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為什麼去日本
Ⅰ 林徽因是個什麼樣的人
沈從文眼裡的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而我卻認為林徽因「美貌與智慧兼備,多情與專一並存。」
然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贏得了世人的尊敬與贊頌,成為近代中國男人們心中的女神。
Ⅱ 林徽因為什麼拒絕徐志摩
一、因為林徽因已經答應了要嫁給梁思成,兩家門第相當,並且那時徐志摩去了日本。林徽因自己都說徐志摩愛的不是自己,而是被徐志摩詩化的林徽因。
二、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新舊相兼,郎才女貌,門第相當。他們在婚前既篤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又因林長民是段祺瑞內閣中的司法總長,梁啟超做過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所以說是門當戶對。
三、林徽因
感情經歷
與徐志摩
徐志摩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為林徽因寫過很多情詩。兩人也都是以書信來往。在後來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同年3月與發妻張幼儀提出離婚。
之後,他們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並常有書信來往。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林徽因已嫁給梁思成。徐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已嫁做人婦的陸小曼很快兩人就相戀了,陸小曼為了徐也跟丈夫王賡離婚了。1931年11月19日准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Ⅲ 林家滿門英烈為國盡忠,是不能詆毀林徽因的重要原因嗎
林徽因,一代傳奇女性,人們對於她的印象是什麼呢?是民國美女,是民國才女,也是民國烈女。她原名徽音乃是取自《列女傳》的一句話,是指美德,美譽的意思,而確實她也做到了,但是無論楊絳還是冰心,又或者梁思成的續弦夫人林洙,都曾對其發表過不同的看法。
而且林徽因與新月派詩人徐志摩,以及中國哲學界第一人金岳霖都有過頗深的淵源,但是我們卻不能詆毀林徽因,因為不僅林徽因是烈女,林家滿門英烈,為國盡忠,堪稱後世楷模,極大地展現了我民族氣節。
弟弟林恆
林恆是林徽因同父異母的弟弟,與姐姐感情非常深,出生於這樣的書香世家,學習自然不落人後,最終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機械繫,本想靠著科技救中國,但是抗日戰爭爆發,他選擇最直接的方式,毅然參軍,成為了飛行員。
這在當時其實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兵種。一是部分戰機老舊,安全保障並不足,二是飛行技術確實有待提高,沒有充足的訓練就急匆匆奔赴戰場,也沒有更先進的指導型人才。
在1941年的某一天,在成都的林恆遇到空襲,日軍戰機在上空肆無忌憚地盤旋,林恆駕駛著戰機升空迎戰,可是那時我們飛機的性能極差,但是林恆還是靠著自己的本事依然擊落敵軍的一架戰機,可是最終也被對方包圍並擊落,這時他才25歲。
Ⅳ 林微因去過日本嗎
雖然林徽因的很多行程都有跡可循,但也只是大概,不可能每天每刻都會記錄,所以去不去過日本這個問題沒有太大意義,但是整過容是真的,看她女兒照片就知道了。
Ⅳ 林徽因簡介和埃舍而簡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漢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貫:福建閩候
職業:建築學家兼作家
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
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於福建閩侯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林長民早年留學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4-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游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人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1921年回國復人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築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去歐洲考察建築,同年8月回國。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築大師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
Ⅵ 簡單介紹一下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為「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和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Ⅶ 在1945年時,林徽因受美軍邀請,避免日本奈良文化古跡被誤炸嗎
說起中國的建築史文化,那當真是輝煌而璀璨,從萬里長城到秦始皇兵馬俑,從唐長安城到明清時的北京城,甚至可以說,中華大地處處都是瑰寶,只不過有的被發現了,有的被摧毀了,而還有的,還在地底深處或人跡罕至之地。而且每個地方建築,每個時期的建築,似乎都有所不同,湘西的吊腳樓、蘇杭的園林藝術,都讓人十分神往。
林徽因其實內心也很矛盾,她也想報仇,但終究還是理智佔了上風,在林徽因的幫助下,奈良縣幾乎沒有受到什麼轟炸,如現在很多去日本旅遊的人所熟知的平城京遺址、東大寺、法隆寺等著名景點,都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其中「平安京」更是有小長安之稱,據說是完全仿照唐朝時的長安所建,對研究唐朝文化提供了極好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