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人怎麼飛長春

日本人怎麼飛長春

發布時間: 2022-07-27 05:10:40

1. 日本鬼子什麼時候進中國的

甲午海戰後日本進入中國東北,因中國戰敗割讓。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了武裝進攻。

柳條湖位於沈陽內城以北2.5公里處,在沈陽站與文宮屯站之間,關東軍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爆破地點,其原因有二:一是這里較為偏僻,便於行事;二是距東北軍北大營較近,便於誣為中國軍隊破壞,也有利攻擊。

18日22時20分,炸葯點燃,一聲巨響,震盪長空,炸毀一段路軌。以爆炸聲為信號、早已准備好的全副武裝的日軍便向預定目標攻擊,同時沈陽站附近的日軍大炮也向北大營猛烈轟擊。

23時46分,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義給旅順關東軍司令部發出第一份電報,謊稱中國軍隊在沈陽北部北大營西側破壞了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日中兩軍在沖突中。

接到電報後,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參謀長三宅光治、參謀石原莞爾等人緊急研究對策,一致認為此時是訴諸武力的「絕好機會」,本庄繁當即決定,按照預定的計劃,迅速將主力集中到沈陽,先發制人,「懲罰」中國軍隊,佔領東北三省。

19日凌晨1時30分至2時之間,本庄繁向關東軍下令:駐遼陽第二師,駐公主嶺獨立守備隊第一、第五營等迅速開往沈陽,攻擊該地中國軍隊;駐長春步兵第三旅准備進攻長春。同時,還向駐朝鮮日軍求援。最後,本庄繁將他的命令及戰況正式報告給軍部。為了便於指揮,19日凌晨3時30分,本庄繁率領關東軍司令部火速趕往沈陽。

9月18日夜,日本在沈陽的駐軍只有獨立守備隊第二營和第二師的第二十九團,人數僅幾千人。柳條湖事件發生後,日軍連夜向沈陽增兵。

駐扎在鐵嶺的部隊,於19日凌晨4時到達沈陽,配合第二營於5時30分佔領北大營;與此同時,駐扎在海城和遼陽等地的第二師所屬部隊及師長多門二郎也於19日凌晨5時抵沈陽,與原來駐在沈陽的第二十九團一起行動,6時30分佔領沈陽內城。然後該師又與獨立守備隊採取聯合行動,向距沈陽10公里的東大營進攻,日軍南北夾擊,東北軍和講武堂學員不戰而退,中午12時許,日軍佔領了這個東北軍的第二大營。

由於東北軍絕大多數部隊執行了蔣介石「不準抵抗」的命令,一夜之間,日本侵略軍便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沈陽城。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遼寧省政府、兵工廠、飛機場及一切重要軍政機關和東三省官銀號等悉被佔領,所有駐省城的軍警均被繳械。僅沈陽兵工廠,即損失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野戰炮250門,各種子彈300餘萬發,炮彈10萬發,東三省航空處積存的300架飛機,盡為日軍掠去;其唯一的金庫所存現金7000萬元,亦被洗劫一空。

9月18日夜裡,關東軍在南滿鐵路沿線展開了全面攻勢。19日日軍攻佔南滿、安奉兩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營口、田莊台、蓋平、復縣、大石橋、海城、遼陽、鞍山、鐵嶺、開原、昌圖、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本溪、撫順、溝邦子等地。19日凌晨4時,日軍向長春發動總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後在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毋須抵抗」的命令下含憤撤退。當日22時許,長春陷落。 此後一個星期內,東北三省淪喪。

2. 日本福岡有直飛長春龍嘉機場的航班嗎

沒有日本福岡到長春的航線

長春機場有4條海外到達航線,分別來自:

日本名古屋、香港、韓國首爾、韓國濟州島

3. 怎麼從日本飛往長春

沈陽走的話是日本航空JL782,不含稅2800,15:20-19:20,波音767-200 長春沒有直飛東京的飛機,最低的報價是在上海轉機,MU5630,11:25-13:50,轉機MU27116:30-20:30,報價是2430,但是考慮到國內航線還得交200的稅,不如在沈陽走,離家還近!勸你在沈陽走,我朋友去日本都是在沈陽或者大連走!

4. 在吉林長春做飛機去日本東京要多久

長春—大阪航班7月3日首航
信息來源:中國長春 發布時間:2009-06-19 閱讀:36次
[字體:大 中 小] 關閉 列印

即將開通的長春—大阪航班已經正式錄入銷售終端,旅客即日起就可以通過售票處查詢訂票。

據南航吉林分公司介紹,長春—大阪首航前五班特價為散客單程1050元(不含稅),30天內往返票價只需1900元(不含稅),另有優惠的免費行李額30公斤。出國務工人員及留學生免費行李額為40公斤。團隊價格(包含6~9人的小團)優惠幅度更大。國際機票稅款以電腦查詢為准。

該航線是在現有長春—仙台、長春—東京、長春—名古屋3條日本航線的基礎上,增開的第4條日本航線,新開通的長春—大阪航線將於7月3日首航,每周3班,班期為周二、五、日執行。

航班在7時40分(北京時間)自長春起飛,中途經停大連,13時30分(當地時間)到達大阪,14時30分(當地時間)自大阪起飛,中途經停大連,18時15分(北京時間)到達長春,航班號為CZ637/638,機型為空中客車A-319。

旅客在買票時請注意機票使用條件,以免給您的出行帶來不便。詳情請咨詢南航服務熱線95539。另據日本方面有關部門介紹,前期日本地區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5. 日本人是怎麼進中國的,

兵分兩路,前提是佔領東三省。
一路有由陝西出劍門關到漢中佔領四川。
一路出中原到襄樊。
將中國一分為三。

1914年 佔領中國青島,奪取德國侵佔中國的膠州灣.
1931年 九一八事變,一年內佔領整個東北,建立滿州國
1937年 發動盧溝橋事變,威脅平津

1874年 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94年 襲擊中國在朝鮮海域的運兵船,發動甲午戰爭 :
1894年 7月,日本軍艦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
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經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壯烈犧牲。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遼寧省。
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日軍進入旅順後,見人就殺,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 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3月,日軍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日軍所至,燒殺淫掠,無所不為,僅在田莊台一地,就殺死我軍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
6月,日軍再度登陸台灣。 11月,日佔領台灣全島。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范圍。
1900年 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鎮壓義和團等反帝愛國運動。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
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京燒殺淫掠。 1901年
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
1905年 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
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沈陽),並與俄為爭奪中國領土在我東北進行大規模廝殺。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06年 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1907年 7月,日本與法、俄簽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范圍。
1914年 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日本對德「作戰區」。
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
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5年 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 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 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 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台,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
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餘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28年 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
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關東軍炸毀中國東北沈陽北郊的一段鐵路,反稱是中國軍隊破壞,並以此為借口,佔領了沈陽城,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變」(左圖)。此後不久,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淪於日軍之手,東北3000萬同胞受盡欺凌,流離失所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軍隊突然進攻上海,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著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的指揮下,奮起抗戰,這就是「一·二八」事變。愛國將士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迫使日軍三次更換主帥。這次戰事得到中國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而有力的支援
3月9日 溥儀到達長春,在關東軍導演下,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1933年
1月3日 日軍攻佔山海關。

3月9日 第29軍在喜峰口與日軍展開激戰。

5月26日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建立,馮玉祥任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

5月31日 《塘沽協定》簽定。

1934年

4月17日 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發表聲明,聲稱要排擠英美在華勢力,獨佔中國。

10月10日 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

11月7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成立,楊靖宇為軍長。

1935年

6月11日 梅津美治郎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

6月27日 《秦土協定》簽定。

6月28日 豐台事件發生,日軍非法進駐豐台。

8月1日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通稱《八一宣言》),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8月5日 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對華三原則。

10月19日 紅軍抵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今吳旗縣城),中央紅軍勝利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

11月25日 日本策動的「冀東防共自製治委員會」成立。

12月9日 北平爆發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

12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通過《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政策。

1936年

2月26日 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1月5日 綏遠抗戰爆發。

11月23日 「七君子事件」發生。

11月25日 日德簽定《反共產國際協定》。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24日,會談達成6項協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26日,張學良陪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侵華開始,
2月15日 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召開,22日結束。全會通過了實際上接受國共合作的決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月16日 日本外、陸、海、藏四相會議決定《對中國實施的策略》和《指導華北方針》。

7月7日 日軍在盧溝橋回龍廟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7月8日 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7月30日 日軍猛攻北平南苑,中國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23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次日北平失陷。

8月13日 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

8月25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0月12日 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2月13日 日軍佔領南京並開始進行大屠殺。

1938年

2月3日 徐州會戰開始。

6月12日 武漢會戰開始。

7月4日 國民政府規定每年7月7日為抗戰建國紀念日。

10月27日 日軍佔領武漢三鎮。全國抗日戰爭開始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2月18日 汪精衛自重慶叛逃投敵。

1939年

1月1日 國民政府重申嚴懲民族叛逆令。

6月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反對投降危險的指示》。

6月8日 國民政府下令通緝汪精衛。

9月1日 法西斯德國進攻波蘭,歐戰爆發。

1940年

8月1日 日本政府公布《基本國策綱要》。外相松岡洋佑鼓吹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8月20日 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

9月27日 《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定,法西斯軸心國形成。

1941年

1月4~11日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奉命北移,在安徽涇縣茂林地區遭國民黨軍隊7個師的圍攻,皖南事變爆發。

1月18日 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談話,揭露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摧殘抗日力量的反動實質。

6月5日 日機夜襲重慶,製造了較場口大隧道慘案,造成1萬餘人死傷。

6月22日 蘇德戰爭爆發。

12月8日 日軍襲擊珍珠港,轟炸菲律賓,登陸馬來亞,發動太平洋戰爭。

12月9日 中國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德、意宣戰。

1942年

1月1日 中、蘇、美、印、加、荷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共同宣言(即《26國公約》),後稱《聯合國宣言》。

1月3日 反法西斯同盟國宣布: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

2月1日 毛澤東在延安作整風報告,全黨開展整風運動。

5月25日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1943年

1月11日 中美、中英分別簽定《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廢除了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一系列不等條約。

9月8日 義大利宣布投降。

11月22日 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簽署了《開羅宣言》。

1944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關於1944年的方針》。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相繼發起春季攻勢。

2月1日,八路軍總部發布命令,要求各戰略區適時組織向日偽軍據點出擊。

1945年

2月4日 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

4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號召解放區軍民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和准備全面反攻。

4月25日 聯合國大會召開。

7月26日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6日 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棵原子彈。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並於9日發起進攻。

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

8月10日 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蘇等國發出投降照會。

8月10日~11日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連續發布了7道反攻命令。

8月12日 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縱隊展開大反攻。

8月14日 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投降詔書。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9月9日 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對華投降書上簽字。
1945年日本投降。

6. 日本人當年在東北留下多少種

在東北,如果你不去刻意追蹤歷史的話,日本並沒有太大存在感,但要是主動去尋找,你會發現日本的痕跡無處不在。

寫這個主題的時候,我想起來,在我身邊還有一點和日本有關的事。

我大舅姥爺,也就是我姥姥的哥哥,收養過一個日本孤兒,是個女孩。小時候我去他家,在櫃子上的鏡子相框里看過那個小姑娘的照片。

我記得她是一個人站著,是靠著還是把著一棵樹,具體姿勢長相記不太清楚了。這個日本姑娘後來離開了中國。

我聽家裡人說,她回到日本後,還會寄錢過來給我大舅姥爺。

電視劇《小姨多鶴》劇照
關於日本遺孤的事,有一部電視劇講過,是孫儷主演的,叫《小姨多鶴》。

據統計,當年日本撤退後,留在中國約有5000名孤兒。

這些孤兒大都是被稱為「日本開拓團」的後代,也就是日本向東北地區的先遣移民,將近20萬人。

而按計劃,日本要用20年的時間,向東北移民500萬人。

20年!500萬人!

真是不敢想像,如果日本不那麼貪婪,妄圖鯨吞整個東亞,在那時部分國家已經承認偽滿洲國的情況下,我們的近代史會是怎樣的走向。

...

日本當年在東北確實是下了狠勁的,這一點在東北的鐵路網建設方面體現得最為直觀。

我家在黑龍江的東部,每次出遠門,都要走從佳木斯到哈爾濱的鐵路,這條鐵路叫綏佳線,是偽滿時期修的。

在2018年哈佳快速鐵路通車之前,它是哈爾濱直接通往黑龍江中東部唯一的鐵路。

而東北未通高鐵的一些邊境地區,比如中俄邊境的黑河、密山、虎林,中蒙邊境的阿爾山,還有中朝邊境的臨江和集安,幾乎都還延續著偽滿時期的鐵路格局。

1945年東北地區鐵路網

2020年東北地區鐵路網

1950年全國鐵路網
對比日本撤離前和現今東北的鐵路線,以及建國初期全國的鐵路分布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當時東北的鐵路網相較其它地區密度高很多,所以在基建這一塊,不能否認,日本確實為東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

除了東北內部,中朝跨境的鐵路,也大多是在偽滿時期所建。

中朝邊境的城鎮,從北邊的圖們、開山屯、長白、臨江到南邊的集安、河口、丹東,都有通向對岸的大橋.

除了長白和臨江,其它地方又有鐵路橋,這和中俄邊境至今為止只有一座橋(黑河的中俄黑龍江大橋已經建設完畢,但還未通車)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集安鴨綠江大橋
在中朝邊境旅遊,跨江的鐵路橋一般都是個景點。

能作為景點,除了大橋本身所具有的時代感,站在高處還可以俯瞰一橋連兩國,感受國境線處奇妙的距離感。

在圖們的日光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座大橋架起圖們江兩岸的城市風光,只是大橋稍顯冷清;

另外因為戰亂,有的大橋橋頭還有碉堡,有的大橋在朝鮮戰爭時期被美國炸成了斷橋,顯得有歷史的滄桑感。

圖們江兩岸
日本當年在中朝之間修這么多的鐵路,一方面是為了快速將東北的資源運回本國,另一方面是想打造「滿鮮一體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調侃的那個「大東亞共榮圈」中的一部分。

抗戰結束75年了,現在再來看「滿鮮一體化」,這不正是如今很多人翹首以盼,期待著可以盤活東北經濟的方式嗎:

等朝鮮改革開放,從丹東修一條高鐵直抵首爾,又可以從琿春由圖們江出海到日本,直接打通東北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再加上中日韓自貿區,東北瞬間飛黃騰達。

當然以上暢想和日本的「滿鮮一體化」,在形式途徑和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從表象和結果上,確實追求的都是「一體」和「共榮」。

...

除了鐵路,日本在東北還有宏大的偽滿洲國都城建設計劃。

新京,也就是長春,是那時偽滿洲國的首都,日本人當年擬了個《大新京都市計劃》。

這份計劃借鑒了巴黎的城市發展模式,想要把長春打造成50萬人口規模,風格上接近澳大利亞堪培拉的花園城市。

這是個野心很大又很精細的計劃,從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統到公園綠地和城市建築樣式等等,涉及城市生活的每一處細節,都做好了安排。

待到日本撤離前,長春也確實部分實現了《大新京都市計劃》,據說那時長春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大都市,在人口規模和城市建設上都超越了日本本國的首都東京。

新京地圖
作為偽滿洲國的首都,長春自然是保留了很多日本的痕跡,街頭上無處不在日式風格的建築。

最顯眼的就是新民大街上的「一院四部一衙」,這種建築風格被稱為「滿洲式」也叫「興亞式」,是偽滿時期出現的一種特殊的建築樣式。

簡單來說,就是蓋著中式或日式「大屋頂」,同時摻雜西式風格的建築。

關東軍司令部

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除了這些原味的古建築,還有後來借鑒「滿洲式」建築形態,通過裝飾、色彩和材料沿襲街區的歷史環境,新建設的政府辦公類建築。

長春的日式建築除了「滿洲式」風格,還有大量的現代主義建築,而且這種風格不是僅僅局限在偽滿時期,長春的新建築或多或少仍然延續著這種風格,比如居民樓、商場和一些公共類建築等等。

只是這種影響逐漸式微,在一些不太被注意到的地方顯露出來。

長春街景
東北F4城市,哈長沈大,除了哈爾濱,另外三個在城市建築風格上都是受日本影響較重。

不過雖都是受日本影響,但由於建築藝術的發展,沈陽和大連與長春的「日式」建築長得不太一樣。

沈陽和大連作為早期滿鐵附屬地的大城市,從1904年日俄戰爭之後到1931年偽滿洲國建立,日本建築師在當地的建築活動引入的主要是西方古典主義風格和「擬洋風」,也就是模仿的西式建築類型。

所以從外形上相較受俄羅斯影響的哈爾濱,對於沒有建築知識的人來說,可能看不出太大區別。

沈陽火車站

大連民政署
而在偽滿洲國建立之後,受現代建築思潮影響,日本建築開始發展出具有自己特點的近現代風格,再加上考慮到東北地區的政治社會現實,建築要兼顧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所以在長春就出現了前面所說的中日洋混合的「滿洲式」風格和現代主義風格建築。而這兩種形式的建築,在沈陽和大連很少見。

長春偽滿時期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所以對於建築愛好者,在東北除了可以看到俄國人帶來的西方建築,也可以一窺日本建築發展史。

...

偽滿時期,東北發展得確實不錯,不過這建設不是為了東北和東北人民,而是為了更好地殖民和更方便快捷地掠奪資源。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那條從佳木斯到哈爾濱的鐵路嗎,那條鐵路很有意思。

按理說佳木斯作為黑龍江東部最大的城市,與省會哈爾濱之間的鐵路,其修建的目標應該是盡量最短最快。

可是這條鐵路,卻反其道而行之,放著松花江平坦的谷地不走,它竟然從三江平原上的佳木斯繞進了小興安嶺的大山裡,而且沿途經過的站點除了綏化都是些小城鎮。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設計人員的腦迴路,後來知道是日本人修的,我就明白了。

之所以火車要拐進小興安嶺,是為了那裡的森林資源,而鐵路到佳木斯後又修到鶴崗,又因為那裡有煤礦。

綏佳線
日本人當年修鐵路,主要目的不是改善當地交通,方便人員往來,而是哪裡有資源鐵路就到哪裡,

所以本溪、阜新、撫順、遼源、吉林、鶴崗、雞西這些產煤產鐵有水利資源的地方都通上了鐵路。

本溪的本溪湖煤鐵礦,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煤鐵廠礦遺址,廠里有個亞洲現存最早的煉鐵高爐,這是日本人早早就看上的地方。

從1905年日俄戰爭時期,日本人就在這里進行了煤礦開采,後來又采了鐵礦,設立了公司,也就是現在本鋼的前身。

本溪湖煤鐵礦遺址
在阜新和撫順都有大型的露天煤礦,不同時期在規模上輪流當過亞洲之最,它們也都是日本人開發的。

每年冬季吉林市的松花江畔都會出現霧凇,這個霧凇的締造者其實也是日本人。因為日本當年在松花江上游修了一座豐滿水電站,水電站冬季放水,水汽上升掛在樹上,就形成了霧凇。

霧凇
可以說東北的資源型城市背後幾乎都有日本的影子,而這個影子所帶來的不是城市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而是極其慘痛的歷史。

整個東北有15個萬人坑,日本當年每開個煤礦,每建個大型設施,都會帶來一個萬人坑。

前面所說的,阜新、遼源、鶴崗、雞西這些煤礦城市以及帶來霧凇的豐滿水電站附近,都有一個堆著中國勞工遺骨的大坑。

我現在寫的所有日本在東北的遺跡,這背後都是中國勞工的累累白骨。

阜新萬人坑遺址陳列館

日本為了保護自己的殖民成果:無限的勞力和侵佔的資源,以及准備下一步入侵蘇聯,在中俄蒙邊境修了大大小小十幾個軍事要塞。

這其中規模最大最出名的是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

日本關東軍要塞分布圖
虎頭要塞,整個工程全部挖在完達山中,規模巨大。走在裡面,就像是一座城堡,起居室、盥洗室、醫務室等等一應俱全。

可是內部的環境極其陰冷潮濕,只是在裡面呆了一會兒就很不舒服。無法想像當時修建要塞的勞工是何等的艱辛。

而伴隨著這樣一項大的工程完工,就又會誕生一個萬人坑。

虎頭要塞
說到日本殖民時期對中國人的殘忍,我想到東北還有一個日本的痕跡,位於哈爾濱平房區的731細菌實驗室。

我早就聽說過這里,可是一直沒去。後來上學時的日本教授島本來哈爾濱,想要我陪他去看一下,我這才去了。

731
當時教授和他老婆兩個人在每個展區都認真地觀看,我在前面快速的掃了一圈就出去了。

不舒服,特別的不舒服,感覺心口像壓著一塊石頭,悶得喘不出氣。

過了很長時間,島本教授才參觀完。

我坐在車上的副駕駛,看著他們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寒暄鞠躬了好一會兒,才一路小跑的回車里來。

他們進車的一瞬間,我就感覺氣氛有些尷尬,我剛想說,看完了,那咱們走吧。

島本教授就從後面碰了下我的肩膀,跟我和司機說,對不起,他老婆也連聲說對不起。

他這一說,我更尷尬了,我不知道是該回答,沒事,沒關系,還是it』s ok,似乎什麼回答都不合適。

後來我回頭尬笑了一下,但是確切說了什麼不記得了。

逝世者名單
那時是2013年,中國的GDP早就超過了日本。

雖然我成長在中國經濟艱難爬坡的時代,也經常接受各種抗日的宣傳教育,可是在我心裡,並未把日本當作一個還似曾經那樣的大國,想要報復他,需要他道歉,因為道歉是強者對弱者的安慰,而此時的我們已經不需要了。

所以日本在東北的遺跡,無論是任何事物,任何形式,我很高興,我們終於可以坦然面對,實事求是,而不用戰戰兢兢,帶著鐐銬起筆。

7. 2021年我從日本飛沈陽但是我家在長春,我可以回長春居家隔離嗎

2021年我從日本飛沈陽,但是我家在長春,我可以回長春居家隔離嗎?這樣是不可以的。你在上飛機之前必須要核算檢測。然後下了飛機,有工作人員就帶你去隔離14天。隔離以後檢測呈陰性才能讓你回長春。絕對不允許你回家隔離的。

8. 日本今天地震了,我姐姐在那裡打工,我想給她訂回國機票,請問現在日本哪個機場能飛回國內長春機場

成田機場關閉了,我朋友是11號MU522航班,東京成田——上海浦東的,航班取消,至今滯留在機場。

新干線停運,買其他城市回長春的機票無意義。

最新消息,朋友改簽今天MU524,預計16:22到達上海浦東機場。祝福他們!!!

9. 奇怪規矩,長春的左轉為何被稱為「大回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長春打車,會對一個現象感到十分奇怪,那就是很多計程車司機都會在不知道左轉還是右轉的情況下問你大回還是小回。長春人都明白這個意思。但是為什麼在長春,左轉是大回呢?

到了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整個偽滿洲國也不復存在,長春人民也得到了解放,日本留下的那些陋俗都一一被改正。包括左側通行也被改掉。但是大回小回這個詞已經是爛大街了,想改都改不過來,於是乾脆就直接用著,只不過和日本人在的時候意義不同,用大回表示左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8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20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