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不能造航母
㈠ 日本現在為什麼不造核動力航母呢,什麼問題,其實他可以造嘛日本只有造航母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
1、技術不行,日本從來沒造過任何核動力的船隻,而五大國就不同!法國造核航母,花了15年時間,而且服役後拉回去修補了好幾次。
2、日本就算造了核動力航母,也沒法擺脫美國!
3、中國敵人不是日本、也不是美國!現在社會,敵人的界限不如過去那麼分明了。
㈡ 日本為什麼沒有航空母艦
如果一個國家貿然地去建造航空母艦的話,就代表他就要和世界產生戰爭,別的國家還沒等他建造好航空母艦,就已經把日本夷為平地了。
㈢ 日本為什麼不能建 航母
因為日本是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對世界產生了威脅,所以投降後國際有規定是不給日本發展軍事方面,怕它對世界造成的威脅,所以不批他們建航母。
㈣ 日本無條件投降還能造航母嗎
我談無條件投降,是不能造航母的,但是他們的船雖然不是航母,其各項功能還是很齊全的,具備了航母的作戰能力
㈤ 日本和韓國為什麼不造航母
他倆都有,日本目前有四艘直升機航母,他們自己叫驅逐艦,主要任務是反潛。但是日本買了美國的F35以後,就可以搭載戰斗機作戰了。
韓國也有,也是小型航母,現在搭載的是直升機,跟美國買F35以後,一樣可以上艦形成戰鬥力。
㈥ 為何日本二戰後不造航母了
首先是戰後日本宣稱不發展軍隊,因此就沒有航母。不過日本建造航母的技術一直完好的傳承下來,目前日本部分油輪若需要的話,緊急改裝就可以作為常規動力航母。還有現在建造中的16DDH,其構造完全是以航母為藍本,最明顯的就是其通制甲板,右側上層島式建築,後方起降機可一次升降2架艦載機,如果再有彈射系統,這根本就是一艘標准航母
㈦ 為什麼現在日本不造航空母艦(只有準航母),二戰的時候日本好像就有至少3艘吧
日本是戰敗國,不能擁有軍隊和進攻性武器,現在的准航母叫兩棲登陸艦,同航母差別很大,甲板的強度不能用於起降普通戰斗機。
另外 日本在二戰時擁有的航母數量應該在20艘左右 具體數量記不清了
㈧ 二戰日本為什麼放棄造航空母艦
誕生於一戰期間的航空母艦是當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這種龐然大物的力量真正為人們所認知,卻是在二戰當中。從1942年開始,美日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進行了4次大規模航母戰,二戰的歷史軌跡也因這4次海戰而發生了改變。
第一次航母對決 日美打了個平手
1942年初,偷襲珍珠港得手後的日本海軍氣焰更為囂張,企圖進一步奪取西南太平洋諸島,為攻佔澳大利亞作準備。可從這時開始,日軍不斷碰上倒霉事。1月20日,日本「伊-124」號潛艇被盟軍艦艇擊沉,美軍獲取了艇上的日軍密碼。此後,美軍利用這本密碼,破譯了日軍大量電報。4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得知,日軍3艘航母分成兩支艦隊正在向珊瑚海海域挺進,於是決定讓弗萊徹海軍少將率領以「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艘航母為首的特混艦隊,進入珊瑚海迎敵,挫一挫日本海軍的狂妄氣焰,美日第一次航母對戰一觸即發。
5月7日拂曉,日本偵察機向母艦報告,發現美軍航母。日軍「翔鶴」和「瑞鶴」號航母上的78架飛機立即起飛,可日本人飛臨目標上空時才發現,海面上僅僅是一艘驅逐艦和一艘大型油船,日本飛行員氣急敗壞地將它們炸沉後,紛紛返航。此後不久,美國海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一架美軍偵察機向弗萊徹報告:「發現敵2艘航母和4艘重巡洋艦」。弗萊徹命令起飛93架飛機實施攻擊。當這些飛機飛抵目標上空時,發現只是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原來是偵察人員在抄轉電文時出了錯。但細心的弗萊徹認定附近一定有日軍航母,決定將錯就錯,繼續尋找攻擊目標。果然,在原定目標不遠處發現了日軍輕型航母「祥鳳」號,美軍戰機隨即發起攻擊,「祥鳳」號連中13顆炸彈和7枚魚雷,35分鍾後便沉沒了,創造了大戰期間戰艦沉沒的最快紀錄。
5月8日,雙方航母再次出動戰機互相攻擊。美「列剋星敦」號被擊沉,「約克城」
號受傷;日「翔鶴」號受重傷,險些沉沒。此次海戰雖然美軍損失大於日軍,但在政治上獲得了勝利,因為這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本海軍遭到的首次重創。從整體上看,雙方可以說打了個平手。
密碼被破譯 日軍中途島圈套成自殺絞索
珊瑚海海戰後,日本聯合艦隊統帥山本五十六認識到了美國航母的巨大威脅,為了摧毀美軍航母主力,他妄圖在中途島設一個圈套,等著美國人來鑽。為此,山本幾乎動用了手頭的所有航母,包括8艘航母和5艘水上飛機母艦。
由於日軍密碼被破譯,美軍對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的戰略部署,幾乎了如指掌。於是尼米茲決定採取集中3艘航母,從側翼伏擊日本主力艦隊的戰術。
6月3日,日軍分艦隊襲擊阿留申群島,拉開中途島戰役序幕。第二天,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日本艦隊進入中途島海域。由於他沒有發現美國艦隊,便向中途島的美軍機場發起攻擊。不久,他接到發現美國艦隊的報告,慌忙應戰,可為時已晚。此時,美軍轟炸機騰空而起,直撲日本航母,一場航母之間的大戰開始了。結果,日本「赤城」、「加賀」、「蒼龍」和「飛龍」號4艘航母被擊沉。美國只有「約克城」號一艘航母被擊沉。此戰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激戰馬里亞納 日航母艦隊失去進攻能力
進入1943年後,日本航母艦隊補充了一些新的艦只,使航母的數量達到了9艘。美國航母的數量也有了大幅增加,達到了幾十艘。這預示著未來雙方的海戰將更加激烈。
1944年6月,美軍在15艘航母和14艘護航航母的掩護下登陸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日軍企圖拚死一搏,集中了9艘航母分三路截擊美軍。6月19日清晨,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決戰拉開了帷幕。
率先發動攻擊的是日本人,雙方的數百架戰機在廣闊的海空之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空戰。由於經過兩年多的消耗戰,日軍有經驗的飛行員已經損失殆盡,加上飛機性能嚴重落後,這場戰斗從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盡管日軍飛行員大多是新補充的,缺乏訓練,但作戰異常兇猛。一名飛行員駕機剛剛起飛,發現海面上有一枚魚雷正駛向「大鳳」號航母,他立即按下機頭,俯沖下去,在魚雷到達目標之前用飛機將它撞爆。美軍也不含糊,無線電里喊殺聲震天,飛行員們相互鼓勵英勇殺敵。美軍
飛行員弗雷西尤中尉成了這場空戰中的明星,他用360發炮彈擊落了6架敵機。在這次海戰中,日軍有3艘航母被擊沉,3艘被重創,而美軍僅有兩艘航母受輕傷。更重要的是,日軍在這場戰斗中損失了404架艦載機,佔到了總數的92%。這場戰斗之後,日本航母艦隊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萊特灣海戰 日航母艦隊全軍覆沒
1944年10月,美軍決定發起菲律賓群島戰役。20日,美軍在萊特灣登陸,日軍為挽回敗局,賭上了海軍的全部家當,派出兩支艦隊夾擊美軍。日本人深知,失去了攻擊能力的航母部隊已經無法同美國艦隊抗衡,於是決定採用苦肉計,將僅存的4艘航母組成誘餌艦隊,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下,從日本本土南下呂宋島,企圖引誘美艦隊離開萊特灣,掩護戰列艦隊突襲美軍登陸部隊。
以打仗勇猛著稱的美第3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果然上了當,他命令第3艦隊的十餘艘航母放棄日軍戰列艦隊,掉頭迎戰日軍航母。25日,美軍航母上起飛500餘架飛機,開始輪番轟炸日軍4艘航母。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斗中,日軍很快敗下陣來,9個小時之內,日軍4艘航母全部葬身大海,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軍航母艦隊自此全軍覆沒。負責攻擊萊特灣的日軍戰列艦隊,在受到美軍護航艦隊的頑強抵抗後,最終放棄了原來的計劃。
後來,小澤在回憶這場戰役時沮喪地說:「作為誘餌,我們都抱定了必死的決心。當我目睹屬下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在敵人的魚雷、炸彈攻擊下一艘艘沉入大海時,還是不禁自問:號稱世界最強大的日本海軍難道就是這樣的下場嗎?」
美日航母在太平洋上的一系列較量,是世界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海空大戰,它證明了航空母艦在現代海戰中的主宰作用,使人們徹底放棄了「巨艦大炮製勝」的傳統觀念,把目光轉向這種龐大的戰爭利器,從而引發了戰後各國持續研製和發展航母的局面。
㈨ 『日本是戰敗國,不允許有航母』這是誰規定的呀造航母保衛自己的國家不可以嗎
1、《日本憲法》
第二章 放棄戰爭
第九條 【放棄戰爭,戰爭力量及交戰權的否認】
①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②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2005年11月22日,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正式公布了該黨提出的憲法修改草案,其核心內容是拋棄了現行憲法中日本不得擁有陸海空三軍等武裝力量的重要規定,要求將日本自衛隊升格為日本自衛軍,並規定自衛軍可以為「確保國際和平而展開國際合作活動」。但沒有成功。
2、日本憲法規定日本不允許有航母。以航母來保衛國家這個理由過於牽強了,航母具有超強的遠程攻擊能力,不可能僅僅是防衛武器,而且日本和美國有防衛協議,受到軍事襲擊美國會保護的,因此日本想以保衛國家而造航母的理由不成立。現階段日本想造航母將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巨大阻力,別說遭受過其侵略的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會反對,就連美國也不會贊成日本造航母的。
3、如果造了最多就是各國對日本施以外交壓力吧,也許會有經濟制裁,但可能性不大,最多也就通過外交手段譴責一下,畢竟人家只是造了航母,又沒有主動去對誰發動進攻,所以基本上不會對日本進行軍事打擊。
㈩ 感覺日本造船技術也不弱,為何沒有建造航母呢
造輪船和造航母是完全不同的。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已經正式將把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改建為航母的事宜,寫入了自己的防衛大綱中。開始在2019年預算案編列經費,確定引進美國F-35B垂直起降戰斗機,計劃在2024年開始引進20至40架,在2026年前展開部署,同時將改裝出雲和加賀兩艘直升機航母,以便搭載F-35B戰斗機,成為真正的航空母艦。
即便是某一天日本能夠發展真正的航母,他們也需要從零學起,慢慢積累現代航空母艦和高性能艦載機的技術。摸索這些技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日本搞航母,一點都不會比中國快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