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曲影響中國多少年
⑴ 日本和韓國的流行音樂哪一個在中國的影響力大
日本,亞洲流行樂日本無疑是走在前頭的,之後影響了台灣香港,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代不少港台歌手就翻唱過不少日本歌曲,如譚詠麟,鳳飛飛,鄧麗君,劉文正,張學友等等,八十年代中後期大陸出現了很多翻唱港台歌曲的歌手,比較知名的有景崗山,屠洪綱,成方圓,甚至那時候還叫王靖雯的王菲也出了一張翻唱鄧麗君歌曲的專輯。
韓國歌曲則是在2000年左右才甚囂塵上為人所知,所以,日本影響了港台,間接也帶動了大陸流行樂的發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⑵ 日本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對香港音樂的影響,舉例說明。
日本音樂確實是好的,這樣一來香港音樂人都沒事幹了,歌手只需要翻唱日本仔的歌就好了。這也吸引了beyond去日本發展,使家駒客死他鄉。
⑶ 日本音樂領先中國多少年
這個恐怕沒法兒客觀定義。我個人覺得有幾十年吧,因為那時的日本音樂已經在亞洲排第一位了,現在它的產值已超過美國。
⑷ 進行曲的傳入中國
進行曲體裁的發明是西洋人對世界音樂的一大貢獻。進行曲傳入我國大約在19世紀90年代末,正是甲午戰爭(1894一1895)後,清朝打了敗仗,委派大臣袁世凱,用外國人的辦法在天津練兵。袁世凱採納了德國顧問的建議,購置了西洋的銅管樂器,組成了中國第一支現代典禮樂隊。這是進行曲傳入中國的第一個途經。
有了自己的樂隊就需要演奏自己的音樂,這就涉及到創作問題。直到二十世紀初,中國還沒有自己作品的情況下,有的作曲家學習外國的進行曲,並把它改編填詞。如1918年,李叔同編曲填詞的《大中華》。到了「五四」運動(1919)後的1924年,作曲家肖友梅(1884一1940)遵循外國進行曲傳統創作的《五四紀念愛國歌》開始,才有了自己創作的進行曲。他曾留學日本、德國,是中國人在國外系統學習西洋音樂最早的人。這是進行曲傳入的第二個途徑。
有一位英國的作者傑拉爾德·亞伯拉罕在自己的著作《簡明牛津音樂史》中,描述西方音樂對中國的影響時寫道:在滿族統治的最後幾年中,一個西化的浪潮(洋務運動)不僅沖擊了音樂領域,而且影響到了其他方面;特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中國音樂家己十分精通西洋樂器,有的還為之作曲。該作者把這一時間段的描寫與實際年代約晚二十多年。
其實中國對西方音樂的接受比日本約晚四十多年。日本在1850年代西方國家的武裝入侵和60年代的明治維新打破了日本與外界的隔絕,很快就接受了西方的服裝、武器裝備和音樂等。他們也沒有完全拋棄自己的音樂,但軍隊卻採用了歐洲的樂隊。1880年代,學校開始教授西洋音樂,鋼琴或風琴成為必修樂器。後來,在他們侵略中國時,又影響到了中國東北的音樂。這是進行曲傳入的第三個途經。
中國朝鮮民族進行曲的產生也離不開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大背景,大約在1910年開始的抗日歌曲為標志,也勉不了日本軍樂的影響。以當時延邊的主要聚集地龍井為例,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吹奏樂隊,演奏進行曲風格的樂曲。這些風格也自然而然影響到了抗日聯軍的歌曲中。
解放後,從東北地區的延邊、遼寧省、黑龍江省收集出版的抗日歌曲足有400多首⑧,這些歌曲是東北抗日斗爭遺留下來的貴重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大部分是進行曲,其中流行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有《勇進歌》、《總動員歌》、《游擊隊歌》三首。這些歌曲通過抗日聯軍的演唱而全面普及和流傳,可惜在當時因戰爭關系卻無法考證這些歌曲確切的來龍去脈,但總得音樂風格離不開當時日本軍樂的大風格圈。
中國的進行曲受外國西洋的影響從無到有,從改編外國的進行曲到自己的創作,是中國作曲家們努力學習外國經驗,不斷深入生活,總結經驗和推陳出新的結果,也是進行曲體裁不斷中國化和民族化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
中外進行曲都有各自的一些特點,但從整體上還是大同小異,這是因為進行曲體裁本身來自外國(西洋)的原因。中國的進行曲從無到有,從改編外國的進行曲到自己的創作,大約經歷了120多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作曲家們努力學習外國的經驗,不斷深入生活,總結經驗,推陳出新,在進行曲的中國化、民族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進行曲的創作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語言表達方法和手段,充分顯示了具有中國魅力的音樂風格。
中外進行曲的特點具體的表現在樂曲的形式、內容、結構、調式、調性、節奏、主題展開等要素上。
⑸ 日本和歌文化對中國詩文化存在影響嗎
按照一般的觀點,日本和歌文化應該是受中國詩文化的影響的,因為和歌中的徘句被認為是受中國古代近體詩中的絕句影響而產生的,但有趣的是,在徘句誕生的一千多年以後,徘句反過來影響了中國現代詩的發展,使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文壇涌現了一批精緻短小、意蘊深長的小詩,成為當時詩壇上的潮流,也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受徘句的影響,中國的小詩從微處入手,注重個人精神世界的塑造,在一花一草一木中勘破心境,用寥寥數語傾訴情感,在創作主旨上承繼了日本“物哀”的傳統,許多小詩都能品味出空靈澄凈中一絲幽怨的輕嘆。
⑹ 日本演歌對大中華地區的流行音樂發展有多大的影響
從民國上海時期,流行音樂不斷發展,到周璇吳鶯音時候還是以中國古風填詞,中國傳統旋律為曲,但此時民國肇始時候為革命需要很多國外曲子拿來填了新詞,相互影響下發展。到了孤島時候,紅極一時的李香蘭的很多歌曲可以看到日本旋律的影子。與此同時,東北敵占區大批音樂專才在日本留學,影響此時東北音樂。國朝建立,東北音樂人為紅朝所用,江南人士許多則到了台灣省,紅朝閉關鎖國,台灣與倭國聯系不斷,鄧麗君等也常去日本培訓演出之類。
⑺ 周深日語發音得到網友點贊,日語歌曲對華語音樂有什麼影響
近日一則名為“周深日語發音”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原來是他和李克勤合唱歌曲《突如其來的愛情》,周深的嗓音加上日語的獨特腔調,顯得格外和諧。
一、周深唱日語歌是怎麼回事。
事情發生在不久之前,周深和李克勤合唱了歌曲《突如其來的愛情》,李克勤用方言粵語演唱和周深指用日語演唱。兩種完全不同腔調,在兩位歌手的融合下也顯得十分相稱。
周深的嗓音一直都是被認為十分獨特的,成名曲《大魚》就是因為它獨特、男女莫辨的高音而聞名,非常的清亮且溫柔。有人說聽聽周深的歌聲,就好像在聽精靈講話,能從中感受到那種來自深海的空靈。
周深的歌曲大多屬於治癒系的,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之中,偶爾能夠聽到這樣一首歌曲,心靈也會被震撼到。
除此之外,周深也翻唱過像《左手指月》《化成孤獨的鯨》這樣的歌曲。無論是什麼樣的歌曲,在他的歌聲里都能找到他獨特的味道,像天使吻過一樣清透干凈的聲音。
⑻ 日本流行音樂在大陸的影響力為何如此弱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就是90年代初,耳邊常聽到一些日本流行歌,主要以酒井法子和恰克飛鳥為主吧。之後隔了一段時間,00年左右,崛起了一些日本流行音樂的著名歌手,比如濱崎步,宇多田光,辛田來未等,但是這股潮流在中國大陸並未擴散開。究其原因,也許是文化和語言的障礙使多數人還是把眼光放在了港台地區。然而在我看來,這幾年可以說是日本流行音樂的黃金一代,本人至今還很喜愛宇多田光。而目前日本流行音樂讓人感覺很失望,放眼望去充斥著動漫聲優與青少年女子團體,盡是以萌為賣點。當然也不能否認還有一些優秀歌手。本人觀點也許較為片面,僅僅是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
⑼ 日本流行樂對中國流行樂的影響有多大
日本流行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就比如說中國很多的歌曲都是模仿日本的,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如果沒有日本音樂的話,那麼中國的有些比較流行的歌曲就是不復存在的,也是根本就創造不出來的,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中國流行樂,還是模仿日本流行樂的,所以說,前者是後者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