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什麼不打日本
1. 蘇聯為什麼沒有佔領日本
前蘇聯之所以沒有佔領日本,有歷史原因。1945年8月18日,千島戰役之後,蘇聯控制了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希望進一步得到北海道,控制整個日本。可惜,蘇聯的計劃遭到了美國的反對。
美國為了防止前蘇聯獨霸東北亞,提出了:「以北緯38度線為界,該線以北由蘇軍佔領,該線以南由美軍佔領。」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接受了這個建議,同時提出兩個附加要求,第一承認千島群島是蘇聯領土,第二北海道由蘇軍佔領。
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同意了第一點,不同意第二點。美國軍方麥克阿瑟威脅蘇聯,如果蘇聯敢進軍北海道,美軍將和蘇聯作戰,因為日本一旦被蘇聯佔領,蘇聯海軍就可以通過北太平洋進攻美國,美國軍方利用提前擁有原子彈優勢,果斷回絕蘇聯的要求。
蘇聯未能拿下日本,一是二戰之後經濟恢復慢,內部已經有厭戰情緒,進攻北海道,內部意見就不統一。當時北海道經濟落後,沒有工業基礎,農業生產也跟不上。二是,美國以強大的軍事優勢,限制蘇聯向日本進攻。
2. 你怎麼看待雅爾塔會議後蘇聯不向日本出兵這件事
說到蘇聯和日本之間的一些關系,還是有一些故事的,但是最近大家或許也都發現了,在雅爾塔會議之後,本來蘇聯根據會議要求是要對日本出兵的,但是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蘇聯沒有出兵,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分析分析。
所以,不管是從外因看,還是從內因看,蘇聯去打日本是非常不劃算的,斯大林也不是不想打,而是實力不允許啊。
3. 究竟為什麼二戰過後蘇聯沒有參與佔領日本的呢
因為蘇聯是想等美國先去清理日本本土軍隊,最後想再撿一個漏的,結果美國在當時成功研製岀了原子彈,改變了當時的二戰以後的局勢,原子彈研製成功以後實力就以碾壓式的取得世界戰爭主導權,後來美國就直接處決日本,根本也不給其他國家機會了。
在1945年的7月這樣的局面發生了巨大改變,美國率先研製岀原子彈,並且還在美國 西部試爆成功,這個消息告訴了四個同盟國以後,各國都非常的震驚,包括一直不出兵的蘇聯,同年8月6日美國就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當時被廣島被瞬間摧毀,導致接近10萬日本人死去,8月8日時蘇聯迅速的集結150萬軍隊消滅了日本其他殘余勢力,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是還是被美國獨自佔領了日本。
4. 當年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蘇軍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佔日本本土呢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頒布終戰詔書,並親自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此時的蘇聯還是撕毀與日本簽訂的《蘇日中立條約》,不顧條約中五年之內蘇聯與日本兩國互不侵犯的約定,卻像日本根本沒有宣布投降這回事一樣狂追猛打,人們不禁疑惑,蘇聯究竟要干什麼,是什麼目的要這樣做?既然如此為啥又不進占日本本土、肢解日本?
日本的掙扎
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蘇聯的還窮追不舍、猛追猛打自有其道。日本最後的瘋狂、日俄以前的仇恨、雅爾塔美蘇的約定、蘇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勢頭、美國的作壁上觀,都是蘇軍在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窮追猛打,試圖攻佔日本本土的動因所在。但最終還是因為美國的介入讓蘇聯不得不放棄進攻日本本土,讓日本逃過了被肢解的命運。
5. 為什麼二戰結束蘇聯沒有派軍佔領日本
蘇聯是希望金日成統一南北,把美國的影響排擠出朝鮮半島的,但是,受雅爾塔協議的約束,蘇聯不能直接出兵,幫助朝鮮進攻南朝鮮。而美國則以維護戰後協議的名義,名正言順地參與到朝鮮戰爭中來。而蘇聯,既缺乏法直接參戰的理由,它也不願意冒與美國直接對抗的風險,因此慫恿中國出兵,在朝鮮參與了一場通過代理人(中國)進行的戰爭。 如果當年中國不出兵,如果美國支持下的南韓統一了朝鮮半島,可以肯定,如今朝鮮一定是一個富強的國家,雖然美國仍會在朝鮮駐軍,但並不是進行殖民統治。二戰後,美國在日本、德國、菲律賓等國都有駐軍,但這些國家在政治上經濟上是獨立的,並不是美國的傀儡政權。
6.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不攻打日本本土,這樣不是可以報日俄戰爭之仇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決定對日宣戰後,蘇聯的遠東總指揮華西列耶夫斯基元帥就制定了佔領日本北海道的軍事計劃
當時計劃以一個特別軍在太平洋艦隊的支援下,登陸北海道,佔領以札幌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當時還准備收羅了一批日本GCD作為帶路黨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1日,蘇軍在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登陸,但只過了4天,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布投降了。這直接導致了蘇軍在北海道的大規模登陸計劃根本來不及實施。
之後駐北海道的日本第5方面軍就地解散復員。這時,美國反倒擔心起北海道的情況。至1945年8月24日和9月4日,美軍第11航空隊派遣了2架B24轟炸機前往千島群島北部偵察,以查明蘇軍還有沒有在北海道實施登陸的企圖。蘇聯戰斗機迅速起飛攔截,美機不得不調頭返回。
此後,杜魯門專門致電斯大林表示抗議,由於日本本土在雅爾塔會議時被劃入美國的勢力范圍,斯大林同志在沒有造成既成事實,且力量不如老美的情況下,只能吃癟,放棄了登陸北海道的計劃
這場鮮為人知的沖突事件預示著美蘇冷戰即將到來,北海道也將成為美國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
7. 蘇聯在二戰中為什麼遲遲不對日本宣戰
根據相關史書記載,蘇聯在二戰期間的軍隊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多萬,軍隊陣容是遠遠超過日本的。
可蘇聯在二戰前期的時候傷亡非常多,對於蘇聯來說已經輸不起了,而且還要以最少的傷亡得到最大的利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有幾十萬的軍隊都在東北被中國軍隊牽制著,根本無法前去支援。
因此日本陸軍嚴重缺乏,所以就出動了大量的戰機和戰艦,雖說最後日本軍隊打敗,但美國也受到了嚴重的重創。當時美國向請求蘇聯出手,但就在這個時候原子彈問世了。
被蘇聯知道以後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因為美國肯定會對日本進行轟炸,如果這個時候再不出兵今後的利益分割蘇聯就不會得到,說白了蘇聯的這一招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8. 當年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蘇軍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佔日本本土
對於當年的盤踞在中國的日本關東軍來說,1945年8月9日絕對是永世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在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的指揮下,約150萬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長驅直入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猛攻。
這只號稱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剛開始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激烈對抗後,便慌忙放棄長春,全線退守通化。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了日本無條件投降,隨著蘇軍的快速突進,日本關東軍和朝鮮半島的日軍第3軍被完全孤立,蘇聯第25集團軍立即轉入朝鮮境內作戰。
日軍殘部不是選擇投降就是選擇「萬歲沖鋒」,但都難逃被蘇軍悉數殲滅。日軍主力部隊被殲滅後,蘇軍推進到了北緯38線以北的區域。
原本打算繼續推進佔領朝鮮全境,並向日本本土進攻的蘇軍卻在8月20日接到了莫斯科的指示,要求所有進入38度線以南的部隊迅速向北撤回。在即將打到日本本土之時,蘇軍選擇撤退的原因是什麼?在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博弈?
一、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
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的莫洛托夫召見了日本駐蘇聯的大使佐藤尚武,向其遞交了一份蘇聯對日宣戰的通告。
早在該年的4月5日,蘇聯政府就已經公開宣布蘇日中立條約到期後不再延遲,這項條約本就是蘇聯和日本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作出的承諾,如今一紙承諾失效後,日本人已經預料到隨時會到來的危機。
但不管如何,最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是,蘇聯人讓惡貫滿盈的日本人為自己在侵華戰爭中的罪行付出了血淋淋的賬單,西伯利亞的刺骨寒風最終會讓曾經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償還自己的罪孽。
9. 二戰時期蘇聯為何不幫中國打日本而是到後面才真正出兵消滅關東軍!
二戰時期,蘇聯也自顧不暇的,蘇聯也需要對付強大德國侵略者,保衛自己的國家。
10.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不攻打日本本土
日本投降後,軍事行動已演變成美蘇兩國爭相搶占日軍控制的土地。8月18日紅軍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北部,同日並攻佔了庫頁島和千島群島。8月19日,溥儀等人在奉天機場被紅軍俘虜。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斯大林發密電,電文如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九日滿州國皇帝及其隨從人員自奉天押往克拉夫琴柯軍總部。按照您的命令我將其扣留並計劃安置在赤塔地區。」
8月20日,紅軍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8月22日,蘇軍佔領旅順、大連。
然而,陸上的推進在紅軍越過鴨綠江後不久便停止了,因為空中補給線暫時中斷。就在紅軍等候補給期間,麥克阿瑟帶領美軍在9月8日於仁川登陸,佔領了朝鮮半島南部,蘇美兩個以北緯38度作為雙方佔領區的分界線。
9月2日,日本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自此八月風暴行動以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作結。
另外,由於美國搶先佔領日本本土,蘇聯並沒有如計劃般佔領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