該黨委員長村山富市出任首相。98年5月,該黨退出聯合政權。近年來實力大減。
保守黨:2000年4月由自由黨26名成員脫黨組成。成立伊始即與自民、公明兩黨組成新的聯合政權。6月眾議院大選後席位減少。該黨主張要體現「保守主義」的真正含義,維護國家、社會的安定及和諧。
政府
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由內閣總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廳(部委)的大臣組成。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內閣成員由內閣總理大臣任免,天皇認證。日本政府實施行政改革後政府機構為1府12省廳。
日本實行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制。日本的憲法規定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天皇的許可權只在形式上。天皇雖有任命總理大臣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力,但前者須經國會提名,後者由內閣總理大臣提名。天皇的有關國事活動必須由內閣建議和承認。天皇只能按內閣的決定,作禮儀上或形式上的活動。
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的立法機關,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兩院議員均由國民選舉產生。眾議院有議員511名,任期4年;參議院有議員252名,任期6年,其中參議員每3年改選一半。憲法規定,國會職權有立法權、對政府的監督權以及外交、財政和司法的監督權。1994年1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政治改革方案,據此眾議院實行「小選區制與比例代表制並立」,改變中選區制度,小選區選300名議員,比例代表區選200名議員,公費資助得票率超過2%的政治家才能得到眾議院議席。投票方法是記號式的兩票制,總理府設為劃定參議院選區的第三者機構。
內閣是日本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由國會中議席佔半數以上的多數黨進行組閣。根據慣例,議會中多數黨首腦一般是內閣總理的當然候選人。如果沒有一個政黨議席在國會中佔多數,就由國會中議席占最多的兩個以上政黨組閣,由席位最多的政黨領袖任內閣總理大臣。
法院是日本的司法機構,行使司法權,所有法官「獨立行使職權,只受日本憲法及法律約束」。
日本是多黨制國家,參加日本政治活動的政黨有自民黨、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共產黨、新生黨、新黨等。自1955年以來,日本內閣一直由自民黨執政,總理大臣也一直由自民黨總裁擔任。1993年7月,日本自民黨在大選中失利。執政38年後下台,轉向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新黨等7黨組成的聯合內閣,細川護熙任內閣總理大臣。自民黨氏期執政,卻在瞬息之間垮台,其原因是由於「金權政治」的作用。用金錢換地位和用地位換金錢的「金權政治」導致自民黨內部腐敗,直至垮台。要成為自民黨總裁的第一個條件就是「籌措資金的能力」,只有得到財界的「政治捐款」,才能在國會大選中獲勝,才能執掌政權,才能給財界回報。這使金錢與政治緊密結合,貪污受賄案件層出不窮。70年代的洛克希德賄賂案使田中角榮下台;80年代的里庫路特賄賂案斷送了中曾根和竹下登;90年代的佐川快件公司行賄案又使自民黨副總裁金丸信被捕。這些丑聞,使日本對自民黨失去了信任,黨內也發生分裂,最終導致1993年7月大選的敗北。
『柒』 日本自民黨是左派還是右派安倍是左派還是右派
安倍:偏右
民主黨:溫和偏右。
民主黨執政之前一直是自民黨執政。自民黨不能簡單的劃為右派還是左派,不同時期自民黨的立場有很大區別,在日本經濟全盛時期自民黨是高度開放(左)的政黨不僅主動和中韓接觸同時對各種外交爭端保持比較開放的態度。現在日本經濟自廣場協議後原地停滯20餘年,各個政黨都積極打出保守(右傾)牌,通過宣稱自己對日本利益的堅決維護來贏取民心。右傾化是目前日本政黨的總體趨勢。其中現在自民黨是比較溫和的右派,畢竟自民黨有長期的執政經驗對外交危機處理方面會比其他政黨更為穩重。
安倍是一個偏右的角色,但是顧考慮到黨內和國內外等因素做出極右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也許會謀求與中韓和解,但是不會做出太明顯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