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戰為什麼會輸給美國
1. 日本二戰中海戰,怎麼輸給了美國
偷襲珍珠港沒有炸掉美軍的儲油設施,加上美軍主力艦隊出海演習,這樣美軍很快恢復了元氣。中途島海戰讓日軍損失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艦,美軍只損失一艘,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比拼,資源缺乏的島國日本顯然不能匹敵資源豐富工業強大的美國,美國工業巔峰時期,能在兩天二十個小時的時間讓一艘全新的航空母艦下水。損失多少都能補充,但日本損失就很難補充回來。
2.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日本會輸
由於日軍密碼泄漏,導致部署全部曝光
而日軍掌握的美軍動向是精心准備的誘餌
然後在美軍希望的時間和地點,被伏擊了
3. 二戰日本為什麼會輸給美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日本作為軸心國之一,在亞洲掀起一場戰爭風暴。當時的日本的主要精力是在中國的身上,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勝利使得他們的信心極度膨脹。當時美國的額米國在太平洋地區對日軍的補給航線造成很大的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打破美國對自己的威脅,日本的海軍不便謀劃一場偷襲運動,成功的將美國拉下水。在最開始的作戰當中,日本還可以憑借自己的提前准備跟美軍打的不亦樂乎,可是隨著美軍的反應日本在中途島之後便在無力逆天。
可以說日本招惹美國,本身而言便是一種巨大的錯誤,要知道兩者無論在國力還是工業上面都有著很大的差距。
一,資源,這點上看日軍便已經輸了一大半,要知道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論資源是非常的稀缺。僅僅是石油這一問題,日本便無力解決。要知道美國的石油是非常的充足的,而日本連航母前行的燃油都湊不夠。可想而知作戰到後期,日本是有多麼的痛苦,雖然有大量的武器可是就是沒有石油。從人口方面而言,日本也是絲毫不佔有優勢的,美國在下達動員命令後直接就來氣一直千萬級別的軍隊。
二,工業方面。當時美國的工業是佔有全世界的一半,反觀日本僅占據5%的產量。美國的工業產值更不是日軍能夠相比的、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遠甩日本幾條街這點在戰斗當中就表現的非常的明顯、當時的美日海軍進行交戰,美國的艦隊是越打越多,而日本的卻是卻打缺少。只能說日本和美國真的不是一個段位的。
三,經濟方面上看,美國的經濟實力是日本好幾倍,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富裕。就論黃金的存儲量來說,日本在中國的數次戰斗直接耗空國家的儲備資源。再看看美國,在戰爭結束以後大部分的黃金都跑到美國,再這樣的情況下日美交戰,完全就是日本在找虐。
四,技術方面。當時的美國的無論是科學家的數量還是技術的研發都不是日本能夠比上的。要知道當時的日本要不是有德國和義大利的支持,估計連航母都無法建造出來。歐美國家對於科技是非常的重視,日本的底子太薄弱根本很難追上西方列強的腳步,要知道科技上的差距是非常難以彌補的。
4.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中途島海戰中日本 為什麼會輸
可以這樣說,日本對同盟國宣戰,首先在經濟上就處於不利地位——這已不是秘密。然而,雙方在經濟實力上的那種完全的、巨大的不平等,一直使我感到吃驚。因此,我打算通過列舉一些數據使大家認識到這種巨大的差別。這些數據大多數是選至保羅·肯尼迪的著作《強權的興衰》(作者在詳細研究二戰的基礎上,在書中對各國經濟實力作了極好的分析,一本非常好的書)以及約翰·埃利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統計調查》,在這篇文章中將主要集中研究太平洋戰爭的兩大參戰國:日本與美利堅合眾國。
綜述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1939年在波蘭正式開戰,非正式開戰是在1937年,中國),美國已經歷了十年左右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經濟危機的深遠影響使得整個美國經濟呈現『疲軟』狀態。許多美國工人不是失業(1939年時大約1000萬人)就是未充分就業,並且我們的整個工業的生產離實際需求還差得很遠。用經濟術語來說,我們的『生產利用率』十分低。對於別的國家——特別是軍國主義國家,例如日本來說,美國當然會表現得很『溫和』並且害怕打大規模戰爭。此外,日本在與兩個大國的交戰中(1900年日俄戰爭,1930年日軍侵華)均取得了勝利,導致日本本國經濟呈現出『過熱化』(主要是因為其軍費開支常常維持在一個不正常的水平——1937年達到國民收入的28%),使得日本人錯誤地認為本國經濟與軍事力量都超過了與他們敵對的大國。然而,任何一個冷靜的觀察家都能注意到這樣一些重大事實——美國,雖然仍處於其經濟蕭條時期,仍有著:
1、將近兩倍於日本的人口;
2、7倍於日本的國民收入;
3、比日本多5倍的鋼鐵產量;
4、比日本多7倍的煤炭產量;
5、80倍於日本的汽車產量;
此外,美國還有其隱藏著的未直接體現在生產數字上的優勢。其中一個就是,美國工廠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要高於歐洲和日本,美國人的生產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兩方面結合起來,美國工人的人均生產力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另外,美國更樂意讓婦女為戰爭做出貢獻——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而軸心國甚至到戰爭末期都未在這方面努力過。所有這些因素意味著盡管美國處於經濟蕭條期,其戰爭潛力仍然比日本大7倍!而且隨著1939年美國經濟『疲軟』狀態的消失,這個差距拉大到了9至10倍左右。按保羅·肯尼迪所說,1937年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爭潛力如下表所示:
國家戰爭潛力
美國41.7%
德國14.4%
蘇聯14.0%
英國10.2%
法國4.2%
日本3.5%
義大利2.5%
七國總潛力90.5%
當日本人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開始覺醒。盡管美國的戰爭潛力大部分用在了對付德國上(不僅因為德國是軸心國集團中最強的,而且還有部分經濟原因),剩下的用來對付小日本仍然綽綽有餘。到了1942年中期,全球各戰場都已能找到美國人造的武器,實際上此時美國工業才剛剛開始全力為戰爭提供物資,除了供給自己的軍隊以外,美國人的裝備和供給還源源不斷地輸送給英國和蘇聯。到1944年,那些竭盡全力投入戰爭的國家,都開始達到其國力所能承受的極限水平(生產不再上升,而是呈穩定水平)這種情況導致了對工業的破壞、財政收縮、資源枯竭(例如德國和日本),甚至是人力資源的乾涸(例如英國和蘇聯)。相比之下,美國卻沒有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並且其經濟自從開戰以來就呈現出15%左右的持續增長。直到1945年,美國經濟才開始進入『飽和』狀態,這也難怪,此時美國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全球總量的50%!
軍工生產
用什麼方式來具體表示出日美兩國在戰時的軍工生產呢?我在下表列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數字。我首先從海軍艦只數量開始研究,因為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海軍艦只生產量
美國 航母 戰列艦 巡洋艦 驅逐艦 護衛艦 潛艇 日本 航母 戰列艦 巡洋艦 驅逐艦 護衛艦 潛艇
5. 日本海軍為什麼就打不過美國海軍
不是因為美國人多,也不是因為美國地方大,那時候沒核武器,所以這不是什麼很重要的問題。
主要是美國工業實力太雄厚,日本海軍打完中途島基本就報廢了。不是你想的什麼沉了4艘航母這么簡單,日本那時候最缺的不是飛機不是軍艦,甚至都不是石油,是飛行員。中途島一戰,海航最精銳的一航戰二航戰幾乎全軍覆沒,這幫飛行員是在中國戰場培養出來的,有1000多小時飛行訓練的王牌中的王牌。五航戰沒有參戰,沒啥損失,但是五航戰水平比他們差遠了。日本培養飛行員的速度跟不上損失的速度,這是日本打不過美國最主要的原因。至於為什麼,就回到了工業實力的問題上,航空隊培養飛行員要花很多錢,用很多油,日本擔負不起。美國飛行員訓練時間就500小時,沒有一航戰二航戰那麼多,但是培養幾萬這樣500小時的飛行員跟玩似的,日本怎麼能比呢。還是因為工業實力的差距,美國人有雷達,VT信管這種頂級科技,日本人只有貓眼,電探,三式彈,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6. 中途島戰役日軍占據優勢為何還會輸給美軍呢
在二戰同盟國和軸心國兩大陣營中,海軍實力勢均力敵的國家只有美國和日本。從實戰經驗分析,日本帝國海軍從建立之初就不斷進行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二戰初期偷襲珍珠港和進攻東南亞地區的戰爭,日本海軍幾乎保持了不敗的戰績。從這一點來說,在近代海軍史上日本帝國海軍的「戰績」,足以媲美當時最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
美國海軍在二戰初期不論是數量、質量還是作戰經驗方面都略遜於日本帝國海軍。最重要的是,美國社會在是否參與戰爭的問題上分歧嚴重,造成海軍對戰爭的准備嚴重不足,導致珍珠港被偷襲和菲律賓保衛戰的慘重失敗。美國海軍雖然在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幸運的是所有航空母艦都倖免於難,為其發動絕地反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軍大型航母在「珊瑚海海戰」中一沉一傷,山本五十六認為尼米茲指揮的艦隊最多還有2艘大型航母能夠參戰。因此,他命令瑞鶴號航空母艦在特魯克基地等待一批新的艦載機,受傷的翔鶴號則留在基地進行維修。如此一來,日本聯合艦隊只剩下蒼龍號、飛龍號、赤城號以及加賀號4艘大型航母。
而美軍憑借強大的工業能力,對受傷的約克城號大型航母進行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搶修,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平時需要數月的修復工作。約克城號趕在中途島戰役開始前重歸尼米茲艦隊的戰斗序列。美軍大型航母的數量達到了3艘,極大增強了尼米茲艦隊的戰鬥力。
山本五十六對美軍航母數量的嚴重誤判,導致聯合艦隊沒有充分利用其大型航母的數量優勢,對中途島海戰的結局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山本五十六能夠及時召回所有的大型航母,那麼這場決定太平洋戰爭命運的大決戰,很可能會有一個迥然不同的結局。
7. 二戰中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為什麼會慘敗
1942年6月3日到5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的親自指揮下,以絕對優勢兵力(共有8艘航空母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11艘戰列艦、21艘潛艇和四百多架飛機)發動了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參戰的艦只只有3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和233架飛機。出人意料的是,在這樣一場實力懸殊的海上較量中,美軍竟能以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147架飛機、307人陣亡的代價換取了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82架飛機。美國海軍創造了一個奇跡,那麼日軍為什麼會輸呢?
中途島戰役的作戰計劃在戰前被美國情報部門全部獲悉,這是日軍慘敗的首要原因。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成立了以羅徹福特為首的作戰情報處,其任務就是破譯日本海軍的軍用密碼。經過羅徹福特情報處的辛苦工作,美軍終於掌握了日本海軍25號的雙層軍事密碼。通過對大量被破譯的聯合艦隊的密碼的分析研究,逐步揭開了山本五十六中途島戰役的秘密。東京帝國參謀本部是在5月5日正式下達中途島戰役作戰命令的,到5月24日,羅徹福特就向美國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提供了日本進攻中途島詳細而准確的情報,包括日本參戰的兵力和編成,參戰部隊的具體部署,接近中途島的方向,進攻的准確時間等。
羅徹福特的情報為尼米茲和美軍贏得中途島戰役的勝利立了頭功。尼米茲根據這些情報說服了海軍總司令金海軍上將,使他放棄了堅持要由美軍唯一能參戰的兩艘航空母艦組成的第16特混艦隊留在南太平洋的主張,急令哈爾西海軍中將率第16特混艦隊火速返回珍珠港。在珊瑚海海戰中受損的約克城號也在尼米茲的親自指揮下只用了三天時間就修好了。考慮到美軍兵力有限,尼米茲根據他所掌握的情報主動放棄了阿留申群島,集中兵力對付突襲中途島的日本主力艦隊,也使得局部戰場的航空母艦比為4:3。
戰端未啟,天機已泄,這是山本五十六慘敗的重要原因,但是山本五十六自己也有諸多失誤。
失誤一:用兵分散。
山本五十六將他的優勢兵力編成了6個戰術編隊十多個艦隊,分散活動在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遼闊海域中,各個戰術編隊之間相隔很遠,一旦有事,根本救援不了。正如尼米茲所說的,「不管美軍多麼走運和有多大的能耐,也難靠3艘航空母艦戰勝和擊退日軍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以及大量的支援艦船」。
失誤之二:作戰目的不專一。
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島戰役有幾個目的:既要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又要佔領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這是造成其兵力過於分散的主要原因。我們從山本五十六的兵力部署可以看出,他將包括2艘航空母艦在內的三個艦隊派到阿留申群島,又派了4艘戰列艦和2艘重巡洋艦組成支援阿留申編隊,這樣就很大的分散了山本的兵力。就算美軍根本不知道日軍的作戰企圖,山本想同時佔領兩個相隔幾千公里的目標的決策就是錯誤的。
失誤之三:山本五十六在這場他認為是決定性的大海戰中,竟無視他本人歷來倡導的航空母艦和空中轟炸的巨大作用,仍然用傳統的海戰方式進行這場決定性的海戰。所謂的傳統海戰,就是大家把自己的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擺開,對轟!在中途島海戰中,山本五十六是把由他率領的以巨大戰列艦為主的主力編隊作為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編隊,而南雲的航空母艦編隊則是支援登陸作戰的力量。但是當南雲的編隊全軍覆滅後,山本五十六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一個事實,他的那些失去了空中保護的巨大戰列艦,無論其噸位多大,火力多麼強,根本無法應付那些隨航空母艦一起行動的,可以在任何海域作戰的美國俯沖轟炸機。
失誤之四:潛艇使用不當。
日軍的潛艇部隊按照計劃應在6月1日之前到達制定位置,但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艦隊不會在日軍進攻中途島之前出動,因此潛艇部隊比原計劃晚到了一天。而美國的第17特混艦隊恰好是5月31日離開珍珠港,順利通過日軍潛艇應布置的警戒線。這看起來是個小小的失誤,但是假如沒有這個失誤,日軍完全可以發現美軍的航空母艦,這樣一來,日軍航空母艦編隊也就不會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被美軍轟炸機突襲了。
此外,南雲的作戰編隊太過密集,未能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也成了美軍飛機的很好的靶子。要不然,3艘航空母艦無論如何也不會在6分鍾內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第2條和第4條歸根到底還是電碼密文被美國人破譯了。
日本方面: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南雲優柔寡斷,再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也是決定性的原因是南雲的運氣實在太差,呵呵。
美國方面:
還有一個原因是俯沖轟炸機飛行員的無畏,戰損率達到50%,幾乎相當於自殺式攻擊。
8. 中途島海戰日本為什麼會輸
因為美國發射4條魚雷,2條命中日本約克城號,1條命中日本護航的哈曼號驅逐艦,哈曼號驅逐艦隨即沉沒,因此日本失敗。
1942年6月6日3時45分,日軍兩艘重巡洋艦最上號和三隈號在濃霧中轉向時互撞,最上號重創,三隈號及另兩艘驅逐艦留下護航。
8時05分,中途島起飛的12架陸戰隊轟炸機追擊三隈號及最上號。三隈號遭到擊沉,而重傷的最上號則最後逃過美軍轟炸,返回特魯克島基地。美軍接著試圖追擊早在數小時前沉沒的飛龍號,不過只找到了谷風號驅逐艦。但是,雙方並無任何戰果。美軍特混艦隊撤離戰場。
13時00分,1942年6月7日13時00分,日軍伊-168號潛艇發現了約克城號,隨即發射4條魚雷,2條命中約克城號,1條命中護航的哈曼號驅逐艦,哈曼號驅逐艦隨即沉沒。
約克城號一直飄浮到第二天中午才沉入海底。被攻擊同時,美軍其它6艘驅逐艦曾試圖反擊伊-168號,但伊-168號最終安全撤離。中途島之戰以日本失敗宣告結束。
中途島海戰的影響: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此次海戰的特點是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艦炮射程之外,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
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沖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
9. 中途島海戰日本為什麼會輸 知乎
簡單地說,日本孤擲一注,為了滅掉美國艦隊,傾其所有地出動了日本海軍的艦船,飛機。而美軍破譯了日本的情報,在日本艦隊趕往中途島的路上進行了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