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高考叫什麼

日本的高考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26 23:13:01

1. 請問日本的高考主要考什麼,考試范圍是多少

日本高考不是一錘定音,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一月都有一次全國統一考試,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第二次專門考試。
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學歷的國家,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學歷會直接影響到其事業的發展和薪水的高低。而能否上大學,上什麼樣的大學,更決定了一個人進入社會以後起跑線的高低。要想出人頭地,必須有一個好的起點,在日本,高考就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

2. 日本的高考是什麼過去念大學要考嗎

日本高考分為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國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學,在每年的一月進行的一次全國統一考試,它類似於中國的高考,主要是基礎學科,國語、英語、數學、理科(物理、地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科。第二次專門考試,從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綜合能力考試。
一般過去交換是不需要考試的,但是申請大學的話視不同情況而定。

3. 日本也有類似高考么他們上大學怎麼弄啊

是的,在你的日語通過一級後,要參加留學生考試,才能進大學.
很多人也叫做留學生高考

4. 請問日本高考是怎麼樣的

日本現行的高考制度要求考生參加兩輪考試。第一輪是全國統一命題的「大學入試中心考試」,大學將按照該輪的考試成績來判定考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第二輪考試則由大學自行舉辦(有些類似於我們的「自主招生」),大學將根據學生所報考的專業對學生進行各項考試。一般國公立大學在第二輪考試時會採用「一般入試」,即以考試成績作為入學的衡量依據。由於日本人口減少,考生人數也在逐年減少,為了確保生源越來越多的私立大學採用「AO入試」(Admissions Office),即考生向學校提交自我推薦信,大學通過面試、小論文等多方面來考慮考生是否符合學校的招生要求。
2015年3月5日,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教育部)圍繞著取代「大學入試中心考試」的新高考方式、各大學自行舉辦考試時的評價手段為中心,開始了新一輪高考改革研討會議,研究報告結果將於今年年底匯總發布。
文部科學省決心推進高考改革的理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現行的高考制度太應試。文部科學省希望引入新的考試後,學生能夠做到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而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標准從只看成績變為:以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來綜合評價學生。不難發現,日本未來可能會實行的高考制度和「AO入試」有些類似。有些學者就很是擔心,為了維持生源許多私立大學的「AO入試」僅僅是走過場,這導致生源質量一再下滑,如果無法合理、公正地實行新高考制度,那麼這就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取笑日本人英語令人著急的段子不少,高考英語改革也被列入了研討議題。為了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TOEFL、TOEIC等英語能力考試的成績極有可能被換算成高考時的英語成績。如果這一改革成為現實,那麼全日本的高中生就不得不面對考托考雅的辛酸。
從一定程度上而言,日本的「唯學歷」之風與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時代推行的勞動派遣法加劇了日本社會的貧富差距,哪怕大學畢業也無法成為正社員(即正式職員),只能拿著時薪以派遣職員的身份在公司工作,從名校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可能性則高出許多,於是許多日本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在外上補習班。根據文部科學省在2010年進行的「子女學費調查中」,年薪不滿400-599萬日元的中低收入家庭每年也要花費接近20萬日元在孩子的補習班學費上。而根據日本生命保險進行的另外一項調查,在日本少子化日益嚴峻的當下,家庭的教育開支卻在逐年提升。2000年子女教育費用占家庭開支的32%,2012年已增至38.6%,其中教育費占家庭開支40%以上的家庭數量顯著增加。
哪怕考上了大學,也不全是順心的事。日本高考報名稱為「出願」,考生同時報考多所學校的情況則是「並願」,對同時考上多所學校「並願」考生家庭而言學費是選擇學校的重要依據。經濟低迷加之大學學費上漲,日本父母給子女的年生活費從2000年的156萬日元減少至2012年的122萬日元。文部科學省在2014年2-3月針對1163所高校的調查顯示,2012年大學中途退學學生佔全體學生的2.7%,其中20.4% 的學生出於經濟原因不得不選擇退學。這么看來,或許備考期間同樣「壓力山大」,但進了大學後日本學生所要面對的經濟壓力要比我們大出許多。

5. 表妹高二在讀,想去日本考大學,日本的高考和國內有啥不同,該怎麼提前備考

只能是高中畢業後、去讀日本的語言學校,兩年的語言學校期間,考過日語 1 級,參加留考(文化課)考試,留考有專門的輔導書,自學。拿著這兩個成績去日本的各個大學報名,大學初審合格後,再參加各個大學的考試、面試。日本的國力大學,還需要 托福 或 托業 的考試成績;日本的各個大學都是自主招生,具體的要求只能看各個大學的官網,以日語網頁為准,以英語或漢語網頁為參考。

6. 日本的高考制度是什麼 樣子的

日本學生參加日本的高考---大學中心試驗,需要先報名,然後參加考試的,就這么簡單。中國高中生不具備任何可能報考,不接受。留學生參加的是【日本留學試驗】。考任何一所大學的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條件因校而異。【選擇大學---看大學的募集要項--根據募集要項要求對照自己的條件---確定報考的大學---准備材料向大學提出申請---大學審查材料合格的,發放考試通知書----參加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大學判斷是否錄取---大學發放入學許可---考試完畢。】部分大學沒有考試這一項。考試時間、科目、內容等,因大學而異,具體看大學募集要項。日本沒有統一錄取,最後一個問題可以忽略不答。關於日本留學,在日倭駐華大使館網站有說明,先去看吧。日本的高等教育考試與錄取,和你理解的差距太大了。

7. 其他國家的高考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色

高考作為國內考生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應試教育的一大特色。

那麼其它國家的高考都是什麼樣的,可能每一個經歷過高三的人都想這樣質問這個世界。原因無他,只因為國內的高考實在是壓力太大,同時,一錘定音作為結果導向也讓太多人對國內高考充滿了恐懼。

我了個親娘咧,這讓我不得不猜想這大學是不是還有某藝術動作專業,不然為什麼要面試??扯遠了哈,單就說公平性,其實我認為日本的高考還要比我們參加的考試更公平一些,可能由於人口數量以及國土面積較小,日本並沒有類似於我們不同的各省份試卷,也就是他們只有全國卷1,不管在哪考的都是一樣的(倒是方便視力好的參考其他同學答案)。

總的來看,各國的大學前考試(高考)雖不盡相同,但總體上跑不出一個邏輯——即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其相對應適合的領域學習,當然,美國的高考科目相對更貼近生活一些,而日本的高考則顯得更偏愛細枝末節,反正我還是覺得我們的高考最好,畢竟,我早都考完了嘛~

哈哈哈哈。

8. 詳細介紹下日本高考 國立公立私立都是怎麼進行入學考試的考什麼具體點。

AO是Admission Office的簡稱。「AO入學考試」注重對考生的全面考察,側重面試,重點選拔有強烈學習願望、目標明確的考生。根據規定,下列標准當中,考生必須滿足至少一條,方能被錄取:學習成績優秀;在學術、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有突出成績;參加過志願活動;有高等技術資格證書;在高中擔任過指導學生工作;語言或計算機能力優異等。
「AO入學考試」的具體實施因大學而異。東北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等名牌高校側重「選拔」:先審核考生材料,要求合格者提交論文或報告以及詳盡陳述入學動機和目標的志願書,篩選之後面試。靜岡大學、立命館大學和福岡大學等則側重「體驗」:根據考生在模擬課程和研討會上的表現及其提交報告的內容和成果,判斷他們是否符合要求。
實施「AO入學考試」的國立和公立大學一致反映,通過這種選拔制度,招到了一批被學科/科目考試錯過的人才,這些學生入學後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慾望。

一、日本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簡述

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可以說是統一性和靈活多樣性並存的考試制度。日本也有全國統一的學力考試制度,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簡稱中心考試)制度。它是文部科學省(原文部省)下屬機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組織的,出題學科包括國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外國語等6學科。因每個學科包含若干個科目(如數學學科包含數學I、數學II、工業數理、簿記等7個科目),所以出題科目多達31個科目。中心考試出題的科目雖多,但參加多少學科、多少科目的中心考試,是讓所有考生都參加還是限定部分學部(系)、部分專業的志願者參加,中心考試和自校考試各科目成績在總分中的比重等在於各大學的判斷和決定。因為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間的組合沒有統一規定,所以各大學的招生考試呈現出靈活多樣性。利用中心考試的大學包括所有國立大學和公立大學以及部分私立大學。開始實施中心考試制度的1990年,利用中心考試的私立大學只有16所 (9個學部),之後逐年增多,2002年利用中心考試的私立大學增至311所(762個學部)。
日本大學的入學考試方式包括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制度,而個別考試主要包括個別學力檢查、小論文測驗和面試、職業高中,綜合學科畢業生選拔,特別選拔等幾種。一般選拔是通過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也可以是其中的一次考試),對一般考生進行選拔的考試方式是目前日本高校入學考試方式的主體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考入高校的新生占高校新生總數的65.8%。職業高中.綜合學科畢業生選拔是專門為職業高中,綜合學科畢業生留出一定招生名額,對其進行選拔的考試方式。特別選拔是相對於一般選拔而言的,包括推薦入學、歸國子女特別選校、社會人特別選拔等。除通過一般選拔考入高校的新生外,所佔比例大的是通過推薦入學的方式考入的新生,佔新生總數的31.7%。

二、日本大學入學考試的現狀

日本現行的大學招生考試是並行「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通過這兩種考試來綜合考察考生的學力、能力和適應性等。
(一)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簡稱「中心考試」,是由獨立行政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舉行的全國統一學力考試,其目的是「判定考生在高中階段的基礎性學習的完成程度」。考試科目共有6科31門,這6科是國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和外語,考生可以應所報考大學的要求參加1科、2科乃至全部6科的考試。各大學利用該考試主要是「判定考生是否達到了一定的學力水準」,在利用學科、科目和分數上各大學自主決定。截止到2002年1月,有95所國立大學的380個學部、73所公立大學的159個學部,310所私立大學的772個學部,共478所大學的1311個學部准備在2002年度的招生中利用「中心考試」。2001年度國立、公立大學利用「中心考試」的情況如表1所示。

(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
各大學自行組織實施的個別考試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個別學力檢查
個別學力檢查各大學組織實施的學力考試,其考試科目共有4科,考生可任選1科或數科。它根據大學、學部的專業要求等判定考生的學力、適應性和能力等。
2.小論文測驗、面試和聽力測試等
除學力考試(即個別學力檢查)以外,各大學還實行小論文測驗、綜合問題測試、面試,實際技能檢查和聽力測試。應當指出的是,近年來有的大學不進行學力考試,只以小論文測驗、面試等選拔學生。
3.以專門高中和綜合學科畢業生為對象的選拔
這種選拔是商學、工學、農學、水產學、家政學、護理學等類型的大學、學部為了招收有一定專業素養的新生,以進行職業教育的專門高中和綜合學科畢業的學生為對象而進行的有別於一般考生的招生考試,這種制度是從1996年度開始實施的。
4.入學選拔辦公室考試
入學選拔辦公室考試,即AO考試(Adrrassions Office)是由大學設立的專門負責招生考試的機構組織實施的考試。這種考試的特點是:大學為了招收適合自己的使命和校風的學生,而利用評價考生高中時的活動的文件、本人填寫的志願理由書、高中以後的活動報告書等材料和面試等,從多方面綜合評價考生的學業成績和能力;考試由專門的職員實施,周期為2-3個月。日本於1990年首先在私立大學導入這種考試,從2000年開始國立、公立大學也引入這種考試,同年有75所國立、公立和私立大學採用了這種考試。2001年有5所國立大學的23個學部、3所公立大學的6個學部實行了這種考試。
(三)特別選拔
各大學的特別選拔包括推薦入學和以歸國子女、自中國等返回者的子女、社會人等為對象的選拔。其中推薦入學跑的最快,所佔比率也最大。國立、公立大學也在利用。私立大學的學生有1/3以上是推薦入學的。推薦入學主要是參照高中的在校成績和校長的推薦書。其中推薦入學主要是依照高中校長的推薦,類似於我國的高中保送制度。

三、日本大學招生考試的多樣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日本高中教育的多樣化,其畢業生的能力、適應性和學習經歷更趨多樣化,與此同時,大學方面正在深入地向多樣化、個性化方向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各大學、學部為了招收到「想要的學生」(即適合各大學、學部的教育目的、特色和專業特性的學生)而在招生考試上注重從能力、適應性等方面綜合地考察考生。因此,作為聯系高中和大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及大學教育第一步的日本大學招生考試正在謀求向多樣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為考試機會的復數化,選拔方法的多樣化、評價尺度的多元化。
(一)考試機會的復數化
擴大考試次數,給一試失敗的考生以再次挑戰的機會,日本中心考試以及單獨考試相結合的現行高考制度,使得考生在一年內向多個學校多次挑戰成為可能,即實現「考試機會的復數化」是日本近年多次議論的話題。現在,日本的許多大學一般在前期日程進行學力考試,而在後期日程進行面試和小論文測試等。日本大學審議會在 2000年11月22日發表的咨詢報告《關於在學入學考試的改善》中明確地把「使考試機會復數化,構築使考生能重新應戰的體系」作為今後大學入學考試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日本大學審議會建議,今後無論是在前期日程考試還是在後期日程考試中都要用多樣化的評價尺度和方法考察考生。而中國除北京等地進行「每年兩次考試」試點外,均以一次考試定終身。我國應政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給考生再挑戰的機會,增加考生成功的機會。
(二)選拔方法的多樣化
現在,日本從促進以招收各種各樣的學生為前提的大學教育的靈活化的觀點出發,為了發現想要招收的學生,而注重從多方面考察考生的能力和適應性等,謀求選拔方法的多樣化。目前,在日本的大學招生考試中主要運用的是以下方法:筆試(如「中心考試」、個別學力檢查等),論文測驗、綜合問題測試、面試、實際技能檢查、聽力測試,有的大學全部免除這些考試,僅以高中的調查書等材料錄取新生。可見,日本在選拔方法多樣化上已經有了重大進步。應當看到,在選拔方法多樣化方面,各大學的個別考試是多樣化的,但「中心考試,還有形式單一之嫌。因此大學審議會建議:推進「中心考試的」資格考試化,在讀考試中導入聽力測試。
(三)評價尺度的多元化
評價尺度的多元化是指大學在招生時不僅看考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還看他們的興趣、特長、適應性和各種能力,從多個方面加以評價。日本不斷完善「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就是謀求評價尺度多元化的一千重要表現。另外,日本的大學在招生時注意參考高中的調查書和各種學習活動、文化體育活動、就業經驗、活動經驗等的記錄及成果等調查材料,也是對考生進行多元評價的一個重要表現。

四、中日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比較與借鑒

(一)我國高校招生考試制度屬高度統一的招生考試制度,日本則是相對統一的招生考試制度
我國高校招生考試從計劃、命題、考試、閱卷、錄取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國家統一領導、管理下進行的。在高度統一下的招生考試制度更具權威性。但又由於高度的統一性,使我們的招生考試帶有明顯的「一試定終身」的傾向。
日本的全國共同學力第一次考試是報考國立、公立大學的考生必須參加的考試,其具有資格認定的性質。這種第一次考試都並未完全決定考生該上哪所大學或不能上哪所大學。考生可以通過各大學舉行的第二次考試彌補第一次考試的不足,不至於因一次考試發揮不理想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日本的高校招生的統一考試是相對的統一,具有較大的彈性。
(二)日本高校招生具有較大的自主權,而我國高校在招生中由於政府行為較多,自主權較小
日本在兩次考試結束後,錄取新生的工作全部由各大學單獨自主完成,政府很少干預。相比之下,我國大學在招生中政府的行為較多。如招生計劃的硬性下達便是一個典型的表現。過去由於是精英教育,計劃內的招生數限制較為嚴格,學校招生數較少,因此統一計劃的招生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但是當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過渡時(主要指擴招後),政府下達的招生計劃連年增加,而高校接納新生容量的增長相對滯後,高校又無法自主地根據自己辦學的實際情況調整招生計劃。這樣就造成高校只能被動地去適應政府下達的計劃指標,所感受到的壓力一年比一年大,高校的辦學質量也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國高校目前需要量校而行的招生自主權。
(三)中日都很重視考生中學階段的學業成績,但側重點各異
我國歷來都非常重視考生中學階段的德、智、體等方面的考查。尤其是我國採用了會考制度,更顯得我國對考生中學階段學業成績的重視程度。這確保了我國高校能源源不斷地招到一批批可造之材。然而,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我國對考生中學階段的綜合評定工作在管理上與日本尚有一定的差距。中學在招生過程中的發言權較少,大學與中學之間的聯系還不夠緊密。
在管理上,我們能否借鑒日本的嚴格的調查書管理經驗,規范我國學生在中學階段的綜合成績評定?在會考制度的測重點上,我們可否借鑒其經驗,將會考成績也在升學考試中佔一定的比例,以減輕考生因「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壓力?這些都是我們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另外,我們應大力倡導大學與中學的多方面聯系,充分給予中學在招生工作中的發育權,使中學積極主動地迎接高校招生工作,而不是「積極」被動地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跑。2001年清華大學九十華誕期間,清華大學邀請了全國二百多所重點中學的校長,舉行了一次「21世紀中學校長論壇」。這是可喜的現象,說明我國高校開始意識到加強與中學聯系的重要性。
(四)中日兩國對學生能力的考核都很重視
日本採用的大學單獨考試,其根本目的就是考核學生學習相應學科所具備的能力,以利於以後的發展。我國於1999年,廣東省事先在全國實行高考科目「3+2」的改革實驗。「3+2」的出發點是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又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優勢和興趣去發展特性。這充分體現我國既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的發展,又重視學生個性的辦學指導方針。「3+x」模式是指語文,數學、外語3門基礎課為必考科目。另外各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特點,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6科中選試若干科,科目由各校自行決定。「3+X」的出發點是好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經兩年的試點工作,一些問題開始初露端倪。問題就出在「x」上。現在的「x」是否能真正考核學生的能力,值得我們深思。
(五)日本的招生方式靈活多樣,而我國的招生方式略顯單一
日本的大學在招生中採用了綜合選拔、推薦入學、調查書選拔、調查書初選等多樣化的方法。相比之下我國的招生方式就單一的多,雖然我國也有保送制度,但規模較小。我國在198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規定,由國家教委授權的高校可以招收保送生。 1988年,國家教委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保送生暫行規定》,確定52所面向全國招生的高校可以招收保送生,各省可以確定一兩所師范院校招收保送生。
顯然,我國在招生方法上已做了一些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較小。如上所見,保送的招生方法只限在幾十所高校和一些師范院校實行,而且比例也較小。這顯然實行范圍小了點。筆者認為,只要加強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我們是可以適當採用推薦入學的方法,擴大保送生的招生面。而這正是對學生平時成績的肯定。1996年上海大學把錄取推薦生的比率擴大到錄取總數的10%,就是一個好的例證。上海大學推行這項工作Ⅲ年來,對中學的素質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凡被錄取的優秀高中生在大學里都得到了好評。

五、結語

但是,我們在進行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時應重視考慮中國的國情,不能因噎廢食,為改革而改革。堅定走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道路,嚴格把住招生入學的質量關,應是我們現階段在進行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時應遵循的原則。在此原則之上,實行考試機會的復數化,選拔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尺度的多元化等是有利於我國大學招生考試制度的合理化的。改革的路還會很長,「吾將上下而求索」。

9. 日本高考是個什麼考法

日本的高考分為兩次考試,第一次為全國統一考試,第二次為各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

第一次的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出來後,考生將於二月參加所報考的學校自己命題的二次考試,這次考試由各大學自行主持,類似於中國的「自主招生」。
招生學校將報考考生的全國統考成績和自主命題考試成績進行綜合,擇優錄取。

10. 日本高考考哪幾門啊

日本的高考應該是【大學入試センター試験】。
又稱為「全國共同學力第一次考試」,這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主持的全國統一考試,性質和我國的高考類似,但實際效力遠不及。
【地理歷史、公民、國語、外國語、理科、數學1 2】,考生可依據本人志願報考大學的層次,選擇其中的科目參加考試。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5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2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