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擴張之路是什麼意思

日本擴張之路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8-01 01:03:46

Ⅰ 日本在哪一場戰爭之後進行瘋狂的擴張

故事還得從1905年五月的一個霧天的下午說起,兩支強大的艦隊在日本和朝鮮之間的對馬海峽相遇並對峙。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諸位尤須奮發努力。」日本艦隊司令東鄉向緊隨於旗艦天皇號之後的所有戰艦打出這樣的信號。

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峽海戰中

俄國人再也沒有什麼指望了。

因此當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和平會談後,他們不得不接受。

1905年9月5日,日俄雙方在美國經過了長達25天的談判後,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正式結束了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日俄戰爭。

日本擊敗俄國使其在對馬海峽的勝利進入高潮,向佩服不已而又惴惴不安的西方世界顯示了這一政策的極大成功。

然而,從封建制度向現代社會轉變的後面,隱伏著一種政治結構,這一結構中孕育了毀滅其自身的種子。

更何況,迅速形成的新國家並駕齊驅的是搖搖欲墜的君主立憲制,在世界其他地方差不多都要絕跡了的。

在對皇帝的名義統治像神一樣頂禮膜拜之下,是為了爭奪權勢而產生的利益沖突。

當選的政治家、巨商集團、出生名門的要人和野心勃勃且急不可耐的軍事組織,都在國內斗爭中不斷地檢驗著自己的實力,而這些斗爭對世界的安寧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中國影響】

日俄戰爭期間,中國東北是雙方陸上交鋒的戰場,當地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生命財產遭到空前的浩劫。

旅順的工廠被炸毀,房屋被炸毀,就連寺廟也未能倖免。

耕牛被搶走,糧食被搶光,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幾十萬人。

日、俄都強拉中國老百姓為他們運送彈葯,服勞役,許多人冤死在兩國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國平民被日俄雙方當作「間諜」,慘遭殺害。

這場戰爭不僅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粗暴踐踏,而且使中國東北人民在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人身傷亡。

對馬海峽之戰25年後,日本軍方實力最終佔了上峰,它將摧毀脆弱的日本政治體系,進而把大東亞,甚至半個地球帶進戰爭的深淵。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人的勝利是大東亞新秩序出現的有效標志,從此走上強國之路,同時也迅速走向擴張之路。

Ⅱ 為什麼日本老是想著對外擴張侵略

英國對外侵略是因為工業革命後,英國成為全球最發達的國家,而在那個落後就要挨打的時代,強大了就對外擴張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而與英國相似,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很快成為亞洲的強國,因此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之路。究其內因,兩個國家都是島國,自身的資源相對貧乏,一旦發生經濟危機,自身化解的能力比較差,因而急於對外擴張,一方面掠奪資源,另一方面轉嫁和緩解自身的經濟危機。

Ⅲ 日本是如何踏上對外擴張之路的

日本軍國主義幽靈再現
以1192年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被大權旁落的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鐮倉幕府(在鐮倉地區建立的大將軍府)為標志,武士階級掌握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國家各級政權。鐮倉幕府是日本第一個武家當政的政權,從此,專事征戰殺伐的武士階級成為統治階級達676年。1336年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為第二個武家政權,而德川家康於1603年建立的江戶幕府則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武家政權。日本的武士階級以作戰殺伐為職業,成為古代中世紀的軍國主義的鼓吹者,也自然是軍國主義體制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日本武士階級還在長達近700年的幕府時代,逐漸發展和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武士的人生觀、世界觀,又是武士應盡義務和職責等封建道德規范及行為准則。導源於神道、佛教、儒學的日本武士道,經歷了江戶時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維新後轉化為近代軍人精神的武士道三大階段,成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日本的對外侵略思想亦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日本古代,就已有關於神功皇後的神話傳說,即傳說她於公元210年征討新羅(朝鮮南部古國),三次用兵大獲全勝。後來統治者均大肆宣揚神功皇後開疆拓土之戰功,推崇有加。
到16世紀末,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首次提出征討朝鮮、進佔中國、印度,稱霸亞洲的狂妄計劃,並於1592、1596年兩次出兵侵朝。豐臣的擴張思想和侵略野心之大,集日本統治者之大成,達到空前程度。 豐臣之後,日本的統治者及許多思想家,不斷鼓吹其計劃、宣揚其思想,致使日本對外侵略思想在300多年間延綿不絕且日益猖獗。從18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力倡「海防論」、「開國論」、「海外雄飛論」及「攘夷論」的日本經世學家及維新運動的先驅者們,如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淵、藤田幽谷、會澤安、吉田松陰等代表性人物,都大肆鼓吹對外擴張思想。這些成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重要的思想來源。 同時,日本軍國主義也存在著深刻的社會基礎。
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完全是靠進行不間斷的瘋狂的侵略戰爭來推動的。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作為八國聯軍的主力侵犯中國,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出兵西伯利亞,1931年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通過這些侵略戰爭,獲得了巨額賠款,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大量財富,攫取了大片土地,其「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似乎即將實現。1931年,日本加強了國內統治,進入法西斯主義階段。在這個階段,日本軍國主義的體制最完整,表現最狂妄,日本軍國主義發展到頂峰,接著面臨的就是深淵。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聯合打擊下,日本軍國主義在1945年9月徹底垮台了。 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發展是與日本崛起同步的。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階段是孕育形成階段,大體從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戰爭結束的1877年。在這10年中,日本確立和鞏固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府,建立起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軍國主義的武裝和警察、監獄,並開始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標志日本近代軍國主義初步形成了。 第二階段是近代日本軍國主義體制完全確立階段。大體從陸軍卿(國防部長)山縣有朋發布《軍人訓誡》和《參謀本部條例》的1878年至簽訂《日英新通商航海條約》,發動侵中、侵朝的甲午戰爭的1894年。其間,1881年建立憲兵制度並發布《軍人敕諭》,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1890年發布《教育敕語》,1893年軍部的形成等均為其路標。日本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思想各領域確立起軍國主義體制。 第三階段是發展與演變階段。大致從甲午戰爭後的1895年至法西斯軍國主義確立的1936年或直到其敗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確立後就不斷地從戰爭走向戰爭,幾乎是每五年就對外用兵一次,直至其徹底敗亡。1936年「二·二六」政變標志法西斯上台,則是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極端表現形式。法西斯主義確立,則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最高形態。

Ⅳ 日本走上對外擴張之路的原因和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日本走上對外擴張的原因在於其自身的民族危機感。由於日本地處島國,土地面積狹窄,資源貧乏,而且又有很多的自然災害比如地震火山。在這種狀態下,加上日本民族頑強發展的內在動力,於是就要尋求對外擴張,你謀求民族國家的持續發展。

Ⅳ 日本對外擴張之路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日本對外擴張的話帶給中國的影響就是戰爭,然後連綿不斷的戰爭讓中國大眾遭受了很多的苦難。

Ⅵ 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那麼強大,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經歷了什麼

回看近代史,常會拿中國和日本進行對比,因為兩個國家國情相似,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和清朝進行洋務運動,時間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兩個國家最後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中間的差距是怎麼產生的呢?

如果只是進行教育,工業,經濟改革,那麼日本頂多發展成一個較為富裕國家,但是明治維新中一個重要環節是進行軍事改革,日本政府借鑒了英國,德國的兵役制度,開始規定日本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又積極從歐美各國引入先進戰艦,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大幅提高軍事預算,這些舉措都讓日本迅速崛起成亞洲的軍事強國。

日本之所以能在明治維新後,迅速崛起,不只是對政體改革那麼簡單,而是通過教育對民眾普及科學知識,發展工業增強國力,改革經濟確保發展穩定,進而支撐軍事工業發展的一次多維度改革運動

明治維新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案例,讓日本國力迅速增強,日本在經歷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後,積累了資本,也實現了獨立發展的目標,但是因為資源,地理環境,本土文化的影響,日本走上擴張之路又是必然的結果。

Ⅶ 6.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不久就走上對外擴張之路,主要是因為日本

答案是A。
國內市場狹小,資源不足才是擴張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需要廣闊的市場。市場狹小其實並不是日本一個國家的問題。老牌帝國注意。英國,法國等。後起之秀德國,哪怕是俄國都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才想方設法的打開一些國家的國門。好吧自己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國。比如鴉片戰爭。我們戰敗了。除了賠錢外,還開設了5個通商口岸,這才是英國人想要的。想通商賺錢。日本也一樣只是它做得更暴力而已,它崛起的時候,世界早已被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得差不多了。德國也是後起之秀也不甘心世界這塊大蛋糕自己只有小小的一塊。所以日本,德國才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上,上個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橫行,日本國內經濟蕭條。失業率高。日本才發動了戰爭,從而轉移國民的視線,軍工業更加發達,解決了就業問題,在中國佔領大片土地。資源豐富,可以以戰養戰。

Ⅷ 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

政治改革: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且天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

文明開化: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歷,改用太陽歷計日(年號除外)。

殖產興業: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設立工部省管理工商業;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國家的中央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殖產興業)。

大興教育:教育方面,設立文部省,頒布教育改革法令—《學制》,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將全日本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下設32個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每1中學區下設210小學區,每一所小學區設1所小學,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

軍事改革: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布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

社會司法: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建新式鐵路、公路。1872年,第一條鐵路——東京(新橋)至橫濱(櫻木町)間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7000公里。

(8)日本擴張之路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明治維新」後,日本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力日漸強盛,先後廢除了幕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重新奪回了國家主權,最終進入了近代化。可以說,「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日本從此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並迅速成長為亞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

日本走上強國之路,同時也走向擴張之路。明治維新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使之擺脫了民族危機,從此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第一強國。

Ⅸ 珍珠港事件後日本開啟了怎樣的擴張之路

幾個小時之後,麥克阿瑟將軍本人最後一個登上「唐埃斯塔班」號輪船,渡過30英里寬的海峽,來到蝌蚪形的小島科雷吉多爾島,這座島嶼扼守著馬尼拉灣的門戶。受美英輕視的日本法西斯軍隊,打亂了同盟國過去的一切估計和推測。他們來勢之猛,往往使華盛頓和倫敦的地圖室牆上的標針大大落於形勢之後。某一地點告急,要趕派生力軍去增援,但是被圍困的指揮官甚至還沒有接到無線電的通知,敵軍卻已先到了。珍珠港事變後的幾個月里,日本所征服的地區好像一把打開的扇子,扇柄就在東京,扇子的半徑長達3000多英里,向東伸展到中太平洋,向南伸到澳大利亞沿岸,向西直達印度的海岸。一個大帝國疆土擴張之迅速是史無前例的。

Ⅹ 日本為什麼走上擴張之路和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日本國土狹小多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人口又多,生存資源緊張,所以總想著爭奪更多更好的地盤。其實我國歷史上每次人口大爆發之後糧食不夠吃,也是必然發生動亂和戰爭的。所以珍惜資源,重視發展新能源,避免污染環境和控制人口是非常必要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9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6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