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共抓獲多少日本戰俘
① 歷史上的蘇聯有多狠,殺人如麻,俘虜三十多萬日本人當
歷史上的蘇聯,俘虜六十多萬日本人當勞動力。
被蘇軍俘虜的60萬關東軍被送到了氣候惡劣的西伯利亞,他們在那裡用自己的生命為偉大的蘇聯社會主義建設而勞作著。蘇聯人給這些日軍俘虜准備的營地條件非常差,連寒風都擋不住,更不用說會有什麼供暖設備。到了冬天時,每天清晨都會發現有日本人被凍死,這些死掉的人也無法好好埋葬,由於土地被凍得非常堅硬,根本挖不開,於是只能將這些凍得僵硬的屍體扔在野外被野獸吃掉。第一個冬季,60萬日軍俘虜就被凍死了5萬多。後來日本政府還跟蘇聯要屍體,蘇聯人直接給了一船骨灰。
蘇聯人不只是對待日軍俘虜狠,在日軍剛投降時也沒忘記從日本那獲得利益。在日本天皇剛宣布投降後,蘇聯人就發兵進攻日佔的北方四島,蘇聯根本不理會日軍已經投降的事實,直接打下來。蘇聯在二戰後期對日本人的所作所為,讓日本人記住了這個民族對待他們的態度,至今不敢造次,一直恭恭敬敬。俄羅斯人,戰斗民族的稱號不是白給的。
② 二戰後期,60萬日本關東軍被蘇聯抓走後,受到怎樣的對待
大概因為是敗的太干凈利落,蘇軍和日軍之間也沒什麼仇怨,因此沒有特意的虐待日本戰俘,不過因為生活條件差、環境惡劣,所以日本戰俘還是死了10幾萬。蘇聯對日本開戰是1945年的8月8日,此時的日本已經窮途末路,關東軍也多次被抽調走主力師團去太平洋戰場和本土,雖然還有70多萬部隊,但是訓練、裝備都不足,戰鬥力很差,所以蘇軍發起進攻以後,關東軍立刻土崩瓦解,大部分士兵直接當了俘虜,和太平洋戰場上動不動就全體玉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小編,每日分享歷史知識,歷史趣事,歷史見聞。
③ 諾門坎戰役 蘇聯俘虜多少日軍
直到蘇聯解體前夕,蘇聯軍史部門才公開了關於日本俘虜的原始檔案。其中有一份蘇聯第1集團軍級集群在戰役結束後的1939年9月18日發出的電文:整個沖突期間共俘虜221人,其中日本人155人,其他為朝鮮人蒙古人等(可能指在日軍中服務者)。
④ 蘇聯抗日殺了多少日本鬼子呢
蘇聯消滅的日本鬼子可以分成5部分或者說5階段。
第一階段:張鼓峰和諾門坎戰役
1938年7月30日-8月5日蘇日雙方在張鼓峰和沙草峰展開激戰,此役,蘇軍投入23000人,傷亡792人,日軍投入7000人,傷亡526人。1939年5月-9月,蘇日雙方又在諾門坎爆發戰斗,這次作戰蘇軍陣亡9700多人,受傷15000人,日本陣亡8400人,受傷8700人。不過,日軍的這個傷亡數據歷來有爭議,有資料稱,日軍最起碼傷亡23000人以上。
張鼓峰和諾門坎之戰算是蘇日的第一回合較量。
俘虜的日軍
⑤ 二戰蘇聯殺了60萬日本戰俘,為何這60萬人不進行反抗
二戰投降的蘇聯,在對待俘虜這塊一直就是簡單粗暴,當年德國骷髏師活活燒死兩名蘇軍,斯大林指名道姓從美軍方面強行接管了投降的骷髏師,並將其整個師團全部處於絞刑,或許你會說這很殘忍,但是看看蘇聯是怎樣對待60萬日本戰俘你就知道蘇聯對待骷髏師是多麼的人性化了。
二戰期間,蘇聯接管了60萬的日本戰俘後,將其全部送往一年中大部分時候都處於零下幾十度的西伯利亞充當基礎建設勞工,運輸過程當中就用十幾萬日本戰俘死於惡劣的寒冷氣候,蘇軍對待日本俘虜的待遇就是每500人一個編隊,只供應200人的口糧,當然蘇聯並不缺糧,日本俘虜經常在勞動完了被集中在一起,然後進行掃射,打死一半後活著的才有飯吃。直到日本投降後向蘇聯要求遣返俘虜時才知道,60萬人只有數千人活著回到日本,而且大部分還是冒著生命危險逃跑的,當時的蘇聯對於戰俘的看押並不是特別嚴密,因為西伯利亞的氣候,跑出去也是死。
只不過,問題來了,這60萬人為什麼一直沒有過反抗,他們畢竟是軍人,而且歐洲大陸的日本軍隊可比侵略咱們的部隊戰鬥力可要高好幾個檔次啊,但是從後續對生還者的采訪中發現自始而終都沒有過任何反抗。
二戰史料記載,因為人太多,殺不過來,蘇聯人將戰俘內部瓦解並產生分歧自相殘殺。而戰俘自相殘殺的原因沒有記載。經過分析,其實還是人性。
第一,將軍怕死。服從命令是士兵的天職在加上日軍內部傳統每隻部隊一直都是比拼,這樣雖然能有效加強作戰能力,但也給部隊與部隊之間造成矛盾。所以蘇方給所有日軍被俘首領許諾好處,讓他們之間產生分歧並發動內斗。不過這群人當時不會知道,蘇聯的好處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還附加地獄永久產權證。
第二,勇氣被消磨。當身邊的戰友一個個被拉出去後響起殺豬般的吼叫並處死。哪怕一個再堅強的戰士也無法忍受吧。這種感覺恐怕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
第三,槍打出頭鳥。你帶頭反動,就打死你,還要當著所有人的面折磨致死。看的多了也就不敢動了,只能老老實實祈求個好運氣,下頓飯希望還能吃上吧。
⑥ 蘇聯在中國俘虜日本多少人
日本
被俘:640,276人陣亡或失蹤:83,737人
日軍的傷亡人數是蘇聯紅軍方面的十倍,成為日本陸軍自建軍以來最為慘痛的敗仗。
蘇聯在行動中佔領了滿洲、蒙疆(內蒙古)、朝鮮半島北部、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蘇聯的軍事行動在1945年8月8日開始,即德國於5月8日投降的三個月後。另外,這是在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及8月9日長崎原子彈爆炸之間。日本人在知道蘇聯軍事行動的規模之前已經作出投降的決定。蘇聯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後仍進攻日本,主要是希望趕在美軍發動奧林匹克行動登陸九州之前搶先登陸北海道,以免日本被美國獨占。但最終由於美國搶先佔領了日本本土,使蘇聯佔領北海道的計劃未能實施。
⑦ 二戰近60萬日本兵被蘇軍俘虜,蘇聯是如何對待俘虜的
戰爭總會有戰俘,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多國不同種族人參與戰斗,因風俗人種不同對待異國戰俘的方式自然各不同。那麼大家知道二戰晚期,日本作戰失敗後被蘇聯軍抓走大批士兵,那麼蘇聯會如何對待這些日本戰俘呢?

另外,蘇聯還給這批戰俘進行洗腦戰略,會派人專門給日本士兵教受馬克思理論等思想,極力去同化他們,還對表示良好的人獎勵豐富的食物等。這一招確實有點管用,後來不少的日本戰俘被洗腦成功,甘願為蘇聯效命,並且被訓練成間諜回到日本執行任務,至於他們會不會再回蘇聯就很難說了。不過大部分日本戰俘都累死在嚴冷的蘇聯遠東地區。直到1967年,日本跟蘇聯建交,蘇方才象徵性的送回一堆骨灰盒給日本。
⑧ 蘇聯俘獲70萬日軍,結果僅3萬人活下來,原因是什麼
戰爭中如何對待俘虜是一個具有爭議的話題,繳槍不殺是人權的一種體現,不殺手無縛雞之力的民眾也是一種國家的仁慈。近代以來,中國歷經了許多次戰爭,但在戰場上,中國軍隊從未虐待過敵軍的俘虜,哪怕在戰爭後期,日軍早已瀕臨崩潰時,中國軍隊仍舊以繳槍不殺的理念促使日軍投降。
這就是日軍不害怕蘇聯士兵反而懼怕蘇聯女護士的原因了。後來,據統計,在被俘虜的70萬日軍中,最終只有3萬人回到了日本,其他人都死在了西伯利亞的戰俘營。
⑨ 蘇聯怎麼俘虜日軍60萬
1945年7月,納粹德國宣告戰敗,歐洲戰場的戰火已經熄滅,剛剛暴打完德軍的蘇軍,此時戰鬥力達到最佳狀態,150萬蘇軍如潮水般兵分三路涌進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進行了摧枯拉朽式的攻擊。僅一周,蘇軍就擊斃8萬俘虜60萬,這次日軍的投降率極高,要知道,日軍在此之前一直是全世界投降率最低的。不久之後,被原子彈轟炸了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徹底結束。
這也怪日軍將領的判斷失誤,1946年,傳聞說蘇聯可能將日本戰俘轉交給中國,日本戰俘們特別是將軍和高級軍官們,苦苦哀求蘇軍,堅決拒絕返回中國,他們懼怕中國人報復。小編在這也發現一個百思不解的問題,當年中國秉持「優待俘虜」的政策,給日軍好吃好喝,還提供醫療救治。然而這些日軍戰俘通常難以管理,他們個個口稱「支那人」,態度囂張,而迫於政策原因,還不敢拿他們怎麼樣。
⑩ 當年,蘇聯俘虜70萬日軍,後來怎樣
從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同胞們幾乎就沒有再經歷過戰爭了,因此對於戰爭更多的是來源於歷史或者影視劇,因此很多人也很好奇戰爭是有輸贏的,就會有俘虜,那麼這些俘虜在戰爭之後他們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呢?尤其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抗日戰爭,當日本宣布投降的時候,他們幾乎就都成為了戰俘,其中蘇聯俘虜70萬日軍,最後只活下來3萬,倖存日本兵表示最怕女護士。
中國在世界上領土面積排名第三,但是蘇聯更是排名第一,加上戰爭的消耗,就是人力的消耗,導致廣闊的土地上幾乎都是荒草,而西伯利亞由於特殊的天氣和地理原因,常年的冰凍,不僅環境惡劣連糧食都種不出來,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戰俘可以說是最便宜的勞動力了,不僅不用支付報酬還可以直接分配上工,也能達到「報仇」的目的,可以說是非常好的資源了。
但是西伯利亞路途遙遠,這中間這些戰俘也沒有任何相關的保障,也導致很多的戰俘在經歷飢餓和疲勞之後,死亡在前往的路途中,而幸運活著到了西伯利亞的人也沒有變得更好,因為在這里他們依舊要負擔非常繁重的勞役,下場並沒有比死亡在路上的人更好,當然在戰爭被俘之後或許活著才是最為重要的。
當時日本雖然是宣布了投降,正常的流程是各國就需要釋放那些被抓的戰俘,但是當時的蘇聯是完全無視了日本的這項要求,後來日本在與蘇聯多次談判中,同意釋放一些重病的人回去,因此就很多的日本被俘士兵就希望能夠裝病獲得回家的機會,但是想要回家就必須要有相關的證明,而這個時候蘇聯的女護士們是完全不會給他們裝病的機會。
這些被俘的士兵,甚至在西伯利亞病了,女護士也不會證明說他們病了,因此在這里的士兵幾乎都很難獲得回家的機會,因此他們也十分的害怕女護士們,畢竟這不僅是牽連到他們是否能夠回到家鄉,也是關繫到他們能不能在這里活下去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