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7月17號是日本什麼日子

7月17號是日本什麼日子

發布時間: 2022-08-05 22:15:24

A. 多地取消承辦夏日祭,為什麼夏日祭會惹眾怒

這段時間被夏日祭的新聞刷屏了,這個活動之所以會引起眾怒,是因為它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情懷。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他的民族特色,中國向來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國家,所以對於各個國家的民族特色,我們都是持尊重的態度。但尊重不代表接受。比如日本的夏日祭,他要在日本國內舉辦,我們肯定不會有任何話說。

但是這個活動偏偏在中國的各個城市裡面舉辦,特別是南京,還選擇了那樣一個日子。這個活動的舉辦方,最初就是不懷好意的,是在挑戰民族情緒的。夏日祭不只是讓你去感受日本的風土民情,最重要的是他們會有一個儀式。

從日本人學校到日本的夏日祭,每一步都不是突然而來的。普通老百姓雖然看不到其中的陰謀,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絕對是不簡單的。前幾天還曝出了居然有中國的寺廟在供奉日本戰犯的新聞,這件事情簡直是匪夷所思,讓人特別難以接受。

如果我們沉默的接受了日本的夏日祭,是不是意味著以後也要沉默的接受他們各種各樣的挑釁。所以夏日祭才會惹起眾怒,才會讓大家那麼的反對。這是對我們民族尊嚴的守護,也是為我們的下一代做榜樣。

B. 日本七月份有什麼重要節日嗎日本國民會放假嗎

七夕(乞巧節)
這是中國的傳說與日本古老的習俗的融合。牛郎和織女被隔在銀河的東西兩岸,只能在每年的7月7日相會。據說在日本,七夕節始於聖武天皇天平六年。這一天人們把寫有詩歌,心願的色紙系在竹竿。這天許下的願將會得以實現。今天,在日本許多地方都慶祝七夕。 最著名的地方是京都府的北野天滿宮、香川縣的金刀吡羅宮、神奈川縣的平冢市和富山縣的高崗市。 另外,仙台七夕的慶祝在日本其它地方為七夕之後一個月,也就是8月7日,這更接近按照陰歷本來應該是七夕的日子。

焰火
夏天整個日本的夜空點綴著色彩斑斕的焰火,許多地方都舉行焰火表演。日本焰火技術據說是世界之最,是從江戶時代相傳下來的。今天,煙火表演經常是由計算機控制,其精確性和壯觀效果可得到保證。在東京,沿著隅田川河的煙火表演,從江戶時代起就非常有名。

盂蘭盆節 (「盆」)
「盆」是一年一度的迎接和安慰祖先亡靈的日子。據說,祖先的亡靈在這個日子來到家裡。按照傳統,「盆」是在陰歷7月的第17日紀念。現在,人們一般在7月13日到15日紀念,雖然有些地區是在8月13日到15日。

7月13日,人們點火歡迎祖先的亡靈。到十六日,人們點燃送別火,送祖先的亡靈回去。在「盆」期間,許多公司和商店都休假,因為在異地工作的人得與老婆孩子一道回去。如同在黃金周一樣,這個時候交通會非常擁擠。

放假的有:海的日 7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C.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

1937年7月7日,一聲槍響震驚中國。從此,不屈的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但是,「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由來已久,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也覬覦已久。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會後,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滿蒙積極政策」(世稱《田中奏摺》),瘋狂地宣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摺》提出的對外侵略總戰略是:第一期奪取台灣,第二期奪取朝鮮,第三期奪取滿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國,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正是這樣一步步地走向侵華之路。

1853年,美國軍艦兵臨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結束了持續200餘年的鎖國政策。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將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歐美學習,走「富國強兵」之路。這時日本國內的主導思想是:亞洲比西歐落後,應當將亞洲置於「先進」的日本支配之下。日本妄想將其國內的「等級制度」出口到亞太甚至世界范圍內。而此時的中國清朝政府正處在內外交困的時期。歷史發展到此時,日本侵華就成為必然的結果。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

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台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給日本(由於不希望日本在戰爭中獲益過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雖收回遼東半島,但支付了3000萬兩白銀償金。)戰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開始躋身列強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國東北和朝鮮發動日俄戰爭。戰後,日本將朝鮮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時將俄國在中國東北大連、旅順的統治權掌握到自己手中,經營「南滿鐵路」,開始侵入中國東北。日本成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向德國宣戰,並迫使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要求,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還得到在中國修路、開礦等許多權利。日本侵略步伐更快了。

1931年,日軍製造「九一八事變」。是夜,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借口炮轟沈陽,至1932年2月,中國東北地區淪入日軍之手。隨後日軍將侵略目標瞄向華北,步步進逼。1932年,日軍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1933年,侵佔熱河省,並迫使中方代表簽署《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撤出長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裝地帶」,為日軍打開通向華北的大門。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製造「七七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駐軍奮起反擊。事後,中共通電全國,號召團結抗日。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宣布准備抗戰。「七七事變」後,日軍先後在華北、華中和華南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從此形成兩個戰場———國民黨數十萬軍隊主要在日軍進攻的正面作戰,是為正面戰場;在日佔區,中共領導的人民武裝開辟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主戰場。

1938年8月13日,日本海軍進攻上海,淞滬戰役開始。11月12日,上海淪陷。日本軍部和政府以為佔領南京就可使中國屈服,因此動用20萬軍隊進攻南京。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屠殺中國平民和士兵30萬人以上(史稱「南京大屠殺」)。面對日本侵略,正面戰場的中國軍隊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保衛戰等顯示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敵後軍民則開展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廣泛的游擊戰爭,鉗制與消耗日軍,並在1940年進行了「百團大戰」。兩黨相互配合的抗日持久戰,令日軍雖佔領大片中國國土,但無力對中國實行全面進攻,無法實現征服中國的目的。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和廣州,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相持階段。1943年下半年後,中國軍隊逐漸轉入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隨後出兵中國東北。6日和9日,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擲了原子彈。

1937 年9 月12 日山西天鎮城「八·八」慘案2300 餘人
1937 年10 月8 日河北正定縣正定慘案殘殺1506 人,重傷103 人
1937 年10 月12 日河北藁縣梅花鎮慘案1547 人
1937 年10 月24 日河北成安縣成安大慘案5300 餘人
1937 年11 月13 日山東濟陽縣濟陽城慘案2300 餘人
1938 年3 月17 日山東滕縣血洗滕縣城事件殺害2259 人,姦汙婦女224 人,燒毀房屋6 萬余間
1938 年3 月24 日河南長垣長垣城關慘案1700 餘人
1938 年4 月21 日山東臨沂臨沂大屠殺3000 人以上
1938 年5 月13~17日江蘇金鄉縣金鄉慘案被害百姓達3347 人,燒毀民房670 余間
1939 年12 月14 日平原省武陟縣傅村大屠殺事件997 人,燒毀房屋880 余間
1940 年12 月23 日山西興縣血洗興縣城鄉事件1300 多人,燒毀房屋5700 間
1941 年1 月25 日河北潘家峪潘家峪慘案被害1230 人,燒毀房屋1100 間
1941 年4 月12 日冀魯豫邊區「四·一二」大掃盪慘案僅發現糜爛屍體就達4574 具,被焚142村,毀房5 萬余間,砍樹數十萬株
1942 年12 月5 日河北灣南縣潘家戴庄慘案1280 人,毀房1000 余間,
1943 年9 月20 日河北阜平縣平陽慘案直接殺死者752 人,被虐待致死者89 人,抓走112 人,連同賈家口被殺者200 多人,共計犧牲1000 余名
1928 年5 月3 日山東濟南濟南慘案死6123 人,傷1701 人
1933 年春東北臨江、通化等地軍
事「討伐」三個月間屠殺抗日人員8700 人
1934 年吉林鎮壓依蘭農民暴動屠殺2000 餘人
1937 年8 月14 日上海轟炸上海市區炸死平民1742 人,炸傷1873 人
1937 年9 月15 日河北保定佔領保定屠殺居民約2000 人
1937 年11 月5 日浙江杭州金山衛鄉被害1050 人
1937 年11 月19 日江蘇常熟佔領常熟1500 人左右
1937 年11 月27 日江蘇無錫佔領無錫被屠殺屍體就達2000 余具,無錫城大火七天七夜不熄
1937 年12 月10 日安徽蕪湖佔領蕪湖在城內屠殺市民萬餘人
1937 年12 月24 日浙江杭州侵入杭州被殺平民4000 多人,其中有700 人是被姦淫致死的婦女
1938 年3 月29 日河南浚縣攻陷浚縣城屠殺居民4500 餘人
1938 年5 月28 日廣東廣州轟炸廣州在長達13 天的轟炸中,廣州市民被炸死者近萬人,作者無法統計
1939 年5 月3-4 日四川重慶轟炸重慶炸死2648 餘人,傷3668 人
1939 年7-9 日太行區圍攻武鄉1500 人
1941 年6 月5 日四川重慶「大隧道」慘案9000 餘人
1943 年5 月8-12 日湖南南縣南縣廠窖大慘案殘殺3 萬餘人
1943 年淮南煤礦淮南煤礦
日軍在此地挖三個大坑,僅上半年拋入坑中屍骨13000 多具
這些只是反映日軍暴行的小部分事件,在日軍血洗中華大地的黑暗時代,一次屠殺我國同胞幾人、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甚至數萬人的慘案,何止千萬件!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8 年抗戰期間,日軍屠殺敵後解放區人民就達百餘萬人:晉綏邊區15 萬人,晉察冀邊區48 萬人,晉冀魯豫邊區98 萬人,中原區7 萬人。據統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2100 萬人,其中1000 萬人死亡,財產損失達600多億美元。這些死難的同胞,絕大多數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包括老弱婦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編輯本段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編輯本段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編輯本段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編輯本段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1年
7月7日,一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屈辱與悲憤、血性與榮光的日子!!!
71年前的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古老的宛平城牆上,日軍炮擊留下的彈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全中國。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已處於生死存亡的危難頭。
71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造成的慘重災禍,罄竹難書!!!
從明朝開始,倭寇就頻頻入侵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還記得當年戚繼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終於到了1937年,這一年,塵封的日歷上還印刻著「日軍全面侵華」,「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那曾經被鮮血浸透的南京城,到處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張張魔鬼般的笑容,令人發指!
當然,我不否認,在21世紀的國際局勢和格局下,我們作為大國要崛起,睦鄰友好是必須的,總不能周圍都是「敵對國」而走向世界,問題是這要有前提吧?
這個前提就是鬼子誠懇道歉、並賦以行動。可惜我至今沒看到鬼子有此「善舉」!
借用歷史學家郭廷以的話:銘記歷史和教訓,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紀念是為了保留一段真實的歷史。「否認歷史害莫大焉」!——因為:「善忘從來就不是美德。」
我們不能忘記,在明治維新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和參加過14次侵略戰爭,其中10次是對華戰爭。1927年7月,日本田中內閣在「東方會議」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我們也不能忘記: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掠奪文物、財產不計其數,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30萬以上中國人被殘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姦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該遺忘的恥辱。這場浩劫是中國人永遠的傷痛,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性質比二戰時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更嚴重,畢竟納粹屠猶是一個黨屠殺一個民族,而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
我們更不要忘記:無賴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認侵略過中國!無知的年輕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過中國!!無恥的軍國主義者說當慰安婦在當時是一種榮耀!!!
牢記歷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在更多的時候,這四個字卻僅僅只是一個口號。究竟該如何激活歷史的記憶,今天的中國人依然在爭論不休。

D. 你怎麼看待夏日祭事件

南京這次」和風夏日祭「被取消,大快人心的同時也激起了小部分動漫愛好者的不滿。


總而言之,對於夏日祭事件,我認為取消是非常正確的決定,並且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更要時刻提防幕後的日本民族文化推手,中國文化不允許它們入侵。

E. 7月17日是什麼日子

7月17日 超級事業狂

7月17日出生的人一心想成為超級巨星,或是爬上事業的頂峰。但是他們的野心卻常常被一副謙遜、嚴肅甚至害羞的外表所遮掩了。所以千萬不要將他們的安靜誤解為被動,或被他們隱士的模樣而唬住了,一旦到了他們專精的領域,他們的鋒芒就會顯露無遺。當這天出生的人覺得很放鬆的時候,在嚴肅的外表下其實是一個輕松幽默的靈魂。有些今天出生的人則會因為尚未發現自己的力量或潛在的野心,而覺得十分挫折。

7月17日出生的人或許會專注於金錢或物質,但卻不見得會為此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將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一些不值得的人、組織或是小事上,結果浪費了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如果他們在年輕時多多詢問求才顧問,可能會有所幫助,因為這不但能夠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能力,也能知道如何讓自己更上層樓。

7月17日出生的人在自由業、小型企業和任何擁有自主權的工作上最能夠如魚得水。他們可能是很好、很支持對方的夥伴,但是大部分的時間他們都會選擇獨立作業。或許他們能夠暫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當他們學夠了經驗,就會立刻走人,並且尋求更獨立的工作和探險。一旦他們找到了適合的工作,則會向前沖刺直到事業顛峰。因此對於信任他們的人來說,他們是最好的投資。

大部分在這天出生的人做事非常投入並且擁有高度自信,只要能不斷地作下去,他們有耐心慢慢等待別人的肯定。當掌握了一些影響力之後,他們會暗中操縱身邊的人以幫助自己達到目的。這天出生的人會定期評定自己的工作進度,但是有時候則會因此耽誤了前進的步伐。如果他們是藝術家,最好能夠找到有能力的經紀人,因為這種工作需要大量的曝光,容易讓他們無法專注於創作。

有的時候這天出生的人會因為接近或是身處事業的頂峰而改變人世間的生活。通常這種改變並不是因為自我了解或有什麼驚人的發現、還是發生了任何的意外,這只是一種人性人的表現罷了。一般來說,這天出生的人會對他們的新工作付出相同的精力,只是野心沒有那大就是了。但也可能會多加些靈性。這天出生的人也可能會在晚年時重拾早年的事業。

幸運數字和守護星
7月17日出生的人受到數字8(1+7=8)與土星的影響。土星通常具有嚴肅的特質,因此今天出生的人對自己或別人都可能會過分嚴厲。數字8暗示了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沖突,所以被數字8所主導的人可能會覺得寂寞(這是受月亮的影響),同時也可能過度放縱自己。

健康
7月17日出生的人對待自己的健康總會全力維護,因為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成功大半要依賴這副臭皮囊。除了他們敏感的飲食習慣之外,他們應該多吃一些維他命和礦物質,特別是維他命C。但是,除非他們也同時照顧自己心理方面的問題,否則將無法在工作中面對激烈競爭所帶來的壓力,而且面臨悲劇時也不能堅強地去處理。這天出生的人不會花很多時間來了解自己,而且對生命中所愛的人過分依賴,因此當所在乎的人過世時,他們可能會精神崩潰。所以所有促進自覺的活動,例如精神訓練、瑜珈、心理咨詢、各種課程和閱讀與學習等,都值得他們大力投資。

建議
施與受的天平應該要一樣高。避免操縱身邊的人,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不要為了自己的野心犧牲別人。輕松一下,開懷大笑會讓你長命百歲。

名 人
詹姆斯卡格尼(James Cagney)美國電影演員,1942年以《勝利之歌》一片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香港導演王家衛,以新世代映象風格走紅國際,以《春光乍現》成為首位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中國人。

香港演員李麗華,為40-60年代的國語影壇巨星,有「影壇長青樹」之稱。

德國皮毛裔亞斯特一世(John Jacob Astor),也是紐約億萬富翁級的金融家,曼哈頓有一大部分都是他的資產。

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美國老牌電影演員,曾演出《柳巷芳草》、《獵殺紅色十月》等。

蘇格蘭裔美國籍海軍指揮官瓊斯(John Paul Jones),1812年擊敗英國海軍,被尊為「戰爭英雄」。

塔羅牌

大秘儀塔羅牌的第17張是「星星」,畫面上是一位赤身裸體的少女,在星空下一邊把清新的池水澆灌在焦乾的土地上,同時用另一枝杓子使死水復甦。她代表世間生命的光榮,但也代表了受物質與感官的奴役。因此,天空的星星永遠在提醒她:別忘了還有一處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存在。

靜思語

生命中的苦難是幫助成長的良方。

優點
野心大、認真、自信。

缺點
過度自信、不可親近、剛愎自用。

F. 朝鮮,韓國或日本都有什麼節日

朝鮮與韓國是兄弟國家,他們的節日是相同的,具體如下:
1月1日-2日:元旦盡管韓國人過春節,但陽歷的元旦也有兩天的法定假期而慶祝新年。一般頭一天早上家人在家裡吃年糕湯,下午開始去長輩家拜年或者問候
陰歷正月初一到初三:春節 春節與中秋節一樣是一年中一家人團聚的最大的節日之一。春節的早晨,大家穿最好的衣服舉行祭祖儀式。祭祀後家庭中的晚輩向長輩拜年,並且接收長輩給的壓歲錢。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糕湯,韓國人認為吃了它就算長了一歲。下午,人們互相走親戚串門,給親朋好友拜年。春節期間有擲骰游戲,放風箏,抽陀螺,翹翹板等很多民俗活動。
陰歷正月初十五:元宵節即陰歷每年的第一個滿月,此時農民和漁夫們祈求豐收並進行特殊的游戲。正月十五的早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花生和核桃,這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可以趕走一年的酷熱。自古以來,韓國人就認為月圓的晚上很神秘,特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的日子。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人們會望著圓月祈禱,相信願望能夠實現,而農民們也會為今年的收成而祈願。
3月1日:三一節紀念1919年3月1日興起的反抗日本統治的獨立運動。
4月5日:植樹節推進國土綠化運動日。這一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成千上萬全國各地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植樹造林計劃栽種樹木。
5月5日:兒童節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盡情游樂。
陰歷四月初八:浴佛節陰歷四月初八是釋家摩尼誕生的日子,佛教信徒們在寺廟中舉行特別儀式並舉行燈會。這天的慶祝活動在提燈遊行中達到高潮。
陰歷五初五:端午節來古以來,在插秧結束之後,農民們祈求上天賜予豐收的休息日,也跟中國楚國的詩人屈原的故事有關。端午節有很多民俗活動,如摔跤(男子)和盪鞦韆(女子)等。
6月6日:顯忠日全國在這天紀念護國的英靈們,在漢城的國立墓地舉行紀念儀式。初伏三伏(初伏、末伏、中伏)的開始,為了好好度過炎熱的夏天,韓國人有伏日吃參雞湯等保養飲食的習俗。
7月17日:制憲節紀念1948年制定大韓民國憲法的日子。
8月15日:光復節 1945年日本簽定投降協議,韓國從日本35年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而宣布大韓民國成立。 陰歷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秋夕(或稱中秋節)豐收和感恩的節目,和春節並稱為韓國最大的節日,放三天的假。第一天早晨,人們穿上新衣,帶著用穀食做成的酒和松餅等祭物去墓地掃墓,晚上要共賞圓月,吃松糕。
10月3日:開天節紀念傳說中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創建國家的節日。
10月9日:韓位元組紀念朝鮮王朝第4代王世宗創造韓國語言的文字體系的日子。12月22日: 冬至也是農歷中的一個重要節氣,韓國人過冬至節使用紅豆來做冬至粥的飲食習俗。
12月25日:聖誕節韓國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合計達到國民的1/5到1/4。 像在西方一樣,無論是不是基 督徒都慶賀這個神聖的日子 朝鮮和韓國都一樣

日本節日分為法定節日,民音節日。
法定節日
元旦
一月一日——元旦(元旦)照日本的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

,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3] )。日本的新年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成人節
一月第二個星期一——---成人節(成人の日)是慶祝年滿20歲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節日,有各市、鎮、村的行政機關舉行成人儀式的典禮。此節2000年(平成12年)前為1月15日。
國慶節
二月十一日——---國慶節(建國紀念日)根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故憲法上將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春分
三月二十一日左右——---春分(春分の日)是掃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昭和の日
日本在年初會去神社參拜,稱為「初詣」
四月二十九日——---昭和の日昭和天皇裕仁的生日,其在位時已是國家法定節日,裕仁死後改為現稱,仍被保留為國家法定節日。此節在1989年(平成元年)前為天皇誕生日,1989年(平成元年)—2006年(平成18年)為綠の日,2007年(平成19年)至今為昭和の日。
憲法紀念日
五月三日——---憲法紀念日(憲法紀念日)1947年5月3日,日本現行憲法開始實施,遂把這一天定為紀念日。
綠の日
五月四日——---綠の日此節在1988年—2006年為國民休息日(國民の休日)。
兒童節
五月五日——---兒童節(こどもの日)端午節也在這一天。是慶祝小孩成長,祈求幸福之日。其具體表現形式是有男孩的家庭在戶外用高竿懸掛鯉魚旗並擺放武士人偶。
海節
七月第三個星期一——---海節(海の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此節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為7月20日。
敬老節
九月第三個星期一——---敬老節(敬老の日)以尊敬老人、感謝老人為宗旨,在1966年補制的節日。此節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為9月15日。
秋分
九月二十三日左右——---秋分(秋分の日)按日歷每年前後有所不同,和春分一樣,要掃墓及祭拜祖先靈位。
體育節
十月第二個星期一——---體育節(體育の日)紀念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日子。此節在2000年(平成12年)前的日期為10月10日。
文化節
十一月三日——---文化節(文化の日)1954年以前是為紀念明治天皇誕辰而設立的節日。1964年11月3日日本公布新憲法,因此,將這一天改為文化節,用以提倡熱愛自由平等,促進文化事業的社會原則。
勞動感恩節
十一月二十三日——---勞動感恩節(勤労感謝の日)此時正值收獲的季節,為了表示對收獲的謝意,而制定了以感謝勞動為宗旨的節日。
天皇生日
十二月二十三日——---天皇生日(天皇誕生日)明仁天皇於1933年12月23日出生。由於明仁尚在人世,依日本禮儀,決不可以「年號(平成)+天皇」稱呼之,應稱為今上天皇。(有很多寫平成天皇,是錯誤的說法)。
從07年開始,日本法定節日為15天。

2民間節日
二月二日——---節分立春的前一天,撒黃豆,招福驅鬼
二月十四日——---情人節
三月三日——---偶人節,又稱桃花節,是女孩子的節日
四月上旬——---賞櫻花
四月二十九日到五月五日——---黃金周
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五月五日——---男孩節 ,家裡有男孩的要掛鯉魚旗
七月十七日——---京都祗園花車遊行
八月六日——---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日
八月十五日——---戰爭結束紀念日
八月中旬——---盂蘭盆節 民族大移動
八月十六日——---京都大文字送靈火
九月一日——---防災日(紀念關東大地震,加強防災意識)
十一月十五日——---七五三(為7歲、5歲、3歲的孩子過節)
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
十二月三十一日——---大年三十

G. 盧溝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 日寇鐵蹄下的盧溝橋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麵包圍了北平。日本帝國主義為了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駐華日軍悍然發動「七七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十餘公里的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全面侵華的開始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二十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 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布對日作戰。中國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多萬人。經過8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9月3日被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七七事變」後,中國軍民的奮起抗戰。世界各國人民紛紛以不同方式聲援中國抗戰。正如毛澤東在1937年10月25日與英國記者貝特蘭談話時所說:中國抗戰「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國際間過去鄙視中國不抵抗的,現在轉變為尊敬中國的抵抗了。」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為了紀念,陳運和寫了詩《盧溝橋》。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抗日救亡運動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一個以寬容、和善、仁義作為道德標準的民族,開始在一種痛苦中學會以血還血、捍衛生命和民族的尊嚴。70年過去了,我們之所以還在紀念「七七事變」,並不是僅僅紀念那個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的日子,而是紀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八個年頭,我們所要懷念的英烈也不僅僅是「七七事變」中抗敵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戰爭中死難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變」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我們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態去懷念和反思。
「七七事變」紀念日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寄託了中國人在近代和現代國際政治上太多的尊嚴和榮譽。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中國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重要過程,那麼「七七事變」就是我們為紀念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所選擇的注腳。從這個注腳開始,整個中國已經被全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大潮所席捲。抗戰勝利到現在已經近62年了,當年的抗戰老戰士,今天大部分都不健在了。當年抗日英雄的故事,今天我們只能通過銀幕、書本或紀念館里去找當初抗日將士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北抗聯、在太行山上、保衛華北、保衛黃河、地雷戰、地道戰等等激發民族勇氣的英雄形象,在我們的新一代身上似乎變成了電腦游戲,這恐怕是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獨立解放而殉難的三千多萬血肉之軀萬萬沒有想到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70年之後,當我們試圖重新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常常不得不面對現實國際政治語境的復雜性。一個純粹的懷念,也背負上了現實國際政治的負擔。這種全民族式的紀念給日本輿論和民眾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反思,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我們承認中日關系是東亞最重要的國與國關系之時,在中日關系逐漸改善的語境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七七事變」的紀念日?
在一種良性的國際政治語境中紀念「七七事變」,人們常常擔心歷史會影響現實政治。實際上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公眾懷念沒有邊界,當我們面對「七七事變」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面對抗日之戰,我們也是在面對正義與邪惡直接交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在公眾懷念的氛圍里,所有的現實政治也都在反省和反思。而我們承認與感念今天難得的中日關系,並不妨礙我們回到歷史的眼淚里。我們對「七七事變」的紀念,也不會妨礙中日關系向良性發展。失去了7月7日的懷念,失去了9月18日的憤怒,中日關系才是不完整的。
公眾懷念更為我們尋找一個現代國家意識的開端。「七七事變」之前的中國,在分崩離析的思想中艱難跋涉。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社會心理都在從專制向民主,從帝制向共和轉型。形式上的內戰和思想上的內耗,其實遠遠沒有解決中國人民族性的弱點和心理觀的封閉。「七七事變」的發生,用最簡單也最殘酷的叢林法則告訴中國人,這個世界總有許多殘暴和血腥,不反抗就會滅亡。
因此,超越現實政治語境的公眾懷念,更是一種最基本的公民歷史觀和發展觀教育。這些都是現實政治所無法給予的。我們不必因為期待中日關系的良性發展,而刻意迴避歷史上的那些災難。更不用因為某位日本領導人善意的歷史態度,就對歷史災難採取低調的紀念方式。7月7日是中國人自己的國殤日,這一天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太多的意義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失去了7月7日的中國歷史,也是不完整的。
在紀念七.七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我們民族的偉大英雄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不能忘記毛澤東千千萬萬為了民族獨立、解放一塊戰斗與犧牲的戰友們;不能忘記抗戰期間,堅持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為反抗日本侵略而犧牲的國民黨軍隊將士們;不能忘記日本軍國主義屠殺3500萬中國人民的血淚史。因此,在此建議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在每年抗戰勝利紀念日這一天,或者是新上任的第一天,應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憑吊從一千八百四十年起,為了民族的獨立、解放,人民的自由幸福而英勇犧牲的人民英雄們,並且要形成制度。
中國共產黨在炮火紛飛的年代,把中國人民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在百舸爭流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是這樣。改革開放的27年,中國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有了長足的經濟發展,並將繼續帶領中華民族劈波斬浪,全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共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實現人類最偉大的理想——共產主義社會等等方面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司令部的命令
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既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
——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

H. 2007.7.17是什麼日子啊

好像日本有個海洋節

7月17日

1453年7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中的卡斯提農戰役打響。法軍名將簡·布爾熱指揮七千法軍大敗六千英軍。法軍在此次戰役中大規模使用大炮,斃傷俘虜英軍近四千人,法軍僅傷亡近100人,但簡·布爾熱不幸陣亡。卡斯提農戰役後,英國在法國的勢力進一步走向衰落,成為終結英法百年戰爭的決定性戰役。

1815年7月17日,拿破崙在法國西部的羅什福爾港,拒絕了海軍官兵要求帶其突圍至美洲的建議,登上港外的英國巡洋艦「別列洛豐」號,被英國人軟禁後駛往英國。

1898年7月17日,美國遠征軍在海軍艦隊和古巴起義軍的配合下,攻克古巴聖地亞哥要塞。

1929年7月17日,中東路事件進一步升級。當日,蘇聯政府正式宣布與中國國民政府斷交,撤回蘇聯駐中國使館及僑務代表,召回中東鐵路蘇方人員,停止中蘇間全部鐵路交通,命令中國駐蘇外交人員迅速離境,並聲明保留1924年的中蘇協定之一切權利。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駐摩洛哥殖民地的將領佛朗哥在德意等國支持下,公開發動武裝叛亂,叛亂迅即蔓延到西班牙本土,西班牙人民在人民陣線政府領導下,奮起保衛共和國,西班牙內戰爆發。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表明准備全面抗戰的方針,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同日,蔣介石令商震所部四個團赴石家莊集中待命,令第26路軍、第40軍統歸第29軍軍長宋哲元指揮。同日,日本再次召開五相會議,決定動員40萬軍隊,擴大侵華戰爭。

1940年7月17日,日本侵略軍從鎮海城關和現北侖區的小港兩翼登陸。鎮海中國守軍第十六師、第一九四師在招寶山、戚家山等地與日本侵略軍激戰數日,斃傷日軍400餘人,迫使日軍倉皇敗退。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會戰打響。德國第6集團軍進入頓河大河灣,進攻蘇軍前沿陣線,以13個師27萬人的優勢兵力向斯大林格勒發起猛攻。蘇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用於防禦的兵力為12個師約16萬人。蘇軍第62、第64集團軍節節抵抗,至8月10日,蘇軍退守頓河東岸。

1944年7月17日,德軍西線指揮官隆美爾元帥被英國飛機炸傷被迫返回德國,其職務由馮·克盧格元帥兼任。

1945年7月17日,美、蘇、英三國領導人杜魯門、斯大林和丘吉爾在德國波茨坦開會。會議主要討論研究處置德國的問題,並商討對日本作戰和解決歐洲其他問題。8月2日三國領導人簽署了《美英蘇三國的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和《柏林(波茨坦)會議公報》兩個文件,通稱《波茨坦協定》。波茨坦會議是戰時美、英、蘇三國首腦最後一次會議,對迫使日本早日投降,鞏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維護戰後世界和平,起了積極作用。波茨坦會議結束後,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4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02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8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7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9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3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69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31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