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侵華有多少軍人
1. 日本侵入中國有多少兵力
依據軍事統計口徑通行慣例,以萬計。
2. 日軍侵華時有多少軍隊
1937年,日本陸軍共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8%以上,還有50%的空軍和40%的海軍力量用於侵華戰爭。1938年,日本陸軍共34個師,其中32個師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陸軍共41個師,其中投入侵華戰爭34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共51個師,其中34個師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0%,而用於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只有10個師,不及侵華兵力的20%。
據二戰日軍投降統計,1945年8月,日軍向中國戰區投降的兵力128萬餘人,這個數目超過了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的日軍總和,大約相當於全部海外日軍(不含向蘇聯投降的日軍數)的50%以上。
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永垂青史
3. 日軍侵華總共在中國戰場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侵華日軍在中國最多時期是230多萬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當時日本共有軍隊300餘萬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日本本土約70萬人及少量侵略朝鮮的日軍外,日軍的絕大部分都被日本調來全力進攻中國。1937年中國有軍隊250多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有軍隊500多萬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侵華日軍有約210萬人;參加太平洋侵略戰爭的日軍共40萬人。日軍用40萬人打敗太平洋等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比中國先進的多的美軍,英軍,荷軍及東南亞各國軍隊侵佔領土1000多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日本侵略亞洲各國的軍隊共計是250餘萬人其中侵略中國的日軍佔210萬人。
後來,日軍連連失敗,大量徵兵連十來歲的少年都徵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日軍有約700萬人。大部分駐守日本本土。
日軍傷亡共260多萬人,其中中國殲滅日軍140多萬人,美軍殲滅90多萬日軍。
4. 日本侵華戰爭投入多少兵力
日本侵華戰爭投入410萬人(最高時),中國560萬人(最高時)。
日本侵華戰爭一般指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5. 日本當年侵華有多少軍隊
- 每個時間段兵力都是不同的,比如918-1937年盧溝橋之前,在偽滿,日軍實施的是各個師團輪流到滿洲關東軍,每個師團國內留守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到滿洲輪駐。數量保持在6個師團的規模,加上國境守備部隊等,總兵力約為18萬,約占日本陸軍當時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強。與此同時,關內駐扎平津地區的中國駐屯軍,兵力為一個旅團,8000多人。同時上海和武漢還駐扎有日本海軍陸戰隊6000和2500人。
-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增兵華北,到了8月底,在塘沽登陸和越過長城增援的關東軍察哈爾兵團,雲集平津和冀東的日軍數量達到20萬。
- 813,淞滬會戰爆發後,日本上海派遣軍兵力是10萬,等到11月攻佔上海並開始進攻南京時,兵力已經膨脹到30萬。以後一直到武漢會戰前夕,關內戰場日軍穩定在45萬。武漢會戰期間增加到60萬,當時日本本土只剩下一個近衛師團的留守部隊了。
- 1940年年底時侵華日軍的第一個峰值,關內達72萬,滿洲和蒙疆達到28萬,合計100萬。
- 皖南事變國共內訌後,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壓力頓減,日本兵力開始減少,先是華南日軍開入法屬印支北部離開中國,緊接著華東和華中日軍也紛紛開回本土或者台灣。
-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一步抽調兵力開往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先後從滿洲,關內抽調7個師團赴南洋作戰。到1942年,日軍在華兵力,一度降至72萬。
- 1944年日軍為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大軍紛紛開到中國,於是侵華日軍又一次膨脹。
- 截至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為止,滿洲關東軍76萬,關內102萬(其中華北派遣軍30萬,蒙疆駐屯軍5萬)。
6.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一共動用多少軍隊
倭軍在中國最多時期是230多萬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當時倭國共有軍隊300餘萬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本土約70萬人及少量 侵略朝X鮮的倭軍外,倭軍的絕大部分都被倭國調來全力進攻中國。1937年中國有軍隊250多萬人,抗日戰爭勝利時中國有軍隊500多萬人。1941年 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倭國侵華倭軍有約210萬人;參加太平洋侵略戰爭的倭軍共40萬人。倭軍用40萬人打敗太平洋等東南亞地區的武器裝備比中國 先進的多的美軍,英軍,荷軍及東南亞各國軍隊侵佔領土1000多萬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倭國侵略亞洲各國的軍隊共計是250餘萬人其中侵略中國的日 軍佔210萬人。後來,倭軍連連失敗,大量徵兵連十來歲的少年都徵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倭軍有約700萬人。大部分駐守倭國本土。
倭軍傷亡共260多萬人,其中中國殲滅倭軍140多萬人,美軍殲滅90多萬倭軍。
7.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投放了多少兵力
一、東北和內蒙地區駐軍90萬
當時日本一直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包括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和俄國遠東在內的大帝國,因此日本認為,中國東北是重中之重,而日本國土狹小,缺少戰略縱深,所以將滿蒙作為後方基地。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為了控制東北不斷增兵,到了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已經增兵65萬,後來日本又奪去了內蒙地區,又增兵25萬之眾。
二、直接與中國軍隊開戰的軍隊高達170萬
全面戰爭爆發於1937年,戰爭剛開始,日軍就有約60萬軍隊與中國開戰。後來隨著戰線的拉長,不斷從本土調遣軍隊,他們先是乘坐輪船從本土出發,然後在山東、江蘇等地上岸。到了1941年末,直接與中國開戰的軍隊達到170萬之多。
參照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5/104655.html
8. 日本侵華軍隊一共有多少
給你個數據
二戰時日軍兵力最多的時候是在800萬,如果加上偽日軍,像滿州的那些偽軍,以及東南亞投降後為日本效力的軍隊,接近一千萬的樣子。
在整個侵華戰爭中,中國戰場殲滅日軍155萬餘人,中國軍民共擊斃、擊傷日軍255萬餘人,占日軍在二戰中傷亡人數的89%,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餘人,占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一半
日軍侵華的總兵力,東北地區一百餘萬,關內一百餘萬,大約250萬
這是二戰兩國兵力對比:
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中軍事力量相比 陸軍:日本有常備師17個,約38萬人,但可以三倍動員,預備役678.8萬人。中國總兵力210萬人,日中比率為1:5.7。日本陸軍兵力數量上雖少於中國,但其訓練有素,且武器裝備精良。空軍:日本有91個飛行中隊,共2700架飛機。中國有各式飛機600架,其中作戰飛機305架,比率是8:1。海軍:日本有艦艇200餘艘,總噸位190萬噸,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國有新舊艦艇66艘,總噸位59034噸,比率為13:1。
9. 日本侵華共派出了多少軍隊
日本陸軍二戰中有四大戰略集團,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國內軍」(含駐台灣、朝鮮的日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以及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和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在中國的兩支日軍中,八年抗戰中國戰場所對付的,實際只有一支「中國派遣軍」。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已無成建制軍事力量與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作戰,中國八年抗戰戰場,也就是在關內與日軍「中國派遣軍」作戰的戰場。我國的歷史書中也都稱抗戰中敵後的游擊隊抗擊侵華日軍的60%,也只計算日軍「中國派遣軍」力量,因當時國共兩黨都沒有力量派軍隊到東北去打擊關東軍(抗戰結束後倒是上演了進軍東北的爭奪戰)。但在提到中國戰場牽制的日軍總數時,又加上關東軍的數字,確實是「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軍戰史就清楚,二戰中關東軍從來就是以蘇軍為主要作戰對象,後來全部 覆滅於蘇聯紅軍之手也證明了這一點。下面談一談具體數字。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數量和質量均居第一;「南方軍」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雖然有62萬人,論數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銳大多抽調給南方軍,質量已大為下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戰爭的規模空前擴大,隨後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反攻,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本土也通過總動員而空前膨脹。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戰爭末期關東軍新成立的24個師團,戰鬥力僅相當於原有的8個師團;「中國派遣軍」27個師團,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鬥力極弱(只剩下第3、13師團戰鬥力較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120個師團,不但占日本陸軍師團總數171個的70%,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有的資料顯示中國受降日軍不是105萬,而是128萬,哪個正確?這是因為,中國受降的日軍除包括「中國派遣軍」外,還有駐台灣的日軍(16萬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軍和侵華日本海軍。越南北部的日軍屬南方軍序列,按照就近原則投降中國;在台灣的16萬日軍屬日軍「國內軍」第10方面軍序列,主要抗擊美軍登陸(1944年美軍將領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確有登陸台灣和菲律賓之爭),中國軍隊當時當然不可能有實力渡海攻擊台灣。因此盡管台灣的日軍向中國投降,只是按照台灣屬於中國的原則,卻不是中國軍隊能夠抗擊的力量。
二戰中日軍死亡數字
我國大量書籍宣稱,八年抗戰中國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殲滅日軍133萬,占日軍二戰總損失195萬的70%。這是中國戰勝日本、中國是抗日主戰場的主要依據。
但我們只要仔細研究這兩個數字就知道,盡管這兩個數字都來自日本書籍,卻是偷換概念計算出來的。日軍在中國損失133萬,是個累計數,包含了死亡和受傷兩個數據。這里要談一下軍事常識。戰爭的損失,一般只統計絕對損失數(死亡),只有某場戰役才統計傷亡數。因為二戰中主要交戰國軍隊的傷員75—80%能重返前線,因此往往造成重復計算。正如一些老紅軍多年身經百戰受傷幾十次,如進行累計就有會出現幾十人受傷,實際受傷的只是一個人。所以戰爭損失只統計絕對損失(死亡)。那麼日軍在中國戰死多少呢?據日本自己統計,二戰中日軍總計戰死185萬人(另截止投降時有10萬殘廢傷員,這就是195萬這個數字的由來),其中在中國八年戰死40萬人。也就是說,中國八年抗戰擊斃日軍數只佔日軍二戰死亡總數不到22%。我們的歷史書用日軍在中國的死亡數和累計受傷數去和日軍絕對損失總數對比,就得出了70%這個障眼法。其餘日軍死在哪裡?看一看日本書就知道,有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1萬多日軍這一戰果),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軍擊斃(主要是諾門坎和蘇聯出兵東北兩場戰役)。也就是說,約有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占戰爭中日軍死亡總數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