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張海鵬投靠日本哪裡

張海鵬投靠日本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8-01 08:01:33

⑴ 齊齊哈爾英雄人物事跡作文

描寫思路:在描寫英雄事跡的時候,可以選擇當地的英雄及事例,如寫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比如寫齊齊哈爾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唐光明。其範例為:

在重症病房,護士們日夜奮戰,始終堅守在患者的身邊。今天(3月9日),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男護士唐光明,他用細心科學的方法照顧患者,為他們帶去健康和溫暖。一進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帶著年輕護士一起調試血濾機,幫助病人治療炎症。20分鍾後,機器開始正常運轉。

臘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來到金銀潭醫院支援,至今已經40多天了。自從來到這里,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轉運患者、幫病人翻身這些體力活,他也總會搶著去做。

這段時間,唐光明還總結出一整套針對重症患者的康復訓練手段。楊昊是唐光明護理時間最長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剛入院時,楊昊既不能說話,也不能動。

唐光明一邊細心護理,一邊教他呼吸訓練方法,增強肺部功能。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後帶領三個不同的護理小組參加了10多場重大搶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唐光明說,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堅持到最後一個病人出院。

⑵ 東北是怎樣失陷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的

柳條湖事件後,日軍收買了原洮遼鎮守使張海鵬。1931年10月1日,張海鵬自稱「邊境保安司令」,宣布脫離張學良。於是,日軍便利用張海鵬部偽軍充當進窺齊齊哈爾的前鋒。當張部偽軍臨近嫩江時,黑河警備司令、步兵第3旅旅長馬佔山,奉張學良之命統率黑龍江的軍隊,並代理省主席職務。

1931年10月13日,張海鵬軍開始發動進攻,被馬佔山部在嫩江橋擊潰。日軍遂決定直接出兵。30日,關東軍以第2師主力一部組成「嫩江支隊」,集結於泰來附近。11月4日,日軍嫩江支隊掩護張海鵬偽軍向馬部進攻。馬佔山部奮起反擊,嫩江支隊死傷數百人。但最終由於中國守軍裝備劣勢,並且在日軍重新增援下,19日馬佔山等率中方軍政人員退出省城齊齊哈爾。繼而再退海倫、克山一帶,組織臨時政府。19日晚,日軍進占齊齊哈爾。

至此,日軍並未停止軍事行動,繼而南下遼西,完成對整個南滿的佔領。遼、吉兩省淪陷後,中國東北邊防軍司令部長官公署、遼寧省政府行署,遷往錦州。9月23日,張學良任命張作相代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米春霖代理遼寧省政府主席。

錦州地處遼西,是北寧、錦朝兩鐵路的匯合點和榆關(山海關)的屏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陸軍參謀部認為:「只有消滅錦州附近的張學良勢力,才能有希望解決滿洲事變。」他們將攻佔錦州視為鞏固其佔領東北的最後措施。

10月8日,日軍曾派飛機轟炸錦州。20日又派偽軍凌印清部進攻錦州,被中國邊防軍擊潰。11月27日,關東軍令第2師主力和混成第39旅到沈陽集結;令混成第4旅進到大凌河一線,掩護主力開進。當日,該部越過大凌河,向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被阻於大虎山、溝邦子一線。日本當局唯恐引起國際上的反對,於28日命令關東軍撤出遼西。

12月上旬,日本成立犬養毅內閣。犬養內閣採取了較其前任更加積極支持軍部的政策。12月7日,日本陸軍大臣致電關東軍,表明了軍部關於攻佔錦州的意圖。

12月13日,關東軍制定《錦州攻擊方略》,決定由北向南直取錦州。17日,日軍參謀總長金谷范三批准了關東軍進攻錦州作戰計劃,並向東北增派部隊。到27日,至此,日軍攻擊錦州的總兵力已達4萬人以上,擺出了空前未有的大會戰態勢。由於中國軍隊受國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約束,加之又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因而缺乏抗戰守土的決心。1932年1月3日,日軍不戰而占錦州。

日軍佔領錦州後,迅速回師北上,重返北滿,進攻哈爾濱。當時哈爾濱附近的中國軍隊,日軍引以為患。日本經過多方試探,在確認蘇聯將採取「不幹涉」政策後,參謀部始於1932年1月28日批准關東軍向哈爾濱進軍。在哈爾濱郊外,中國守軍同裝備有飛機、坦克、裝甲車的日軍展開激烈的保衛戰。但由於事先未做御敵准備,缺乏防禦工事的中國軍隊,在日機輪番轟炸和坦克橫沖直撞的強大攻勢下,傷亡極大。1932年2月5日,哈爾濱淪陷不久,賓縣吉林省政府和海倫黑龍江省政府亦不復存在。

至此,在短短的4個月零18天的時間里,整個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之下。

⑶ 日本那一年進入的東北三省

日本侵佔東北是1931年。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日軍製造九一八事變,佔領遼寧、吉林後,又迅速派兵佔領東北全境,建立了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和文化奴役,東北人民則紛紛組織義勇軍,進行了英勇的斗爭。

(3)張海鵬投靠日本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影響;

1、揭開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2、社會性質轉變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3、民族團結抗日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

⑷ 張海鵬的人物生平

甲午戰爭前後,他在大胡匪頭子馮德麟手下,縱橫遼西,搶劫商旅。日俄戰爭後,馮德麟歸順清朝,張海鵬任巡防隊管帶。此後在奉天講武堂學習。1910年,和張作霖相識,結為「金蘭盟友」。
民國元年(1912年)12月,張海鵬在馮德麟手下任第28師第55旅旅長(第28師師長馮德麟,56旅旅長汲金純)。民國六年(1917年),馮德麟呼應張勛復辟舉兵,被段祺瑞逮捕而失勢。此後,張海鵬投靠張作霖。
民國十年(1921年),張海鵬任中東鐵路護路軍哈滿副司令,民國十二年(1923年),任該軍總司令。翌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奉天騎兵第1游擊隊統領。民國十六年(1927年),任遼寧洮遼鎮守使兼東北騎兵第32師師長。民國二十年(1931年),他率所部奉張學良之命參與鎮壓嘎達梅林起義。
同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張海鵬在洮南投降日本關東軍, 發表「獨立宣言」,並自稱「洮索邊境保安司令」,呼應關東軍。 翌年3月,偽滿洲國正式成立,張海鵬任參議府參議。同年11月,任執政府侍從武官處武官長,獲授陸軍上將。大同二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5月,任熱河省警備司令官兼熱河省省長。翌年11月,被免於熱河省警備司令官兼省長,再任治安部侍從武官處武官長。1939年1月,侍從武官長由治安部轄屬改為皇帝直轄,張海鵬留任該職。 1941年3月3日,他被免於武官長,吉興繼任該職。
満州國滅亡後,他隱居天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張海鵬被發現,不久被人民政府槍決。終年82歲。
註:
張海鵬生卒年月記載有差異。
據徐友春主編的《民國人物大辭典》(2007)第1836頁,稱張海鵬生於「1867年(同治6年),死於1949年」。王鴻賓等主編的《東北人物大辭典》(1996)第994頁,稱張海鵬生於「1875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隱匿於錦州筆架山寺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逃到北京。1951年以漢奸叛國罪被政府鎮壓」。如果據王等主編《東北人物大辭典》(1996)的記述,張海鵬的終年76歲。

⑸ 9.18事件

編輯本段事變經過
1.柳條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
爆炸後,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南軍為平田幸弘指揮關東軍第2師步兵第2旅第29團,北軍為島本正一指揮的鐵路守備隊第2營。
當時,北大營駐守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駐守部隊並未做出激烈反擊。第七旅三個團中有兩個團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鐵漢的620團未及時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衛抵抗,最後突圍撤走。由於執行不抵抗命令,北大營逾萬名守軍被只有500多人的日軍擊潰。
2.遼寧、吉林主要城鎮淪陷
日軍在沈陽當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9月19日凌晨,關東軍司令本庄繁下令:遼陽的第2師主力增援對奉天的進攻;獨立守備隊第3營進攻營口、第4營進攻鳳凰城、安東(今丹東);第2師第3旅主力、騎兵第2團、獨立守備第1營分別進攻長春寬城子、二道溝、南嶺等地。至9月19日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9月21日,東北邊防軍駐吉林省副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熙洽率部投敵,日軍第2師主力佔領吉林。
3.黑龍江主要城鎮淪陷
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0月16日在嫩江橋,被黑龍江省防軍擊退。守軍炸毀嫩江鐵路橋的第1、第2、第5號橋,以阻止日偽軍進犯。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佔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黑龍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東北邊防軍駐江副司令長官馬佔山指揮3個旅,5個團共1.6萬餘人進行江橋抗戰,戰至11月18日,終因傷亡慘重而棄守省城齊齊哈爾,撤往克山、海倫。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4.錦州、哈爾濱淪陷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採取自衛行動」,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軍攻佔黑龍江省主要城鎮後,開始進攻遼西地區。12月15日,關東軍進攻錦州。12月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犯,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傷亡慘重,撤往賓縣。2月5日,日軍攻陷哈爾濱。
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
5.滿洲國成立
由於受到了國際輿論的普遍譴責,關東軍不敢悍然武力佔領滿洲全境,因此考慮建立傀儡政權。當時擔任特務機關負責人的土肥原賢二大佐游說了已經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當時關東軍以復興滿清為條件,說服溥儀回到東北。11月10日,溥儀從天津出發,11月13日到達營口,最後停留在駐守旅順的日本軍營內。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滿洲國正式成立。溥儀擔任國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現在的長春),年號定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張景惠的公館發表。國際聯盟強烈譴責日本政府的行為,並不承認滿洲國政府的合法性。日本表示抗議並且脫離國際聯盟。
3月9日,溥儀登基儀式在新京舉行。
1932年9月15日,日本與偽滿洲國簽訂《日滿議定書》,滿洲國承認日本的既得權益,並允許關東軍在滿洲國內駐軍。

⑹ 九一八事變後有哪些漢奸

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外國列強欺凌,國仇家恨屈辱深重。與此同時,從早期的「二毛子」、「二鬼子」到後來的「漢奸」、「賣國賊」,這些帶有強烈民族義憤的詞彙便越來越頻繁使用。國人一旦身背「漢奸」、「賣國賊」的罵名,便是千夫所指,舉國共討之,永世不得翻身。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地區謀劃實施了蓄謀已久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短短數月,東北三省便迅速淪陷。九一八事變後的副產品之一,便是偽滿洲國的成立,由此也迅速產生了日本近代侵華以來首批著名大漢奸人物。他們當中,部分是東北軍人,部分是清末遺老,各懷不同目的加入到漢奸隊伍之列。
張海鵬:趁火打劫的奉軍「老資格」 張海鵬(1875—1951),字仙濤,別號連溪,綽號「張大麻子」。遼寧蓋平人。張海鵬本屬奉系張作霖義兄、奉系元老級將領馮德麟,馮失勢後,轉投張作霖。張作霖死後,在張學良手下任洮遼鎮守使,駐洮南,因向張學良謀求黑龍江省省長未遂,投降日本並宣布就任偽邊境保安司令。 九一八事變後,張海鵬在日軍委任黑龍江省長的唆使下,10月1日在洮南宣布獨立,就任「邊境保安司令」,並在關東軍的支持下派兵向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開進,配合日軍與馬佔山部在江橋激戰。 不久,張海鵬擁戴溥儀出山,溥儀在日軍的支持下成立滿洲國。
1933年2月,日軍進攻熱河,發動熱河戰役。滿洲國政府也發表《討熱聲明》,任命張海鵬為前敵總司令,張海鵬和於芷山的偽軍,由通遼攻開魯。熱河淪陷後,日軍任命張海鵬為滿洲國熱河省省長兼警備司令官,後又兼任第五軍管區司令官。 1936年,張海鵬從偽滿洲國獲得將軍軍銜,歷任侍從武官長、總理大臣等職。1941年告老退職。1951年,張海鵬在鎮反運動中被逮捕鎮壓。
臧式毅:認定漢奸不回頭的不肖子, 臧式毅(1885-1956),字奉久,原籍山東諸城,生於遼寧沈陽。早年追隨孫烈臣。後受張作霖及張學良賞識,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遼寧省政府主席等職。九一八事變後成為偽滿洲國四巨頭之一。 九一八事變時,臧式毅被日本關東軍扣押,軟禁3個月後,他不遵母命,投降日本,任偽奉天省長,其母投繯自殺。臧式毅積極參與策劃成立偽滿州國。偽滿州國建立後,他擔任偽滿民政部總長兼奉天省長,康德元年(1934年)偽民政大臣,1935年5月任偽參議府議長、興亞國民運動大會總司令。1941年10月28日,他以偽滿州國全權代表身份飛往南京,與南京汪偽政權簽訂所謂《日滿華三國共同宣言》。在偽滿的「新京」,日本人派特務暗中監視他,臧式毅感覺苦悶,以鴉片煙自醉。 1945年,偽滿政府垮台後,臧等人舉行「重臣會議」,夢想成立「維持會」,以地方政權實體的資格與蘇軍談判。8月30日,蘇軍逮捕了臧式毅,關押在蘇聯遠東監獄,後引渡回國。1956年11月13日,病死於撫順戰犯管理所,終年71歲。
熙洽:一心光復大清的龍子龍孫 熙洽(1883年-1950年),遼寧省沈陽人,姓愛新覺羅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親兄弟穆爾哈齊的後裔。辛亥革命時,熙洽曾經參與宗社黨的復辟活動,致力於恢復清朝統治;早年就讀於日本東京振武學校與士官學校。 熙洽自幼在皇家子弟學校作官學生。出於大清天皇貴胄的家庭背景,又從小受到忠君報國的思想教育,青年時代的熙洽遂以「報效大清」為己任,立志棄文學武,赴日本就讀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1919年初,張作霖在沈陽開辦東北講武堂,特請回熙洽,聘為第一任教務長。熙洽由此成為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學堂的老師,備受張氏父子信任。 熙洽由此官運不錯,歷任東三省巡閱使署參謀處長、蒙藏經略使署軍務處長、東北軍第十旅旅長、吉林軍務訓練總監、吉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成為吉林軍政首腦張作相手下的第一人。九一八事變爆發之時,熙洽代理東北邊防軍駐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主席張作相的一切吉林官民政務。 九一八事變後,熙洽不顧各界愛國人士的反對,派出代表到長春迎接日軍。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合謀監視下,熙洽聲明與南京政府和張學良政權脫離關系,宣告吉林省獨立,成立軍政合一的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熙洽被引渡回中國。1950年,病死於哈爾濱獄中,終年66歲。
張景惠:才疏學淺的「不倒翁」 張景惠,字敘五,遼寧台安人。在青年時代,張景惠結識下了尚是草莽英雄的張作霖,二人一見如故。張景惠擁護張作霖做自衛團的首領,自己情願當副手,從此張景惠對張作霖言聽計從。九一八事變後,張景惠卻公開投敵,先後任偽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務總理大臣等職。日本投降後,張景惠被蘇軍逮捕,關押於撫順戰犯管理所。1957年死於戰犯管理所,終年86歲。 偽滿洲國的首位「總理」是鄭孝胥,但鄭孝胥只幹了不到兩年,便因言獲罪,被日本人免了職。時任「參議府議長」的張景惠,便接任「總理大臣」。張景惠在「總理」任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可稱為偽滿洲國政壇的不倒翁。 張景惠何才何能,能在風雨飄搖的滿洲國政壇上屹立不倒?本庄繁和土肥原在致日本天皇的電報中一語道破此中奧秘:「(張景惠)在滿洲有一定聲望,但毫無學問,又無大志遠謀,手下盡阿諛之輩,全無人材之所言。臣等為我帝國一貫政策速達目的計,必使此等人物為圖利用可也。 」
謝介石:台灣來的外交漢奸 謝介石(1878—1954),台灣新竹人。偽滿洲國的第一任外交部總長,也是台灣人於偽滿洲國期間獲得最高官銜的一位。1927年,謝介石出任溥儀的外務部右丞與天津行在御前顧問,之後前往中國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長熙洽的吉林省陸軍部尚書;1932年偽滿洲國成立後,任謝介石為首任外交部總長。謝介石曾經將熙洽、馬佔山說服歸入偽滿洲國而立下功。1935年出任偽滿洲國駐日全權大使。 由於謝介石在偽滿洲國發展的成功,不少台灣人也都前往滿洲尋求發展,並且工作於偽滿洲國的公務部門。相關研究表明,追隨謝介石「過滿洲」的台灣人前後超過萬餘人。 1937年謝介石退隱,之後經出任偽滿洲國國營事業的董事長;日本投降後,偽滿洲國瓦解,謝介石也被逮捕關在北京,但在1949年後因曾經在偽滿時期幫助過抗聯作過貢獻,所以被釋放,並居住在沈陽,一直到1954年去世。
馬佔山:迷途知返的抗日英雄 馬佔山(1885—1950),祖籍河北省豐潤縣,1885年11月30日出生於吉林省公主嶺市。九一八事變前,擔任黑龍江黑河警備司令。九·一八事變後,馬佔山在齊齊哈爾就任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指揮了著名的江橋抗戰。 日本侵略者佔領東三省大部分地區後,為了建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採取各種手段對馬佔山進行誘降。馬佔山屈服於日本侵略者的軍事威脅和政治誘惑,於1932年2月降日,就任偽黑龍江省省長,3月又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 馬佔山降日後,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日本侵略者對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緊,並要編遣他的軍隊。馬佔山在此境況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偽省長的身份,籌集了一部分軍費和軍事物資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備抗日之用。4月1日,馬佔山帶領親隨200餘人離開齊齊哈爾,7日抵達黑河,通電反正,再舉抗日旗幟。他隨即聯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爾的蘇炳文,組成東北救國抗日聯軍,設總司令部於哈爾濱,自任總司令。馬佔山又傳令各縣組織義勇軍,集中於黑龍江東部各縣配合作戰。經過五個多月的轉戰,終因孤軍無援,傷亡慘重,於12月7日被迫退入蘇聯境內。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馬佔山被任命為東北挺進軍司令,兼管東北四省招撫事宜。他親自率領部隊,在綏遠一帶與日軍作戰。國共三年內戰期間,馬佔山長期避居北平。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終年66歲。 溥儀:前清廢帝也來湊熱鬧 愛新覺羅·溥儀,曾是清朝皇帝和偽滿洲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辛亥革命以後,他被袁世凱逼迫而宣布退位。抗戰時充當日本扶持的偽滿洲國「皇帝」,被定為戰犯,後被國家主席毛澤東特赦,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後擔任第四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在北京去世。作為清朝皇帝在位時的他的年號為「宣統」,故通稱宣統皇帝。其在偽滿洲國「皇帝」位時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 1945年8月17日,在沈陽機場准備逃往日本的溥儀被蘇軍俘獲,隨後被關押至西伯利亞,在走完了5年的異域囚徒生活後,在1950年,蘇聯將溥儀等偽滿洲國戰爭罪犯引渡給中國政府,溥儀等一大批偽滿洲國戰爭罪犯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 在進行了10年的勞動改造後,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國家主席令,決定特赦溥儀,溥儀得到特赦後,按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讓其並從事修改民國檔案等史料工作,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溥儀因尿毒症去世。
鄭孝胥:身背罵名的清室遺老 鄭孝胥(1860-1938),福建閩候人。晚清舉人,曾歷任清末要職。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兼文教部總長等。1935年下台。 鄭孝胥1923年由陳寶琛引薦入故宮,任「懋勤殿行走」,為清室復辟出謀獻策,被授為總理內務府大臣。1924年溥儀取消帝號,遷出故宮,鄭孝胥與日本人密謀,幫助其輾轉入日本使館,再入天津日租界。從此鄭孝胥追隨溥儀。「九一八」事變後,鄭正式向日本求援,以期復辟。不久,隨溥儀赴東北,投入日軍懷抱,賣國求榮,當了漢奸,為人所不齒。他過去的好友,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1932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鄭孝胥出任偽國務總理。後日方見鄭孝胥難以駕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為名,不要他了。最終鄭孝胥於1938年暴病死於長春。 鄭孝胥以清室遺老自居,以愚忠自取於溥儀。雖然其漢奸舉動為時人所不齒,然其書法獨成一家,尚頗有可取。其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據說,如今的「交通銀行」四字仍是沿用鄭孝胥的字。 羅振玉:國學大師與漢奸罵名集於一身 與鄭孝胥一樣,羅振玉也是一位清室遺老。兩人可謂追隨溥儀左右的「哼哈二將」,為溥儀的「復辟」大業常年東奔西走。
羅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清末讀書人出身,但科舉不順。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與王國維等避居日本,從事學術研究,1919年歸國,住天津,1921年,參與發起組織敦煌經籍輯存會。1924年奉溥儀之召,入值南書房。1928年遷居旅順。九一八事變後,參與策劃成立偽滿洲國,並任多種偽職。1940年6月19日,羅振玉病逝,終年74歲。 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這給在天津的溥儀帶來了希望,他越發傾向於藉助日本軍隊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復辟大業了。於是他開始積極地派人與日本關東軍取得聯系,而此時的羅振玉憑借著自己和日本軍方的關系,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1932年初,在鄭孝胥父子和關東軍的共同策劃下,溥儀很不情願地坐上了「滿洲國」執政的位置,而鄭孝胥則心滿意足地當上了「國務院總理」,一干就是三年。在「建國」初的職務任命中,羅振玉只是參議府的一個參議,與他的「理想」可謂相去甚遠。就在「封官」後的第二天,羅振玉就到溥儀面前想要辭掉這個不稱心的官職,溥儀對他作了禮節性的挽留,他卻說:「皇上屈就執政,按說君辱就該臣死,臣萬不能就參議之職。」可謂冠冕堂皇。後來溥儀為了安撫這個「老臣」,便讓他做了一任「監察院」院長,另外兼了個「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的閑職。但他終究是心有不甘,更何況是供職於他的老對頭的手下,於是1937年任期滿後,他就跑回了大連,在那裡他度過了最後的一段歲月。 從學術上來講,羅振玉和王國維一樣,堪稱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他和王國維曾共同創立「羅王之學」,他們以安陽之商朝甲骨、敦煌之漢魏簡牘、千佛洞之唐宋典籍文書等出土新資料為研究對象,把中國歷史向上推進一千餘年,取得了讓世人驚奇的卓越成就。他在學術上可謂識斷過人,頗有開創之功;但是辛亥革命後的他一直以大清遺老自居,追逐名利,涉足黨政,有著濃厚的政治色彩;而其一段出仕偽滿的不光彩的歷史更讓其背上了漢奸的罵名。

⑺ 漢奸張海鵬被抓捕是哪部電視劇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決戰江橋》,既再現了打響中國人民抗日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民族英雄形象,也揭示了那個時代侵華日軍頭目和一些鐵桿漢奸的丑惡嘴臉。
劇中由演員劉金山飾演的大漢奸張海鵬,在日寇面前奴顏婢膝、對抗日同胞凶惡殘暴的醜行,讓人無不切齒痛恨。
張海鵬其人其行,並非虛構。在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他是罪惡昭昭的大漢奸之一。
史料介紹,張海鵬早年因報仇殺人而逃入山中為匪,甲午戰爭前後,他投到馮德麟的大股胡匪綹子中,與馮德麟結為義兄。馮德麟歸順清朝,張海鵬任巡防隊管帶。此後在奉天講武堂學習。有傳說他和張作霖曾結為「金蘭盟友」,但在史料中卻找不到相關記載。
張海鵬生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小時候生過天花留下麻點,外號張大麻子,與劇中演員塑造的形象差不多。
1912年,張海鵬在馮德麟手下任第28師第55旅旅長,民國六年(1917年),馮德麟呼應張勛復辟舉兵,被段祺瑞逮捕而失勢。此後,張海鵬投靠張作霖。曾任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奉天騎兵第1游擊隊統領,後來出任遼寧洮遼鎮守使兼東北騎兵第32師師長。
當時已經年及花甲的張海鵬,一直覺得在奉系張家父子手下沒有得到重用。尤其他感到難以接受的是,張作霖「壓制」他還不算,等到少帥掌權,照舊沒「眷顧」他。
皇姑屯事件時,黑龍江省長吳俊升也被炸死,張海鵬一心想接這個茬,嘗嘗當封疆大吏的滋味。可沒想到,少帥卻讓萬福麟補了吳俊升的空。對此,張海鵬懷恨在心,產生反意。「楊常事件」時,東北政局一度緊張,張海鵬認為少帥處置失當,必難服眾,便想乘機造反。但局勢並沒有因此動亂,張海鵬也就蟄伏起來。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張海鵬再也忍不住了。在日本人的封官許願等利誘下,他決定不跟老張家幹了。很快,他便在洮南投降日本關東軍,還發表「獨立宣言」,並自稱「洮索邊境保安司令」,呼應關東軍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
1931年10月中旬,日本方面要張海鵬表明態度,並稱只要張海鵬「拿下」黑龍江,那麼,黑龍江省長就是張海鵬的。張海鵬欣然應允,准備「拿下」黑龍江。結果在進犯江橋時,被馬佔山將軍打得狼狽不堪。日寇慫恿他進犯熱河時,張海鵬率部傾巢而出,一路燒殺,投入了他的所有「本錢」為日軍「探路」。承德失陷後,張海鵬將「偽滿討熱作戰前敵司令部」遷至承德,又命第四支隊進駐豐寧,第三支隊進駐隆化。可以說,日軍入侵河北之所以進展迅速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60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7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5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3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8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4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4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5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