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東淀川大學原來叫什麼

日本東淀川大學原來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01 08:16:59

㈠ 日本東大

日本東大即日本東京大學(日語:/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英語:The University of Tokyo)是日本國立大學,其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1684年學校創立,1877年改制為大學。學校位於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佔地面積40公頃,圖書館擁有藏書7800000冊。

地址:東京都文京區本郷七丁目3番1號

交通:

從本鄉三丁目站(地鐵丸之內線)到學校徒步走8分鍾;

從本鄉三丁目站(地鐵大江戸站)到學校徒步走6分鍾;

從湯島站或者根津站(地鐵千代田線)到學校徒步走8分鍾;

從東京大學前站(地鐵南北線)到學校徒步走1分鍾;

從春日站(地鐵三田線)到學校徒步走10分鍾;

御茶之水站(JR中央線、總武線);

坐地鐵丸之內線(池袋方向)到本鄉三丁目站下車下車;

坐地鐵千代田線(取手方面方向)到湯島站或者根津站下車;

乘坐都營巴士茶51駒込站南出口或者東43荒川土手操車所前方向在東京大學(赤門前、正門前、農學部前的巴士站)下車;

乘坐學校巴士;

學校07號路線,東京大學構內方向到東京大學(龍岡門、病院前、構內巴士站)下車。

㈡ 日本最出名的五所野雞大學是哪些

日本最出名的五所野雞大學是:日本經濟大學、大阪產業大學、八千代大學、江戶川大學、流通經濟大學。

㈢ 日本大學

愛知みずほ大學
愛知県豊田市平戸橋町波岩86-1

愛知醫科大學
愛知県愛知郡長久手町大字岩作字雁又21

愛知學院大學
愛知県日進市岩崎町阿良池12

愛知學泉大學
愛知県岡崎市舳越町上川成28

愛知教育大學
愛知県刈谷市井ヶ谷町広沢1

愛知県立看護大學
名古屋市守山區大字上志段味字東谷

愛知県立大學
名古屋市瑞穂區高田町3-28

愛知工業大學
愛知県豊田市八草町八千草1247

愛知產業大學
愛知県岡崎市岡町原山12-5

愛知淑徳大學
愛知県愛知郡長久手町長湫片平9

愛知大學
愛知県豊橋市町畑町1-1

愛知文教大學
愛知県小牧市大字大草字年上坂5969-3

金城學院大學
名古屋市守山區大森2-1723

桜花學園大學
愛知県豊田市太平町七曲12-1

人間環境大學
愛知県岡崎市本宿町上三本松6-2

椙山女學園大學
名古屋市千種區星ヶ丘元町17-3

大同工業大學
名古屋市南區滝春町10-3

中京女子大學
愛知県大府市橫根町名高山55

中京大學
名古屋市昭和區八事本町101-2

中部大學
愛知県春日市松本町1200

東海學園大學
愛知県西加茂郡三好町福谷西ノ洞21-233

藤田保健衛生大學
愛知県豊明市沓・/font>

同朋大學
名古屋市中村區稲葉地町7-1

南山大學
名古屋市昭和區三里町18

日本福祉大學
愛知県知多郡美浜町奧田

豊橋技術科學大學
愛知県豊橋市天伯町雲雀ヶ丘1-1

豊橋創造大學
愛知県豊橋市牛川町松下20-1

豊田工業大學
名古屋市天白區久方2-12-1

名古屋音楽大學
名古屋市中村區稲葉地町7-1

名古屋外國語大學
愛知県日進市岩崎町・/font>

名古屋學院大學
愛知県瀬戸市上品野町1350

名古屋経済大學
愛知県犬山市內久保

名古屋工業大學
名古屋市昭和區御器所町

名古屋市立大學
名古屋市瑞穂區瑞穂町字川澄1

名古屋產業大學
愛知県尾張旭市新居町山の田3255-5

名古屋女子大學
名古屋市瑞穂區汐路町3-40

名古屋商科大學
愛知県日進市米野木町三ヶ峯

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市千種區不老町

名古屋文理大學
愛知県稲沢市稲沢町前田365

名城大學
名古屋市天白區塩釜口1-501

㈣ 東京大學簡介

東京大學(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校訓】: 以質取勝、以質取量、培養國家領導人和各階層中堅力量。
【校本部地址】:東京都文京區本郷七丁目3番1號
【學校概況】
日本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公認為日本最高學府,是亞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學。它的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如果追溯得更遠些,最早是幕府時期設置的「蘭學」機構「天文方」、昌平坂學問府、種痘所歷經演變而來。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學制令」,為向歐美學習打開門戶,於 1877 年根據文部省指示將上述兩校合並,定名為東京大學。當時已有一定規模,在校生有 500 餘人,設有文學、法學、理學、醫學 4 個學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東京法律學校並入該校,隸屬法學部。 1886 年,明治政府為適應國家需要,培養具有國家主義思想的人,頒布了「帝國大學令」,東京大學改名為帝國大學,採用分科大學制,原來工務省管轄的工科大學,農務省管轄的東京農林學校和山林學校合並建成的農科大學,相繼成為帝國大學的工科大學和農科大學,以前原有的幾個學部分別改為法政大學、醫科大學、文科大學、理科大學;並開始設置研究生院。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大學。 1887 年制定了「學位令」後,增設博士 和大 博士學銜。其間,各帝國大學紛紛冠上本地名稱,為示區別,帝國大學的名稱前面添上「東京」二字,更深一層含義是使其成為各大學的樣板。這時學校的體制也發生變動,為便於統一領導,分科大學制又改為學部制,法學部增設商學系, 10 年後該系擴充而升格為經濟學部,到戰前的幾十年間,東京帝國大學各方面都有長足發展,培養了幾萬名畢業生,畢業生中包括了不少國家領導級的人物。
二次大戰後,清除了軍國主義教育的一套做法,調整了機構和不合理的制度,並去掉了「東京帝國大學」中的「帝國」二字,重新恢復了最早東京大學的校名。改制後的東京大學又新設了基礎學部、教育學部,把東京帝大時的附屬醫學專業部、第一高中、東京高中亦同時並入,原有學部中又分化出新的學部,一大批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相繼成立,今天,東京大學已成為具有 10 大學部, 11 個研究生院, 12 個研究所,數萬師生員工的綜合大學。 1986 年亞洲一些大學校長和行政管理人員投票評選 10 所世界著名大學時,東京大學作為亞洲唯一代表入選,這是東京大學的榮耀,也充分證實了它的學術水平。
現任校長 小宮 山宏
面積: 40公頃(本鄉總校區),5.95平方公里(全日本)(不包含實驗林)
教員:講師教員4097人,職員3462人
學生:大學部15466人,研究所12884人
【學校環境】
東京大學校區設在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佔地面積 40 公頃 ,全校絕大部分機構均在這里。另外在目黑區駒場另建一新校區,為教養學部及部分後勤設施所在地。附屬學校、工同研究部門,實驗實習基地(如農場、林場、地震、火山、天文等觀察站)、師生員工宿舍等分布於全國各地。原校本區的舊校門棗紅門所在地,原為江戶時代藩主迎接家庭成員的地方,大門被漆成朱紅色。後經東京大地震和二次大戰的破壞, 1949 年被國家定為重點文物。 1991 年重新修繕一新,十分有氣派,現紅門成為東京大學的代名詞。
【校區介紹】
本鄉總校區:東京都文京區 40.27公頃
淺野校區:東京都文京區 4.37公頃
彌生校區:東京都文京區 11.28公頃
理學系研究科附屬植物園:東京都文京區 16.08公頃
駒場校區:東京都目黑區 35.20公頃
教育學部附屬中等教育學校、海洋研究所:東京都中野區 4.87公頃
白金校區:東京都港區 7.2公頃
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附屬農場:東京都西東京市 31.36公頃
三鷹校區:東京都三鷹市 6.88公頃
農學生命研究科附屬牧場:茨城縣西茨城郡 36.12公頃
物性研究所、宇宙線研究所、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千葉縣柏市 23.75公頃
檢見川校區:千葉縣千葉市 32.3公頃
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附屬農場二宮果樹園:神奈川縣中郡 3.93公頃
醫科學研究所附屬奄美病害動物研究設施:鹿兒島縣大島郡 0.88公頃
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附屬愛知演習林: 愛知縣瀨戶市 1264.63公頃
【學校構成】
學部
法學部 為東大歷史最老,也是聲望很高的學部,日本歷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該學部。設有民主、公法、政治學 3 系,附屬部門有外國法文獻中心,近代日本法政史資料中心。
文學部 設文學、史學、語言學、行動學 4 系,附設文化交流,北海文化研究兩實習實驗部門。該學部亦出過眾多名揚日本的文學家、詩人、俳名作家、藝人等明星。
經濟學部 僅含經濟學、經營學兩系,附屬有日本產業經濟研究室。
教育學部 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教育行政、體育和健康教育 5 系,附屬學校有中學、高中各一所。
醫學部 有醫學、健康護理學兩系,附設腦研究實驗室、醫學電子實驗室、聲音語言醫學實驗室、實驗動物飼養室,兩所附屬醫院,附屬學校有養護學校、接生護士學校。該學部以外科,特別是腦外科在世界上十分有名。
理學部 設數學、信息科學、物理、天文、地球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科學、地學 9 系,附屬部門有臨海實驗場、植物園、基本粒子物理國際中心、光譜化學研究中心、地殼化學研究室、天文學教學研究中心等。
工學部 東京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有 23 個系 109 個講座,幾乎覆蓋了所在地工程學科,包括土木、機械、電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資源、金屬、材料、應用化學、應用物理、計算等領域的眾多學科,還設有一個工程基礎系,一個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綜合試驗場。
葯學部 只含葯學、制葯化學兩系,附設葯用植物園。
農學部 開設農業生物學、農業化學、林業學、水產學、農業經濟學、農業工程、獸醫學、林產學 8 系,附設有農場,實習林場、牧場、獸醫院、水產實驗場、綠地植物實驗場等實習實驗設施。
教養學部 負責全校低年級學生的公共基礎課,下分綜合文化、地區文化、社會科學有關學科、系統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有關學科 5 系,並設有美國研究資料中心,語言文化中心、數理科學研究室等。
大學院(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設有人文科學、教育學、法學與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綜合文化、理學、工學、農學、葯學、原子能、數理科學 12 個研究科,共分 104 個專業研究方向。研究生院又具有學部的教學功能,它設有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的教研室一類組織 95 個,分屬於 10 個相當於系一級的機構中。
人文社會系統研究科
教育學研究科
法學政治學研究科
經濟學研究科
綜合文化研究科
工學系統研究科
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
醫學系統研究科
葯學系統研究科
數學理論科學研究科
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
情報理工學系統研究科
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

附屬研究所

東京大學的科學研究力量強大,機構眾多,共有 12 個研究所和 13 個供全校乃至全國共同使用的研究中心。
醫學研究所 早在明治時期由痘苗製造所、傳染病研究所、血清葯物院三部分組成,後三家合並為傳染病研究所由內務省管理,戰後改名為醫學研究所置於東大管轄之下。它是東京大學以及日本大學中相當有名的研究所,把傳染病、癌以及其它特殊疾病的有關病理和治療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的內容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物特徵特性,致病的病因機理,致病生物的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遺傳病的發生原因、規律及治療,癌的發生發展,抗癌手段等一系列當前醫學上重大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共設有 25 個研究室,附設有實驗動物飼養、動物致病試驗,微生物菌株保存,遺傳基因破譯、分子病研究等部門,亦有一所附屬醫院。該所有許多人員因醫術高明、學業有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杉村隆因在胃癌研究中心對癌細胞突變、致癌物的研究成績卓著,曾獲日本文化勛章。在致癌物研究方面知名的人物還有松島泰次郎等人。
地震研究所 是日本該領域唯一的研究所。 1925 年設立、理論研究項目有地震波,地震發生機理,火山的地質、物理、化學、海嘯,海底地震等;應用研究上有地震、火山、海嘯的預測預報,抗震建築,地震探礦等,還設有強震預測中心和地震預報觀測中心,在全國各地設立有近 20 個地震、火山、海嘯觀測所(站)。
東方文化研究所 致力於東方文化的綜合研究,嚇分泛亞、東亞、南亞、西亞等研究室。其中以對中國的研究最為全面,力量最強,資料十分豐富,研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附設有東方文化廣獻中心
社會科學研究所 從研究范圍上分為兩方面,一是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研究;二是重在比較方面的研究,目光瞄準當代國際社會,從當代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全球的比較研究。還設有供外來人員參加研究的現代日本社會研究室。
史料編纂所 是歷史悠久的史料館,負責史料的研究、整理編輯和出版。從上至古代、中世紀到近現代的史料,古書散亂記錄,特殊史料均在整理編錄之內。
應用微生物所 研究常見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應用,包括發酵工程遺傳育種及保存,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工程,活性研究,基因轉換等,附設有微細藻類綜合中心。
生產技術研究所 的前身是東京帝國大學第二工學部,主要從事軍工產品的生產和運用,現為東京大學規模最大的研究所,設有 44 個工程技術研究室,其中多元數值信息處理工程研究室為客座教員研究室。並附設有千葉實驗場,計測技術開發中心,尖端材料開發研究中心,災害減輕國際工程研究中心,特殊電子學研究中心等機構。
社會情報研究所 設有傳播媒體、信息傳播、信息與社會 3 個研究室,附設傳播媒體資料中心。
宇宙線研究所 進行天體物理研究,包括超高能量的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子物理、宇宙線的觀測及研究等。
原子核研究所 著重於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實驗研究以及有關的基本理論研究,研究內容有原子核瓜,放射能,高能粒子加速器裝置,中子測定,高能粒物理,原子核測定裝置等。其中超高真空學、中間能物理為吸收外國研究學者的客座研究室。
海洋研究所 是日本該領域唯一的研究所,承擔海洋方面的綜合基礎研究任務。有海洋的物理、氣象、海洋的化學、生物學、海底結構及地質、海洋的生態,海洋微生物、海洋資源環境調查,海洋漁業開發等研究室,並擁有兩艘海洋考察船。
物理研究所 進行材料特性實驗研究及有關理論的研究,如物質極限特性,濃縮性,放射性,新材料開發等。其中固體特性、極限特性等二室為客座教員研究部門。
這些研究所中,宇宙線所、原子核所、海洋所、物理所為全國共同使用的研究所。
大型中心
除此以外,東京大學還有 3 個全國共同使用的大型中心:
大型計算機中心,據稱是世界上最大計算機中心,裝有 8 台新型 M-200H 電子計算機系統,容量大,外圍設備齊全,分時系統能力很強。由文部省直接支持,為文部省所轄大學服務,這樣就構成了以東京大學為中心的東京都的計算機網路,統籌計算機的使用和調度。全東京都的大學教師和學生都有資格成為用戶,為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東大文獻中心, 1968 年改名為「學術信息中心」,收集全國各大學的學術研究信息,為高校的學術情報提供服務。
氣候系統研究中心,根據氣候模型進行氣候系統的研究,有 4 個重點學科。這些全國性共同使用機構,由文部省投資進行設備更新和組織人力,吸收外來人士,包括國外研究學者和國內其它大學教員,設備對外開放,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性的科學研究中心。
此外,東大還有綜合研究資料館、低溫中心、同位素綜合中心、原子能綜合研究中心、教學用計算機中心、環境安全中心、遺傳實驗室、留學生中心、尖端科學技術中心、人工物理工程研究中心、保健中心等部門。
其他
根據 1992 年 5 月的統計資料,東京大學招收本科生 3638 人,報名者與錄取人數之比為 4.5:1 ,通過非考試特別錄取的學生 44 人;錄取碩士課程學生 1,670 人,錄取率為 2.5:1 ,博士課程學生 937 人,錄取率 1.4:1 ;現在校生為;本科生 16134 人,研究生 7108 人,還有在讀的各國留學生 1554 人。到 1992 年 4 月止,東京大學共畢業了本科生 197,419 人;授予碩士學位 30,970 人,博士學位 9 , 670 人,論 文 博士學位舊制 11,182 人,新制 10,661 人。另外,尚有各種附屬學校的在校生為:醫學部的護士學校 132 人,助產士學校 20 人;教育學部的附屬中學 356 人;附屬高中 344 人。
同期有教職員工 8,055 人,總長 1 人,教輔 35 人,各種職員(包括行政人員、技術職員、醫務人員中心護士、葯劑師、放射線技師,臨床衛生檢測技師、營養師等) 4,055 人。教員 3964 人中教授 1,133 人,副教授 1,083 人,講師 170 人,助教 1,578 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師隊伍的 56% 。
東京大學共有藏書 6,646,133 冊,其中西文書 3,129 ,050 冊,分藏於全校 60 多個學部、研究所以及有關部門的圖書館和資料中心。中心圖書館藏書近 100 萬冊, 38,600 種期刊,每年全校訂購新書近 20 萬冊。校內共有 3 所科類齊全的附屬醫院;醫學部的附屬醫院,附屬分院,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附屬醫院,總共有病床 1246 張。
【學校評價】
東京大學是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財政主要政府資助。 1979-1980 年度政府給東大撥款達 800 億日元,以後逐年增加,每年預算總在千億日元以上。 1991 年度,學校自己收入 352.13 億日元,其來源是附屬醫院收入占 46.4% ;學費 23.6% ;校產折賣,農場、林場收入,承擔外界調查、試驗收入占 30% 。此外,通過科研項目申請得到科研補助費 77.25 億日元。支出共 1122.03 億日元,各項開支如下:大學附屬醫院占 20.4% ;整個學校事業費 49.5% ;研究所 16.1% ;科研 7.5% ,設備費 6.5% 。
根據「學校教育法」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為學校最高權力機構。評議會成員由總長、各學部長、直屬部門負責人(如圖書館長、研究所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院長)、每學部兩名教授代表組成。總長為評議長和法人代表,總長、校長兩職合一。評議會的職責是審議、協調、決定學校重大事項和監督總長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經評議會審定後交總長通過行政部門貫徹執行。現任總長為有馬朗人,為東大第 31 任總長。各學部設有教授會,由 全體 教授組成,並吸收部分教職工代表參加,選舉學部長和決定學部一些重大事項。學校的行政管理系統為:總長 1 人,不設副職,通過總長室兩名特別助理與事務局、學生部、圖書館、各學部、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進行協調。事務局為全校行政中心部門,下分規劃部、事務部、經理部、設備部等。政府(實際上是文部省)名義上不幹涉學校具體事務,讓學校自主辦學,由於東大的特殊地位,事實上政府會經常派員到學校部門中任職,加強對學校的人權和財權的控制,以保證對東大的重點領導。
東京大學由於學科齊全,經費充足,教員隊伍整齊,一些傳統學科辦學水平高,教學和研究的力量與水平是日本其它大學無可比擬的。為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國家正組織幾所國立大學和有關部門,進行當前及 21 世紀幾項重點項目的共同研究,在這場「重點會戰」中,東京大學無疑起著「領頭羊」的作用。
能源開發研究 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達 80 億日元給東大、京都、九州等數所大學進行核聚變的基礎論研究,以此開發新的能源。東大的理學部、原子能所、工學部等單位聯手進行加速器科學、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論與工程研究並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 以東大宇宙線研究所為首的此項研究近年有較大的開展,日本政府每年撥款百餘億日元設備製造費和試驗費,至今已發射了 14 顆衛星和多顆運載火箭,進行極光觀測,探測行星和地球磁場,開展天文物理、無人宇宙實驗室的試驗。
地震火山研究 這項研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政府每年撥款 20 億日元進行此項綜合研究,並在東大建立全國性的地震變化資料處理中心,在全國各地地震火山多發地區均設立了裝置先進、預測可靠的觀察所。
海洋研究 1967 年東大海洋研究所建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開展海洋勘察和海洋綜合研究,後又建造一艘更加先進的船,近年來同美國財團合作,進行深海鑽探,重大海洋地殼構成、海底生態、海底資源開發等領域。文部省撥款組織東大等校人員數次參加南極的綜合科學考察。
癌研究 早在 1983 年日本政府提出「癌研究十年計劃」,由東大、東北、大阪等大學參加,並與美國有關研究機構合作,集中對致癌原因、診斷方法、治療途徑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還涉及生物化學、遺傳學、核物理學等學科,東大的醫學科學研究是該項研究中的中堅力量。
社會科學研究分理論研究和比較研究兩方面(由社會科學研究所和東方文化研究所承擔),另外特別集中對中國問題的研究,東方文化研究所 12 個部中就有 9 個部在研究中國問題,從遠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學部中也有不少有關中國的系科專業設置。

㈤ 東京大學的創始人

東京大學簡稱東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世界級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
東大誕生於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制大學之一。學校於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易名「東京帝國大學」,1947年9月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
東大作為日本最高學術殿堂和帝國大學之首,其在全球享有極高的聲譽。校徽是一黃一青兩枚銀杏葉。

二、學術成就
東京大學的綜合實力穩居日本大學第一位,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無可比擬。
從1877年建校到2014年之間,東大共培養出了9名諾貝爾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1名菲爾茲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
日本國內的一大批學術名家、工商巨子、政界菁英,都出身於東京大學。其中就有連中國讀者都熟知的日本文豪: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夏目漱石

三、院系專業
東大目前設有10個學部,15個研究生院,11個附屬研究所(包括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13個大學研究中心,3個附屬圖書館和2個高等研究所。
1、學部
東大學部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前兩年不分專業,專注於基礎課程教育,給未來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後兩年則會致力於專業課程教育。
東大的10個學部分別為:農學部、 教養學部、經濟學部、工學部、法學部、文學部、醫學部、葯學部、理學部。
東京大學的代表色是「淡青色」,而在東京大學內部,各個學部也分別擁有自己的代表色。

2、研究生院
東京大學設有15個研究生院,其為學生提供了獨特的學習和研究機會。
15個研究生院分別是: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綜合文化研究科、經濟學研究科、教育學研究科、工學系研究科、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情報理工學系研究科、情報學環學際情報學府、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數理科學研究科、醫療系研究科、葯學系研究科、公共政策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
四、教學理念
1、教授治校
東京大學在治學理念上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教授治校」。
東京大學的各個院系幾乎沒有專門的行政人員。每個院系的管理者,就是院系的老師和教授。大家肯定想不到,東大的教師們連學籍管理、網路維護這些雜事都親力親為。
東大的這個管理模式,讓每個院系每位老師都有高度的自治權,可以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還有一點,東大的每個院系都可以決定自己研究室的組織結構。比如,某文科研究生院中,老師可以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而研究互聯網文化的老師,可以採用開放式論壇的形式。每一個研究室的氣氛都是獨一無二的。
2、信息學環
東大的必修課比較少,但是選修課卻很多。不論學生的年級和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任意選擇課程。因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專業角度和深度,讓他們經常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因此,東大的每一場課堂討論都很讓人期待。
這種扁平化的課程設置,既東大教育的另一個特點:信息學環。

和日本其他高校相比,東京大學的老師往往具備更加寬廣的視野,他們很清楚社會各界的實際需求,並且將實現這些需求作為自己研究的重要部分,寫入論文、帶入課堂。
五、校園名景
東京大學著名的風景是它的銀杏樹,連學校標志都是兩片銀杏葉。

除此之外,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
東京大學的標志性建築是安田講堂、赤門,還有「三四郎池」。
1、安田講堂
安田講堂的正式名稱為東京大學大講堂,由安田財團的創辦人安田善次郎所捐贈建設,東京大學建築學科的建築師內田祥三及其弟子岸田日設計而成。

安田講堂前面的那一片綠地,襯映得講堂格外地庄嚴。
2、赤門
赤門原為日本加賀藩的御守殿門,因為御守殿門皆漆為朱紅色之故,因此才有「赤門」這一俗稱。東京大學的赤門是唯一留存下來的御守殿門,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因此曾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現則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赤門是東京大學的代表性象徵之一,後被假借為東京大學的代稱。
3、三四郎池
原名為育德園心字池,與赤門類似,屬於加賀藩的。育德園是庭園的名稱,因池子呈心字形,於是稱為育德園心字池。
育德園心字池因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小說作品《三四郎》而得以更廣泛的流傳,因此也改名為「三四郎池」。

除了上面提到的名景之外,其實東大還有隈研吾先生設計的積木咖啡館、東大圖書館、安田講堂的地下大食堂、忠犬八公雕塑等等……

六、校園生活
東大作為日本排名第一的名校,校園氛圍卻是輕松開放。
如果你想進校參觀,只需填寫一張申請,就可以獲得當天出入的資格,甚至可以出入東大的圖書館。所以經常有前來參觀的學生。
東大的學子也不是死讀書的書獃子,他們成立了五花八門奇奇怪怪的社團。比如:
東京大學狼人研究會

東大幻想鄉

獨角仙研究會

動物骨頭研究會

折紙同好會

鐵道研究

㈥ 日本的舊帝大 是什麼學校

「舊帝大」即日本的舊帝國大學,包括北海道大學、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九州大學7所學校。具體是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帝國,在其本土和殖民地上的中心城市所建立的,象徵國家最高榮譽並具有濃厚帝國主義色彩和軍國主義性質的,全國最頂尖的實施高等教育、從事科學研究的九所綜合性國立大學的統稱。二戰後,本著消除軍國主義思想的目的,九所帝大的官方名稱中均被廢除了「帝國」二字,但其至今依然是所在國家、地區或日本地域內的最高學府。其中,建立在日本國內的七所帝大,現在一般被稱為「舊帝大」。在日本軍國主義給亞洲各國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這九所帝大的學術成就卻不容忽視。他們囊括了亞洲半數以上的諾貝爾獎得主,在世界上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除了理工科研究,他們在醫學、社會科學等領域也是日本的頂尖代表。

在和計劃來日本留學的學弟學妹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常收到諸如「東大和京大很厲害我知道,那名古屋大學、北海道大學、大阪大學這些舊帝大又有什麼特點呢」、「舊帝大和早慶以及一橋東工相比,要強很多嗎?」這樣的問題。確實,盡管「舊帝大」的名號在留日群體中非常響亮,但一提到日本的名校大家想到的往往就是那麼幾所學校,而一些地方帝國大學在初涉日本留學的小白心中卻沒有獲得太多的曝光量。這對這些名校不公平,也影響了大家對自己的留學之路做出科學的規劃。所以,這篇分享我們就從這些「舊帝大」的偏差值、考試難度、和早慶東工一橋的差別等方面來全面地介紹下這些「舊帝大」。

一、 舊帝大的偏差值

所謂「偏差值」,是指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值,是日本人對於學生智能、學力的一項計算公式值。偏差值反映的是每個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準順位。在日本,偏差值被看做學習水平的正確反映,而偏差值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評價學習能力的標准。計算公式為:

偏差值 =50+10×(個人成績-平均值)/標准差

偏差值與試卷難度無關,也與考試人數無關。衡量的是你在整個考生群體中的排名情況。通常以50為平均值,100為最高值,25為最低值。偏差值在50以上,屬於較好成績。偏差值在60以上,可以上較好的大學。

七所舊帝大的最高偏差值都在67以上,足以見得這些學校在日本的地位如何。

大學名 偏差値帯
北海道大學 57.5~65.0
東北大學 60.0~67.5
東京大學 67.5
名古屋大學 60.0~62.5
京都大學 65.0~67.5
大阪大學 57.5~65.0
九州大學 55.5~62.5
舊帝大文系の偏差値

大學名 偏差値帯
北海道大學 55.0~65.0
東北大學 57.5~67.5
東京大學 67.5~72.5
名古屋大學 60.0~67.5
京都大學 62.5~72.5
大阪大學 62.5~70.0
九州大學 55.0~67.5
舊帝大理系の偏差値

二、 入式難度

舊帝大=東京一工≧早慶>駅弁=MARCH

這個排名這是對這幾所學校整體情況的一個大概排名,具體到不同地區和不同專業,大家對這個的看法還是有一定爭議的。而且不同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大一樣,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考試科目甚至都有較大差別,所以要向給出一個絕對准確和客觀的比較可以說是不可能的。比如各個學校的醫學部都是碾壓一切的存在,早慶部分熱門專業的入式難度甚至是可以和東大部分專業相當的。此外,在一些「國立之上」主義比較盛行的地方,一些普通國立大學的風評甚至是要高於早慶的。

2019年四所舊帝大的新生總人數約為19,000人,而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數據,該年從高中畢業並決定繼續進學(在日本,不是所有高中生畢業後都要讀大學的,有不少人直接就工作了)的學生人生為575,000人。也就是說入學舊帝大的學生的成績至少得是在全國的前3.3%的。對比在國內各省市985錄取率,不難看出兩者的生源水平差距。

三、 各所「舊帝大」特點

1.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大學(英語:Hokkaido University;日語平假名:ほっかいどうだいがく),簡稱北大(ほく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世界一流、日本頂尖的著名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日本北海道地方最高學府,舊帝國大學之一,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世界級頂尖國立大學。北大創立於1876年,其前身為札幌農學校,是日本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1907年,設立為東北帝國大學附屬農科大學。1918年,札幌農學校更名為北海道帝國大學。作為七所帝國大學之一,北海道帝國大學是日本設立的第四所帝國大學。1947年,北海道帝國大學更名為北海道大學。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北海道大學」創建。北海道大學擁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計約18000人左右,教職員約4000人,有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留學生,其中中國留學生約800名。北海道大學位居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28位。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2位。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9位。

北海道大學的校園面積達到660平方千米,是日本佔地面積最大的學校之一,曾經就有過考生冬天去北海道大學參加考試,結果在校園里迷路,最後不幸遇難的傳言。

此外,因為北海道大學的前身為札幌農學院,所以北海道大學的動物醫學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日本非常有人氣的漫畫《動物のお醫者さん》的故事背景就是北海道大學。

2.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英文:Tohoku University),簡稱東北大,本部位於日本宮城縣仙台市,是一所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世界百強大學,日本東北地方最高學府。東北大學的前身是舊帝國大學之一的東北帝國大學(1907年成立,原名仙台醫科大學)。該校起源於1736年的仙台藩藩校「明倫養賢堂」,東北帝國大學是繼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之後的第3所舊制帝國大學。1947年10月,東北帝國大學改制為東北大學,成為日本第一所接收女學生和外國學生的大學。截至2014年5月,東北大學佔地面積2226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約111萬平方米;下轄10個學部、18個大學院;專任教員3174人,其中教授886人,副教授737人;各類學生19037人。根據2020QS世界大學排名,東北大學排名世界第82位,亞洲第23位,學校在自然科學領域排名世界第35位,其材料、工程、物理、葯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學科均處於世界一流地位。大學同時名列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名第1位。

東北大學的傑出校友中,在國內最有知名度的當屬魯迅先生了。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時就讀於「仙台醫科大學」即現在東北大學的前身,「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也是魯迅先生結合自己這段留學經歷發出的感慨。而現在日本東北大學的校園里,也還有魯迅先生的銅像。

東北大學被譽為日本北部的「最難關」大學,許多不願離家太遠的北方學生常常把東北大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3. 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英文: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簡稱東大(とうだい)。東京大學誕生於1877年,由「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在明治維新期間合並改制而成,初設法學、理學、文學、醫學四個學部和一所大學預備學校,是日本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制大學之一,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靈元天皇時期。學校於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其易名為「東京帝國大學」;二戰後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

東大的水平和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就無需多言了,需要注意的是東大的英文名為「The University of Tokyo」,簡稱UT,我常在一些自稱自己是東大生的帖子下看到「Tokyo University」,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4. 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大學(英文:Nagoya University;日語平假名:なごやだいがく),簡稱名大(めいだい),本部位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是一所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日本中部地方最高學府。名大創辦於1871年。1939年被命名為名古屋帝國大學。1947年正式更名為「名古屋大學」。2004年,國立大學法人名古屋大學成立。2020年,國立大學法人東海國立大學機構成立。迄2019年,該校已誕生6位諾貝爾獎、1位菲爾茲獎、1位沃爾夫數學獎、3位京都獎、36位日本學士院獎和2位日本國際獎得主,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和2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該校2位教授入選中國兩院院士。「多樣與包容,對年輕人的信任,以及心無芥蒂地促進青年人成長」是該校一如既往的傳統。

而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裡一提到名古屋大學,一般馬上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和「豐田」。前者是因為接觸目前名古屋大學在2000年後共出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一成績在世界范圍內都可謂非常耀眼;後者則是因為豐田總部位於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和豐田公司的合作也比較多,不少名古屋大學的學生在畢業後進了豐田公司工作。

5. 京都大學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是世界聞名的頂級綜合研究型大學,其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是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日本文部科學省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頂尖校和指定國立大學。作為日本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 京都大學起源於1861年(文久元年),原是在長崎設立的長崎養生所(之後改稱為長崎精得館)。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成立之後的第二所日本國立大學,創建於1897年,最初名為京都帝國大學;二戰後,正式更名為「京都大學」;2004年改組為國立大學法人京都大學。迄2020年,京都大學已誕生11名諾貝爾獎(亞洲第一)、3名菲爾茲獎、1名高斯獎、5名拉斯克獎、1名陳省身獎、9名京都獎、3名日本國際獎、114名日本學士院獎、6名沃爾夫獎、4名芥川獎,日本唯一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章等獎項得主,以及五位日本首相。其世界500強企業CEO校友數居全球第12名,可謂巨擘輩出,其畢業生在科研學術至政商界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了其學術上的成就,自由的校風也是京大的一大特點。在這一點上,京大的各種奇人軼事常常被人們拿來和早稻田大學一起比較。特別是被京大生搞成漫展的畢業典禮,每年畢業季都會沖上日推熱搜。

此外,京大也是許多日劇和動漫故事發生的校園,相信不少去日本留學的學子都曾幻想過夕陽西下和喜歡的人在鴨川旁散步的場景。

6. 大阪大學

大阪大學(英文:Osaka University;日文平假名:おおさかだいがく),簡稱阪大(は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近畿地方最高學府之一。阪大創建於1931年,最初名為大阪帝國大學,是第六所舊帝國大學。二戰後,正式更名為大阪大學。大阪大學的校友涵蓋了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克拉福德獎、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日本國際獎、京都獎、日本文化勛章、日本文化功勞勛章、日本學士院恩賜獎、日本學士院獎得主。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67位。2020年 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1位。2021年 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2位。

盡管大阪大學的學生不像京都大學的學生那樣「放飛自我」,但大阪大學的學生也經常調侃自己不像東京大學那群「書獃子」那樣無趣。

另外,在現在大熱的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處於日本最領先地位的便是大阪大學創辦的生物初創企業AnGes。截至筆者完稿,已經開始三期實驗。一旦成功,大阪大學在日本甚至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和認可度都將更上一個台階。

7. 九州大學

九州大學(英文:Kyushu University;日文平假名:きゅうしゅうだいがく),簡稱九大(きゅうだい),創立於1903年,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的頂尖研究型綜合國立大學,日本九州地方最高學府,在日本乃至世界上均佔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東京帝國大學和京都帝國大學建立後,日本國內就有再在九州建立一所帝國大學的提議。1903年4月,作為京都帝國大學的分部,九大前身的京都帝國大學附屬福岡醫科大學成立。1911年,其被日本政府單獨設立為「九州帝國大學」。二戰後的1947年,其被正式定名為「九州大學」。 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26位。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2位,日本第7位;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25位,日本第7位。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24。

在7所舊帝大中,九州大常常被剛開始了解日本留學的小白輕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不像東大、京大、大阪大、北海道大學那樣位於一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日本城市;另一方面則可能因為九州大學不像東北大學出過魯迅、早稻田大學出過李大釗那樣在中國的歷史教材上露過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舊帝大之一的九州大在日本絕對是處於第一梯隊大學的。因為九州地區更低的生活成本且不像東京那樣過於嘈雜,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將九州大定為自己的目標校。

四、 「舊帝大」VS早慶/東工一橋

1. 「舊帝大」vs早慶

l 學生數上,早慶更勝一籌

各所「舊帝大」的在校人數約在20,000人左右,而早稻田大學的在校學生數為52,000人,慶應義塾大學的在校學生數為33.000人。可以看到單就學生數量來說,早慶是碾壓舊帝大的。所以對於那些喜歡參加校園活動,愛好社交,想體驗這種「大」學校氛圍的學生來說,早慶是更推薦的。

l 費用上,舊帝大要比早慶便宜得多

因為舊帝大都是國立大學,每年的學費約為54萬日元,而像早慶這樣的私立學校的學費則要高得多。文系的話,私立學費約為國公立學校的1.5倍;理工科的話,私立學費約為國公立學校的2倍。而且因為因為早慶都地處房租比天高的東京,再加上這樣那樣的生活成本,就讀早慶一年的花費是遠高於讀舊帝大的。

l 就職時,學歷都是同一個水平

因為在日本人心中,早慶和舊帝大都是「最難關」的存在,所以在就職時基本不會有舊帝大生>早慶生或者早慶生<舊帝大生這樣的說法,至少在出生校上大家都是同一水平的,再後面就要看個人能力高低了。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單位對東大有特別的偏好(就像我們國家對清北的態度那樣)。

2. 舊帝大VS東工大/一橋

東工大和一橋分別是日本理系和文系的扛把子,盡管在學校整體規模上他們無法和舊帝大相比,但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上,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論文系:東大>京大>一橋>舊帝大その他;

論理系:東大>京大>東工大>舊帝大その他。

而因為東工大和一橋都在東京的地理優勢,在就業時這兩所學校甚至是要好過部分地方舊帝大的。

五、 總結

以上便是對日本這幾所「舊帝大」的簡單介紹了,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些學校的信息的話(風光、學生活動、就業等)可以到各自學校的官網上再看看。盡管綜合多個維度來看,東大是無愧於日本第一這個稱號的,但其他帝大也同樣優秀,能考上任何一所帝大都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且在擇校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學校的學術水平,更要把城市、費用、氛圍等等因素綜合起來考慮。而相比早慶這樣的私立名校,舊帝大們不僅有著日本top級的學術水平和教授團隊,每年的學費也要親民得多,外國學生拿學費減半申請全免的概率也更高,所以對於那些希望去日本上名校,但預算又不那麼充足的學生來說,舊帝大絕對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上。

㈦ 日本的學校介紹

你沒說要哪一類,所以...
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校區設在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佔地面積40平方米,全校絕大部分機構均在這里。另外在目黑區駒場另建一新校區,為教養學部及部分後勤設施所在地。附屬學校、工同研究部門,實驗實習基地(如農場、林場、地震、火山、天文等觀察站)、師生員工宿舍等分布於全國各地。原校本區的舊校門棗紅門所在地,原為江戶時代藩主迎接家庭成員的地方,大門被漆成朱紅色。後經東京大地震和二次大戰的破壞,1949年被國家定為重點文物。1991年重新修繕一新,十分有氣派,現紅門成為東京大學的代名詞。
東京大學是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財政主要政府資助。1979?/FONT>1980年度政府給東大撥款達800億日元,以後逐年增加,每年預算總在千億日元以上。1991年度,學校自己收入352.13億日元,其來源是附屬醫院收入佔46.4%;學費23.6%;校產折賣,農場、林場收入,承擔外界調查、試驗收入佔30%。此外,通過科研項目申請得到科研補助費77.25億日元。支出共1122.03億日元,各項開支如下:大學附屬醫院佔20.4%;整個學校事業費49.5%;研究所16.1%;科研7.5%,設備費6.5%。
根據「學校教育法」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為學校最高權力機構。評議會成員由總長、各學部長、直屬部門負責人(如圖書館長、研究所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院長)、每學部兩名教授代表組成。總長為評議長和法人代表,總長、校長兩職合一。評議會的職責是審議、協調、決定學校重大事項和監督總長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經評議會審定後交總長通過行政部門貫徹執行。現任總長為有馬朗人,為東大第31任總長。各學部設有教授會,由全體教授組成,並吸收部分教職工代表參加,選舉學部長和決定學部一些重大事項。學校的行政管理系統為:總長1人,不設副職,通過總長室兩名特別助理與事務局、學生部、圖書館、各學部、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進行協調。事務局為全校行政中心部門,下分規劃部、事務部、經理部、設備部等。政府(實際上是文部省)名義上不幹涉學校具體事務,讓學校自主辦學,由於東大的特殊地位,事實上政府會經常派員到學校部門中任職,加強對學校的人權和財權的控制,以保證對東大的重點領導。
早稻田大學
它的名字來源,正如它的校徽圖案:棗兩束稻穗之間嵌上「大學」二字所顯示的意義,早稻田剛建校時並不在繁華的都市,它的前身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政治活動家、自由民權主義者大隈重信1882年在東京郊區一片稻田裡創辦起來的東京專門學校。建校時,由於國內政治派系紛爭,從大隈重信當時的處境看,不便於插手學校的事務,校長由大隈英磨擔任。當時僅設有政治經濟、法律、理學及英語四科,規模很小,設備異常簡陋。只有一、二年級學生80名,11名教員,主要建築物有二層樓的教室、宿舍各1幢和食堂。1890年增設的文學科為以後成為早稻田大學雄厚實力的文學部奠定了基礎。1902年建校20周年時,正式改名為早稻田大學,成立了大學學部和專業學部,以前設立的政治經濟等四科置於大學學部之內。幾年之後又設置了商學科、高等師范部,學校教育規模和機構不斷擴充,已超出了專科學校的范圍。1907年,學校體制改革,廢除校長--學監制,實行總長-校長制,高田早苗為校長,大隈重信就任首任總長,他將自己家庭原先借給學校使用的大量房屋等地產全部捐獻給學校。後來,原有的學科均上升為學部,增加了理工方面的一些技術學科,成立了研究生院,擴大招收研究生。至此,從機構設置和學科規模看,早稻田大學已初步具備了綜合性大學完整的體系和學科類別。在這期間,由於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早稻田大學受到嚴重的破壞,但它還是頑強地保存下來。

戰後,早稻田大學獲得了新生,清除了軍國主義教育思想,辦學規模也大幅度擴展。在新的學制下,早稻田大學為適應戰後大規模經濟復興的需要,在擴大全日制招生規模同時,開辦了夜校班、函授班。研究生教育亦蓬勃發展,許多系科都設立了博士課程。學校機構也有了相應擴充,設立了體育局、國際部,加強同海外交流和選派接受留學生。各種各樣的研究所也似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終於成為今日具有5萬學生、3000教師、9個學部,12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以及配套齊全的附屬學校的一所規模宏大的綜合性大學,成為名符其實的日本「私學之雄」。
日本IB學院
日本IB 學院是位於日本中部地區福井市的一所專科學校,學制2~3年,專業有計算機、信息綜合研究、信息商務、財會、建築設計、醫療、福利等,均為符合日本時代需要且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畢業時可取得專業資格,在過去8年裡該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為100%。
IB學院日語班計劃2年時間內使留學生通過日語能力1級考試。其中通過日語能力一級考試者可報考日本公立大學,通過日能力2級考試者可直接升入IB學院學習或報考日本私立大學。日語班所需費用為:
第一年資料審查費2萬日元,入學金、學費、設施費、教材費、活動費、保險費等合計74萬日元,第二年為69萬日元。生活費5萬~6萬日元/月,其中住宿費2萬日元/月。
福井市所在的福井縣是浙江省的友好縣,兩地交往關系密切,該校表示對浙江省的學生可適當照顧,在尋找打工、住宿介紹方面都會關照。在對學業無妨礙的時間段里,每周有28個小時(有長假時,每天8小時內)可以打工,每小時報酬約800日元。福井縣有不少企業在浙江省投資,因此,畢業後找工作也相當方便。
招收對象:
(1)有十二年學歷者(高中畢業生、中專或大專生)
(2)25歲以下、身體健康者

日本橫濱電腦商務專科學校
橫濱電腦商務專科學校是位於日本橫濱市中心的一所專門學校,學制1~2年,專業有計算機、電子商務、園藝、插花、美容和美甲藝術等,均為日本需求量較大的熱門專業。
該學校環境優美,教育設備齊全,不僅有圖書館,還有休息室和電腦實習室等教育設備。學校交通便捷,到橫濱東口車站步行僅需7分鍾,離東京市中心只有20-30分鍾的路程。
該專門學校還設有日本語科,招收具有高中畢業以上學歷(同等學歷者也可),合計受過12年以上的正規學校教育,並有日語學習經歷者的學生(最好有日語等級證書)。該學校還為准備考取日本國立等大學的學生特別設立了補習班,課程有英語、數學、世界史、物理、化學等基礎科目供學生選修。
該學校日本語科招收時間為每年的4月(兩年制)和10月(一年半制)。4月生報名時間為前一年的9月----11月15日;10月4報名時間為3月1日------5月15日。
日語班所需費用為:報名費2萬日元,入學金、學費、設備費、教材費、保險費等合計69萬日元。因在東京周邊地區,每月的生活費略高於除東京以外的地區,為8~12萬日元。居住的地區環境優美,房租實惠,設備齊全,交通便利。
學校優良,簽證率高。

日本福岡日本語中心
福岡日本語中心創立於1988年2月,位於福岡市的博多區。其環境清凈、優美;交通極為方便。福岡市博多區是九州海、陸、空的交通門戶,是擁有120多萬人口的政令都市和地區。博多區有福岡國際機場、博多港、JR博多站、福岡市營地下鐵博多站和交通中心。從福岡日本語中心到JR博多站和底下鐵博多站步行只需10分鍾。乘車到福岡國際機場也只需10分鍾,如果乘地下鐵從博多站只需4分鍾,到博多港也只需要10分鍾。
福岡市北臨海,南靠山,受大自然的恩惠,不僅自然災害少,房租也便宜,是東京和大阪的一半。生活費也便宜,是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
福岡日本語中心為與現代化相稱,使日語貼近生活,始終以平衡發展日語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為宗旨。將福岡日本語中心獨自開發、編寫的教科書「日本事情」作為中心教學內容,(包括生活、文化等內容)一直以通過了解日本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純正的日語為目標而進行教學的。由福岡日本語中心教師陣容編寫的「日本事情」教研組牽頭,通過3A NET WORK (出版社)出版了(說一說,想一想,初級日本事情),這是長年教學經驗的結晶。此教科書不僅在福岡日本語中心內應用,其他日本語學校也作為教科書。
另外,該校已形成了獨特的教學內容,在發音,會話方面也獨自開發了教材。為了能夠掌握現代日語的實際內容,學校還積極地組織課外活動。目前已經有多名寧波籍學生在該校學習。
該校招收具有12年學習經歷(或同等學歷)並有日語學習經歷的學生。
學校優良,簽證率高。

東京言語教育學院
東京言語教育學院是一所位於JR總武線、都營大江戶線的「東中野」車站附近的日本語學校。學校交通便捷,離新宿、池袋都很近,是個非常適合學習的地方。學校創立於2000年,已受到財團法人日本語教育振興協會的認可。現有學生150名左右。
學校環境優美,教育設備齊全,有休息室、電腦室、實習室等。
該語言學校為學生提供1.5年、2年的日語學習課程。招收具有高中畢業以上學歷(同等學歷者也可),合計受過12年以上的正規學校教育,並有日語學習經歷者的學生(最好有日語等級證書)。
學校招收學生的時間為每年的4月和10月。4月生報名時間為前一年的9月----11月15日;10月4報名時間為3月1日------5月15日。
該校的學費便宜,學費為600,000/年,報名費:20,000;入學金:30,000。 因在東京的市中心,生活費略高於日本的其他地區,為12—15日元左右。學生所居住的宿舍設備齊全,環境優美,房租實惠,交通便利。
學校的老師經驗豐富,非常負有責任感,並為學生提供課後補習。
學校為適正校,簽證率高。

㈧ 日本東京都有哪些大學

1、東京工業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東工大(Tokyo Tech),是日本理工科大學之最。校區位於東京都目黑區與橫浜市綠區,是專攻工程技術與自然科學的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是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A類頂尖校之一,也是日本八大學工學系聯合會、RU11學術研究懇談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等學術組織的重要成員。

2、東京藝術大學

東京藝術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げいじゅつだいがく )簡稱「藝大」(げいだい),是一所校本部位於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的日本藝術類國立大學。其前身是於1887年分別創立的東京美術學校和東京音樂學校,1949年兩校合並成為新制東京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的主要目的為培養美術和音樂領域的藝術家,其中音樂學部已培養了許多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美術學部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畫家、藝術家、建築家。

3、一橋大學

一橋大學(英文名:Hitotsubashi University,日文名:ひとつばしだいがく),簡稱「一橋」,坐落於日本東京都國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頂尖研究型國立大學,被譽為「亞洲的哈佛」。一橋大學本科僅開設四個專業(經濟學、法學、商學、社會學),是日本唯一一所專攻人文社會科學的小規模精英大學,日本頂尖國立大學集團「舊帝一工神」的一員,其性質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相近。如今,一橋大學是公認的日本優秀的商科學府。其法學、國際關系、社會學、語言學等人文社科領域的實力亦是公認的日本前三。

4、東京醫科齒科大學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TMDU,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いかしかだいがく),簡稱東京醫齒大,位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是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於1928年建立,1946年開設大學教育。其齒學部是日本最早成立的公立牙醫學教育機構,也是舊六齒科大學之一,2004年4月成立國立大學法人。現在,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擁有2個學部、2個研究科、2所圖書館、2所附屬醫院,以及眾多的研究機構

5、御茶水女子大學

御茶水女子大學(英語:Ochanomizu University,日語平假名:おちゃのみずじょしだいがく),是一所位於東京都文京區的知名國立女子綜合性大學。

6、東京學藝大學

東京學藝大學(Tokyo Gakugei University,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がくげいだいがく)簡稱「學大」、或者「學藝大」、「東學大」,是日本極富盛名的頂級師范類國立大學,素有「亞洲第一師范學府」之稱。與我國北京師范大學互為"姊妹校"。東京學藝大學作為日本國內乃至整個亞洲教育學科的代表,在為日本培養教育型人才方面貢獻突出,受到日本教育界的高度評價。東京學藝大學不只是停留在狹義的培養教師的大學,而是一所如同「學藝」(學問與藝術)其名而能夠深入其中的大學。

(8)日本東淀川大學原來叫什麼擴展閱讀:

一橋大學師資力量

2004學年,該校共有教職員603人(其中教授224名、助理教授83名、講師31名、助教96名,及外籍教師4名),學生6528人(其中大學部學生4708名;研究生共1820名,其中專業學位學生219名),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約為2.6:1,生師比約為15:1。 現任校長為石弘光教授。

一橋大學的教學和研究課程分別由4個學部和6個研究科(研究生院、大學院)承擔,學校設有法律學部與法學研究科、經濟學部與經濟學研究科、商學部與商學研究科、社會學部與社會學研究科,以及言語社會研究科和國際企業戰略研究科(設在東京市中心)等機構。

㈨ 東京大學的資料~

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成立於 1877 年,是日本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公認為日本最高學府,是亞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學。它的前身是明治時期創辦的東京開成學校和東京醫科學校。如果追溯得更遠些,最早是幕府時期設置的「蘭學」機構「天文方」、昌平坂學問府、種痘所歷經演變而來。明治維新初期,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學制令」,為向歐美學習打開門戶,於 1877 年根據文部省指示將上述兩校合並,定名為東京大學。當時已有一定規模,在校生有 500 餘人,設有文學、法學、理學、醫學 4 個學部,不久文部省兼管的東京法律學校並入該校,隸屬法學部。 1886 年,明治政府為適應國家需要,培養具有國家主義思想的人,頒布了「帝國大學令」,東京大學改名為帝國大學,採用分科大學制,原來工務省管轄的工科大學,農務省管轄的東京農林學校和山林學校合並建成的農科大學,相繼成為帝國大學的工科大學和農科大學,以前原有的幾個學部分別改為法政大學、醫科大學、文科大學、理科大學;並開始設置研究生院。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大學。 1887 年制定了「學位令」後,增設博士 和大 博士學銜。其間,各帝國大學紛紛冠上本地名稱,為示區別,帝國大學的名稱前面添上「東京」二字,更深一層含義是使其成為各大學的樣板。這時學校的體制也發生變動,為便於統一領導,分科大學制又改為學部制,法學部增設商學系, 10 年後該系擴充而升格為經濟學部,到戰前的幾十年間,東京帝大學各方面都有長足發展,培養了幾萬名畢業生。

二次大戰後,清除了軍國主義教育的一套做法,調整了機構和不合理的制度,並去掉了「東京帝國大學」中的「帝國」二字,重新恢復了最早東京大學的校名。改制後的東京大學又新設了基礎學部、教育學部,把東京帝大時的附屬醫學專業部、第一高中、東京高中亦同時並入,原有學部中又分化出新的學部,一大批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相繼成立,今天,東京大學已成為具有 10 大學部, 11 個研究生院, 12 個研究所,數萬師生員工的綜合大學。 1986 年亞洲一些大學校長和行政管理人員投票評選 10 所世界著名大學時,東京大學作為亞洲唯一代表入選,這是東京大學的榮耀,也充分證實了它的學術水平。

10 大學部,共 537 個講座

法學部 為東大歷史最老,也是聲望很高的學部,日本歷史上很多政界要人均出自該學部。設有民主、公法、政治學 3 系,附屬部門有外國法文獻中心,近代日本法政史資料中心。

文學部 設文學、史學、語言學、行動學 4 系,附設文化交流,北海文化研究兩實習實驗部門。該學部亦出過眾多名揚日本的文學家、詩人、俳名作家、藝人等明星。

經濟學部 僅含經濟學、經營學兩系,附屬有日本產業經濟研究室。

教育學部 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教育、教育行政、體育和健康教育 5 系,附屬學校有中學、高中各一所。

醫學部 有醫學、健康護理學兩系,附設腦研究實驗室、醫學電子實驗室、聲音語言醫學實驗室、實驗動物飼養室,兩所附屬醫院,附屬學校有養護學校、接生護士學校。該學部以外科,特別是腦外科在世界上十分有名。

理學部 設數學、信息科學、物理、天文、地球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科學、地學 9 系,附屬部門有臨海實驗場、植物園、基本粒子物理國際中心、光譜化學研究中心、地殼化學研究室、天文學教學研究中心等。

工學部 東京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有 23 個系 109 個講座,幾乎覆蓋了所在地工程學科,包括土木、機械、電子、船舶、航空、原子能、資源、金屬、材料、應用化學、應用物理、計算等領域的眾多學科,還設有一個工程基礎系,一個原子能工程研究和綜合試驗場。

葯學部 只含葯學、制葯化學兩系,附設葯用植物園。

農學部 開設農業生物學、農業化學、林業學、水產學、農業經濟學、農業工程、獸醫學、林產學 8 系,附設有農場,實習林場、牧場、獸醫院、水產實驗場、綠地植物實驗場等實習實驗設施。

教養學部 負責全校低年級學生的公共基礎課,下分綜合文化、地區文化、社會科學有關學科、系統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有關學科 5 系,並設有美國研究資料中心,語言文化中心、數理科學研究室等。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設有人文科學、教育學、法學與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綜合文化、理學、工學、農學、葯學、原子能、數理科學 12 個研究科,共分 104 個專業研究方向。研究生院又具有學部的教學功能,它設有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的教研室一類組織 95 個,分屬於 10 個相當於系一級的機構中。

研究所

東京大學的科學研究力量強大,機構眾多,共有 12 個研究所和 13 個供全校乃至全國共同使用的研究中心。

醫學研究所 早在明治時期由痘苗製造所、傳染病研究所、血清葯物院三部分組成,後三家合並為傳染病研究所由內務省管理,戰後改名為醫學研究所置於東大管轄之下。它是東京大學以及日本大學中相當有名的研究所,把傳染病、癌以及其它特殊疾病的有關病理和治療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的內容有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物特徵特性,致病的病因機理,致病生物的細胞學、分子生物學,遺傳病的發生原因、規律及治療,癌的發生發展,抗癌手段等一系列當前醫學上重大理論問題和應用問題。共設有 25 個研究室,附設有實驗動物飼養、動物致病試驗,微生物菌株保存,遺傳基因破譯、分子病研究等部門,亦有一所附屬醫院。該所有許多人員因醫術高明、學業有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杉村隆因在胃癌研究中心對癌細胞突變、致癌物的研究成績卓著,曾獲日本文化勛章。在致癌物研究方面知名的人物還有松島泰次郎等人。

地震研究所 是日本該領域唯一的研究所。 1925 年設立、理論研究項目有地震波,地震發生機理,火山的地質、物理、化學、海嘯,海底地震等;應用研究上有地震、火山、海嘯的預測預報,抗震建築,地震探礦等,還設有強震預測中心和地震預報觀測中心,在全國各地設立有近 20 個地震、火山、海嘯觀測所(站)。

東方文化研究所 致力於東方文化的綜合研究,嚇分泛亞、東亞、南亞、西亞等研究室。其中以對中國的研究最為全面,力量最強,資料十分豐富,研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附設有東方文化廣獻中心

社會科學研究所 從研究范圍上分為兩方面,一是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研究;二是重在比較方面的研究,目光瞄準當代國際社會,從當代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全球的比較研究。還設有供外來人員參加研究的現代日本社會研究室。

史料編纂所 是歷史悠久的史料館,負責史料的研究、整理編輯和出版。從上至古代、中世紀到近現代的史料,古書散亂記錄,特殊史料均在整理編錄之內。

應用微生物所 研究常見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應用,包括發酵工程遺傳育種及保存,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工程,活性研究,基因轉換等,附設有微細藻類綜合中心。

生產技術研究所 的前身是東京帝國大學第二工學部,主要從事軍工產品的生產和運用,現為東京大學規模最大的研究所,設有 44 個工程技術研究室,其中多元數值信息處理工程研究室為客座教員研究室。並附設有千葉實驗場,計測技術開發中心,尖端材料開發研究中心,災害減輕國際工程研究中心,特殊電子學研究中心等機構。

社會情報研究所 設有傳播媒體、信息傳播、信息與社會 3 個研究室,附設傳播媒體資料中心。

宇宙線研究所 進行天體物理研究,包括超高能量的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子物理、宇宙線的觀測及研究等。

原子核研究所 著重於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實驗研究以及有關的基本理論研究,研究內容有原子核瓜,放射能,高能粒子加速器裝置,中子測定,高能粒物理,原子核測定裝置等。其中超高真空學、中間能物理為吸收外國研究學者的客座研究室。

海洋研究所是日本該領域唯一的研究所,承擔海洋方面的綜合基礎研究任務。有海洋的物理、氣象、海洋的化學、生物學、海底結構及地質、海洋的生態,海洋微生物、海洋資源環境調查,海洋漁業開發等研究室,並擁有兩艘海洋考察船。

物理研究所 進行材料特性實驗研究及有關理論的研究,如物質極限特性,濃縮性,放射性,新材料開發等。其中固體特性、極限特性等二室為客座教員研究部門。

這些研究所中,宇宙線所、原子核所、海洋所、物理所為全國共同使用的研究所。除此以外,東京大學還有 3 個全國共同使用的大型中心:

大型計算機中心,據稱是世界上最大計算機中心,裝有 8 台

新型 M-200H 電子計算機系統,容量大,外圍設備齊全,分時系統能力很強。由文部省直接支持,為文部省所轄大學服務,這樣就構成了以東京大學為中心的東京都的計算機網路,統籌計算機的使用和調度。全東京都的大學教師和學生都有資格成為用戶,為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東大文獻中心, 1968 年改名為「學術信息中心」,收集全國各

大學的學術研究信息,為高校的學術情報提供服務。

氣候系統研究中心,根據氣候模型進行氣候系統的研究,有 4 個重點學科。

這些全國性共同使用機構,由文部省投資進行設備更新和組織人力,吸收外來人士,包括國外研究學者和國內其它大學教員,設備對外開放,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性的科學研究中心。

此外,東大還有綜合研究資料館、低溫中心、同位素綜合中心、原子能綜合研究中心、教學用計算機中心、環境安全中心、遺傳實驗室、留學生中心、尖端科學技術中心、人工物理工程研究中心、保健中心等部門。

根據 1992 年 5 月的統計資料,東京大學招收本科生 3638 人,報名者與錄取人數之比為 4.5:1 ,通過非考試特別錄取的學生 44 人;錄取碩士課程學生 1,670 人,錄取率為 2.5:1 ,博士課程學生 937 人,錄取率 1.4:1 ;現在校生為;本科生 16134 人,研究生 7108 人,還有在讀的各國留學生 1554 人。到 1992 年 4 月止,東京大學共畢業了本科生 197,419 人;授予碩士學位 30,970 人,博士學位 9 , 670 人,論 文 博士學位舊制 11,182 人,新制 10,661 人。另外,尚有各種附屬學校的在校生為:醫學部的護士學校 132 人,助產士學校 20 人;教育學部的附屬中學 356 人;附屬高中 344 人。

同期有教職員工 8,055 人,總長 1 人,教輔 35 人,各種職員(包括行政人員、技術職員、醫務人員中心護士、葯劑師、放射線技師,臨床衛生檢測技師、營養師等) 4,055 人。教員 3964 人中教授 1,133 人,副教授 1,083 人,講師 170 人,助教 1,578 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師隊伍的 56% 。

東京大學共有藏書 6,646,133 冊,其中西文書 3,129 , 050 冊,分藏於全校 60 多個學部、研究所以及有關部門的圖書館和資料中心。中心圖書館藏書近 100 萬冊, 38,600 種期刊,每年全校訂購新書近 20 萬冊。校內共有 3 所科類齊全的附屬醫院;醫學部的附屬醫院,附屬分院,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附屬醫院,總共有病床 1246 張。

東京大學校區設在東京都內文京區本鄉,佔地面積 40 平方米 ,全校絕大部分機構均在這里。另外在目黑區駒場另建一新校區,為教養學部及部分後勤設施所在地。附屬學校、工同研究部門,實驗實習基地(如農場、林場、地震、火山、天文等觀察站)、師生員工宿舍等分布於全國各地。原校本區的舊校門棗紅門所在地,原為江戶時代藩主迎接家庭成員的地方,大門被漆成朱紅色。後經東京大地震和二次大戰的破壞, 1949 年被國家定為重點文物。 1991 年重新修繕一新,十分有氣派,現紅門成為東京大學的代名詞。

東京大學是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國立大學,財政主要政府資助。 1979?/FONT>1980 年度政府給東大撥款達 800 億日元,以後逐年增加,每年預算總在千億日元以上。 1991 年度,學校自己收入 352.13 億日元,其來源是附屬醫院收入占 46.4% ;學費 23.6% ;校產折賣,農場、林場收入,承擔外界調查、試驗收入占 30% 。此外,通過科研項目申請得到科研補助費 77.25 億日元。支出共 1122.03 億日元,各項開支如下:大學附屬醫院占 20.4% ;整個學校事業費 49.5% ;研究所 16.1% ;科研 7.5% ,設備費 6.5% 。

根據「學校教育法」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為學校最高權力機構。評議會成員由總長、各學部長、直屬部門負責人(如圖書館長、研究所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院長)、每學部兩名教授代表組成。總長為評議長和法人代表,總長、校長兩職合一。評議會的職責是審議、協調、決定學校重大事項和監督總長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經評議會審定後交總長通過行政部門貫徹執行。現任總長為有馬朗人,為東大第 31 任總長。各學部設有教授會,由 全體 教授組成,並吸收部分教職工代表參加,選舉學部長和決定學部一些重大事項。學校的行政管理系統為:總長 1 人,不設副職,通過總長室兩名特別助理與事務局、學生部、圖書館、各學部、各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進行協調。事務局為全校行政中心部門,下分規劃部、事務部、經理部、設備部等。政府(實際上是文部省)名義上不幹涉學校具體事務,讓學校自主辦學,由於東大的特殊地位,事實上政府會經常派員到學校部門中任職,加強對學校的人權和財權的控制,以保證對東大的重點領導。

東京大學由於學科齊全,經費充足,教員隊伍整齊,一些傳統學科辦學水平高,教學和研究的力量與水平是日本其它大學無可比擬的。為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國家正組織幾所國立大學和有關部門,進行當前及 21 世紀幾項重點項目的共同研究,在這場「重點會戰」中,東京大學無疑起著「領頭羊」的作用。

能源開發研究 日本政府每年投放多達 80 億日元給東大、京都、九州等數所大學進行核聚變的基礎論研究,以此開發新的能源。東大的理學部、原子能所、工學部等單位聯手進行加速器科學、基本粒子、原子能等方面的理論與工程研究並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宇航研究 以東大宇宙線研究所為首的此項研究近年有較大的開展,日本政府每年撥款百餘億日元設備製造費和試驗費,至今已發射了 14 顆衛星和多顆運載火箭,進行極光觀測,探測行星和地球磁場,開展天文物理、無人宇宙實驗室的試驗。

地震火山研究 這項研究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政府每年撥款 20 億日元進行此項綜合研究,並在東大建立全國性的地震變化資料處理中心,在全國各地地震火山多發地區均設立了裝置先進、預測可靠的觀察所。

海洋研究 1967 年東大海洋研究所建在一艘大型海洋勘察船,開展海洋勘察和海洋綜合研究,後又建造一艘更加先進的船,近年來同美國財團合作,進行深海鑽探,重大海洋地殼構成、海底生態、海底資源開發等領域。文部省撥款組織東大等校人員數次參加南極的綜合科學考察。

癌研究 早在 1983 年日本政府提出「癌研究十年計劃」,由東大、東北、大阪等大學參加,並與美國有關研究機構合作,集中對致癌原因、診斷方法、治療途徑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還涉及生物化學、遺傳學、核物理學等學科,東大的醫學科學研究是該項研究中的中堅力量。

社會科學研究分理論研究和比較研究兩方面(由社會科學研究所和東方文化研究所承擔),另外特別集中對中國問題的研究,東方文化研究所 12 個部中就有 9 個部在研究中國問題,從遠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學部中也有不少有關中國的系科專業設置。

東京大學建校以來培養了大量知名人物,據說當代日本知名人士中東京大學的畢業生約佔半數以上。

政界為典型,人們說東大是「官僚的溫床」,「總理首相人才的發生地」,「東大培養出來的人掌握著日本政治經濟命脈」。這些說法從字面上看好像誇張了些,事實也確是如此!僅法學部的 4 萬畢業生中就有 2700 人在官廳工作過。日本首相總理大臣中從 1921 年到 1945 年就有 1/3 出自東大,而戰後到今除了少數幾位外,其餘均由東大人包攬。他們是:內田原哉、加藤高明、若規禮次郎、濱口雄幸、廣田弘毅、平沼騏一郎、弊原喜重郎、後藤文夫、原敬(原外務省管轄的法律學校後合並到東大法學部)、吉田茂、片山哲、蘆田均、鳩山一郎、岸信介、佐藤榮作、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宮澤喜一。在野黨中有共產黨的宮本顯治、不破哲三、上田耕一郎,社會黨的在田知己,新民連的田英夫、江田五月等均出自東大。在社會活動家中有曾擔任過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的向隆坊,「魯迅通」竹內好等。

在科學家中有長岡半太郎(後為大阪大學首任總長)、高木真治、近藤平三郎、小平邦彥、茅城司等知名學者。還有歷史學家井上清,經濟學家大內兵衛。

在文藝方面亦是人才輩出,大文豪中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還有夏目漱石、森鷗外、永井荷風、廣津柳浪世界聞名。北樺派有志賀直哉、菊池寬、芥川龍之介,以後者命名的「芥川獎」為日本國內著名的文學獎。短歌俳句方面有權威正岡子規,詩人上田敏,作家壇一雄、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小田實、名峙潤一郎、鈴木三重吾等均是國內受人歡迎的藝術家。此外還有演員山村聰、南原宏治、平田昭彥,歌手加藤登紀予,多才多藝者橋木治等。

在日本較大的公司中任董事長、總經理、部長等重職者尤以舊帝大畢業的人居多,據資產在 10 億日元以上的公司統計,在這些公司中擔任上述重職的人,東大畢業生要數第一,所以有「東大人掌握國家政治經濟命脈」的說法。

從僅次於諾貝爾獎「日本學士院獎」的獲獎情況亦可看出東大的雄厚學術實力。該獎同諾貝爾獎的不同之處是,它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12 個學科,從中更可衡量一個學校的綜合學術優勢。從獲獎者所出身的大學分析, 20 年代是東大的一統天下,其獲獎人數佔全國總獲獎人數的 73.1% ; 30-50 年代盡管有其它幾所舊帝大來分享其成果,但東大的獲獎人數仍占 64.1% ; 50 年代以後,數百所大學與之競爭,但東大獲獎率仍有 50% 左右,穩座「老大」交椅。在 12 個學科領域中,金牌全部由東大人壟斷;除了經濟學科外,其餘學科東大人獲獎率均達 50% 左右,其中數學、物理、哲學、法學和政治學均超過 70% 。全國所在獲獎人中曾在東大工作過和正在工作的共有 205 人,占總數的 35.8% ,這些人中絕大部分(占 93.2% )是東大的畢業生,他們為母校作出自己應有貢獻,給東大校史上添上光輝的一頁;另外,也有不少東大出身的獲獎者,他們一畢業之後就進入其它大學工作,也為其他學校贏得了榮譽。

東京大學以其高質量的辦學水平和一流的學術地位為國內和世界所矚目,現今已成為日本對內對外學術交流中心。國際交流方面,到 1992 年 5 月止,已有 59 個國家和地區 1,554 名留學生來東大學習;東大亦派出了 214 名留學生分赴世界 29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讀學位的 182 人,大部分人是去工業化國家,僅英、美、德、法四國就占 70% 。同世界 18 個國家地區 36 所大學簽訂了校際學術交流協定,之中有中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生相互交流的有 8 國 13 所大學。個別學院、部門開展學術交流的有 8 國 14 所大學,其中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此外,接受外國的研究人員和訪問學者 1,019 人,大部分來自亞洲的中國、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來、新加坡和歐洲的英、法、德和前蘇聯等國以及北美的美國、加拿大。

國內交流方面,已接受大學及研究部門的各類進修人員 692 人,其中讀學位的 42 人;東大派出進修和委託其它單位培養的 52 人,研究生院中各研究科同其它大學互換培養研究生為:接受 37 人,派出 18 人。

東京大學是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大學,它保持著傳統大學的特徵:多學院、多學科。目前全校的學科差不多全是老學科,辦學水平很高,幾乎所有學科均能授予碩士 和 博士學位。對新建學科和教學上的改革持慎重的態度,他們認為必須保持學校的一貫傳統,不要人雲亦雲,方能辦出高質量和自己的特色。「以質取勝」,「以質取量」是東大的辦學目標,全校教職員工是這樣認為的:保持學校的穩定和學術上的高水平是維系學校尊嚴和榮譽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他們在培養人才方面著眼於高質量,為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採取了一些措施:為控制學校規模,不宜把學校辦得過大,以維持學校運轉的高效率,目前一直把本科學生人數控制在 15000 人左右;強調大學在搞好教學同時,開展科學研究,多出世界前沿的學術成果;精心選擇,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授隊伍;教學上強調基礎知識教育,規定 4 年制大學生必須有兩年時間在教養學部學習共同必修基礎課和一部分專業基礎課;建立導師帶研究生制度,對研究生嚴格要求,同時充滿愛心,悉心指導等等。

東大為適應形勢的發展,現正著手醞釀教育的改革。如 1992 年 4 月理學部、工學部就准備進行體制上的改革,一改過去那種研究生院在設施、預算、教師等方面依靠學部的傾向,使研究生院擁有人事權、預算權,教師直接歸研究生院管理,並改變以前由少數教授、副教授、助手構成的「講座」為多名教授、副教授組成的大講座。這項改革對加旨學科間綜合、交叉、滲透,加強科學研究方面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另外,「把東大辦成研究生院」的設想,建立本科椦芯可 ?/FONT>6-7 年一貫制培養體制的呼聲亦得到了全校多數人的響應。以 1991 年為例,在本科畢業生中,就職的占 53.5% ;,進研究生院的有 37.6% 。在日本這樣高的比例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

在日本,學生以東大學習為幸,教師以在東大任教為榮,這股風已在東大校園傳播開來,成為東大的一種無形的凝聚力量。今天,東京大學不僅對國內,而且對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它被作為世界性的一流大學是眾望的,當之無愧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7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6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4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8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4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