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畹町是什麼時候
㈠ 遠征軍入緬作戰是在什麼時期
1942年初第一次入緬作戰。
1944年初第二次入緬作戰。
1942年3月,遠征軍入緬發起滇緬路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
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
中國遠征軍歷史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緬甸戰場是中國和太平洋兩大抗日主戰場的戰略結合地帶,又是東南亞地區戰場的主要作戰地區。中國軍隊曾兩次進入緬甸,展開對日作戰。
不僅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在中、印、緬戰場的對日作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提高了中國正面戰場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潰,而且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鳳凰網)
中國遠征軍滇西反攻作戰勝利的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的一次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而隨後與中國駐印軍並肩作戰殲滅緬甸日軍,更是「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援助盟邦進入異邦國土作戰並獲得勝利的一次大規模作戰」。(《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㈡ 中國對日戰爭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戰役
第一戰役:淞滬會戰(先後兩次,中日雙方參戰部隊累計高達100萬人次,戰爭場面規模宏大,號稱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方幾乎出動了國民革命軍的所有精銳部隊,蔣介石親自指揮全局作戰。由於雙方均是大兵團作戰,武器以重裝備為主,故雙方均傷亡慘重,故戰場被稱為人血磨房和絞肉機)
第二戰役:徐州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在魯南和蘇北地區反復拉鋸作戰,其中,國軍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揮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兒庄大捷,一戰擊潰日軍兩大精銳師團的合圍)
第三戰役:太原會戰(包括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平型關戰役等一系列戰事,國民黨部隊損失極為慘重,兩名軍長陣亡,最後太原失守,但卻堅持貫徹了國民政府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意圖)
第四戰役:武漢會戰(先後兩個階段,中日雙方參戰部隊高達100萬人次,日軍糾集十二個師團,配合海軍陸戰隊及飛機五百架分四路進攻武漢。國民政府則調集陸海空三軍,計有戰艦40餘艘,飛機100餘架,陸軍110個師總兵力約120萬人。)
第五戰役:長沙會戰(先後進行了三次,中日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次,戰斗空前慘烈,雙方均動用了飛機、大炮和坦克,雙方均損失慘重,在會戰前夕,意外地發生長沙大火,使「焦土抗戰」 不幸成為了嚴酷的現實)
第六戰役:上高會戰(總指揮薛岳,副總指揮羅卓英,參戰主力74軍王耀武、張靈甫部隊取得萬家嶺大捷,幾乎全殲日軍松蒲106師團,是一次完勝日軍的大戰役,為74軍贏得抗日鐵軍的稱謂)
第七戰役:滇緬會戰(1944年初,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在滇緬邊境、即緬北進行反攻,全殲日軍兩個師團,重創日軍兩個師。同年春月,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國駐印軍指揮官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黃伯韜、邱清泉率新一軍、新六軍反攻緬北,越崇山峻嶺,進擊新平洋,與日軍戰於太白家。三月五日,克孟關,後又克孟拱,密支那,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同時,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指揮五個軍強渡怒江,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疊克日軍堅固據點龍陵、騰衡,直搗畹町。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國滇西軍與駐印軍會師芒友,完全打通中印公路,旋協同盟軍收復了緬北。)
第八戰役:桂南會戰(白崇禧指揮以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為首的四個集團軍與南下日軍主力激戰,取得昆侖關大捷,摧毀日軍號稱「鋼軍」的精銳師團,殲滅日軍官兵達上萬人之多)
第九戰役:湘西會戰(抗日鐵軍74軍在此戰役中與其他中國部隊合圍痛擊西犯日軍主力,把幾萬日軍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取得一次戰役殲滅日軍達2萬餘人之多的雪峰山大捷)
第十戰役:百團大戰(八路軍彭德懷部發動的共產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又稱「正太線破襲戰」,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幾乎佔了八路軍總兵力的80 %,共發動了上百次大小戰斗和襲擊,共殲滅、俘虜日偽軍3萬餘人,彭德懷因此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成為共產黨部隊中名副其實的抗戰第一名將)
另外,還有: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在此戰役中英勇殉國)、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常德會戰、浙贛會戰、中條山會戰、鄂豫湘西戰役、豫南會戰、鄂西會戰、隨棗會戰等著名大會戰。
補充說明:除了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外,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八年間,國民革命軍先後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型戰斗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壯烈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國民革命軍將軍即達200餘
㈢ 中日十大戰役是什麼
第一戰役:淞滬會戰(先後兩次,中日雙方參戰部隊累計高達100萬人次,戰爭場面規模宏大,號稱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方幾乎出動了國民革命軍的所有精銳部隊,蔣介石親自指揮全局作戰。由於雙方均是大兵團作戰,武器以重裝備為主,故雙方均傷亡慘重,故戰場被稱為人血磨房和絞肉機)
第二戰役:徐州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在魯南和蘇北地區反復拉鋸作戰,其中,國軍在李宗仁、白崇禧的指揮下取得了著名的台兒庄大捷,一戰擊潰日軍兩大精銳師團的合圍)
第三戰役:太原會戰(包括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娘子關戰役和平型關戰役等一系列戰事,國民黨部隊損失極為慘重,兩名軍長陣亡,最後太原失守,但卻堅持貫徹了國民政府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意圖)
第四戰役:武漢會戰(先後兩個階段,中日雙方參戰部隊高達100萬人次,日軍糾集十二個師團,配合海軍陸戰隊及飛機五百架分四路進攻武漢。國民政府則調集陸海空三軍,計有戰艦40餘艘,飛機100餘架,陸軍110個師總兵力約120萬人。中方主帥蔣介石親自坐鎮武漢直接指揮,並親自到廣播電台發表了悲壯的講話:「中國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壓迫到最後限度,中國軍隊為了民族之生存,決心在武漢地區與日軍決一死戰。抗戰爆發以來,已經作戰的經歷,足以證明在陣地戰上我軍力量之堅強,將士作戰之勇敢無畏。」同時,蔣介石在保衛武漢各部官長會議上,一再要求各高級將領務「抱必死的決心……與士兵共患難同生死……雖天崩地裂,此志不移」。並制定了「此次保衛武漢,當取韌性,無論攻取進退,皆可立於主動之地位,而決不能陷於被動形勢」 的戰略決策……詳見蔣介石日記)
第五戰役:長沙會戰(先後進行了三次,中日雙方參戰兵力達幾十萬人次,戰斗空前慘烈,雙方均動用了飛機、大炮和坦克,雙方均損失慘重,在會戰前夕,意外地發生長沙大火,使「焦土抗戰」 不幸成為了嚴酷的現實)
第六戰役:上高會戰(總指揮薛岳,副總指揮羅卓英,參戰主力74軍王耀武、張靈甫部隊取得萬家嶺大捷,幾乎全殲日軍松蒲106師團,是一次完勝日軍的大戰役,為74軍贏得抗日鐵軍的稱謂)
第七戰役:滇緬會戰(1944年初,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在滇緬邊境、即緬北進行反攻,全殲日軍兩個師團,重創日軍兩個師。同年春月,為打通中印公路,以中國駐印軍指揮官鄭洞國、孫立人、廖耀湘、黃伯韜、邱清泉率新一軍、新六軍反攻緬北,越崇山峻嶺,進擊新平洋,與日軍戰於太白家。三月五日,克孟關,後又克孟拱,密支那,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同時,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指揮五個軍強渡怒江,發動滇西攻勢,策應駐印軍作戰,疊克日軍堅固據點龍陵、騰衡,直搗畹町。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國滇西軍與駐印軍會師芒友,完全打通中印公路,旋協同盟軍收復了緬北。)
第八戰役:桂南會戰(白崇禧指揮以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為首的四個集團軍與南下日軍主力激戰,取得昆侖關大捷,摧毀日軍號稱「鋼軍」的精銳師團,殲滅日軍官兵達上萬人之多)
第九戰役:湘西會戰(抗日鐵軍74軍在此戰役中與其他中國部隊合圍痛擊西犯日軍主力,把幾萬日軍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狼狽逃竄,取得一次戰役殲滅日軍達2萬餘人之多的雪峰山大捷)
第十戰役:百團大戰(八路軍彭德懷部發動的共產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又稱「正太線破襲戰」,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幾乎佔了八路軍總兵力的80 %,共發動了上百次大小戰斗和襲擊,共殲滅、俘虜日偽軍3萬餘人,彭德懷因此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成為共產黨部隊中名副其實的抗戰第一名將)
㈣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何時入侵雲南
1942年4月29日,日軍乘虛以第56師團由棠吉攻佔臘戌,以裝甲車為先導,並用汽車載運步兵的快速部隊沿滇緬公路挺進,5月進占滇西之龍陵、騰沖、松山,截斷中國西南之國際交通路線,企圖進據昆明。5月3日竄入滇境之畹町,4日進占龍陵,5日上午進至怒江惠通橋西岸,如入無人之境。當日軍由緬甸進占龍陵、騰沖時,雲南全省震驚,形勢危急。當時我雲南工兵總指揮部已令將惠通橋破壞,但敵軍並不停止前進,即於當日由怒江上游渡過四、五百人,與第11集團軍第36師先頭部隊發生遭遇,經過3日之激戰,敵大部分被殲滅,小部分逃回怒江西岸,乃遏止了敵軍繼續東進的企圖,形成敵我隔江對峙局面。
㈤ 當年日本侵華時,最遠到達中國西部的什麼地方.
雲南省
雲南省轄125縣(1942年3月統計)和昆明市,有怒江以西部分地區陷敵兩年半。1942年中國遠征軍在緬北作戰失利後,日軍南方軍第15軍第56師團步兵第146聯隊5月2日自緬甸追擊進入雲南省畹町,5月3日佔領龍陵縣,10日佔領騰沖縣。雲南省怒江以西屬第6行政督察區,轄龍陵、騰沖兩縣與瀘水、梁河、盈江、蓮山、隴川、潞西、瑞麗7設治局,日軍佔領騰沖後區公署遷往怒江東岸保山縣。
1944年5月中國軍隊渡過怒江發起反攻,1945年1月滇西日軍第56師團敗退緬甸。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
㈥ 二戰,日本是怎樣從緬甸進攻中國雲南
日本從緬甸進攻中國最主要的是要全面封鎖中國,不讓援華物資進入中國。日本人攻佔緬甸部分區域,部隊在仰光登陸然後攻佔了曼德勒、臘戍斷了中國遠征軍歸路逼使杜聿明的第五軍進入野人山。日軍沿滇緬公路進攻中國但是受到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最後形成長期對峙,粉碎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從出兵緬甸到敗走野人山只有半年的時間,10萬遠征軍傷亡5萬餘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但日軍卻只損失了4500人,可悲啊!
㈦ 中日歷史上的戰爭及結果
很多人都說,其實日本人和中國從未打過仗,日本和韓國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庸一直都是對中國稱臣納貢的。還有人類登月是個騙局。好多科技都是理論上的其實根本沒用發明出來,影視作品都是假的,都是過於吹噓獲得票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