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
A.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個軍和中國一個軍人數一樣嗎
不一樣,日本的軍,相當於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兵團。
日本1個甲種師團,大約2.1萬人。1個日本軍,含多個師團、旅團。
例如:日本第十軍,包含:第6師団第18師団第114師団國崎支隊野戦重炮兵第6旅団全部人數接近10萬人。
而中國以精銳的中央軍、74軍(後來的整編74師)為例,其早期下轄51、58師,最多也就2萬人,其在解放戰爭覆滅時,也不過3萬人(3個師)。抗日戰爭時期的師,甲種師為9000人-1.2萬人,乙種師也就5-6千人(例如川軍)一個軍,最少的下轄2個師,一個軍最多也就一萬出頭。
(1)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二戰日本常用的是師團編制沒有軍,師團一共分四級。
1、甲種師團(挽馬師團),下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兵、騎兵、炮兵、鎦重聯隊各一,共8個聯隊,加上師團部、旅團部共約28000人。
2、乙種師團(馱馬師團),編制上騎兵只有一個大隊其餘和甲種師團一樣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下轄3個步兵聯隊,工兵、炮兵聯隊各一,總共5個聯隊,總共約15000人。
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下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者中隊編制,總數約11000人。ps:從人數上可以把日本的師團理解為軍,旅團=旅,聯隊=團,大隊=營,中隊=連,小隊=排。
B. 二戰日軍一個軍多少人
軍軍團概兩種種備師團戰鬥力賊強悍十七概二萬點面六精銳師團種概近三萬其普通用駐守城市概萬本沒軍團軍隊制度
C. 抗日戰爭日本一個師團有多少人
一般來說,一個師團轄2個步兵旅團,每個旅團有兩個聯隊,另外還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個,加起來一共是8個聯隊,通訊隊、衛生隊、野戰醫院以及少量的後勤單位。
1個步兵聯隊含3個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有1000人左右,一個步兵大隊含4個步兵中隊。等級不同的師團,兵力配置又有區別,戰時人數普遍接近3萬人。
拓展資料;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師團是基本單位,它有多種編制。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日本在二戰結束時共編有169個師團. 一般來講,師團平時編制一萬人,戰時擴充 。
師團這種軍事建制,是世界唯一,日本一家獨有。這種諸兵種高度聯合的單位,類似於我軍現在的集團軍建制。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的師團就是一個獨立的作戰集群,其高度合成化讓它有能力獨立遂行重大戰役任務。
日軍師團_網路
D. 日軍一個師團、旅團、聯隊分別有多少人
日軍師團: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師團是基本單位,它有多種編制。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抗戰初期
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抗戰中期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抗戰後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已無四單位制師團了)。
旅團:
旅團指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一種軍隊編制。其編制在師團以下,聯隊以上。因戰爭的變化,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編制。每個旅團約3000到8000人。步兵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獨自混成旅團有6000到8000人。
日軍參照舊德國陸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並仿效一戰美軍師的龐大火力與人數,在二戰時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
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
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
聯隊的編制與人數
步兵聯隊:人員3747,馬526,各種槍2590,各種炮14,擲彈筒76,非機動車256
野炮兵聯隊:人員2894,馬2269,各種炮48,各種槍541
騎兵聯隊:人員452,馬429,各種槍320
工兵聯隊:人員672,馬99
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馬2612
(4)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本軍隊稱自衛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扶植下重建和發展起來的。隨著日本經濟實力的迅速增強,日本軍隊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在「質重於量」和「海空優先」的建軍方針指導下,自衛隊已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能力較強的武裝力量。
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後,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基於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發展軍事力量。同年,日本組建「警察預備隊」,後改稱保安隊,1952年成立「海上警備隊」,1954年新建航空自衛隊,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
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並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
自衛隊的最高統帥是首相,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內閣會議。「安全保障會議」是內閣在軍事上的最高審議機構,由首相、外務大臣、財務大臣、內閣官房長官、國家公安委員長、防衛廳長官等內閣主要成員組成,負責審議國防方針、建軍計劃及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等。
防衛廳相當於國防部,長官為內閣成員。參謀長聯席會議由主席和陸、海、空軍參謀長組成,負責擬定和調整三軍作戰、訓練和後勤計劃,搜集研究軍事情報,在實施兩個軍種以上的聯合作戰、演習時,實施統一指揮。現任防衛廳長官石破茂(Ishibashigeru),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石川亨(Ishikawa toru)。
E. 抗戰時期,日本軍隊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戰鬥力又如何呢
在世界的軍隊編制上,日本軍隊的編制非常特殊,我們熟知的軍隊編制就是軍-師-旅-團-營-連-排-班,而日本軍隊的編制卻是軍-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在看抗戰影視劇中,經常有一個疑問:日軍的一個師團到底有多少人,戰鬥力如何,它到底是一個師級作戰單位,還是一個團級作戰單位,還有它的師團長又是什麼級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二戰期間,不得不承認日軍的戰鬥力真的很強悍。在太平洋戰爭,日軍依靠有利的地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這也是美軍要使用原子彈結束戰爭的主要原因。抗戰時期,抗日將士浴血奮戰,真的是在用血肉之軀與日軍戰斗,著實不易。以後,再看抗戰片,不要再罵娘了,抗日將士不是神兵天將,可以秒殺日軍。今天正值建軍節,讓我們緬懷抗戰先烈,向軍人致敬!
F. 日本軍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相當於中國什麼編制
日本軍師團人數隨著時期和級別的不同而不同,整體約相當於同期中國的一個軍。各個師團人數介紹如下:
一、抗戰前期
日軍共有17個常設師團,師團人數約為2.5萬人。
二、抗戰中期
1、甲種師團
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重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
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准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
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
4、丁種師團
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總人數約為11000人。
三、抗戰後期
1、甲種師團(常設師團),總人數約為2.1萬人。
2、甲種師團(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8萬人。
3、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4萬人。
4、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總人數約為1.2萬人。
(6)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它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師團的設置自1886年開始,到七七事變開始前,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軍時裁掉了作戰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山地師、把大炮拆散用騾馬背馱行軍的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36門75mm山炮與12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4門75mm山炮)與一個步兵炮中隊(4門50毫米步兵炮),總編制人數為28500人;
一是平原師、用騾馬拖行大炮的挽馬制,炮兵聯隊有四個大隊(36門75mm野炮與12門120毫米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4門75mm野炮)與一個速射炮中隊(4門37毫米速射炮),總編制人數為25000人。
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
騎兵旅團(轄2個騎兵聯隊與1個騎炮兵聯隊、1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36門120毫米榴彈炮與12門75毫米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24門150毫米重榴彈炮);
野戰(攻城)重炮兵聯隊(16門100毫米加農野炮)、獨立(攻城)重炮兵大隊(8門150毫米加農野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36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G.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人
一、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二、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
三、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
(1)甲種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輜重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
(2)乙種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
(3)丙種師團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丁種師團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
四、抗戰後期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
(7)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軍參照舊德國陸軍,別出心裁的構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並仿效一戰美軍師的龐大火力與人數,在二戰時從結構到規模都顯得與眾不同。
(1)日軍最小的戰術單位是分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班和北洋軍的棚。每個分隊13人,包括分隊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
(2)日軍的一個小隊,稍稍大於中國軍隊的排和北洋軍的排,一般由7人小隊部、三個13人分隊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8人擲彈筒分隊構成,共54人。
(3)日軍的一個步兵中隊比起中國軍隊的一個連就已經大出不少了,相當於北洋軍的「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
(4)日軍一個1100人編制的大隊是中隊之上的編制,與同期的中國軍隊相比,它遠大於一個營,但又明顯小於一個團,處於營團兩級之間,相當於北洋軍的營。
(5)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是聯隊(12~14門步兵炮,比二戰德軍要少),一般日軍將聯隊視為團級單位。一個3800人的聯隊明顯大於同時中國軍隊的一個步兵團,相當於北洋軍的「標」。
(6)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相當於北洋軍的"鎮"),它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相當於北洋軍的"協")、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參考資料
網路--日軍師團
網路--日軍編制
H. 日軍一個聯隊有多少人
日軍的一個聯隊,人數在2500到3800人之間。
聯隊是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聯隊的編制通常有3000-3500人,人數根據兵種的不同而定。常見兵種有步兵,騎兵,輜重兵,炮兵,工兵。特殊兵種有航空兵,船舶兵,電信兵,機動兵(游擊戰專設兵種),另外還有獨立混成聯隊(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組成),特設聯隊(見於太平洋戰爭後期)。
各兵種中步兵聯隊編制人員最多,相當於一個旅的編制,聯隊長通常由大佐擔任,有時也有中佐充任。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的重要象徵是軍旗,通稱"連隊旗",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以外都沒有軍旗,軍旗是在聯隊創立時由天皇授予。
另外,美國航空兵部隊(空軍、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航空兵等)也有聯隊的編制,每個聯隊下轄三個中隊,每個中隊18架戰機,共54架。
(8)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走上了現代化發展的道路,日本的軍隊也不例外,日本軍隊學習的對象,是當時的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的軍隊,所採用的體系都是班、排、連、營、團、旅、師,但是,日本依然如它往常做的一樣,別出心裁的弄出了屬於日本的奇葩編制體系。日軍的編制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和師團。
日軍單一兵種的最大編制為聯隊,相當於中國及其他國家中的團級編制,但卻仍有不同。它的人數比團級的要多,一般日軍的一個聯隊,人數在2500到3800人之間。
而且,根據兵種的不同,日軍的聯隊也分為不同的聯隊,如:步兵連隊、騎兵聯隊、工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兵聯隊、獨立混成聯隊、特設聯隊等等。
以步兵聯隊為例,日軍的步兵聯隊也是日軍所有聯隊中人數最多的部隊。一般來說,日軍的一個步兵聯隊,聯隊長為大佐軍銜,組成為聯隊本部和三個步兵大隊,有的還會有一個炮兵中隊。
聯隊本部,包括通信隊、運輸隊等在內,約有200餘人;一個日軍步兵大隊,約1000餘人,加起來約3800個人左右。
近4000人的步兵聯隊,比之中國軍隊的一個旅,也不遑多讓,再加上精良的裝備,完善的後勤及空中優勢,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戰場上,日軍一個聯隊能追著中國軍隊一個師打的原因。
網路—日軍聯隊
I. 二戰時期日本的一個中隊有多少人
日軍的一個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有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54人的小隊。共181人,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有時會加強2-4挺重機槍甚至1-2門90迫擊炮或九二步兵炮(由營拆解支援到連)。
日軍基本的戰術兵團是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2旅團、 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
(9)一個日本軍團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戰爆發後,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又組 建了一批特設師團。所謂的特設師團是指由常設師團的預備役人員所 組成的部隊,其番號為常設師團、聯隊的番號前加一百。
其編制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只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二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挽馬制師團的炮兵聯隊為36門75mm野炮與12門75mm山炮的較弱設置。特設的馱馬制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制為24400人。
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比如板垣征四郎指揮的第五常設師團就特地取消一零五特設師團,用一個師團的人員裝備作為補充人員,使得板垣師團可以一分為二,歷經南口、平型關、金山衛登陸、忻口、太原、南京、臨沂等多次慘烈損失後,戰鬥力依然不減,能以一個師團之力攻克廣州)。
大齡預備役人員組成的十三、十八和特設師團,因戰斗鬥志不強,表現不佳而在1940年前陸續被取消回國。
J.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一個軍有多少人
二戰期間,日陸軍一個軍的編制大約有10萬人左右。
自1937年8月26日,日軍組建第1軍開始,先後在中國戰場組建了10多個軍級戰斗單位(除了第1軍外,還有第2、3、4、5、6、10、11、12、13軍等)。以人們最熟悉的日第11軍為例,此軍算得上是當時日軍頭等主力,下轄第3、6、13,三個常設精銳師團,總兵力在10萬人以上(鼎盛時期一度達到15萬)。
但到了二戰後期,隨著日軍某些精銳部隊陸續撤離中國(被調往太平洋戰場),日軍的軍級單位只能編制一些獨立混成旅團和警備三單位制師團來湊數。到了最後,除了3、13等主力師團外,其他部隊多為由獨立混成旅團升級成的兩旅團制師團,戰鬥力更加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