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痴人文化是什麼

日本痴人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31 02:57:00

㈠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什麼

日本的文化風俗是:

1、社會習俗

行禮在日本是一種很普通的禮節,一般只是淺淺地鞠躬。對年長或地位高的人,則應深深鞠躬。當你在日本朋友家作客的時候,要主動脫鞋,連拖鞋都要脫在外面。日本式面是日本人大聲地吃,表示對自己所吃的食物非常滿意。

2、服飾

男子和服的顏色較為莊重.單調,後背多飾有"家紋飾"。女性的和服比男式和服更加艷麗,腰帶更寬大,縫合處彷彿是個小包。女和服種類繁多,高檔服裝以真絲為原料,飾以綉花或手工圖案的圖案,價格十分昂貴。這一套和服,在影視和視聽媒體中隨處可見。

3、茶道

日本茶道聞名於世,是日本歷史悠久的茶文化的一種儀式,也是日本人款待貴賓的禮節。來自中國茶葉的日本茶道,它剛剛傳入日本,十分珍貴,飲茶成了上等階層流行的擺闊行為,後來經過幾位茶道大師的改造,將佛教的「禪」引入茶道中,使之逐漸完善,最後演變為貴族階層的一種禮儀。

日本人的禁忌:

1、語言禁忌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

2、行為禁忌

日本有紀律社會之稱,人們的行為舉止受一定規范的制約。在正式社交場合,男女須穿西裝、禮服,忌衣冠不整、舉止失措和大聲喧嘩。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

3、社交禁忌

日本人沒有互相敬煙的習慣。進入日本人的住宅時必須脫鞋。在日本,訪問主人家時,窺視主人家的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在日本,沒有請同事到家與全家人交往的習慣。日本人從來不把工作帶到家裡,妻子也以不參與丈夫的事業為美德。

㈡ 誰能幫我解釋下什麼是「町人文化」

日本在七世紀末期就興起了代表市民階層的「町人文化」,藝伎也在這個日本文化大發展的時期悄然誕生。
町人主要是商人,政治上毫無權利,經濟上依附於武士,在商品流通領域為武士服務,拿取手續費。他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也是一致的。武士賤視商人,商人處於四民之末。
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經濟勢力凌駕於武士之上。這樣,雙方的經濟地位顛倒過來了。商人雖然在政治上仍然處於無權地位,身份也仍然為四民之末,但在經濟上卻有致武士於死命的威力。武士雖然在政治上仍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在經濟上不得不對商人卑躬屈膝,拜倒在其腳下。商人和武士各自的經濟地位和他們各自的政治地位已經不相適應,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給幕藩體制身份等級制度帶來的巨大變化之一。
德川時代的商人有一個演化過程。幕府創立初期,主要是御用豪商。他們同幕藩權力密切結合,與領主融合為一體。如茶屋四郎次郎、後藤庄三郎等,任家康的親信顧問,掌握幕府的交通運輸、礦山開發、貨幣鑄造和外國貿易。御用豪商的經營是綜合性的,未有明確分工,如為領主采購、運輸物資、籌集經費、包收年貢、從事朱印船貿易等。他們的貿易量很大,手續費也很多,因此獲得巨利。但是隨著鎖國和朱印船貿易的終止,以及商業的發展和商人的分工,這些包羅萬象的御用豪商到元祿時期相繼沒落。
接著出現的是大坂和江戶的特權問屋商人。他們是適應全國市場的形成和商業的廣泛開展而生的,到元祿和享保時期已成一股巨大的勢力,對政治和經濟發生了很大影響。舉江戶三井為例:
三井原在伊勢松坂地區經商,以對大名、武士放高利貸和買賣米穀為主。1673年到江戶開吳服店,,採取批發和零售相結合的經營方法。批發買賣利潤小,但交易量大,薄利多銷,大賺其財。開店零售,現金交易便於資金周轉,是對經營方法的一大改革。以前,商人歷訪顧主(武士),採取定貨方法,或商人拿樣品到顧主處兜售,以後付錢。這種方法不利於資金周轉。因為生財有道,發展迅速,10年內在江戶連開三個商業店鋪和一個「兩替店」。據說僱傭伙計一千人,一天生意一千兩。另外還在大坂、京都開設店鋪。元祿時與幕府結合,當幕府的金銀「為替御用達」(金銀匯兌承辦商)。
最後在18世紀後半期19世紀前半期,隨著農民商品生產的發展,出現農村商人。他們與資本主義萌芽有聯系,在性質上與特權「問屋商人」不同,是瓦解反幕藩體制的力量。
町人不再受鄙視,生活也大大提高,大商人的生活甚至超過大名。大坂淀屋住宅有紅漆走廊,玻璃屋頂;禮儀也仿武家,女兒稱小姐,妻子稱太太;被稱為「僭上無禮」。
商人聚集財富之巨,社會地位的提高,生活水平的向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元祿、享保後,是商人左右封建社會經濟的時代。在文化水平上町人的水平也超過了武士。
商人勢力之伸長,不僅吞食了領主階級從直接生產者剝削來的很大一部分財富,動搖了武士階級的經濟地位,而且改變了社會風氣,由貴谷賤金變成貴金賤谷,腐蝕著武士階級。
山片蟠桃《夢の代》:若有金銀,遂致家富,愚者變智,不肖之徒也成賢者,惡人也成善人;若無金銀,遂致家貧,智者變愚,賢者也成不肖之徒,善人也成惡人。終於,依此興廢繼絕,生死盛衰,皆以有無金銀為憑。上自公侯,下至士農工商,皆以金銀為保身命之第一寶物也。」
因此,幕藩領主不允許商人勢力無限制的膨脹,為此不斷採取措施打擊、壓制商人勢力。如幕府下令棄捐,大名武士賴債,甚至用暴力對付町人。町人對幕藩領主有一定抵抗,例如不服從幕府的統制,加強同業團結,對賴債大名武士一致拒絕提供貸款,甚至僱傭浪人遊民與武士對抗(雇傭金,50、100、200不等,相當於300石、500石武士之收入)。
但總的來看,町人並未與幕藩體制深刻對立而形成為一支反幕府的力量。他們沉溺於太平時世的奢侈生活中,超然於政治斗爭之外。天災飢荒、百姓起義、貧民搗毀斗爭,他們不聞不問。開國後,陷於民族危機,全民族激動,他們無動於衷。當將軍上洛受命攘夷時,他們在一旁譏笑。在倒幕斗爭中,町人直到最後,中立旁觀,避免加入政治的漩渦。
町人文化的明顯形式還是浮世(享樂世界)的產物。它是由供人娛樂的女性、三味線(即三弦)的音樂、民間故事、新戲劇和木版畫組合而成的。其中以藝伎為最重要,因為她們既是城市娛樂的中心,也是日本社會傳統的特殊產物。作為供人娛樂的職業女性,德川時代的藝者(藝指的是表演藝術)是由高級妓女和舞女發展而來的,它們形成了貴族生活的一部分。到了德川時代,她們才成為新的、更廣泛的城市人口能擁有的一部分。在當時的社會,家庭生活無論是武士的或是尋常人的,都沒有自由娛樂。這種社會里沒有集會、舞會、宴會等男女混合的社交活動,家庭安排的婚姻又沒有兩性戀愛的機會,職業的、供人娛樂的女性就有重要的功能了。藝伎和她提供的環境就提供了妓院以外的、唯一的男女交往的機會。
町人的特點是:
第一,御用町人、御用商人。他們是寄生與武士而發展起來的。尤其江戶商人直接以武士為對象,寄生於武家,強烈依賴幕藩財政。大坂商人雖然與江戶商人有所不同,不象江戶商人那樣依賴領主財政,是這個時代比較獨立自由的發展的真正的商人,但也依存於武家的年貢米和國產品,依存領主經濟。他們不象初期豪商(朱印船貿易家)那樣有冒險創新精神。
第二,本身封建性很強。大商家內部組織屬於封建性的主從譜代關系,如有丁稚(學徒)、小僧(小伙計)、手代(伙計)、番頭(掌櫃)、別家(分家)、親類等身份區別。大坂商人也是一樣。他們同豪農、手工工場主和雇傭工人性質不同,在他們身上體現不出新的生產方式來。
第三,特殊的人生觀。江戶時代的商人是在太平盛世時代發跡的,但身份低,隨時有可能被領主一紙命令剝奪財產(例如,元祿至寶永年間,江戶的石川忠兵衛、京都的中村內藏介、大坂的淀屋辰五郎等豪商,因奢侈被責問,被沒收家財,並問「欠所」等罪),他們不象武士那樣受封建道德的約束,因此養成了町人特殊的人生觀。
町人人生觀的核心就是金錢和享樂。「金銀才是町人的姓氏系譜。」,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創立家業,45歲以後極盡游樂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口號是「不花越宵之金」。他們的生活貫徹了享樂主義、官能主義和頹廢主義。
衣:服飾集時代之精華。食:簡單的飯食月金100兩,而一個500石的武士的年生活費也不到100兩。至於喜慶宴會,更是奢侈。三井舉行求財儀式|「蛭子講」,僅作湯的鴨,就花費100兩。住:紀國屋佔地一條街,僅換草席之傭人,每天7名。
揮金如土之事不勝枚舉,例如:隅田川乘涼,飲過酒的泥金漆杯棄之流水而不要;京都町人絲屋十右衛門用銀300貫目買茶具;用金子賭錢等。
他們的時間消磨在游樂上面,看戲(歌舞伎、凈琉璃),看小說(好色物),茶道。特別是自稱「大通」,出入於花街柳巷,一夜千金也在所不惜。時之私娼壓倒吉原。縱情享受,今日有酒今日醉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尤其是出入游里,反映了町人極度矛盾的心理,想從這里尋求逃避的場所。
第四,町人文化的狹隘性。町人文化代表了江戶時代的文化。町人文化與封建道德相比,帶來了清新的空氣,是對封建儒學傳統的挑戰,有進步的一面。但是這種文化貫徹了町人一剎那的享樂主義、露骨的官能主義,向著頹廢方向發展。即使文學作品中有諷刺時政的,也都是不平不滿、反感積累的反映,而不是反抗性的表現,而且十分軟弱,經不起統治者的壓迫,就轉向了順應統治者的方向。町人文化教養超過武士,但他們的文化教養是與游里密切結合的,是在游里生活中培養出來的文化教養。因此他們的思想意識極為狹隘??,不能產生沖破封建主義的東西。日本學者奈良本辰也說:富裕町人不單為快樂亂花金錢,還想學到更高的品味,以與武士社會相對抗,從而創造出一種耽美主義。這與元祿文化中的散發美不同,而是受限定的美,反映了封建倫理的破綻。
總而言之,町人雖然有「天下町人」的氣概,有不把武士視為「武士」的意識,表面上「向公門鞠躬,心內實則氣吞千乘,奴隸農工」,但未引起對封建社會結構不滿,未起反抗意識,無改變身份階級秩序和突破町人處境之意志,不能建立自己的時代。因此在政治上表現為消極旁觀,甚至不聞不問而一味享樂。町人的性質決定它難成為革命的動力。

㈢ 町人文化重要標志是什麼

日本從西方學習現代科學。對中國現代文化起主導作用。

㈣ 日本恥文化,中國什麼文化,為什麼

恥感文化,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在對大量二手資料分析後,給日本文化類型下的定義,是在區別於西方「罪感文化」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恥感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恥感這種心理感受加以發掘、升華,使之成為一種文化積淀,對國人的行為和中國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深刻地影響到國家制度的設計。所以標志著一個國家性的文化

㈤ 日本文化是什麼

日本文化是指日本形成的文化事物。特別在古代前期(到平安時代前期),強烈受到中國的影響。後來,在平安時代由於停止派遣遣唐使(894年)以及在江戶時代實行鎖國令(1633年),發展了獨特的文化。不過在明治時代,由於外國要求強制開港,西方文化亦逐漸傳日到日本。現代日本文化很受歐美的影響,但是傳統的文化仍然受到保護,不時看見穿著和服的人在街上逛街。因為儒學對社會的影響很深,禮儀文化發達,忠於集團的觀念濃烈是日本文化的一個特點。

㈥ 日本的文化特點是什麼

日本文化最重要的是吸收了其他很多國家的文化,並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特點:矛盾性。最明顯的就是日本的禮儀和人際交往的關系......日本人在人際交往方面很開放,而禮儀有十分嚴格,就是它的保守性

㈦ 日本文化充滿了神秘,其中的侘寂、幽玄、物哀,分別指的是什麼

日本的文化是充滿神秘的,他們的侘寂、幽玄、物哀是日本美學四大概念之三,代表了他們觀念和審美,它們也有相應的文學類體式。

一:侘寂

日本的侘寂一般指的是那種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中心觀念就是「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義」。它是源自小乘佛法總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里的。侘是簡單樸素的意思,而寂則是窮厄之哀。兩者其實都帶有消極的感覺。

現在呢,其實侘寂就成為了遠離塵世,追求清新自然的一種向導啦,相比於其它兩者美就顯得比較蒼涼寂寥,比較沉重。

像著碗中的枯葉,它是一種自然的,蒼涼的感覺,樸素又安靜,這就是侘寂的美。


㈧ 江戶時代的町人文化是什麼

就是有關藝伎的一些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也是圍繞著藝伎出現了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狀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9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4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2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6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2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1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