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封存的艦艇有哪些
Ⅰ 甲午戰爭中日軍各艦艇的簡介
日本排水量共計39491噸,150以上火炮34門,中口徑速射炮74門,中口徑炮14門,小口徑速射炮151門,魚雷管35具。大部分軍艦服役都在1890年以後。一游編隊航速18.5節。
北洋排水量共計35139噸,150以上火炮55門,中口徑速射炮3門,中口徑炮20門,小口徑速射炮141門,魚雷管44具。1890年以後新建的只一艘「廣丙」,艦型混亂,速率不一,老艦「超揚」服役近15年,鍋爐老化速率只有不到7節。
根據北洋艦首對敵陣形,北洋一次可發射120以上炮彈33發,而日軍一游縱隊一次可向一側發射120以上炮彈23發。本隊縱隊一次可向一側發射120以上炮彈37發。由於北洋橫隊跨度大,航速關系也沒有最後完成編隊,無法全隊集火射擊一個目標。而日軍兩個編隊緊湊靈活,單一編隊就可對抗北洋。
日軍一游單側23門炮有13門速射炮,本隊單側有26門速射炮。單位時間內的火力更是驚人!
北洋大量裝備的克虜伯1880式210mm後膛鋼套箍炮,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北洋水師的「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艦均裝備了此種口徑的火炮。理論射速是1發/分。北洋最具威力的1880年305mm克虜伯鋼套箍炮理論射速只有1發/3分鍾 。
北洋編隊整隊10分鍾最多可發射120以上炮彈274發,這只是理論射速,實戰中是無法達到的。
而日軍大量裝備的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和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理論射速達到10發/分。實戰中可以達到6-7發/分!
「吉野」穹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Armstrong,Walker)建造1893年9月30日建成,正常排水量4216噸,艦長109.7米,寬14.2米,吃水5.2米,裝甲甲板厚115mm(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正常載煤400噸,最大載煤1000噸,主機採用2座立式4汽缸3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12座,功率159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23節,續航力4000海里/10節,編制360人,「吉野」建成時為當時世界第一快艦,艦體識別線黑色。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8門,47mm重哈乞開斯速射炮22門,360mm魚雷發射管5具。
「浪速」「高千穗」穹甲巡洋艦 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Armstrong,Walker)建造,「浪速」於1885年12月1日建成。「高千穗」1886年3月26日建成。二艦同級,正常排水量3650噸(「明治廿七八年海戰史」記載為3709噸),艦長91.4米,寬14米,吃水6.1米,裝甲甲板厚50-75mm,輪機部外側裝甲厚76mm,炮塔頂及艦橋裝甲厚37mm,正常載煤量350噸,最大載煤量800噸,主機功率70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8.5節,編制325人,「浪速」識別線為黑色,「高千穗」為紅色。主要武器:1880年式260mm克虜伯主炮2門(與中國軍艦「平遠」主炮為同一型號),1880式150mm克虜伯炮6門,57mm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浪速」艦),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高千穗」艦),25.4mm四聯裝諾典費爾德機關炮10門,11mm10管格林炮4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秋津洲」穹甲巡洋艦 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1894年3月31日建成。正常排水量3150噸,艦長91.8米,寬13.1米,吃水5.3米,主機為2座卧式3汽缸3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4座,雙軸推進,主機功率8400匹馬力,航速19節,裝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標准載煤500噸,最大載煤800噸,編制304人。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松島」、「嚴島」在法國地中海船廠(Forges et Chantiers La Seyne)建造。「嚴島」1891年8月建成。「松島」1891年3月建成。「橋立」在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Yokosuka Navy Yard)建造1894年6月完工。該級艦正常排水量4278噸,艦長89.9米,寬15.4米,吃水6.05米,正常載煤405噸,最大載煤量680噸,主機為2座卧式3汽缸往復式蒸汽機,6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5400匹馬力,航速16.5節,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輪機部外側裝甲厚125mm,炮塔裝甲厚300mm,炮塔頂蓋裝甲厚100mm,裝甲防禦甲板厚50mm,編制360人,「松島」艦識別線為黃色,「嚴島」為黑色,「橋立」為紅色。主要武器:法國造320mm38倍口徑迦納主炮1門(採用露炮台設計,用於對付「定遠」、「鎮遠」厚達355.6mm的鐵甲,其中「松島」的主炮布置在軍艦後部),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門(「松島」艦為12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松島」艦5門),47mm輕型哈乞開斯速射炮12門(「松島」10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1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千代田」穹甲巡洋艦 英國J.Brown工廠(J Brown Clydebank)建造,1890年12月建成。正常排水量2439噸,艦長92米,寬13米,吃水4.3米,裝甲甲板厚25-38mm,水線帶裝甲厚115mm,正常載煤240噸,最大載煤420噸,主機採用2座立式3汽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燃煤鍋爐6座,功率5678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9節,編制350人。主要武器: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0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14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3門,360mm水上魚雷發射管3具
「比睿」二等船旁列炮鐵甲艦 英國赫文(Milford Haven)船廠建造,1878年3月建成。鐵脅木殼,外裝裝甲。正常排水量2250噸,艦長67.1米,寬12.5米,吃水5.3米,水線帶裝甲厚88-137mm,標准載煤330噸(「比睿」為340噸),主機為卧式2汽缸往復式蒸氣機1座,燃煤鍋爐6座,功率227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3節,編制286人。主要武器:170mm克虜伯炮3門,150mm克虜伯炮6門,80mm克虜伯炮2門,75mm克虜伯炮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11mm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mm魚雷發射管1具。
「扶桑」二等船腰炮房鐵甲艦 英國Samuda Bros船廠(Samuda Bros Poplar)建造,1878年1月建成。1891年「扶桑」進行現代化改裝,撤去帆索裝置。扶桑」艦長67米,寬14.6米,吃水5.5米,正常排水量3777噸,主機功率3932匹馬力,航速13節,標准載煤360噸,水線裝甲帶厚100-230mm,炮塔裝甲厚200mm,編制250人。主要武器:240mm克虜伯主炮4門,170mm克虜伯炮2門,150mm速射炮4門,75mm克虜伯炮6門(長管4門、短管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7門,11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mm魚雷發射管2具。
「西京丸」代用巡洋艦 原為日本郵船公司商船,後因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隨聯合艦隊出海觀戰,為乘坐舒適計,將「西京丸」臨時徵用加裝火炮作為座艦。排水量2913噸,387匹馬力,航速12節。主要武器裝備:120mm速射炮4門,47mm機關炮2門,57mm機關炮1門。
「赤城」 炮艦日本小野濱海軍造船廠(Onohama,Kobe)建造,1890年7月完工。艦長47米,寬8.2米,吃水2.95米,標准排水量612噸,載煤60噸,主機功率96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2節,編制104人。主要武器:120mm舊式後膛炮4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重型4門,輕型2門)。
參加黃海海戰北洋艦艇簡單參數
「定遠」、「鎮遠」 鐵甲艦 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巨艦」。二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144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為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台發電機(「鎮遠」為2台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主炮露炮台裝甲厚304mm,炮罩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櫃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編制329-363人,管帶為總兵銜。主要武器: 主炮為克虜伯305mm後膛炮4門(分左右2座雙聯裝露炮台,水壓動力,每門炮重31.5噸,25倍口徑)、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2門(露炮台式,首尾各一門,每門炮重4.75噸,35倍口徑)、75mm克虜伯舢板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兩舷各一具、艦尾一具,備有21枚魚雷)。
「濟遠」穹面鋼甲快船 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建造。1885年11月加入北洋。艦長71.93米、寬10.36米、吃水5.18米、排水量2440噸(回國時數據為2300噸),正常載煤230噸,最大載煤400噸,動力為2座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2800匹馬力,航速15節(一說是16.5節)。裝甲甲板(穹甲)由25.4mm鋼質和50.8mm鐵質裝甲層復合而成,可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主炮露炮台裝甲厚254mm,炮罩及司令塔裝甲厚38.1mm,編制180-202人,管帶為副將銜。主要武器:雙聯裝210mm克虜伯前主炮1座(炮座為露炮台式,每門炮重10噸,35倍口徑,現存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克虜伯150mm後主炮1門(炮座為露炮台式,現存旅順萬忠墓紀念館)、47mm哈乞開斯單管速射炮2門(2門炮現均保存在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37mm哈乞開斯單管炮9門、金陵機器局造銅炮4門、15吋魚雷發射管4具。
「經遠」「來遠」裝甲巡洋艦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12月10日在廈門加入北洋水師。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採用2座3脹往復式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每座重38噸),雙軸推進,功率5000匹馬力、航速15.5節(「來遠」為15.3/4節)、載煤量320-350噸,水線帶裝甲厚9.5-5.1寸,裝甲甲板厚3寸(傾斜處)/1.5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裝甲厚6寸,全艦編制202-270人,管帶為副將銜。主要武器: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門炮重10噸,22倍口徑)、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每門炮重4.5噸)、75mm克虜伯 舢板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4吋魚雷發射管4具(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致遠」「靖遠」 穹甲快船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建造。「致遠」1887年7月23日建成,「靖遠」1887年7月9日建成。2艦為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戰艦,長76.2米、寬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噸、動力為2座蒸汽機,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6850匹馬力,航速18.5節,正常載煤200噸、最大載煤量520噸、續航力6000海里/10節、裝甲甲板厚3吋(傾斜處)/2吋(平坦處),司令塔裝甲厚3吋,火炮炮盾厚2吋,全艦編制204-260人,管帶為副將銜。 主要武器: 克虜伯210mm主炮3門(艦首2門雙聯裝、艦尾1門,每門炮重12噸,3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152mm副炮兩門(每門炮重4噸,26倍口徑),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其中1門現存日本長崎「三笠」紀念艦公園),18吋魚雷發射管4具(軍艦艏艉各1具,司令塔前部下方舷側水線附近各1具)。
「揚威」「超勇」巡洋艦 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承造,後船體部分轉包給米切爾(Mitchell)船廠建造。兩艦於1881年11月22日加入北洋。艦長64米、寬9.75米、吃水4.57米、排水量1350噸、動力為2座往復式蒸汽主機,6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600匹馬力、航速15-16節、續航能力5000海里/8節,煤艙正常載煤250噸,最大載煤量300噸。艦身為木質外包鋼板、甲板裝甲0.27吋,炮塔裝甲1吋,司令塔裝甲0.5吋,艦艏水線下11英尺處裝有撞角,全艦編制137-140人,管帶為參將銜。主要武器: 阿姆斯特朗10吋主炮2門(每門炮重25噸,26倍口徑)、阿姆斯特朗40磅副炮4門、阿姆斯特朗9磅炮2門、11mm10管格林機關炮4門、37mm單管哈乞開斯炮4門、4管諾典費爾德炮2門。
「廣甲」鐵脅穹式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建造的第28艘艦船,1887年12月4日竣工。鐵脅木殼 ,艦長67.36米、寬10.06米、艦艏吃水3.77米、艦艉吃水4.67米、主匡面積37平方米、風帆面積933.24平方米、排水量1290噸、採用康邦卧式3汽缸蒸汽機1座,2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1600匹馬力、航速14.2節、艙面有2支鋼桅、1支木桅,可使用風帆動力。全艦編制180人,管帶為都司銜。主要武器: 150mm克虜伯主炮3門、105mm克虜伯炮4門、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4門。
「平遠」近海防禦鐵甲艦 福州(FooChow)船政局所造第29艘艦船,1889年5月15日竣工。長59.99米、寬12.19米、艦艏吃水4.19米、艦艉吃水4.4米、主匡面積76.88平方米、正常排水量2067噸、滿載排水量2650噸,動力為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0.5節、裝甲甲板厚2寸、水線帶裝甲厚9.4寸、炮座及司令塔裝甲厚5寸、炮盾厚1.5寸,編制202人,管帶為都司銜。主要武器:克虜伯260mm前主炮1門、克虜伯150mm副炮2門、57mm諾典費爾德炮2門、47mm單管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37mm5管哈乞開斯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
「廣丙」鋼脅鋼殼魚雷快船 福州(FooChow)船政局製造,、「廣丙」為第32艘艦1891年12月18日竣工。長71.63米、寬8.23米、吃水3.96米、主匡面積78.89平方米、風帆面積51.55平方米、排水量1000噸、動力為3座圓式鍋爐、2座康邦省煤卧式2汽缸蒸汽,功率2400匹馬力、航速16.5節、編制110人,管帶為守備銜。主要武器:克虜伯120mm炮3門(甲午戰爭前更換為江南製造局造120mm速射炮)、57mm哈乞開斯速射炮4門、37mm5管哈乞開斯機關炮4門、18寸魚雷發射管4具。
「福龍」魚雷艇 德國希肖船廠(Schichau,Elbing)製造,為出海大艇,1886年建成。長42.75米、寬5米、吃水2.3米、排水量115噸(另說128噸)、動力為一座燃煤鍋爐,單軸推進,功率1597匹馬力、航速24.2節、編制20人。主要武器:37mm格林炮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艇艏左右各1具,艇艉甲板1具)。
「左一」魚雷艇由英國百濟(Yarrow)公司製造,1887年建成。為大型魚雷艇,可出遠海作戰,長39.01米(128呎)、寬3.81米(12.5呎)、吃水1.9米(6.25呎)、排水量108噸、動力為一座燃煤鍋爐單軸推進,功率1,000匹馬力、航速24節、編制29人。主要武器: 「左一」裝備11mm10管格林炮4門、14寸魚雷發射管3具。
「右二」、「右三」艇由德國伏爾鏘(Vulkan)廠提供材料,在中國組裝,於1887年建成。 長33.52米、寬3.5米(11.5呎)、吃水1.06米(3.5呎)、排水量74噸、航速18節、編制28人,管帶為守備銜。主要武器:37mm5管哈乞開斯2門、14吋魚雷發射管2具
Ⅱ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有哪些特點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有兩大特色:第一就是全艦採用美式艦艇的設計風格,例如方形的首樓結構、格子桅、美製的艦載武器裝備等。另一個特色就是船齡新,艦艇汰換速度高居世界第一。日本海上自衛隊80%以上的主戰艦艦艇齡都在15年以內,潛艇部隊的潛艇服役達到16年就退役封存,而且每年都新造一定數量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常規動力潛艇、水雷作戰艦艇或其它新型作戰艦艇,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國海軍中是極為罕見的。這不僅是為了讓日本海自艦隊隨時擁有最新型、狀態最佳的艦艇,也是為了配合日本國內造船業的發展。
Ⅲ 日本海上自衛隊可能封存了大量軍艦,戰爭潛力很強!大家覺得呢
封存時間不長的軍艦才有用,時間長了就會落後,那樣基本上就是靶子。衣阿華級戰列艦,放現在戰場上估計還沒看到敵人就會被擊沉,但是放到二戰時候那絕對是主力啊。
他們的自衛隊雖然規模不大卻是按照軍官的體制培養,當戰爭時擴軍時每個士兵就是軍隊的骨幹,他們的核電廠都是用落後不安全的二代技術建造,難道是日本的技術太落後嗎?是為了獲取能夠提取核武器的核廢料,只要日本願意他們就能在三個月製造出原子彈,他們的三菱豐田等等企業生產線完全可以短時間里重新製造坦克飛機,日本的策略就是把軍工能力隱藏在這些民用企業而已,所以他們為了保持軍工能力寧可製造世界最貴的坦克最貴的飛機,警惕吧,不要天真!
Ⅳ 二戰日本舞鶴港軍停什麼軍艦
應該說是舞鶴軍港
不知道你說的停是什麼意思,大致上,停泊分為三種
1、作為鎮守府的固定停泊船隻
日本海軍規定,各鎮守府統率各自配屬的艦艇部隊擔負對應海軍區的防務,負責艦艇的修造、補給和作戰准備、海軍兵員的徵召和訓練以及其他與海軍有關的軍政事務,,所有艦艇在完成後都要歸屬各鎮守府的艦籍,以鎮守府所在地為母港。
,只有進入戰爭狀態,成立聯合艦隊,並且准備出擊,才會集中。
屬於鶴舞鎮守府船籍的軍艦有潛水母艦「長鯨」、 呂50潛水艦
2、作為建造地停
舞鶴作為良港,也是舞鶴海軍工廠的所在地,只不過是以中小型艦只的建造為主,如峰風、灘風、吹雪、初雪、敷波、響、陽炎、天津風、嵐、秋月、初月、島風號驅逐艦都建造於舞鶴海軍工廠。
3、臨時停泊
比如戰爭末期,為躲避美軍轟炸,雪風先後在舞鶴、宮津灣及吳港轉場。
Ⅳ 二戰後日本海軍有那些殘存軍艦
小日本的主要戰艦在二戰後期基本上都被美軍擊沉,聯合艦隊所剩無幾。剩下的有被解體的,有的被付給合國。具體去向如下:
戰列艦:
金剛型:
榛名 1945年7月28日,在美軍空襲吳港時被擊沉坐底,1946年解體
伊勢型:
伊勢 1945年7月28日,在美軍空襲吳港時被擊沉坐底,1947年解體
日向 1945年7月28日,在美軍空襲吳港時被擊沉坐底,1947年解體
長門型:
長門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核試驗中沉沒
航空母艦(含輕航母和護航航母)
鳳翔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解體
隼鷹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解體
龍鳳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解體
海鷹 1945年7月28日,在美軍空襲吳港時被英國「不倦」、「可畏」和「勝利」號的艦載機擊沉,戰後解體
巡洋艦(含輕巡洋艦)
妙高型
妙高 倖存到戰後,1946年7月8日,在馬六甲海峽被英軍鑿沉
高雄型
高雄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10月29日,在馬六甲海峽被英軍鑿沉
球磨型
北上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7月解體
阿賀野型
酒匂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島核試驗中沉沒
驅逐艦(含二等驅逐艦)
峰風型
澤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9月15日解體
汐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後解體
夕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14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英國,在新加坡解體
波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10月3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沈陽」
神風型
神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6月7日在御前崎角觸礁,後解體
春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底解體
吹雪型
潮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底解體
響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5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蘇聯,改名Pitky,1962年解體
陽炎型
雪風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6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丹陽」
秋月型
涼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底解體
冬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但在1945年8月20日,在門司港內觸雷沉沒
春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28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蘇聯,改名Pospeschny
宵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29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汾陽」
夏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9月3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英國,1948年在日本解體
花月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28日作為賠償艦交付美國,被作為火炮實驗艦
松型
竹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16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英國,後在新加坡解體
桐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29日作為賠償艦交付蘇聯,
杉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31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惠陽」,1957年擱淺,宣布報廢並解體
槇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作為賠償艦交付英國,後在新加坡解體
樅 1945年1月5日,在馬尼拉西南被美艦載機炸沉
樫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7日作為賠償艦交付美國,次年解體
榧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5日作為戰爭賠償轉交蘇聯
楢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8年解體
櫻 1945年7月11日,在大阪灣觸雷沉沒
柳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底解體
椿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底解體
楓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6日作為賠償艦交付中國,改名衡陽
櫸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6日作為賠償艦交付美國,同年作為靶艦沉沒
橘 1945年7月14日,在函館灣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蔦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31日作為賠償艦轉交中國,改名華陽
萩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16日作為賠償艦轉交英國,後解體
菫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8月20日作為賠償艦轉交英國,後解體
楠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16日作為賠償艦轉交英國,後解體
初桜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29日作為賠償艦轉交蘇聯,60年代解體
楡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10月15日退役,後解體
梨 1945年7月28日,在柳井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戰爭結束後被打撈重新服役,1971年3月31日退役
椎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5日作為賠償艦轉交蘇聯,後解體
榎 倖存到戰爭結束,1935年9月3日退役,後解體
雄竹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4日作為賠償艦轉交美國次年解體
初梅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7年7月6日作為賠償艦轉交中國,改名「信陽」
樅型
楡 1940年10月15日改為勤務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一泊浦」,戰爭結束後解體
粟 1945年10月8日,在釜山觸雷沉沒
竹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4年2月10日改為勤務船,戰爭結束後解體
柿 1940年2月1日退役,1940年11月14日改為勤務船,1945年2月3日改名「大須」,戰爭結束後解體
(木母)
藤 1940年4月1日轉為哨戒艇,改名「第36號哨戒艇」,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7月被荷蘭接收
葦 1940年10月15日改為勤務船,1944年12月15日改名「第二泊浦」,戰爭結束後解體
蓮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5年10月25日退役,後解體
菫 1940年2月1日退役,11月15日改為勤務船,1945念月23日改名「三高」,戰爭結束後解體
潛艇
甲型改
伊14 倖存到戰爭結束,1946年5月28日,在夏威夷被美軍鑿沉
Ⅵ 日本海上自衛隊封存了大量軍艦,因此戰爭潛力很強!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日本封存軍艦的行為並不只是為了增加海軍的隱藏實力,同時也是為了節省海軍不必要的軍費開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現代化水平非常高,現役軍艦的艦齡普遍低於30年,幾乎連20年以上的軍艦都十分少見。軍艦艦齡比較短,也說明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更新換代的速度比較快,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軍費相對充足。
從這四個方面來看,即使日本海上自衛隊封存了大量的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爭潛力也並不穩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優勢在於速戰速決,缺乏打持久戰的能力。一旦戰爭拖入持久戰,日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戰略縱深,武器裝備主要依靠美國的支持,這些都是日本戰爭潛力的死穴。
假如在戰爭進入持久戰後美國對日本“斷供”,或者日本遭到封鎖,無法獲得足夠的資源。那麼無論日本的造船業再發達,經濟條件再富裕,都無法改變資源上的困境。而日本封存的軍艦數量雖然多,但是這些軍艦只能在短期內提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一旦戰爭進入持久戰,日本的戰爭潛力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Ⅶ 日本現在最牛的軍艦都有那幾艘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由護衛艦隊、潛艇艦隊、航空隊和直轄隊組成。護衛艦隊下轄4個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8艘驅逐艦組成,共載有8架反潛直升機,故稱為「八八」艦隊。隨著「金剛」級、「愛宕」級驅逐艦陸續服役,目前「八八」艦隊已經過渡到「十十」艦隊(由10艘驅逐艦和10架艦載直升機組成一個海空協同的集群)。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分為多用途驅逐艦、直升機驅逐艦和防空驅逐艦。「高波」級驅逐艦是多用途驅逐艦中最新、最現代化的艦種,共裝備了5艘,最新1艘是2006年服役。日本多用途驅逐艦基本是從反潛驅逐艦發展而來的,現役主力是第三代的「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 日本防空驅逐艦也發展到了第四代,目前服役的第四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具有很強的防空和反導能力,其技術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目前,日本還在研製更新型的驅逐艦,進一步增強「網路中心戰」能力和戰區導彈海基防禦能力,隱身能力也將顯著提高。 今年3月18日,日本第一艘具有直通飛行甲板的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在橫濱正式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