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每次出發都帶旗子
1. 在日本旅遊時,看到附近出現橙色旗子後,為啥要快速離開
這是因為在日本如果有人在街上揮舞橘色的旗子,就說明即將有自然災害要襲來了,像地震、海嘯之類的。這時候一定不要慌張,聽從街上指揮人員的命令,迅速的往避難所轉移就沒事了。
但是日本的地理位置並不好,國內不僅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富士山」,而且日本由於地處兩個大陸板塊的交界處,所以地震也是會比較頻繁的發生、還要時常面臨海嘯的威脅。因此,日本對於災害的防護比較有經驗。
2. 日本的騎兵為啥要背個旗子啊
分兩種情況:
1、單純是區分敵我。不僅騎兵,甚至連足輕、鐵炮隊、弓兵隊都會背上一面旗子,那個旗子叫做「指物」。旗子上面印著家紋,所以就可以通過看旗子,正確點說是旗子上的家紋區分敵我。
2、傳令騎兵。背著旗子,但不一定印著家紋。例如德川家康的傳令騎兵就是背著印著「五」字的旗。
3. 古代日本軍隊打仗,為什麼士兵背後插個旗子
在影視作品中,古代日本軍隊打仗的時候,總有士兵背上綁著旗子,令觀眾費解。其實,日本士兵是在背後插旗子:背後有個布制的空筒,套住旗桿縫好。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代日本人打仗時,士兵的背後要不厭其煩地插著一桿旗子?要知道,雖然行軍沖鋒時萬旗飄飄,看上去很拉風的樣子,但背後插著碩大一面旗子,士兵跑起來頂著風,增加了阻力,豈不是更加辛苦?日本人為什麼固執地不肯拔下這個累贅?
至於國外,背後插旗、馬鞍上插旗,在古代戰爭中都是司空見慣。
4. 日本旅遊,為什麼大家一看到黃色旗子,就開始跑

建議大家在旅遊前一定要了解所在地的知識,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5. 日本軍隊打仗時,士兵背後插的旗子有什麼作用
打仗的雙方是有很大矛盾的,在背後插旗子就可以很好的辨別對方是敵是友,不會殺錯人。因為日本的國土面積是比較小的,也經常會發生地質災害,很多士兵在平常的時候就是農民,有事的時候才會上戰場。不過由於製造裝備的費用很貴,所以就沒有辦法讓士兵穿著整齊劃一的服裝,他們就發明出這種小旗子,這樣就能很好的辨認。除了這個原因,插著旗子也是有利於整頓隊形的,給人一種很整齊的感覺。
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士兵插旗子不是為了裝帥,就是為了辨認對方,也表示他們的軍隊是很窮的。
6. 古代日本士兵後背為什麼都背個旗子
旗幟,是古代戰爭的標識物,用來區分敵我、誇耀軍容的。日本人的旗幟也不外如此,只不過對中國人來說,日本人的各類旗子實在多了點、亂了點。古代日軍部隊都有軍旗。軍旗軍旗,一軍之旗,代表這支軍隊。軍旗上一般繪的是將領的家徽,也有例外的,比如武田信玄著名的「風林火山」軍旗,再比如侵朝猛將加藤清正的「南無妙法蓮華經」軍旗。軍旗一般都高達一丈,是由專門的旗手所持,這個不是插的;日本還有個類似於中國古代主帥旆旗的中軍大旗,叫馬印(馬標),這是一軍主帥的標志物,一支軍隊獨此一個,別無分號。有資格在主帥帳中持馬印的,都是軍中的勇士。馬印中,比較出名的是豐臣秀吉的「千升瓢簞」(金葫蘆)馬印。
日本士兵是在背後插旗子:背後有個布制的空筒,套住旗桿縫好。日本人稱士兵背後插的旗子叫「指物旗」。
字面上,「指物旗」就是指示、辨認的旗子,如果不插旗,士兵打仗時搞不清敵我,難免自相殘殺了。
日本從室町幕府時代以來,天皇一直是傀儡,幕府將軍也大權旁落,地方上諸侯割據,不大的國土卻分為幾十個「國」,這些「國」的統治者叫做「大名」,就是一方的土霸王,擁有自己領土的人事、財政、法治、軍事權,擁有獨立的軍隊。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很好戰,隔三差五要和鄰國打一仗,農民平時插秧耕田,戰時抓個長矛當足輕。軍隊打仗,誰都知道統一鎧甲整齊劃一最好,但眾所周知,古代日本很貧窮,物資極其短缺,對於大名來說,要給每個士兵都配備同樣的裝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怎麼避免混戰中,自家的刀砍到自家人呢?造價廉價、方便辨認的「背後插旗」應運而生。
再有。每個大名都有自己的軍旗,但是,為了爭奪權位,大名的內訌很厲害,經常是老子和兒子斗,哥哥和弟弟斗,臣子和主家斗,戰場上兩軍對陣,軍旗的矛盾就出現了:大家是一國人甚至一家人,軍旗上自然用相同的家徽,打仗時怎麼區別敵我?區分敵我的「指物旗」啊,由士兵插在背上,雖嫌累贅但一目瞭然啊。士兵插在背上的旗子,沒有軍旗那麼講究,一般就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布旗,顏色統一,上面繪有大名的家徽,稍微有身份的武士可以寫上自家大名,戰斗時可以背著旗子大喊「我鷲田三郎左兵衛討敵來了!」
順便說一句,背後插旗,並不是日本人才有,只不過大規模插旗子確實是日本軍隊獨家專利。中國古代軍隊,也有背後插旗子的歷史,只不過記載和圖像非常稀少,但並不是評書、京劇里那種枝枝杈杈的「護背旗」,而是叫「靠旗」、「背旗」。河北安平的東漢墓、四川瀘州的南宋母出土的壁畫和石像中,都有武士背後插旗的畫面。明代名將戚繼光的部隊里,也有專門插「背旗」的旗總,用來傳遞命令;連清代士兵也有背後插小旗的記錄。
至於國外,背後插旗、馬鞍上插旗,在古代戰爭中都是司空見慣。要說耍帥,波蘭的翼騎兵甩日本人十八條街。
7. 日本旅遊時,為何看到附近出現橙色旗子後就要撒腿就跑
因為只要一祭出橙色的旗子就代表有即將災難降臨,比如說火山爆發、地震啊什麼的。撇開日本侵犯中國的歷史不談,日本也是一個很美的國度,擁有很多的值得一看的景點。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舉世聞名的櫻花盛景和詩情畫意的富士山。我記得陳奕迅有一首歌就叫《富士山下》,這也是小編喜歡的陳奕迅眾多歌曲中的一首。
話說回來,在日本旅遊的小夥伴們,如果看到有人拿著橙色的旗子,什麼都別問,逃命要緊。看景雖好,但生命價更高。希望國人在外旅遊時,先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做一下旅遊攻略,可以讓自己玩得盡興,同時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
8. 日本人古代打仗為什麼都得在士兵背後插個旗子
其實,那個叫靠旗,主要用途相當於現在的肩章之類的,是敵我識別、本軍互相識別的。靠旗是指物的一種,所謂指物,就是軍隊中身份的象徵,增強氣勢,日本人打仗人太少,幾百人湊一塊打群架似的。插上靠旗就顯的氣勢大了很多。
靠旗是唐代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也就是日本平安時代。不過靠旗在中國主要是傳令兵和探馬斥候才使用,到了日本反而個個兵都插了。
明治維新以前,早期日本的軍隊里,能在戰時背上靠旗的也多是「目付」以上,統領百人以上的中下級軍官(不排除小領主撐場面亂發靠旗),那些「足輕」「足輕頭」一般是沒資格背靠旗的。這 些徵募於領主封地的農民軍是最低檔的炮灰兵種,最多發給一把鐵槍頭一條束帶(用以識別敵我),足輕頭也只不過是多了副胸甲。高等的武將,是憑借專有的盔甲(特別是頭盔)加以識別的,尤其是重要將領。
據史料記載,日本士兵裝束並不像電影那樣整齊,而是各種奇裝異服,有的帶個牛頭,有的畫個花面,有點左手有盔甲,有的右腳有盔甲,衣服顏色也大同小異,但是也各式各樣。
這種情況下綁個旗子的用途就明顯不過,因為你不是統帥長官級的人物,根本沒人認得你是誰,為了不自己人打自己人,綁個旗子好辨認和是合情合理的。
9.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兵步槍上為什麼綁一個旗子
二戰時日軍每個小隊都有一面掛在三八式槍身上的膏葯旗,能持有這面旗的日軍士兵,一般是小隊里的伍長或曹長(軍士)。
這面旗有指揮作用,日軍行進時,旗在隊形之前。同一小隊的日軍士兵根據旗的位置調整自己的戰術隊形站位,特別是在進攻作戰中,步兵作戰隊型常為一字型的散兵線,這時槍上掛著膏葯旗的鬼子軍曹一般位於散兵線的左側,做為該排散兵線的標兵。這樣這排散兵線的鬼子士兵只要看見左側的膏葯旗,就能清楚自己位置,明白是該前進還是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