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調是哪些音
㈠ 日本音階是什麼
是西洋音階的CDEFGAB用日本傳統計數方式的いろはにほへと對應出來的。
平調子(HirajōshiScale)誕生的最初原因是為了讓日式古箏能更好地演奏三味線音樂。如今,它已經成為了最廣泛應用的日本調式之一。平調子包含了五個音,音程關系為1、2、b3、5、b6。
相關知識
1、C平調子
C平調子包含的音名為:C、D、Eb、G、Ab。
2、應用
在即興中,這個音階可以替代自然小調或和聲小調。
㈡ 誰能為我解釋一下中國與日本的曲調問題
1、日本民族民間音樂用的都是五聲音階性質的調式。日本民歌最常用的調式稱為「日本民歌調式」(原文:民謠音階),其調式音列與我國的La—Re調式相同,以羽(6)和商(2)為核音,日本民歌的旋律進行和基本音調,以四度三音列(如6 1 2或3 5 6等)為基礎。此外,日本民歌的調式也有用「律調式」(音列相當於我國五聲徵調式)的。還有一部分日本民歌採用日本傳統音樂的典型調式,叫做「都節調式」。如原來是傳統音樂箏歌的日本民歌《櫻花》,就是用都節調式構成的。它的特徵是:主音及其上方另一個核音為純五度關系,兩個核音上方的音都是小二度關系(如3 4 6 7 1 3)。有半音關系的五聲音階性質妁調式還有「琉球調式」,「去四七小調式」等。所謂「去四七小調式」,就是在自然小調式的音列中除去了主音上方的四度(四級)音和七度(七級)音的調式(如6 7 1 3 4 6,已除去2和5)。大家熟悉的《五木催眠歌》就是由去四七小調式構成的。總的說來,日本民族民間音樂的基本調式是四種:日本民歌調式、律調式、都節調式、琉球調式。
2、中國古時的音律也分為十二個半音,各律名稱分別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按五度相生法產生。後於明朝始創十二平均律。這十二個名稱也就是古人所用的音名,有固定的音高。首律黃鍾的音高相當於現在國際通用音律的f 1。
古時的定音器是十二個規定長度的竹管。其中黃鍾律管的長度約合現在的25.36厘米。這個長度也是古時的長度單位,叫「夏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人民畫報》上發表了馬王堆出土的十二律管的圖片,其最長的那隻長度為25.4厘米。)
因宮、商、角、徵、羽沒有固定音高,所以各種民族調式音階都可以有十二種不同的高度。不過現代人不會習慣「黃鍾宮」、「大呂宮」之類的語言。因此,在說明音階高度時採取土洋結合的方式,即「C宮調式」、「D宮調式」……。
宮、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關系相當於唱名1、2、3、5、6的相互音程關系。用簡譜記譜時,也可記成4、5、6、1、2(前三個音是低音,因這里無法加低音點而寫成了中音。下同)或5、6、7、2、3。因為它們都符合宮、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關系。所以,中學教科書上說宮、商、角、徵、羽就是1、2、3、5、6是不夠嚴謹的,只能說「相當於」1、2、3、5、6。
3、「鬼子進村」的音樂就屬於典型的「去47調式」,在6(低音) 7(低音) 1 2 3 4 5為序的音階中,第4個「2」、第7個「5」都不會出現。
6 76 43 43。。。6 76 43 43。。。
㈢ 日本那鍾很靜的小調是哪種音樂!!
一般稱"和室音樂",因為一般在家是,坐在廣緣上,品茶賞花,聽這種音樂最靈了.
因為這類音樂旋律緩慢優美,可以有平復心情的效果,所以被成為治癒系,而又由於和NEW AGE曲風相象,所以日本人也稱此類音樂為NEW AGE風格的音樂,不過這應該算是JAPANESE NEW AGE吧~~~
不過現在的日本NEW AGE音樂都比較現在,基本都用西洋樂器來演繹
如你所說的那種,應該是傳統的民族樂器.推薦這張<三味線·壹>專輯
http://www.15y.net/view.php?id=20481
應該還是比較符合你要求的口味的
㈣ 日本的五音階和中國古代的五音有什麼不同
日本小音階用日本民族樂器來演奏或伴奏,很有日本傳統的風味。最有名的曲子大概就是《櫻花》了吧。這個音階和你上面列的第一個音階有一個共同特徵,也就是包含兩個半音的五聲音階,而且其運用起來大多是小調式(6為主音,我也沒見過1位主音的,因為1沒有5支撐,便顯得不夠穩定,6和3分別有3和7支撐,這兩個音是這個調式里最穩定的音)。
日本大音階在近年更為常見(猜的,並沒有做專門研究)。這個音階可能來源已久,但近來更為頻繁的使用可能是世界音樂同化的原因。在日本電影、動畫和游戲的配樂里經常可見,很多還做成很大氣的音樂。 音又稱五聲。最古的音階,僅用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其聲漫而緩;肺應商,其聲促以清;肝應角,其聲呼以長;心應徵,其聲雄以明;腎應羽,其聲沉以細,此為五臟正音。相傳是由中國最早的樂器「塤」的五種發音而得名。
相當於現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2)聲韻學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宮、商、角、徵、羽,分別與喉、齒、牙、舌、唇的不同發音部位相配。梁顧野王的《玉篇》卷末附圖《沙門神珙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以及宋陳彭年等的《廣韻》卷末附《辨音五字法》都是這種分法。前者分為喉、舌、牙、齒、唇,所謂自內向外,後者分為唇、舌、齒、牙、喉,所謂自外向內。 戲曲演員准確地掌握了五音的部位,再配合「四呼」(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的運用,即能做到吐字准確,稱為五音齊全,而不能准確掌握五音的演員,被稱為五音不全。
古人通常以「宮」作為音階的第一級音,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音級,有時借代 「五音」。
㈤ 歐洲大小調式與日本調式音階有何區別
大小調式由七個音構成。大調音階為:1-2-3-4-5-6-7-1,小調音階為:6-7-1-2-3-4-5-6;
日本調式由五個音構成。有兩種,一種是無半音的五聲調式,一種是有半音的五聲調式。
無半音的五聲調式,日本稱之為「田舍節」調式:1-2-3-5-6-1;
有半音的五聲調式又分為兩種,一種為「都節」調式:3-4-6-7-1-3。另一種為「琉球」調式:1-3-4-5-7-1。
㈥ 請問中國五聲音階和日本五聲音階的區別
中國五聲音階和日本五聲音階的區別為:半音階不同、內容不同、流行范圍不同。
一、半音階不同
1、中國五聲音階:中國五聲音階沒有半音階(小二度)音程。
2、日本五聲音階:日本五聲音階有半音階包括 Mi、 Fa、 La、Si、 Do;Si、 Do、 Mi、Fa 、La ;La 、Si、Do 、Mi、Fa 三種形態。
二、內容不同
1、中國五聲音階:中國五聲音階是宮、商、角、徵、羽,相當於現在首調唱名的「do、re、mi、sol、la」
2、日本五聲音階:日本五聲音階有兩種:呂音階Do、Re、Mi、So、La;律音階So、La、Do、Re、Mi或Re、 Mi、So、la、Do。
三、流行范圍不同
1、中國五聲音階:中國五聲音階廣泛流行於亞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島、匈牙利、蘇格蘭民間音樂以及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
2、日本五聲音階:日本五聲音階是指日本自古以來流傳至今的古老的調式,在日本盛行。
㈦ 24個大小調分別是什麼
C大調,#C大調,D大調,bE大調,E大調,F大調,#F大調,G大調,bA大調,A大調,bB大調,B大調,以及同主音的小調C,#C,D,bE,E,F,#F,G,bA,A,bB,B小調,一共24個 。
西洋音樂術語。24大小調也就是調性(Tonality)。基本上西洋音樂是以七聲音階為基礎,大家從五線譜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線與間的順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個不同的音名。
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個不同的音,那是因為以上七個音,其音與音之間的音程距離並非都是半音。以C大調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與B,C*之間是半音音程外,其餘各音之間的音程都是全音。
(7)日本的小調是哪些音擴展閱讀
十二平均律是:
大調:全全半全全全半
小調:全半全全半全全
也就是指EF,BC之間是半音,其他的都是全音,所以把任何一個音當作主音都可以形成大,小調 。
c大調是:C D E F G A B C;
a小調是:A B C D E F G A;
同理D大調是:D E #F G A B #C D;
b小調是:B #C D E #F G A B;
注意在D大調,b小調里一定要有#F#C(升4升1)這樣才能形成十二平均律的關系。
c大調,a小調是沒有升降號的;
D大調,b小調是升4升1;
E大調,#c小調是升4升1升5升2;
F大調,d小調是降7;
G大調,e小調是升4;
A大調,#f小調是升4升1升5;
B大調,#g小調是降7降3。
㈧ 日本的音樂慣用小調,那是什麼感覺能給我介紹一些么像周傑倫的忍者中的開頭的電子音是小調么總感覺
最典型的你可以聽下櫻花和四季歌,小調就是以6為主音,給人感覺有點憂傷,暗淡
㈨ 日本傳統歌曲中常用的音階有哪些
1.日本民歌四度音列:C-bE-F
2.都節四度音列:C-bD-F
3.律四度音列:C-D-F
4.琉球四度音列:C-E-F
相關介紹:
日本音階的主要構成要素是首尾核音(指構成四度音列的框架音)成純四度音程而中間插入一音的「四度音列」,使用不同四度音列的主要音樂種類分類,可劃分中間音位置相異的四種類型,它們是日本民歌四度音列、都節四度音列、律四度音列和琉球四度音列。
(9)日本的小調是哪些音擴展閱讀
日本傳統音樂,日語稱作邦樂。通常都用「洋樂」做為反義詞,指西洋音樂以外的日本傳統音樂。相對於西洋音樂的七音音階,近世邦樂是五音音階(僅有do mi fa la si),邦樂的節拍多半為兩拍、四拍的偶數拍子,幾乎沒單數的拍子,且聲樂曲繁多,器樂曲顯少。
上原六四郎在著名的《俗樂旋律考》(1895)中的論述,也許是最早的運用近代科學方法來全面論述日本音階。其中對日本音階提出劃分為「田舍節」和「都節」兩類,各有上行形和下行形。「田舍節」指農村民歌的音階,「都節」指城市歌曲的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