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刀是用多少號鋼製造的

日本刀是用多少號鋼製造的

發布時間: 2022-08-02 05:24:36

❶ 彈簧鋼。T10。高猛鋼。花紋鋼。高碳剛。中炭鋼。低碳鋼-以上幾種鋼,那種最合適做武士刀

這幾種鋼材高錳鋼最適合製作刀具,彈簧鋼次之,高碳鋼再次。要想製作一把好的刀具要用不銹鋼(推薦6Cr13冷軋板材)。

最好的當然是日本刀傳統的玉鋼,粗暴使用高錳鋼。根據不同的特性的武士刀會用到不同特性的鋼材。例如防腐蝕、高鋒利度、高耐磨損、輕量化、韌性剛性等,根據自己武士刀的特性使用鋼材,傳統的武士刀是用包鋼甲伏鍛燒刃。

不做覆土燒刃情況下建議彈簧鋼,燒刃建議T10或花紋鋼,含碳量越高可以做得越硬(越鋒利),但韌性越差,易折斷。彈簧鋼就是錳鋼。

(1)日本刀是用多少號鋼製造的擴展閱讀:

根據GB/T 13304《鋼分類》標准,按照基本性能及使用特性一,彈簧鋼屬於機械結構用鋼;按照質量等級,屬於特殊質量鋼,即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特別嚴格控制質量和性能的鋼。按照中國習慣,彈簧鋼屬於特殊鋼,製作彈簧鋼的時候技術要求比較高,過硬的技術直接決定品質的高低。

本標准適用於直徑或邊長不大於100mm的彈簧鋼圓鋼和方鋼(以下簡稱棒材)、厚度不大於40mm的彈簧鋼扁鋼、直徑不大於25mm的彈簧鋼盤條(不包括油淬-回火彈簧鋼絲盤條(YB/T 5365))。

經供需雙方協商,也可供應直徑或邊長大於100mm的棒材、厚度大於40mm的扁鋼和直徑大於25mm的盤條。

❷ 製造軍刀用的鋼材都有哪些型號性能如何

作品相關 刀刃的材料
440-C:美國制之優質不恴鋼材,含鉻量高達16-18%。最初被應用於外科手術刀具及船舶業,耐蝕性及耐恴能力極優;韌性強。現更廣泛應用於手制刀及優質廠制刀具。含碳量約1%(440系分A,B,C,及F級;C級及F級含碳量最高,而A級刖刖較少)。經熟處理後可達HRc58之硬度。

154CM:美國制之優質不恴鋼材,鉻含量達15%,鉬含量達15%,鉬含量達4%;故定名為154CM。乃近代手制刀之一代宗師R.W.Loverless率先所採用。加工性極優,耐蝕性,刀鋒耐損性及韌性皆強,但售價較高,故只見被應用於手制刀具。含碳量約1.05%,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1之硬度。

ATS-34:日本「日立金屬工業」針對美製154CM而開發之優質不鋼,用料和成份與154CM相近,而各方面之性能皆達至154CM之標准,且猶有過之,但價格則較廉,被業內認定為最佳刀具鋼材之一,現已成為手制及優質廠制刀具應用之主流。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1硬度。

AUS8(8A):日本「愛知制鋼」所開發之優質不鋼材,耐蝕性,刀鋒耐損性及韌性皆達優異水平,多被應用於日本制之優質刀具。AUS鋼種分為10A(含碳量約1%),8A(含量0.8%)及6A(含碳量約0.6%)三種。8A經熱處理後HRc58~59之硬度。

D2:金屬機械加工用之耐磨工具鋼材D2,屬風硬鋼(Air-Hardeningsteel);被廣泛應用砍伐刀或獵刀次製作,含碳量高達1.5%,含鉻量亦高達11.5%,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之硬度,但相對地廷展性(韌性)較弱,耐能力亦不甚佳,鋼材表面亦難作鏡面磨光處理。

Hi-SpeedToolSteel(高速工具鋼):高度加工製成成之工具鋼材,含碳量高,而含鉻量則低(約4%),故打磨鋼材表面之光澤較暗,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2之高硬度,但耐性能不甚佳。

CowryX(RT-6):日本大同特殊綱(株)於1993年開發之超級粉末系合金鋼材,為近代日本冶金技術的新突破,現已被日本刀匠們應用於大型砍伐刀具,鋼材含碳量高達3%,經熱處理後可得HRc67之高硬度。

CowryY(CP-4):日本大同特殊鋼(株)於1993年開發之優質粉末系合金鋼材,含碳量達1.2%,更罕有地混入金屬元素『鈳『達0.2%,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3之高硬度,卻仍保有極佳之延展性能。

A-2:金屬加工用之高韌性耐磨工具鋼材A-2,屬風硬鋼,含碳量頗高,約1%,經熱處理後可達HRc57之硬度,鉻含量約5%,經打磨後鋼材表面光澤較暗,耐蝕性優,延展性(極強),刀鋒之耐損性亦佳。

VG10:日本「武生特製鋼」之「V金10號」不鋼材,乃「V金」,系鋼材之最優級別,含碳量約1%,含鉬1.2%及鈷1.5%,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2之硬度。VG-10加工性優,韌性及耐蝕性皆強,多被應用於日制之優質刀具。

BG-42:極優質之不鋼材,含碳量1.15%,含釩量則高達1.20%;故鋼材組織微粒細密,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1之硬度,加工性優,耐蝕力極強,韌性亦佳。BG-42最初被應用於航天工業,作為製造滑輪及機軸等之材料,因價格頗高,於制刀業則多被應用於刀匠之手制刀具。

SANDVIK:SANDVIK公司是北歐制鋼及五金工業之翹楚,120C不鋼材乃SANDVIK之優良鋼種之一,含碳量約1%,含鉻量約14%,經熱處理後可達HRc56-58之硬度,加工性優,朡性,北歐出產之名廠刀具多以SANDVIK之鋼材製作。

1095:高碳鋼中最優質者莫過於1095,其含碳量達1.03%,經熱處理後可達HRc58-60之硬度,韌性十分好,但不耐,多被應用於傳統之歐洲式獵刀,大型砍伐刀及軍用刀。如二次大戰時美國「著明之KA-BAR軍刀便是以1095作為刀身材料。

W-2:高碳工具鋼材被命為W型者為水硬鋼(Water-HardeningSteel),為工具鋼中最廉價者。W-2鋼材(經熱處理)容易達至高硬度(HRc65),兼且容易局部硬化,兼且容易局部硬化,以使鄰近各部位硬得可以耐磨,而又可以軟得容易製造,加工性極優良,故用途廣泛。但W-2耐力很差,故鋼材之表面多以塗層保護,以防蝕。

O-1:油硬級(Oil-Hardeningtypes)之工具鋼材最廣泛被使用,而其中最佳者是O-1型,其高錳伴同鉻與鎢可增加硬化能,使鋼材可不需劇烈之水淬(代之以嵹鵐的油淬)也能硬化至高硬度(HRc62)水平。O-1鋼之加工性佳,但韌性及耐力則較弱。美國著名刀匠Randall便多以O-1工具鋼作其刀身之材料。

ZDP-189:日本『日立金屬工業『於1996年開發之粉末系新鋼材,其研發目標與『大同特殊鋼(株)之CowryX鋼材一脈相承,優良加工性之超硬合金鋼,ZDP-189含碳量達3%,含鉻量亦高達20%,經熱處理後可得HRc67之高硬度,加工性極優,金屬組織微粒比ATS-34及440-C更均一細密,耐蝕性及朡性皆,故『日立『對外宣稱ZDP-189乃「跨向21世紀之次世代刃物鋼」。

GIN-1(G-2):日本『日立金屬工業『之「銀紙一號」鋼材,為「銀紙」系鋼材之最優級別,鋼材特性與『愛知制鋼『之8A相近,但硬度則比8A稍軟(HRc57-58),價格較廉。

ATS055:日本『日立金屬工業『繼ATS-34後所開發之優質屍刃物鋼材,為ATS-34之改良品種。ATS-34含鉬量約4%,故能耐極高溫度,適應范圍較廣(可適用於製作機械零件,如機軸,滑輪,氣艙閥等)。ATS-55則減低了鉬含量至0.6%,但亦加入了0.4%之鈷。此畢令鋼材本身減低了耐熱性卻增加了朡度(更適用於制刀業)。整整體而言,ATS-55性能稍遜於ATS-34,但比同廠之G-2較優。

CPM440V:CPM(CrucibleParticleMetallurgy)粉末系鋼材乃美國Crucible原料公司開發之新一代刃物鋼,廠方曾聲稱CPM440V乃超級鋼材(Supercustomknifesteelofthe90『s)。雖然CPM440V之含碳量比傳統的440-C多出近一倍,經熱處理後得出之硬度卻只為HRc57-58,皆因受其他所含原素之影響(5%之釩,17%之鉻)。其真正傑出之處在於保留刀鋒之耐損性及延展性(朡度)這兩方面,CPM440V之售價頗高,故多應用於手制(刀匠手作)刀具。

CPM420V:美國Crucible原料公司於1996年再次研製出較CPM440V更高一級之CPM鋼材:CPM420V,它比CPM440V多出近一倍之釩及鉬含量,故能保有更優越之刀鋒耐損性及耐蝕性(比CPM440V優勝25-50%之多)。經熱處理後可得之硬度則與CPM440V相等。CPM420V之售價頗昂貴,比ATS-34高出一倍。

420J2:420系鋼材之碳含量低於0.35事無補,經熱處理後所得之硬度只得HRc52-55,而耐損性等各方面之性能並不太出眾。因較容易切割及打磨,故適宜於用作大量生產之廠制刀具,420鋼亦因碳含量低而耐力極,故亦是生產潛水刀具之理想鋼材。

425m:420系鋼材之改良(Modified)品種,定名為425M,將含碳量提高至約0.55%,並加進1%之鉬,經熱處理後可違較理想之硬度(HRc58),卻保留了420系鋼材之優良加工性,故極宜應用於廠制刀具。美國著明之BUCK及GERBER兩大刀廠已於90年代選用425M作為其刀身材料。

❸ 日本刀怎麼區分出是錳鋼或T10鋼製成的

NHK : 其實単憑外觀...是不容易區分錳鋼和T10的...如果是要買現代日本刀的話...就刀身材質部分...刀商說的宣傳話...聽聽就好...不要太在意...基本上...1般仿製的日本刀...只會有合金刀跟鋼板刀2種...前者是用亞鉛合金當刀身...是屬於不能開鋒的東西...鋼板刀...顧名思義...就是用鋼材當刀身...然後刀商就會說是什麼中碳...高碳...T8...T10...錳鋼等等...不管怎麼說...基本上...跟你說是玉鋼刀的話...就當是開玩笑了...當然...也不能1竿子打翻1船人...只是你要碰到玉鋼刀的話...那是可遇不可求...然後...刀商還會說...經過什麼12道手工研磨之類的...也是聽聽就好...巿場上...還有另1種東西...根本就只是用鐵片隨便搞出來的東西...那個東西...甭提了...什麼包鋼...夾鋼...夾心鐵這類的東西...日本根本沒有這些名詞...是有叫甲伏鍛...枚合等等的字眼...可是那個跟材質無關...那是指制刀的方法...造刀法...基本上不是玉鋼刀...也不用去期待是甲伏鍛或是三枚合...因為1般鋼板刀...都是用1塊鋼材去切割出刀身的...然後再經過熱處理做出來...還有...要留意所謂的 敷土燒...這是指日本刀鍛造過程中的1個重要程序...真正日本刀...必定會經過這個程序...是指淬火...不經過這道程序...刀身不會產生刃紋的...只要是有品牌的刀具廠生產出來的...應該都會有...也有噴砂刃紋的...例如是不銹鋼的刀...但是...1般仿製的日本刀...刃紋原則上都是用砂輪機磨出來的...沒看過完成品...不敢保證刃紋的真假...當然...刃紋這1類東西...也不便宜...在日本沒有3~4萬円...也很難買到有基本刃紋的刀...更不要說...是有名的日本刀具生產商了...刀裝具的部分...真正日本刀1般是有鐵地...真鍮...純銀這3種...當然...我是用日本的區分法的...鐵地就是鐵製品...真鍮是1種合金...也有人把那個叫黃銅...不過我不是學習這方面的...所以也不太清楚...當然最高級的東西...就是銀製品了...排序應該是純銀>鐵地>真鍮...主要差別在於耐用度...跟價錢 <--- 廢話 !!...嘿嘿...越貴的...越耐用...也越好看...就這樣...另外要說的...是會提到1個叫 地肌 的東西...那個也叫 地鐵...不是地下鐵...哈哈...真正的日本刀上...也1定會有的...基本上...仿製的日本刀號稱也有地肌的...但大部分是用化學酸溶劑洗出來的產物...花花綠綠的東西...然後就打上什麼花紋鋼...要不然...就號稱什麼 大馬士革鋼 之類的東西...開鋒部分...我也不太清楚...要看看刀商能不能替你代辦...我以前只是用練慣用的模造刀...也沒必要去搞什麼開鋒...也沒有要砍啥東西...所以不了解...也不關心...最後要講1下硬度...基本上...T8...T10等等的鋼材...似乎跟硬度有關...但是...硬度是多少 ??...能否砍鐵 ??...這類的問題...其實在日本人耳里...聽起來...是有點匪夷所思的...以1把真正的日本刀而言...對於能否刻銘等這1類問題...才是重點...硬度...對於現代收藏者來說...己經不太重要...畢竟不是要用來比武...另外...如果你是要練居合的話...正常情況下...是不用斬物的...所以硬度多少...這個問題也不是重點...如果真的要砍東西...建議用 Cold Steel 系列的產品...可以讓你斬到爽...嘿嘿...大概就是這樣吧...畢竟...我所知道的有限...也只是粗略...皮毛的東西...如有謬誤...請同志大德...不吝賜教改正.........

❹ 日本東洋刀是什麼材料做的

鐵鋼合金,具體鐵和鋼的比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因為其比例合適,所以不管是哪去砍柴還是砍人都很有效。不過就是得天天擦植物油保養,隔三岔五就得找人磨刀,還得用特製磨刀石。媽了個巴子的,這幫孫子把刀看得比命都重,1945年日本投降,很多鬼子軍官想把刀帶回去,不然就切腹自殺,結果中國方面回話:切腹自便,刀他媽的留下。於是很多名刀就留在中國,然後就是小日本帶著大捆鈔票跑中國買刀。說起來中國的唐刀還是日本刀的老祖宗,可惜了失傳了。還有大馬士革彎刀也是失傳了,不讓哪能讓小日本這么囂張。

❺ 日本刀是什麼鋼

期的刀劍所用的物料和製作法門都已經失傳。以現時的科技可以分析出刀劍完成品的化學成份,但是不能准確推算出爐火處理前的物料成份和爐火處理的溫度、

❻ 關於刀用鋼材ast34,154cm,cmp-m4……

ATS-34 : 日本"日立金屬工業"針對美製154CM 而開發之優質不銹鋼, 用料和 成份與154CM相近, 而各方面之性能皆達至154CM之標准, 且猶有過之, 但價格則較廉, 被業內認定為最佳刀具鋼材之一, 現已成為手制及優質廠制刀具應用之主流。 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1硬度。
154CM : 美國制之優質不銹鋼材, 鉻含量達15%, 鉬含量達15%, 鉬含量達4%; 故定名為154CM。 乃近代手制刀之一代宗師 R.W.Loverless 率先所採用。 加工性極優, 耐蝕性, 刀鋒耐損性及韌性皆強, 但售價較高, 故只見被應用於手制刀具。 含碳量約1.05%, 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1之硬度。
CPM M4:目前使用較多的粉末高速鋼,它的性能和化學成份類似於ASP23,是目前高速鋼中韌性很好,同時又有極佳耐磨性的鋼種。一般來說,高速鋼的耐磨性會隨著總合金成份和最高硬度增加而提高,而韌性則會隨合金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才會在傳統高速鋼M 2的基礎上改進。CPM M4耐磨性的好壞取決於熱處理後的硬度以及碳化物的形成,CPM M4在M2中增加碳及釩,提高耐磨耗性;同時在考慮韌性的前提下,使用粉末冶金製程改善韌性,使CPM M4的韌性高於傳統M2高速鋼,根據統計其韌性約為傳統高速鋼的2-3倍,耐磨性亦為3-5倍。它使用范圍頗為廣泛,適用於各種沖壓模、嵌入模、粉末成型模以及刀具中之拉刀、銑刀、絲攻、剪切刀,任何需耐磨或強韌性的零件均可適用。綜合上述兩項性質,CPM M4是目前市場上最通用與最佳性能的高速優質鋼。使用硬度上則因不同行業而有所不同,視生產需要而定,硬度一般在HRC 60-66之間最為合適。
VG10 : 日本 "武生特製鋼" 之「V金10號」不銹鋼材, 乃「V金」, 系鋼材之最優級別, 含碳量約1%, 含鉬1.2%及鈷1.5%, 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62之硬度。 VG-10加工性優, 韌性及耐蝕性皆強, 多被應用於日制之優質刀具。
VG1:日本V金1號鋼材,經熱處理後可達HRc60之硬度。VG-1加工性優,韌性及耐蝕性皆強,多被應用於日制之優質刀具。用此種鋼材製成刀具,在四方面表現突出:硬度高,韌性較好,抗磨損性較好,防銹性較好。
S30V:有些人稱它為粉末鋼, 因為在製造過程中, 它被打成粉末狀,然後再經高壓處理成鋼材。它的好處是鋼的每部份都有很平均及同一的表現. 其它的鋼材不同的材料分布不均可能會做成刀鋒上有不同的韌性及硬度表現.S30V就解決了這種問題. 而且它的防腐蝕性也有較好的表現, 硬度也適中, 刀匠在製造過程中容易處理. 現在開始廣泛地採用於造刀技術上。 而且還有採用到工具, 模具, 手術刀, 及工業用工具。

❼ 日本青鋼刀是什麼材質

日本青鋼刀是傳統高碳鋼材質的。

日本青鋼刀的特點:

青紙鋼加入了0.5%的Cr(鉻)和2.0%W(鎢)來進行燒制,提高硬度和耐磨度。碳含量在1.0~1.4左右(廠家的不同有一些差別)硬度一般在HRC60以上。抗高溫在160-230°左右。

白紙鋼的不含Cr(鉻)和2.0%W(鎢),碳含量也在1.0~1.4左右和青紙基本相同,所以一般的白紙鋼沒有青紙鋼的硬度和耐磨度高,即使是相同的C(碳)含量白紙鋼和青紙鋼。換句話說青紙白紙的區別就是添加不添加Cr和W。

青紙鋼加入了0.5%的Cr(鉻)和2.0%W(鎢)來進行燒制,提高硬度和耐磨度。碳含量在1.0~1.4左右(廠家的不同有一些差別)硬度一般在HRC60以上。抗高溫在160-230°左右。青紙1號 2號3號之分(號碼決定了碳的含量,也決定了硬度也就是鋒利度)1號的C(碳)含量最高,以此類推。

❽ 好的日本刀是用社么鋼打造的

簡單來說,日本刀的材料主要為「玉鋼」(Tamahagane)。不過,「古刀」期的刀劍所用的物料和製作法門都已經失傳。以現時的科技可以分析出刀劍完成品的化學成份,但是不能准確推算出爐火處理前的物料成份和爐火處理的溫度、時間、次數、焠火方法等數據。能夠流傳下來,最早的制刀法門主要來自「江戶」時代的記載。 不同的刀工流派,在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的制刀方法,以下只能約略列出一般典型的制刀步驟:
第一步. 「水挫」 (Mizuheshi)
又稱為「水減」。即是將「玉鋼」加熱並錘打成厚度為約 5mm 的薄片。聽起來像是很簡單的工序,其實不然... 為了控制鋼材的含碳量 (含碳量的保留 / 流失),加熱的次數有嚴格限制;而且「玉鋼」的硬度在其續漸冷卻時會有所改變。只有經驗老到的刀匠才能准確把握施錘力度的變化,在限定的加熱次數下將「玉鋼」打煉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鋼片成形後,刀匠會用水將其急速冷卻。含碳量足夠的部份會自然碎落,作為制刀的材料。刀匠要對鋼片的溫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極准確的把握,才能夠收集到含碳量合適的材料。餘下的部份,刀匠會留待將來再用。 以現代材質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步驟算是刀匠控制鋼材含碳量的手法。
第二步. 「小割」 (Kowari)
將鋼料打碎成 2 到 3 cm 長短的細塊。不碎的部份就是含碳量過低,有些刀匠會用這個來製作刀劍的「芯鐵」。
第三步. 製作燒台
燒台將會成為刀身的一部份,所以必需以優質的「玉鋼」製造。(燒棒不是刀身部份,可以用任何鋼料製作。)
第四步. 「積重」 (Tsumikasane)
將「小割」工序所得的碎鋼塊一層一層的焊接在燒台之上,如此熱力就可以均勻傳遞。鋼塊的熱黏性對焊接的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而熱黏性則取決於鋼材的純度和含碳量,所以選用「玉鋼」和進行第一步的「水挫」工序是必要的。 不同的刀工流派有不同的焊接方式... 平行排列的焊接稱為「短冊鍛」,交差排列的稱為「拍木鍛」,十字形排列的稱為「木葉鍛」或「十文字鍛」。 以鍛造一支「刀」(「打刀」) 為例,就需要積聚約 2 到 3 kg 的鋼材。
第五步. 「積沸」 (Tsumiwakashi)
將「積重」工序辦好的物料放回爐火,以確保鋼料能夠完全焊合。為確保鋼料與空氣完全隔絕 (以免爐火消耗鋼材中的含碳量) 和容許細慢而均勻的熱力處理,置入爐火前刀匠會將鋼料用沾滿泥汁和稻草灰燼的和紙將鋼料緊緊包好。刀匠必需小心掌握爐火的溫度和加熱的時間。
第六步. 折返鍛煉
日本古時一直未有機會發展高溫煉爐的技術,要煉制均質的刀劍就非常困難。為克服如此問題,唯有應用「折返鍛煉」的技術。 將「積沸」工序辦好的鋼料返復折迭,重回焊接,只消重復 10 次,就可以造出有 1024 層的鋼材 (2 的 10 次方);層次愈多,鋼材中的碳和各種成份就會更加均一,鐵晶體也會更細致,製成品的強度亦會較高。 (註:不過層次太多的話,即代表鋼材在煉爐中的時間太長,鋼材中的碳含量亦會流失太多,製成品的硬度就會受到影響,鋒利程度亦會有所限制。一般來說,日本的刀劍通常不會經過 15 次以上的折返鍛煉。) 在「折返鍛煉」期間,不斷的錘打會令鋼材中一大部份的雜質化為火花飛走。雜質是鋼材的「強度弱點」,損害往往由「強度弱點」開始,慢廷至材質的整體,成為全面的損壞。「強度弱點」的數目愈少,慢廷破壞的機會也隨之減少。所以,鋼材愈純凈,其強度和韌性就會愈高。 世界各地以高溫煉爐製成的刀劍,成形後都會有鐵晶體肥大的問題。根據熱力學的解譯,在高溫煉制過程中,細少的鐵晶體為減少其數目 (減低總表面積),會自行互相結合,重組成數目較少,體積較大的鐵晶體。如此一來,鋼材的強度就會受到影響。所以,以高溫煉爐製成的刀劍在焠火之後 (即是將白熱的鋼鐵投到水 / 油中冷卻),必須重新置回低溫爐火數小時,令細少的鐵晶體在原有的晶體之間重新結晶,回復強度和韌性。不過,長時間的爐火鍛煉又會令碳含量過份流失,影響製成品的表面硬度和鋒利程度。 相對於西方的刀劍,以低溫煉爐 (低於攝氏 1000 度) 煉制的日本刀,鐵晶體一直能夠保持在細密的狀態,所以焠火之後根本就不用回火,進一步減少碳份的流失,而硬度、強度和韌性都能夠保持。 此外,經過「折返鍛煉」的刀劍會出現有如松木紋一般的表面紋理 (「地肌」),美觀之極。 (註:有利必有弊。高溫煉爐中的鋼材較軟,較易打造成形;低溫煉爐中的鋼材較硬,較難打造,甚至不是個人的體力所能應付。如果折返層不能完全焊合,就會成為潛在的裂口,變成完成品的瑕疪。所以,一般打造過程中,刀匠會緊持鋼材,並發號司令,由兩三名體壯力健的弟子從旁以長柄大錘敲打。換句話說,製作日本刀是人力集約的工事,以血汗換取質素的偉大藝術。)
第七步. 「造邊」
日本刀鋒利而又不易彎曲,即是擁有 "剛硬" 的特性。
同時,日本刀又不易折斷,即是擁有 "柔韌" 的特性。 集剛柔兩性於一身,日本刀如何做到呢? 有別於世界各國的刀劍,日本刀並非由一塊鋼材打造而成,而是由一層剛硬的「皮鐵」(Kawatetsu) 包裹著另一柔韌的「芯鐵」(Shintetsu),焊合而成。「皮鐵」由含碳量較高的「玉鋼」經 10 到 15 次的「折返鍛煉」製成,而「芯鐵」則以由含碳量較低的「庖丁鐵」(或用低碳生鐵,或用含碳量低的「玉鋼」) 經 5 到 6 次的「折返鍛煉」製成。 如此的組合,日本刀就可以做到剛柔同體了。 不同的刀工流派採用不同的鋼料分布方式,有的更會加上硬度更高的「刃鐵」(Hatetsu),硬度更低的「棟鐵」(Munetetsu),或採用經折迭卻沒有焊合的雙層「芯鐵」。
第八步. 「素廷」
將「造邊」工序准備好的混合鋼材打造成長條形,成為刀身的基本形狀。
第九步. 打造「切先」
為確保「切先」與刀身有同樣的混合鋼材分布,也為了得到通順的表面紋理,刀匠會將刀尖斜斜切去一段 (尖角在邊鋒的位置),再以小錘將尖角打造成向後的彎弧,成為「切先」。刀匠鍛造「切先」的時候,鋼材處於高溫狀態。焠火過後 (即是將刀身放到水中冷卻),「鎬」的部份遇冷收縮,「刃」的晶體卻會彭脹,所以「鋩子」會向「棟」的方向返縮。製作「切先」是最考究手工的步騾,所以由製成品的「切先」可以看出刀匠本身的功力。
第十步. 「火造」
以小錘將刀身各部份打造成形和修正。
第十一步. 「燒入」
最後的火鍛工序。刀匠用粘土、木炭粉和磨刀石的粉末調制「燒刃土」(Yakibatsuchi)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成份和調製法),再將成形的刀身用「燒刃土」包封。「刃」的范圍用土較薄,「鎬地」和「棟」的范圍用土較厚。基本上,「燒刃土」的分布可以由完成品的「刃文」看出一點。 泥封好的刀身會被放到攝氏 750 至 760 度的爐火之中。刀匠由爐火的顏色以確認溫度,若溫度高於攝氏 800 度以上,完成品就會出現鐵結體肥大的現象,影響強度。 經過特定的加熱時間,刀匠就會將刀身移離爐火,再放到水中急速冷卻,即是 "焠火"。(焠火的水溫、水源、手法、添加物等都被各派刀工視為最大的秘密。) 因為「燒刃土」厚薄不一的關系,「刃」的冷卻速度遠較「鎬地」和「棟」為快,所以「刃」的硬度會遠較「鎬地」和「棟」的硬度為高。亦因為急冷的緣故,「刃」的鐵晶體會發生異變,體積變大,所以焠火之後刀身會進一步向後彎曲。這個情況有別於上述的 "晶體肥大" 的問題,焠火後「刃」的鐵晶體數目不變,只是每一個晶體的體積變大而已。情況好比清水結冰之後密度變小,體積變大一樣。
第十二步. 其它
再經過初步的打磨、開「目釘穴」、銼「鑢目」、刻「銘」等工序後,刀匠的責任可以說是到此為止了。一般來說,日本刀的「研磨」、造鞘、金銀裝飾、卷柄等工序另有專人負責,不是刀匠的工作范圍。

❾ 日本軍刀採用什麼材料

日本刀的材料鋼,被稱作和鋼(わこう,Wakou)或玉鋼(たまはがね,Tamahagane)。玉鋼以日本傳統土法煉成。這是一種低溫煉鋼法,爐溫不超過1000℃。此法看似原始,但相比近代的高溫煉鋼法,能煉出品質純良的好鋼。不過高溫煉出的鋼材較軟,易打造成形,而低溫煉出的鋼材較硬,較難打造,可以說製作日本刀是人力密集型的工事,是以血汗換取的品質。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流派,所用鋼材成分多少會有差異。大體上玉鋼所含成分如表所示。
玉鋼成分表(二戰時期:

98.12%
-
95.22%

3.00%
-
0.10%

1.54%

0.11%
鎢0.05%

0.04%

0.02%

不定
其他
微量

❿ 日本刀的材料問題

日本刀記得是用一種叫玉鋼的材料吧 煉制出這么一塊可是挺費勁的 至於斬骨什麼的 更多的好像取決於刀刃的開鋒角度和下刀的角度 一般武士刀前端都是開的大切先的 就是刀刃的角度比較小 中後部基本都是豬首鋒 適合斬劈硬物 武士刀的製作都是經過反復的鍛打的 所以也有叫百折鋼的好像 每鍛打一次 鍛打所需的力度都會大幅度的增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1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8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9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4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9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7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6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