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有多少種人
Ⅰ 日本人是什麼人種
日本人是蒙古人種,也就是我們說的黃色人種。
日本人主要由和族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日本人雖然屬於蒙古人種,但卻是好幾個民族融合而來。主要有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等。
其中重要的一支是日本的土著居民阿伊努人,又叫「蝦夷」人,屬於棕色人種,體型與北美印地安人接近。具有鮮明的高顴,深目,多毛,身矮,大腳,大頭等體征。
他們遍布日本列島,是日本原住民,直到8世紀,仍然控制著本州島的三分之一地區,後來所謂的日本徵夷大將軍這個夷就是蝦夷。日本人有非常濃的棕色人種血統,多毛、矮小和血統有很大關系。
人種的劃分:
所謂人種,是指根據體質上某些能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其性狀包括皮膚的顏色,頭發的形狀和顏色,眼、鼻、唇的形狀等等。
根據這些不同的性狀,人類學家把現代人類劃分為三大種系,即:蒙古利亞人種(黃種),歐羅巴人種(白種)和尼格羅人種(黑種)。
人類在體質形態上之所以能形成不同的性狀,主要是受所在地區自然條件影響的結果。在晚期智人時期,人類已經遍及亞、非、歐、美、澳各大洲。
各大洲自然條件是不一樣的,而且被高山峻嶺、汪洋大海、廣袤沙漠所阻隔。人類在彼此隔絕的不同的自然條件下生活,自然要受到不同的影響。在其長期影響下,人類在體質上逐漸發生了某些變化,變得與其自然條件相適應。
Ⅱ 日本的主要人種是什麼人
日本的主要人種是黃種人。
截至2018年4月,日本人口總數約1億2650萬。
截至2019年1月1日,日本國內總人口為1億2477萬6364人,較2018年同期減少43萬3239人,為連續10年減少。2018年日本出生嬰兒為91.8萬人,連續3年低於百萬。
除東京圈(包括東京都及周邊的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和沖繩外,日本各地的人口均在下降。其中,名古屋圈以及關西圈(京都府、大阪縣、奈良縣、兵庫縣)人口數量減少最多。在日本進行居民登記的外國人較2017年增加16萬9543人,總數為266萬7199人。
(2)日本人有多少種人擴展閱讀:
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
截至2019年1月,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1.6萬阿伊努族人。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Ⅲ 日本人多少民族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 阿依努人 和 琉球人。
(1)大和人
大和人亦稱「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體,約占總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屬蒙古人種東亞類型,其系統特徵是頭較短,黃皮膚,黑頭發,體毛和胡須較少。耳垢為乾性。眼瞼中有被稱作「蒙古襞」的皺襞。血型以A型居多,其他依次為O型、B型、AB型。大和人原來身材較矮。我國歷史書上將其稱作「倭人」,據說就與此有關。近年來,大和人的平均身高已有明顯增加。據統計其男人的平均身高已達170厘米左右,在世界上屬於中上水平。
(2)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舊稱「蝦夷人」,屬於千島人種類型。在體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種的基本特徵,略微兼有赤道人種的某些特徵:膚色黑黃。體毛濃密,腿長腰闊,頭大顴高。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語言——阿依努語,而且還具有獨特的文學和獨特的音樂和舞蹈。阿依努人信奉一種帶有濃厚的薩滿教色彩的宗教,經常舉行「熊祭」、「鯨祭」等宗教儀式——這與他們自古以來一直過著以漁獵、採集為主要生存手段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有密切聯系。到了現代,阿依努人的上述民族特徵已經所剩無幾,處於被和人逐漸同化的過程之中。
但是,同化現象的出現並不等於阿依努民族的消失。據統計,現在還約有2 .5萬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北海道的膽振、日高等地。
(3)琉球人
琉球人目前約有120 萬人,絕大部分生活在日本沖繩縣所在地——琉球群島。琉球人雖然與大和人同屬蒙古人種,但與大和人相比,他們的身材略矮,眉毛較濃,顴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為單位群居,14 世紀時建立了三個小國,1429 年由尚巴志統一為琉球王國,與中國結成朝貢冊封關系。17世紀初遭日本薩摩藩侵略並開始受其控制 ,1879年,琉球被正式納入日本版圖。
琉球人 有自己的語言——琉球語。琉球語雖然與日語屬於同一語系,但語音、語法、語匯都與日語有很大不同。琉球人原本沒有自己的文字。16 世紀以後,一些上層人士開始用漢字和日語假名記事。下層民眾在流行一種叫做「斯丘碼」的象形文字,也有人靠結繩記事。琉球被並入日本以後, 明治政府推行同化政策,強令琉球群島上通用日語。現在,年輕的琉球人多已不會講琉球語。
琉球人的文化受中國和日本本土的影響較大。從宗教上看,琉球人中既有信奉佛教和神道教的 ,也有不少道教的信徒。他們同我國漢民族一樣有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他們還喜歡在屋頂放置石獅像,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一種叫做「石敢當」的石獸,這些也與我國南方某些地區的習俗相似。在飲食方面,琉球人喜歡喝一種名叫「泡盛」的白酒,吃油多的菜餚,還喜歡吃豬蹄。這些習俗有別於大和人。
Ⅳ 日本總人口有多少人
日本總人口有1億2665萬4244人。
人民網東京8月6日電據《每日新聞》報道,日本總務省4日發布的截止至今年1月1日的最新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常駐日本國內的外國人在內,日本總人口為1億2665萬4244人,已經連續8年呈下降趨勢。
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日本的植物種類繁多。在日本本土生長著約5560種植物。約有1950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約有1600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截止到2011年11月,共有超過6萬種生物在日本生息。
Ⅳ 日本人有多少個人
摘要 日本有124776364人
Ⅵ 日本人源於什麼人種
日本大和族源於彌生人和繩文人,另在北海道有2萬5千多阿伊努族人,屬蒙古人種。
1、繩文人
繩文人為日本繩文文化時代的人,繩文時代是日本中石器至新石器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6000年前到3000年前彌生時代前期的居民。這時期在日本列島生活的居民由於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因此被稱為繩文人。
2、彌生人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原始人,約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紀中葉,因代表徵的陶器,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所以稱為彌生人。
3、蒙古人種
根據美國學者孔恩的觀點,蒙古人種的特徵主要是:黃色的皮膚,栗色的眼睛,黑色的直發,體毛及胡須均不明顯,面部平扁,顴骨突出,鼻樑不高,兩眼內角具有特別的毗褶等等。
(6)日本人有多少種人擴展閱讀
日本民族來源:關於日本人的民族來源,尚無定論。在中國的古代典籍特別是《山海經》中有著若干記載。《山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獻典籍之一,它記錄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川地形地貌、物產和民族分布,以及相應的歷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時期(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
其中周朝文獻《海內北經》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
Ⅶ 日本人有多少個民族
三個民族,分別為大和族、阿伊努族、琉球族。
截至2019年1月,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1.6萬阿伊努族人。
日本的民族構成比較單一,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
日本列島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大和人」以外,還生存和繁衍著別具民族特徵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7)日本人有多少種人擴展閱讀
民族由來
關於日本人的民族來源,尚無定論。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特別是《山海經》中有著若干記載。
《山海經》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獻典籍之一,它記錄了中國及其周邊地區的山川地形地貌、物產和民族分布,以及相應的歷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時期(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
其中周朝文獻《海內北經》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
《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跡。
日本大和族
和族是主要由原居住於東北亞大陸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東亞大陸居民融合演變而成,其族是在古墳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長期受到來自東亞大陸的影響,但由於其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又自成一派。
由於歷史原因,在中國東北也有一部分和族,他們被稱為「日本遺孤」,雖然他們在民族血統上還是和族的血統,但因為年齡等原因(他們被東北百姓收養的時候還都是孩子)很難讓他們產生對於和族的認同,再加上久居中國 ,最終導致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漢族同化,以至於部分戰爭遺孤回到故土時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
Ⅷ 日本人分為兩個人種。一個是彌生人。還有一個呢
彌生人和繩文人:
繩文人(英語:Jomon people、日語:じょうもんじん),是日本繩文文化時代的人,繩文時代是日本中石器至新石器時代後期,約公元前16000年前到3000年前彌生時代前期的居民。這時期在日本列島生活的居民由於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因此被稱為繩文人。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全部DNA的遺傳信息,並認為現代本州和族繼承了繩文文化居民10%DNA,繩文人祖先大約從3.8萬年至1.8萬年前從亞洲大陸來到日本,研究人員推斷,繩文人由亞洲大陸幾個不同形質人種組成混居過著狩獵採集生活,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日本列島的居民,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1500年前,因代表該時期文化特徵的陶器,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彌生町,所以稱為彌生人。彌生人中分為渡來系彌生人(東亞大陸移民)和繩文系彌生人(繩文人)
彌生人是指彌生文化時代,又叫彌生時代的原始人,約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3世紀中葉,因代表該時期文化特徵的陶器,最初發現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所以稱為彌生人。
日本本土大和人大多是彌生人的後裔,但也有和繩文人的混合體。據估計,繩文人的祖先遺傳常染色體dna少於12%。另一項研究估計,東京人的繩文人祖先約佔10%。2019年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研究團隊最近的研究表明,日本人大多來自彌生人,彌生人基本上取代了當地的繩文人。
對日本繩文人和現代日本樣品的線粒體DNA分析表明,繩文人時代居民和現代日本人的線粒體DNA存在不連續性。這個發現暗示日本人的基因轉換可能發生在古墳時代或古墳時代之前。可能是古墳時代,繩文人的後裔大部分移民到了北海道島,在那裡和後來的外來移民融合形成了阿伊努族,和繩文人混血的彌生人和渡來彌生人和少數的繩文人留了下來,融合形成大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