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有多少人參加了戰爭
❶ 二戰時日本宣布投降,那時候的日本士兵還有多少
日軍不僅對許多亞洲國家發動戰爭,而且還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這需要大量的軍事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留在各種戰場上的日本人至少有500萬人。
❷ 二戰時日本宣布投降後日本國內還有多少男人
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總共只有400萬左右的成年數量。由此就可以看出,在二戰發生過程中,日本把很多青壯年勞動力全部都投入到戰場。甚至到後來為了能夠獲得戰爭的勝利,日本把一些女性也全部投入到戰場上。當時由於中國主義的影響,讓日本百姓都非常聽從日本政府的安排,認為戰死沙場才是實現自己價值最有效的途徑。
戰爭無論是獲得勝利還是失敗,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這明顯是普通老百姓不想看見的。如果發生戰爭的時間過多的話,同樣也會影響到這些無辜百姓的心理。在二戰剛剛爆發的時候,日本的全國總人口有7300多萬。但是經過這場戰爭,光日本士兵的死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500萬左右,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士兵大多數都是男性士兵,所以這500多萬人也大多數都是男性士兵。據統計在日本投降之後,日本的男性總共有400萬左右。
❸ 當年日本投降後 還有多少兵力
日本投降時,其在國內外之軍隊數量為:
(一)岡村寧次在我國關內戰場之中國派遣軍為1056000人,另日本海軍39729人。
(二)山田乙三在我國關外戰場之關東軍為664000人。
(三)安藤利吉在我國台灣及先島群島之第10方面軍為164000人。
(四)上月良夫在朝鮮之第17方面軍為294000人。
(五)寺內壽一在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印度之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之南方軍為743000人。
(六)今村均在赤道以南新不列顛島、布干維爾島、新愛爾蘭島之第8方面軍為70000人。
(七)日本國內東京的杉山元第1總軍、大阪的畑俊六第2總軍、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軍(包括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千島群島)為240餘萬人。
以上日本陸軍之步兵為164個師團(已除去被全殲之第29、43、16、26、24、62、109師團)又127個旅團(已除去被全殲之獨立混成第47、48、44旅團,步兵第68旅團)及旅團級單位,坦克4個師團又9個旅團(其中7個旅團在本土、兩個旅團在關東軍);高炮4個師團;航空兵15個師團(共轄67個飛行戰隊,19個獨立飛行中隊,8個飛行隊);騎兵1個旅團。陸軍總人數為5681600人。
日本海軍在投降時總數為1693000人。
❹ 二戰結束日本投降的時候,究竟還剩下了多少兵力
由於日本的軍工發展比較好,所以在亞洲戰場,日本的兵力損失是很少的,初步估計日軍在二戰後還剩500萬的兵力。
當年的日本和德國等國是法西斯國家。為了實現他們的野心,日本挑起了一場席捲全世界一樣的戰爭。在亞洲日本的主要戰爭目標是中國。為了挑起戰爭,他們找了各種理由准備這場戰爭。作為一個小國,他們想與全世界為敵。可想而知他們的野心有多大。
在戰爭後期,國際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巨大勝利。日本為了挽回局面,開始與美國作戰,使得美國將目標轉向日本。美國為了對付日本,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削弱了日本的國力,大大加快了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步伐。同時蘇聯也對日本宣戰,解決了日本軍隊在東北的問題,導致日本無力再次侵華。然而,日本隨後宣布無條件投降。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投降後,當時日本還有百萬軍隊。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數字。畢竟中國人民已經消滅了大量日軍。後期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蘇聯也消滅了大量日本有生力量。然而部隊還是那麼多,真的很震撼。
❺ 參加侵華戰爭的日軍有多少人
1937年,日本陸軍共24個師,其中21個師投入侵華戰爭,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8%以上,還有50%的空軍和40%的海軍力量用於侵華戰爭。1938年,日本陸軍共34個師,其中32個師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陸軍共41個師,其中投入侵華戰爭34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共51個師,其中34個師和44個獨立旅、混成旅團用於侵華,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0%,而用於南太平洋戰場的陸軍只有10個師,不及侵華兵力的20%。
據二戰日軍投降統計,1945年8月,日軍向中國戰區投降的兵力128萬餘人,這個數目超過了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的日軍總和,大約相當於全部海外日軍(不含向蘇聯投降的日軍數)的50%以上。
中國戰場斃傷俘日軍155萬餘人,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永垂青史!
❻ 東北抗日聯軍日本投降後剩下多少人
抗聯在1941年後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各部隊被打散不說,各級指揮員也所剩無幾),余部分為兩部分:前往蘇聯的兩千多人被編成遠東軍區第88教導旅,之後參加了八月攻勢,僅剩400多人;留在中國的加在一起可能只有千人,日軍後來又組織進攻死傷慘重,應該不會比教導旅剩下的人多。這樣算來,日本投降時抗聯最多能剩下七八百人。
❼ 日本投降後還有多少軍人在中國
日本投降後還有128萬軍人在中國。
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
❽ 侵華日軍總人數、投降總人數和全國抗日總人數是多少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2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讓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陣亡於與國軍會戰中。(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只有其中3名是陣亡於與八路軍會戰中。)除此,由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內主要以在日本佔領區內游擊戰為主。
據統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總共殲滅日軍52.7萬,此外還殲滅118萬偽軍。遠遠超過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八路軍、新四軍〕的殲敵數量。相比之下,八路軍、新四軍人數較少,條件較差。國民革命軍作為當時中國正規的政府武裝,戰績突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中國參與抗戰的人數一直都沒有定論。因為很多老百姓都會想方設法地打擊日軍,所以數字很難統計。
❾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八路軍還剩多少兵力
清朝末年開始,中國進入了恥辱的被侵略歷史,在這期間中國被侵略者瓜分了不少的土地,同時還讓他們搶走了不少的寶物,尤其是日本更是對中國進行大肆的燒殺搶掠。不過我們中國人也堅強勇敢的站起來,對侵略者進行反抗,直到1945年日本才宣布無條件的投降,並且向世界各國提交了正式的投降書,從此這場世界大戰結束了。而此時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么多年的戰爭當中八路軍還剩下多少兵力呢?其實數據公布出來大家可能根本想不到。
看完這里,想必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應該進行沉思,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緬懷那些為中國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革命偉人!
❿ 日本投降解放軍多少人
通常的說法是:解放戰爭開始的時候,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是430萬對120萬,國民黨的部隊應該包括向國民黨投誠的100多萬偽軍。這些部隊實際上裝備很差,士氣也極為低落,基本上算是湊數的。另外,國民黨陣營真正具備作戰能力的,是蔣介石的嫡系,傅作義系統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部隊,其他的如閻錫山的晉系,西南諸省的地方軍閥等等,基本上是白給的,主要負責後方的鎮守,要麼在正面戰場連戰連敗,要麼基本沒有上過戰場,唯一比較有戰鬥力的西北馬家軍,因為兵力很少,也沒有給整個戰爭進程造成多大影響。這樣算下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能夠投入作戰的兵力也不會超過200萬。
有一點可以看出共產黨部隊的多少:當年為了搶占東北,共產黨幾乎是抄出了所有的家底。當時毛澤東指出:哪怕現在的所有根據地都丟了,只要站住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依然可能勝利。即使如此,共產黨在1945年年中到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也不過組織了11萬部隊和兩萬幹部進入東北,當時中共對外宣稱八路軍、新四軍主力約有50萬人,這應該是正規軍的數目。還有一點,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前,劉鄧所部號稱兵強馬壯,擁兵30萬眾,實際上渡黃河、激戰魯西南躍進大別山的部隊只有四個縱隊12萬人,這應該是冀魯豫野戰軍的王牌主力。如果這么算,那麼劉鄧有12萬人,林彪有11萬人,山東不會超過30萬,華北聶榮臻所部是抗戰結束後共產黨唯一雷厲風行的裁軍的部隊,實際上在後來的戰爭進程中,因為裁軍,華北的部隊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建樹。彭德懷所部開始是四個旅約兩萬餘人,加上中原突圍的李先念、王震所部,能夠立即作戰的正規軍應該不超過60萬,當然共產黨的部隊還包括與正規軍數量大致相同的地方部隊,就是不能馬上投入作戰,但是佔用部隊番號的部隊。如果說民兵力量,統計是很困難的,隨著敵我戰線的展開,民兵隊伍的聚散實際上無法掌握。
應該說60萬對200萬和宣傳上說的比例大致相同,面對四倍於己、裝備、訓練、經濟條件都優於自己的敵人,共產黨實在沒有什麼勝算。但是隨著戰爭的展開,戰場外的人民支持因素、共產黨卓越的情報工作和機動靈活的作戰指導思想、廣大指戰員敢於勝利、善於學習的主動求戰精神完全彌補了軍隊數量、裝備等方面的差距,隨著戰爭的逐漸展開,共產黨的部隊以連讓自己領袖都吃驚的速度迅速成長為一支無敵於天下的力量,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反觀國民黨,政治上不得人心,經濟上殘酷掠奪,把所有的勢力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軍統、中統情報系統殘酷是殘酷了,卻激起了眾怒,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對手滲透的反面典型。戰略戰術上,從上到下幾乎沒有說同心協力過,爭權奪利、搶功諉過著有之,派系斗爭,借對方之手消耗別派著有之,勝不相慶,敗則龜縮者有之。士兵們更是厭惡作戰,逮到機會就當逃兵,槍炮一響,丟下武器等著投降的比比皆是。到了後期,共產黨的部隊里原國民黨的士兵幾乎佔到一半以上。著名的解放軍戰士在南京總統府撤掉青天白日旗歡呼的那個場面,後來有人說那些戰士原來甚至就是南京衛戍部隊的。
拋開雙方的宣傳,以旁觀者的角度好好審視一下這一場原來也許可以避免的戰爭,也有很多地方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