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為什麼帶垃圾回家

日本人為什麼帶垃圾回家

發布時間: 2022-07-31 02:38:20

① 有沒有示例能說明日本人特別愛護環境,並保護環境啊

日本的環保意識
來到日本旅遊的人常常可以看到青山綠草的景區里樹立著「請遊客把垃圾隨身帶走」的標牌。在北海道的國立濕地保護區,我們發現濕地里鋪設了幾公里長的木板小道,遊客們都自覺步行在這些小道上,沒有一個人踐踏濕地。

學會倒垃圾
在日本居住,一定要學會一件事:倒垃圾。在我生活的社區,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倒舊報紙、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垃圾」。在樓下信箱處,貼著一張垃圾分類說明。附近的小超市都設有回收專桶,除了飲料瓶之外,喝完的牛奶紙盒包裝也在專門的回收之列。

日本在進入最發達國家行列的同時,擁有了工業大國中最高的人均壽命和森林覆蓋率,以及最發達的環保產業。而循環經濟的理念不僅被寫進日本的法律條文里,也深深地紮根在普通人心中。

曾是公害國
到過日本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如此干凈的國家從前可是著名的公害大國。二戰後,日本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學工業。由於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伴隨經濟起飛,日本的環境變得烏煙瘴氣,瀨戶內海也成為了著名的「死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環境污染造成居民患病的情況在日本比比皆是:在熊本縣,由於當地的氮肥廠直接排放含汞廢水,污染了水俁海灣而使當地漁民患上了水俁病;在四日市,由於石油化工廠排放廢氣,導致周圍許多居民患哮喘病死亡;在富山,由於當地的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含鎘廢水,許多居民患上了骨痛病。

開始的時候,地方政府和肇事廠家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千方百計地隱瞞實情。這招致了人們的強烈抗議。於是,在各方的推動下,除了頒布一系列環境保護法令以外,日本政府還力圖用文化理念去促進國人自覺的環保意識。

企業也環保
環保理念也深深植根於日本大企業的生產過程中。在參觀豐田汽車公司廠房時,我們發現,工廠污水處理池的最終排放環節竟然被當作一個養魚池,裡面養了很多漂亮的鯉魚。

同時,日本企業也開發出很多環保產品。日本企業已經掌握了從回收塑料瓶中提取樹脂的技術,使作為飲用容器的塑料瓶得以再利用。

目前,為了解決鋼材供應日趨緊張的問題,日本企業開始計劃用木材來建造高層大廈。木質大廈能夠減少環境負擔:加工、組裝乃至將來的拆遷都比使用混凝土簡單,且整個過程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拆除後的木材還可以再利用。

希望日本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能讓正在發展中的我國少走彎路,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環保的日本
十月四日至12日,我們廣東省大學生代表團對日本進行了為期九天的訪問。在日本,我們游覽了大阪、京都、神戶、橫濱、東京等地的名勝,還參觀了神戶市環境未來館、人類與未來防災中心等地方。通過幾天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及親身體會讓我對日本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其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日本城市街道的整潔。同樣是人口密集的現代化大都市,我們廣州在高層建築、立體交通等城市硬體基礎設施上或許並不遜色於東京、橫濱,但城市的衛生狀況卻差得很遠。在廣州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被人們隨手丟棄的紙巾、飲料瓶等垃圾,建築物的外牆也多斑駁不堪,而在日本的街道處處都非常整潔,不見一點垃圾,房屋也是整齊而干凈,就連公共廁所也一塵不染沒有一點異味。更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日本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說大型垃圾站了。別說是在銀座、新宿等繁華街頭,即便是在居民住宅區,除了飲料自動售貨機旁會設置一些供丟棄飲料瓶、罐的專用垃圾箱外你都找不到垃圾箱。據說日本人通常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帶回家。比如,homestay的那天,接待我的涼子小姐到神戶來接我去姬路。由於感冒,一路上我用了好幾張紙巾。當我問她這些紙巾要扔去哪裡,她很為難的告訴我垃圾箱很難找,還是先拿在手上等到了家再扔。雖然一路上帶著垃圾多少會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覺得不方便,但是客觀地講這種做法確實保證了城市整體的衛生整潔。如果我們國家能推出類似這樣的「把垃圾帶回家」的政策,我一定積極響應,努力推動。

參觀了神戶市環境未來館之後我對日本的垃圾處理問題有了更詳細的了解。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垃圾分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兩類進行回收,現在對垃圾的分類則更為細致。就兵庫縣來講,他們要求居民把生活垃圾劃分成6類,甚至於連飲料瓶都要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鋁罐等單獨處理。並還要求居民在丟棄這些瓶瓶罐罐之前要將其沖洗干凈。不同的垃圾要在每周不同的日子分開扔,且各種垃圾必須在當天早上8點之前扔在指定的垃圾收集處,如果錯過了時間就只有等下次收同類垃圾時再扔。據環境未來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像神戶市這樣把垃圾分為6類在全日本來說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日本南部的上勝町鎮幾年以前就已經對垃圾進行了34種分類,這個數字現在更上升到了44種之多。

另外日本對於如何扔垃圾還有許多具體的規定。比如,生活垃圾要用專門的垃圾袋裝好並封口,這種垃圾袋對環境無污染,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危險品如刀、碎玻璃等要用報紙包好,並貼上寫有很醒目的「危險」字樣的標簽。大型包裝用紙箱等則要展平,並用繩子系好。如果家中有什麼大型物品要扔,比如傢具、大型電器等,還要購買專門的大型垃圾處理券貼在上面,否則會被拒收。

如此復雜的垃圾分類方法聽起來也讓人頭痛,所以日本的兒童從小就要學習正確處理垃圾的方法。比如我們參觀的神戶市環境未來館(Kobe City Resource Recycle Center)就是免費向人們開放的,很多小學生、中學生會在修學旅行的時候到這里參觀。裡面的講解人員都是一些做義工的退休的老人家,他們會非常熱情地、不厭其煩地告訴你分類處理垃圾的重要性,並教你如何區分不同的垃圾。確實,要在日本生活就必須學會處理垃圾。對於不按規定處理垃圾的人,一般政府就會派人上門拜訪、說服。

日本是一個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丟棄的社會,為此日本政府及各界處處注意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政府的宣傳從以前的1R(recycle)轉變為3R(rece、reuse、recycle),也就是說首先要減少垃圾數量,其次是提倡重復使用和修理後使用,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最後才是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在日常生活方面,比如,各種商品的包裝上都印有保護環境的宣傳語。在啤酒罐上,除了印有提醒未成年人不得飲酒的字外,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這是鋁製品,請您配合回收」。就連人們平時使用的名片上,都堂而皇之地印上了「這是用再生紙印製」的字樣。

回頭來看我們中國,據說目前我國現存的生活垃圾超過60億噸,工業垃圾66億噸,而且每年正以1.3億噸的速度遞增。人均垃圾產量每天達到0.7公斤-1.2公斤。我們國家的垃圾處理問題嚴峻而迫切,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的做法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日本的環保農業

環保農業是由集約農業發展而來的,由於經濟方面的問題,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正相繼出台了一些具體政策來促進環保農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國民的環保意識,以期盡早實現農業的持續發展。

日本的水稻研究居世界先進水平,水稻生產也有其自身的特色。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產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土壤養分趨於不足,需要把人畜糞尿、植物殘體等用作堆廄肥施入水田,這樣一來,容易造成河流、湖泊、封閉性海域的富營養化,飲用水也可能受到污染。因此,有關專家從水出發構想了環保農業的具體姿態。

水的凈化。沿水流的凈化及廢水的重復利用:一方面,活化水田凈化機能,利用還原土實現硝酸還原;另一方面,利用水渠河岸的植物除去營養物質。

水的循環利用凈化:地下水通過管道灌溉旱田,其營養物質就被土壤及作物吸收而凈化,這種情況某些程度上需要有灌溉用蓄水池,和為抑制藻類的發生而配備的適宜的裝置。

建立地域水循環體系:將地域內地下水和地表水結合起來考慮,建立一個適當的地域水循環體系,以除去地域整體的富營養物質。為使地域外的負荷達到最小,而在地域內設計一個以農業為中心的地域環保計劃,發展環保型農業。

有機廢棄物的地域內循環處理。在地域環保型農業中,地域內產生的有機廢棄物要在地域內循環處理,或利用耕地的還原作用使地域環境得以凈化。

有機廢棄物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畜產廢棄物,以生產自給飼料,首要的是將畜產廢棄物施入耕地以維持其肥力,如價格適宜,也可考慮將這種處理推向市場。特別要注意的是飼料中的重金屬添加及抗生粉的使用要適度。

污泥,生活廢水、屎尿、村落排水中的污泥根據性狀和條件盡可能地進行適宜的耕地還原處理,但要符合一定的質地基準,與重金屬等有關的肥料取締法、土壤環境基準等對污泥的處理也有所限制。目前耕地還原量只佔污泥量的三分之一,預計以後隨著生活物質的改善、住宅建設和水道設計的發展,污泥利用率會大大提高。

食品產業,工、礦業副產物和廢棄物,食品產業副產物一般都做有機質肥料利用,預計隨著環保農業的強化,耕地還原量也會越來越高。工、礦業副產廢棄物如硫銨、氯銨、硅酸石灰等通過在農業上直接施用或經土壤循環而得以處理。

作物生產過程。建立地域內物質循環處理體系的基礎是地域內作物的生產過程。這種基礎決定了環境容量,成為地域環境計劃的根本所在。日本把有機、輪作、施有肥農業視為環保農業的核心,有機物是維持地力之本,輪作可以避免連作障礙,施肥可以調節作物的生長狀況。

農葯對使用者的危害及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日本地下水屢次查出超標有害物質。因此,日本限制在飲用水源附近空中撒播農葯,從而避免引起天敵的減少,提倡進行病蟲害的綜合防治,降低環境負荷。日本專家認為,由於不施用土壤消毒劑而使得輪作等措施對產量的增加不明顯,也應算作環保農業。

日本的環保農業計劃把「有機農業」作為其中一方面加以促進。典型的有機農業是無農葯、無化肥的作物栽培。環保農業吸收了有機農業的成果的同時,擬探索一條把糧食供給和環保分離開來的途徑。

日本人環保意識強

凡是到過日本的人,無論是常住,還是短期訪問或旅遊,幾乎都對日本良好的環保狀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裡山清水秀天藍,能綠的地方都變綠了,甚至許多樓房屋頂也栽上了花草。據日本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日本的綠化覆蓋率高達66%以上。由於綠色擁抱著日本,即使刮大風,也無塵土飛揚,多年來,日本從沒有發生過沙暴、塵暴。

據報道,日本重視環境保護也走過不短的彎路。二次大戰後日本百業待興,為了改變極為嚴重的困難局面,在恢復經濟的過程中,日本政府幾乎沒有考慮過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在六七十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曾頻頻發生破壞環境的事件,空氣污濁,環境臟亂,人們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脅。日本政府總結經驗教訓,一直把環保問題列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改變觀念加強環保意識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關鍵,為此,日本政府首先從孩子抓起。從小學到高中,環保都是學生的必修課。孩子們不僅在學校學習環保知識,學校還組織學生們走出校門,如組織學生作垃圾問題的社會調查,或組織他們參觀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等,以增加孩子們的環保知識和意識。就是組織學生外出旅遊,有的學校也不忘記在學生之間展開一項競賽,看在旅遊景點里哪個班級離開時比初到時更干凈。另外,學校還定期與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不少學校定期搞一些如廢品回收等與環保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將家裡的廢舊報紙、塑料罐頭盒等廢棄物帶到學校,由學校和家長聯席會把舊物資送到回收站,所得款項再給學生購買一些學慣用品。經過常年不懈的努力,重視環保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妥善並及時處理垃圾,日本政府還採取了一些具體措施。以東京為例,市政府將垃圾分為「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及玻璃瓶和鐵鋁罐等類,並統一發放回收桶,要求居民按不同類別將垃圾放入不同的垃圾箱內。盡管分類放垃圾比較麻煩,由於人們環保意識比較強,大家還都是很認真地去做。另外,日本有關部門將垃圾回收箱放到了一切可以放的地方,如商店、公園、停車場、街頭、廣場等,垃圾回收箱在日本幾乎是隨處可見,並有專人負責。

日本吸煙的人不少,有報道說煙民人數占日本總人口的38.9%,但在地鐵、電梯、賓館走廊、商場等公共場所是不允許抽煙的,人們也都自覺遵守規定。有的煙民煙癮很大,為了解決煙灰問題,他們外出都隨身帶著塑料或金屬做的煙灰盒,絕不隨地丟棄煙蒂。為減少汽車尾氣,日本政府鼓勵市民以自行車代步,並規定自行車可走人行道,以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工業廢料是造成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為此,日本有關部門採用了新的監視系統,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跟蹤運送廢料的卡車的路徑,卡車上裝有感測器,對有懷疑的工地不間斷地攝取衛星照片來核查土地形狀的變化,從而查出那些違法傾倒工業廢料的場所。

由於環保問題日益得到重視,日本企業的環保觀念也在發生變化。許多企業開始從過去被迫遵守環境法規到現在自覺地加強環境保護。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不僅影響全局,也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1999年以來,日本的「環境會計」制度在企業中迅速普及,實現「零排放」的企業在逐漸增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日本相繼制定了《容器包裝循環法》、《家庭電器循環法》、《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完善了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制。目前,日本政府擬訂的《循環型社會基本法》(草案)正在起步,這一法案的實施將使日本從現代經濟社會轉向「循環型經濟社會」。現代經濟社會最大特徵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經濟開發與環境破壞同步進行;而「循環型經濟社會」特徵是「最優生產、最優消費和最少廢棄」的可持續發展。「循環型經濟社會」的確立將導致產業結構的重大變革和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的轉變,並給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創造新的市場。日本通產省估計,到2010年,與環境有關的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15萬億日元增加到37萬億日元,就業人數會從現在的64萬人增加到140萬人。日本經濟計劃廳預測,到2020年,環境產業將是日本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重視環保已經成為日本舉國上下共同關心的大問題。

② 日本人為什麼要把狗屎帶回家

這里是說要帶回去處理掉,不要放在路邊不管的意思。日本垃圾箱是分類的,不像我們這里隨便扔,還有,花壇里都是狗屎會很煞風景的。

③ 日本這個島國為什麼那麼干凈

去過日本旅遊的朋友們都會發現,日本這個國家非常的干凈。

誇張到每天都會用清水來洗刷路面。

其實日本整體潔凈,並不是因為人家的保潔人員多,也不是國家多花錢去整理這個環境,而是國民的素質都高。

不會隨地吐痰,也不會隨地扔垃圾,愛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職責。

而中國人就不一樣,比如我生活在的小區來說,每天都會有人,從樓頂上往下面扔東西,當你半夜在睡覺的時候,經常會聽見垃圾落地的聲音,真的讓人無法理解。

難道是殘疾人嗎?走幾步路都不願意!

歸根結底,就是中國人沒有信仰來約束自己。

每個人的心態都是各掃門前雪。

垃圾分類在中國已經實行了很多年,每一個垃圾箱的旁邊,都會跟著一個可回收資源的垃圾箱。

但似乎,從來沒有人去進行垃圾分類。

而在日本,垃圾分類很精細,不單單只有兩個垃圾箱那麼簡單。

日本國土面積不大,如果再去破壞環境,那麼這個國家,應該是沒法繼續生存了。

④ 為什麼日本人把垃圾當寶貝

一個國家的垃圾多寡,與現代化社會的發達程度及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息息相關。

日本是一個比較注重環保的國家。最早在世界上建立並完善了政府、企業與國民「三位一體」的垃圾回收系統。所以,日本人均垃圾產量是世界最低的,只有410公斤。

在日本,每年年終,居民都會收到一張來年的特殊「年歷」,不同垃圾的收集日期都由黃、綠、藍等不同顏色按月日標明在「年歷」上,並配有各種垃圾的漫畫,對垃圾分類和每天可扔什麼垃圾使人一看便知。在新的一年裡,人們都要按照「年歷」上的規定來扔不同的垃圾。

日本對垃圾的回收分類十分仔細。有「資源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危險垃圾」、「塑料垃圾」、「金屬垃圾」和「粗大垃圾」等。在日本有些城市,垃圾分類已經達到幾十種。日本的每個家庭,都擺有分放不同垃圾的幾個垃圾桶,這種看似繁瑣的做法已經成為日本人的良好習慣。

日本對垃圾的分類回收管理也很嚴格。不同的垃圾只能在規定的不同日期、不同時間,扔到指定的不同場所。垃圾的收送,是居民將分好類的垃圾用垃圾袋包裝好送到各自小區指定的垃圾回收點,再由相關部門統一來回收。出行時,日本人的做法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帶回家。市民如違反規定亂扔垃圾,就是違反了「廢棄處置法」,會被警察拘捕並課以3-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980-3250元)的罰款。

在日本扔垃圾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定:可燃垃圾與不可燃垃圾要嚴格分開;舊書籍、舊報紙要碼放整齊並打成十字捆好;肉盒、奶盒等包裝容器要洗凈晾乾送回商店經翻新處理後循環使用;回收塑料瓶要先將瓶蓋擰下來,再將瓶體的塑料包裝紙沿撕口撕下,關鍵是用清水將瓶內沖洗干凈再分別收集。

如今在日本,環保和節約資源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並成為整個社會和每個國民的自覺行動,人們都會自覺地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

初到日本的外國人,都會對其嘆為觀止的垃圾分類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類有以下幾大特點。

日本垃圾分類

一是分類精細,回收及時。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這幾類再細分為若乾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為孫項目,以此類推。

可燃類:簡單講就是可以燃燒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膠製片,一般剩菜剩飯,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屬於可燃垃圾。

資源類:報紙,書籍,塑料飲料瓶,玻璃飲料瓶

不可燃類:廢舊小家電(電水壺,收錄音機)衣物,玩具,陶瓷製品,鐵質容器。

粗大類:大的傢具,大型電器(電視機,空調),自行車。

前幾年橫濱市把垃圾類別由原來的五類更細分為十類,並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手冊,其條款有518項之多。試看幾例:口紅屬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紅管屬小金屬物;水壺屬金屬物,但12英寸以下屬小金屬物,12英寸以上則屬大廢棄物;襪子,若為一隻屬可燃物,若為兩只並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屬舊衣料;領帶也屬舊衣料,但前提是「洗過、晾乾」。不過,這與德島縣上勝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該町已把垃圾細分到44類,並計劃到2020年實現「零垃圾」的目標。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區擺放著一排分類垃圾箱,有的沒有垃圾箱而是規定在每周特定時間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點,由專人及時拉走。如在東京都港區,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很多社區規定早8點之前扔垃圾,有的則放寬到中午,但都是當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環境或引來害蟲和烏鴉。

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當。

外國人到日本後,要到居住地政府進行登記,這時往往就會領到當地有關扔垃圾的規定。當你入住出租房時,房東也許在交付鑰匙的同時就一並交予扔垃圾規定。有的行政區年底會給居民送上來年的日歷,上面一些日期上標有黃、綠、藍等顏色,下方說明每一顏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往往會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每個垃圾箱上還寫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

三是人人自覺,認真細致。

養成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兒童打小就從家長和學校那裡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規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員的說服和周圍輿論的壓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謂一絲不苟,非常嚴格: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

四是廢物利用,節能環保。

分類垃圾被專人回收後,報紙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紙」為榮;飲料容器被分別送到相關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廢棄電器被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可燃垃圾燃燒後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註明了其屬於哪類垃圾,牛奶盒上甚至還有這樣的提示:要洗凈、拆開、晾乾、折疊以後再扔。

在垃圾分類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上世紀60年代的嚴重環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環保技術,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機又促成了最好的節能技術。就在認真克服一個個危機的過程中,日本把其他先進國家一一超過。

我的一位年長的日本友人曾被長期派駐西歐,他說起過每年回國探親時逐年難買禮物的「尷尬」。這是因為,他的親戚、朋友由原來追捧西歐產品紛紛變得喜愛精工手錶、豐田汽車、尼康相機等世界一流水平的本國產品了。如此成就的取得,除了有高效、合理的管理體系外,靠的就是廣大民眾的精神與干勁。而垃圾分類中透射出的那種認真精神,無疑是其中最放異彩的一個部分。

日本人最講認真、細致,這在眾多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東京都各商業區人行道上的地磚幾十年都不會出現凹凸不平的塌陷,建築師要求樓梯毛坯的背面等看不見的地方也要整潔光滑,等等,不勝枚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上述事例給我們很多啟示。僅就垃圾分類而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硬體還遠不能與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還是在軟體上,即在於政府和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上,在於政府關於垃圾分類的制度建設上,也在於每個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真細致精神和環保節能意識上。由此引申開來,只有大家都摒棄嫌麻煩的想法、大概其的思維習慣和安於中流的低標准,才有可能做到垃圾分類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消滅城市管理中「三不管」的死角,有專人來治理臟、亂、差的現象。

⑤ 在日本旅遊,大街上連個垃圾桶都找不到,但為何日本的街道還如此干凈

日本的大街上一直不像國內一樣隨處可見垃圾桶,但是由於日本民眾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們已經習慣了在出門的之前在包包內備好垃圾袋或者紙巾用來處理自己的垃圾。再加上由於垃圾處理比較麻煩,日本民眾在出行時也會盡量避免自己產生垃圾。這種行為習慣在國內並不多見。

所以說,日本的街道上雖然沒有垃圾桶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從小就養成了隨身攜帶垃圾袋的習慣,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法律和各種社會規則的規定下,也從法律層面阻止了自己做這種事情。

所以當我們去日本旅遊的時候,要提前准備好外出時候使用的垃圾袋或者環保袋。這樣就可以避免在遊玩的時候由於在街道上找不到垃圾桶導致手裡抓滿垃圾或者逼不得已只能扔在地上被處以高額罰款的尷尬處境。

⑥ 日本人愛干凈是與生俱來的嗎他們為何環保做的如此之好

去過日本的朋友常常驚嘆於日本人愛干凈的程度,不管是他們對自身的衛生還是對公共場合的衛生要求都非常高。有人忍不住想,難道日本人天生擁有愛干凈的基因,會比其他國家的人愛干凈一些?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愛干凈把環保做得如此好,一是因為他們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傳統,二是日本人從小就培養孩子愛干凈的品格。


以上兩個原因是日本人愛干凈,環保做得好的主要原因。我國人口眾多,素質也參差不齊,部分人不講究衛生,喜歡亂扔垃圾,導致城市的環境非常差。為此,我國要加強宣傳,從娃娃抓起,培養大家愛衛生的習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9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64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62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6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2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51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4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