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怎麼到日本的
『壹』 1850年日本被美國佔領,過程是什麼
1,不是1850年,是1950年
2,不是美國,是美國主導到同盟國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通告同盟國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昭和天皇則於隔日發布《終戰詔書》(玉音放送)以向日本國民宣告。1945年9月2日,日本與同盟國雙方代表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簽署降書,象徵日本正式進入同盟國的佔領之下。
在《降伏文書》簽署前,以美軍為首的同盟國軍隊於1945年8月28日在橫濱登陸,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在8月30日乘軍機抵達東京,麥克阿瑟之後被任命為首任駐日盟軍總司令。日本政府在日本本土仍保有統治權,但小笠原群島與琉球群島在日本投降前即被美軍攻佔,因而繼續由美軍管治。同盟國曾傳出打算對日本本土實施軍政統治,但時任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在1945年9月3日與麥克阿瑟會面時,直接要求撤回此提案[2][3]。佔領地與台灣、朝鮮等原日本屬地的日軍,則分別向英軍、中國國軍、蘇聯紅軍等現地的同盟國軍隊投降,並被剝奪行政權。
至1945年底時,美國駐日人員數量已超越35萬人。1946年初,輪調至日本的大批部隊被歸屬在麥克阿瑟的美國第八軍團之下管理。九州由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英語:U.S. 24th Infantry Division)佔領,同時負責四國的部份佔領任務:本州由第1騎兵師佔領,北海道由第11空降師(英語:U.S. 11th Airborne Division)佔領。從1950年6月起,這些的部隊開始大范圍裁員,嚴重削弱了他們的戰鬥力。當朝鮮進攻韓國時(參見朝鮮戰爭),負責佔領九州的美國陸軍第24步兵師(英語:U.S. 24th Infantry Division)曾試圖進入韓國以阻擋朝鮮人民軍的攻勢,但是這些士兵們由於在半夜就被突然送往韓國顯得措手不及,因此傷亡慘重、被迫撤退,這種狀況持續到其他同盟國佔領軍前來增援時才結束。
1946年2月21日,一支含有英國、澳大利亞、印度、紐西蘭等國的英聯邦佔領軍(英語:British
Commonwealth Occupation Force)被部署在日本。在當時,這些軍隊主要負責日本除軍事以外的各種事務,包括處置日本的戰時工業[4]。英聯邦佔領軍也負責駐守日本西部幾個地區,指揮部設在吳市。該部隊最多時有四萬人,但是在1947年,該部隊在日本的活動逐漸減少,直至1951年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
1951年9月8日,日本與同盟國簽署《舊金山和約》,並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舊金山和約》生效後,同盟國正式結束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日本恢復原有的國家權力與主權獨立地位。日本政府在2013年定合約生效的4月28日為「主權恢復日(日語:主権回復の日)」。
『貳』 日本投降後,美國是怎麼軍事佔領日本的
去美國在日本有基地,不需要申報,就無疑美國在打敗日本的戰爭中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英國主要是在歐洲戰場作戰,雖然緊隨美國宣戰,但出力不多,蘇聯直到1945年8月8日才宣戰,中國全靠美國撐著才打下這仗,不過羅斯福在開羅會議上建議中國出兵和美國一起佔領日本,蔣介石沒同意,日本最服氣的也只有美國人,對日本最初的軍事佔領也是由美國軍隊完成的,不象德國的失敗是蘇聯、美國和英國共同完成的
相當於自己的地盤一樣。
『叄』 美國轟是怎麼把原子彈投放到日本的
1945年6月1日,特別委員會向杜魯門總統建議,一旦具備條件,就立即使用原子彈對付敵人。在奧本海默的領導下,科學家們通力合作,終於在1945年7月初製成了三顆原子彈,它們的代號分別是「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與此同時,美國戰略空軍也開始了對B-29重型轟炸機的改裝,同時又集中509大隊千餘官兵從事投擲原子彈的各項准備工作。
大家都知道,原子彈是炸在廣島和長崎上空的。可是本來美國人要炸東京!!!可是想想這東京是文化古城,而且人口密集,死太多人和破壞文物怕會被世界上的其他人罵,所以就只能委屈廣島了~
炸了一下日本還不投降,美國又想再炸一個日本的重要的有很多兵工廠的城市(名字忘了),有人說不是長崎嗎?對本來是要炸那個有很多兵工廠的城市,但是可愛的B-29飛到他上空,被兵工廠排放的煙霧籠罩著,看不見地下的情況,自然就沒法是鎖定目標。於是又是只能委屈下長崎了~~
1945年9月2號,只是在第二顆原子彈投下後沒幾天就投降了。
『肆』 美軍是如何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的
1945年早春,日本在國外的佔領地漸漸被美國人一一佔領。美國人的艦艇與飛機已經鋪天蓋地地向日本本土進發了。看來,日本人得准備最後的一搏。一天,當和煦的春風撩開了日本海薄薄的晨霧,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卻是血雨腥風的戰火。
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美軍艦隊擺開陣勢,航空母艦「泰堪狄洛嘉」號、「朗克列」號威風凜凜,驅逐艦「馬克多斯」號緊隨其後。
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新高」隊奉命出擊。11架特攻機,全由艦載轟炸機充當,分成了3個編隊,飛向戰區。
厚厚的雲層,為特攻隊創造了條件,但還是在距艦隊數十公里處被美艦雷達發現了。特攻機不顧一切地向美艦隊猛沖,美軍克拉曼機不時吐出火舌。不一會兒,兩架特攻機被擊落。特攻機編隊隊形立時亂了套。這一亂套給美軍攔截帶來了困難。特攻機四處奔逃,尋找攻擊目標,美機窮追亂打;鬧不好會擊中自己的飛機。稍一遲疑,「神風」的第二攻擊編隊在第一隊的掩護之下卻乘隙突破了防線。
空中響起一陣陣尖利的呼嘯,一架架特攻機撞向美軍艦艇。馬上,兩艘航空母艦上冒起一股黑色的煙柱。這場攻守之戰實在是太觸目驚心了:一架架日軍飛機發瘋一般直沖向美國航母,航母上的無數炮彈則雨點般落在了前來進攻的飛機上。一時間,天昏地暗,只有爆炸聲伴著硝煙不斷地響起……終於,勢力占優的美軍艦隊最終還是成功地突破「神風」隊的一次次死亡攻擊,龐大的美軍艦隊還是如期攻到日本硫磺群島,叩響了東京的前門。
『伍』 美國在二戰時是怎樣向日本投下原子彈的
你好!在世界第二次大戰期間,野心勃勃、自大妄為的日本人襲擊了珍珠港,給美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美國人在震怒之下,決定向日本宣戰,最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打進了日本本土,日本人殊死抵抗、拒不投降,為了震懾日本軍國主義,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投放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在這種威懾的情況下,日本天皇才簽字投降。
『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哪個地方發射原子彈到日本
二戰時期美國還沒有導彈,原子彈是飛機投擲的。1945年8月6日凌晨2時40分,代號「509小組」的B-29轟炸機小隊從提尼安島基地出發,9時16分,原子彈被投出彈艙。當日,在「和平城市」廣島駐扎的軍人傷亡在4萬人左右,平民死者計 8.8 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 5.1 萬餘人,即日本動員潛力合計損失13萬人。讓我們為盟軍這一偉大戰果歡呼!
廣島的轟炸並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後通牒,他們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相,仍在繼續進行戰爭,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 月 9 日11 時 30 分,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執行任務的,還是「509小組」。
讓我們記住蒂貝斯上校、羅伯特-劉易斯中校、柏森斯上校吧,他們是擔負投彈任務的「依諾阿蓋依」號飛機的機長、副駕駛和技術專家,蒂貝斯上校正是「509小組」的領導人。在他們的領導下,盟軍為南京30萬冤魂,為中國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傷亡的3500萬軍民發出了復仇的烈焰!!
『柒』 美國二戰時是怎麼攻打日本的
潛艇攻擊運輸船隊 因為日本很少給運輸船配備護衛艦 海軍以澳大利亞為主基地從南向北攻擊 先攻擊容易攻打的島嶼 然後切斷補給線 再攻打難的 後期日本的油料不夠用 製造跟不上消耗 加上美軍的遠程轟炸機轟炸全是燃燒彈 據說把美軍儲備的燃燒彈全部扔給了日本本土
我是這樣想的:
1 經濟封鎖,日本的軍工產業主要靠外國的資源,美國又占其中的50%,所以美國不再給日本提供資源,就意味著日本的軍工產業無法很快地運轉,對於他們在戰爭中的物資沖擊很大
主要是殲滅日軍的海上和空中力量,通過控制住制空權和制海權之後,然後再逐步攻佔其領土
你單問美軍進攻的
1942年4月底,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發動的一系列戰役相繼結束。結果,日本侵佔別國大片領土,
並佔領了從印度至千島群島的有利地位。但是,日軍統帥部摧毀盟國抵抗意志的企圖未能得逞。
日本陷入了必須同在經濟和軍事潛力方面超過自己的同盟國進行持久戰的境地。
5月7日~8日,日本與美國海軍在新幾內亞南面的珊瑚海[Coral sea]爆發激戰,最後打成平手。
『捌』 美國的原子彈是如何運送到日本的
在1944年12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就擬訂了在日本本土實施登陸的計劃,但隨著美軍在沖繩島登陸後所付出的犧牲數千名士兵的巨大代價,盡快使用核武器的需求也擺到了總統面前。種種跡象都在逼迫杜魯門做一件事情:搶在日本本土被進攻之前使用原子彈!盡管此時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意圖才真正確立,但實際上,美國空軍一直在進行投擲原子彈的模擬演習。早在1944年夏,也即「曼哈頓工程」的參加者確信原子彈是切實可行的前一年,格羅夫斯將軍就開始做戰爭中使用這一新式武器的准備工作了。在如何運用交通工具運載原子彈的問題上,格羅夫斯最初考慮當時十分有名的B-29型轟炸機,接著又考慮採用一種英國的重型飛機。直至1944年秋,美國人才最後確定仍然使用B-29轟炸機,只是對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裝,以方便運載與投彈。首先,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飛機重量,他們拆除了飛機上的防彈甲板和所有進攻性武器,只留下機尾僅有的自衛式大口徑雙管機槍。這樣,即使裝上重達數噸的原子彈,這種超級的「空中堡壘」仍能達到1.2萬米的飛行高度,而這一高度是日本一般殲滅機所無法企及的。經過美國軍事部門的一番深思熟慮,1944年秋,素有空中無敵手之稱的保羅·蒂貝茨上校被任命為這支特殊空軍部隊的總指揮員。這位曾參加過對德的首次轟炸,並在中國戰場展露過其驚人的技術的空軍飛行員,還當過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座機駕駛員。後來他一直擔任B-29轟炸機的飛行工作,可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蒂貝茨上校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盡管他還不知道行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但從總統的親筆信以及上司那獨特眼神中他已深深明白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他親自挑選機長,並全面負責組建機組人員。一切准備就緒後,全體人員立即投入了緊張的訓練,訓練的主要地點定在猶他州的沙漠地帶。中心任務是:飛機飛行於1萬米高空,對准目標投下炸彈,隨之轉彎疾升,在炸彈投放後的40秒鍾之內,飛機必須遠離爆炸點13千米以上。這種嚴格而單調的訓練一直進行到投擲原子彈的前一刻,足見美國人對此事的准備之充分。1944年底,格羅夫斯將軍在現場考察了飛行大隊的模擬訓練後十分滿意,他宣布空軍聯隊的第一階段訓練圓滿結束,爾後將迅速派往古巴,在那完成餘下的訓練計劃內容:在海上進行遠程飛行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戰場的勝利已經近在眼前。就在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的當天,美國這支特殊空軍部隊的首批支隊便晝夜兼程,悄悄從溫多佛基地轉移到了關島附近的提尼安島空軍基地,直接接受第20航空司令官的指揮。當時,這些太平洋島嶼對於美國人而言,簡直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因為每天都有數百架重型轟炸機從該基地出發,不顧千里奔波轟炸日本本土,目的只有一個:要讓日本的工業文明消失,退到數萬年前的石器時代。負責投放原子彈的特殊空軍支隊從1945年6月開始進行系統而周密的戰斗飛行訓練。這些訓練都是採用2~9架編隊進行,以提高各機組的領航和投彈技術,而且按未來原子彈突襲時的3機編隊,多次飛抵日本上空,使機組人員熟悉日本空域的氣候、地形、地物以及日軍防空火力,熟練掌握投彈程序。自7月20日開始,美軍對日本進行了一連串的空襲,4天中連續進行了約12次轟炸,每次襲擊出動飛機2~6架,所襲擊的目標,不是預投原子彈的目標,而是在其附近,並盡量使這些試驗性轟炸和將來真的原子彈轟炸相近似。在領航程序、高空單機接近、目視投彈以及投彈後迅速脫離等方面,均嚴格按預想方案實施。這些炸彈是4535千克的炸彈,其彈道近似原子彈。據稱,他們先後進行過4次實戰演練,投擲模擬彈38枚,主要使用目視投彈,雷達投彈只試用過8枚。到了7月底,這支特殊的飛行大隊已做好擲彈的一切准備工作,日本人的滅頂之禍就要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