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中國用了哪些戰術
Ⅰ 日本侵略中國的路線
第一步是先佔領東北三省:遼吉黑,然後兵分二路。
一路從陝西出劍門關到漢中佔領四川,另一路直接出中原到襄樊,意圖將中國一分為三。
1、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最早應該從1876年日本入侵琉球開始,當時琉球是中國的土地,有一艘琉球船到了台灣,船員被台灣土著誤殺,日本人就以這個為借口進攻台灣。這是日本對中國最早的侵略,這場戰爭使中國失去了琉球,就是今天的沖繩島。
2、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經過平壤戰役、牙山海戰、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海戰、旅順戰役。日本奪去了台灣,還有二億三千萬兩白銀。
3、1905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日俄戰爭,經過旅順海戰、對馬海戰、旅順戰役、奉天戰役。日本將俄國的勢力趕出了中國東北南部,獨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大部分分地區的特權。
4、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撤向關內,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在這個過程中,規模比較大的戰役是江橋抗戰,其他都是義勇軍的戰斗。
5、1932年,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在上海與中國19路軍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最後中國軍隊撤出上海。
6、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中國29軍與日軍進行了長城抗戰,日軍在佔領華北以後一路南下,佔領了中國東南的大部分土地,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海岸線。
7、1938年以後,日本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了,雙方進入膠著狀態。
8、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陸軍戰略重點轉向東南亞。此間除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外,沒有更大的戰役。
9、1943年,日本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戰役最後以日本佔領廣西,部分地打通大陸交通線而結束。
10、1944年,中國軍隊開始反攻,發動了雪峰山戰役,消滅日軍2萬多人。
11、1945年,日本投降。
(1)日本入侵中國用了哪些戰術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強幾乎都欺負過中國。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失敗了。只有抗日戰爭,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實現了民族獨立並為實現人民解放創造了條件。
從而成為解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開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開端。
Ⅱ 1931-1945日本對中國的侵華行為有哪些
1931年
6月25日日本為入侵中國製造了中村事件。
7月1日日本警察在萬寶山地區鎮壓中國農民,製造萬寶山事件。
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
1932年
1月28日日軍製造一·二八事變。中國第19路軍奮起抵抗。
3月9日溥儀到達長春,在關東軍導演下,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1933年
1月3日日軍攻佔山海關。
3月9日第29軍在喜峰口與日軍展開激戰。
1936年
2月2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1月5日綏遠抗戰爆發。
1937年
4月16日日本外、陸、海、藏四相會議決定《對中國實施的策略》和《指導華北方針》。
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回龍廟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抗日戰爭從此開始。7月30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中國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23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次日北平失陷。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0月12日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並開始進行大屠殺。
1938年
2月3日徐州會戰開始。
6月12日武漢會戰開始。
7月4日國民政府規定每年7月7日為抗戰建國紀念日。
10月27日日軍佔領武漢三鎮。全國抗日戰爭開始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2月18日汪精衛自重慶叛逃投敵。
Ⅲ 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哪些侵略戰爭
第一次:甲午戰爭。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明治二十七年),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朝軍艦「濟遠」、「廣乙」,豐島海戰爆發,引爆了甲午中日戰爭。10月25日,日軍突破清軍的鴨綠江防線,入侵東北。第二次: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5月,列強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6月17日日軍派遣第5師團為主力、抽調第11師團部分部隊進攻太沽炮台,開始侵略中國。第三次: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開戰,侵犯了中國主權。第四次:1914年一戰正在進行,日本為了奪取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地,於8月23日正式對德宣戰,9月2日,日軍第18師團2萬多人在山東龍口登陸,正式入侵山東。第五次:1926年,日軍炮擊大沽口,驅趕馮玉祥。第六次:1928年,出兵濟南,製造濟南慘案,干擾國軍北伐。第七次: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三省。第八次:1932年,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第九次:1933年,熱河事變,攻佔山海關和熱河,並進犯長城其他各口。第十次:1935年,華北事變,策劃華北五省獨立。第十一次:1936年,進犯綏遠,被中國守軍擊退。第十二次: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八一三事變,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總之,日本多次侵略中國,是近代中國多災多難的根源之一。
Ⅳ 二戰中日本侵略者侵略了中國的哪些地方
東三省、熱河、綏遠一部、察哈爾、河北、山西絕大部、山東、河南大部、安徽絕大部、江蘇、浙江一部、江西北部、湖北絕大部(只有大別山在桂系手裡)、湖南大部、福建大部、廣東一部、廣西一部、雲南小部。
二戰期間,日本發了瘋似得侵略中國,曾佔領了中國26省1560餘縣市,侵略面積竟達660餘萬平方公里,佔領了中國土地面積三分之二以上。
除了人口和面積,日本在經濟發展上絕非「小國」。在「二戰」之前,日本經濟實力穩居亞洲第一,遙遙領先於中國等國家。經濟總量達到283億美元,是世界第6經濟國。日本海軍航空兵裝備的「零式」戰機,是整個太平洋戰場初期最優秀的戰斗機,在珍珠港戰役爆發後的6個月里,「零式」戰機幾乎統治了整個西太平洋的天空,讓美軍十分頭疼。
Ⅳ 中國近代史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哪些侵略戰爭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
近代史上一共發動了兩次侵華戰爭,一次侵台戰役,參與了一次侵華戰爭。
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史指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和1931——1945年的侵華戰爭。
一次侵台戰役是指1874年日本仔美國支持下侵略台灣,遇到台灣軍民的頑強抵抗,在英美的「調停」下,勒索白銀50萬兩才撤軍。
1900年參與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哪些侵略戰爭
第一次;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第二次;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佔東三省
第三次;1937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影響:1.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割據台灣、澎湖,割占遼東半島(後由清朝3000萬兩白銀贖回),戰爭賠款2億兩白銀,並取得與歐美列強平等的各種侵華權益,從而躋身於侵華列強的行列.此次戰爭對日本來說,是一次飛速發展的機會,日本從此擠進列強行列,然而三十年前日本卻也是個受列強侵略的小國.對中國來說,它開啟了列強在中國割地的先例,並且巨額的賠款加深了中國人民的負擔,開啟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2.1)在東三省獲得了豐富的物資(2)以東三省為跳板,進而殘食中國.(3)偽滿州國建立
3.影響:侵華戰爭是二戰中最為殘酷的戰爭,使的中國人民進一步滑進深淵,但是日本也受到應有懲罰
Ⅶ 日本侵略中國時,日本人是怎麼對待中國人的
摘要 1937年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Ⅷ 日本侵略中國的策略
日本侵略中國前是做過很多功課的。不是一個冒然的行動,之前日軍排了以土肥原賢二(1912年來到中國)為首的很多間諜去滿蒙,1928年張作霖也是日軍暗殺死的。因為張作霖主要駐軍在日軍對面,日方找人和張作霖談話,張說:「我姓張的不會賣國,也不怕死。」,日軍就發動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為侵華做了鋪墊。拉開了侵華的序幕。
到了31年初,在大背景上,當時中國的時局可以說類似古代的軍閥割據局面,前幾年中蔣介石發動政變,打敗了幾家軍閥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正和還在幼年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作戰,九一八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了,918之後,中國東北迅速淪陷了,31年7月當發生了國軍對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9月日軍就開始大規模侵華了。可以說,但是國軍主力在南方和共軍作戰,對北邊是不作為主要防禦方向的。所以蔣介石開始對日軍很放縱,想完成剿共在北上抗日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
但是蔣介石算錯了兩點,第一是低估了共軍的生存能力,第二低估了日軍的南進速度和攻擊力。所以到了32年1月的淞滬會戰時才恍然大悟,日軍來者不善。從這時起才開始正眼看待對抗日軍的軍事行動,但是他的中心還是放在了剿共上這段時間日本還在加緊部署大規模侵華做准備。到37年77事變,日軍開始大規模侵華戰爭。
從體來說,從1920-1937,日本人做足了戰爭准備,而讓日軍做足准備的就是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政策。
Ⅸ 近代日軍進攻中國軍事路線圖
日本進攻中國主要分兩線,一線從東北向華北進攻二線從長江口向南京及整個華東地區進攻;在拿下華北華東後日本又在最短時間內南北合圍消化掉中原地區。
拓展資料:
十四至十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
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參考資料:
網路-日本侵華戰爭
Ⅹ 日本侵華戰爭資料有哪些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日本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94年7月,日本軍艦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壯烈犧牲。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
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日軍進入旅順後,見人就殺,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3月,日軍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日軍所至,燒殺淫掠,無惡不為,僅在田莊台一地,就殺死我國軍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
6月,日軍再度登陸台灣。
11月,日佔領台灣全島。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范圍。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鎮壓義和團等反帝愛國運動。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
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那裡燒殺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
1905年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沈陽),並與俄為爭奪中國領土在我東北進行大規模廝殺。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1907年7月,日本與法、俄簽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范圍。
1914年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對德「作戰區」。
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
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 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台,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12月13日,日軍攻下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內幾乎無中國人的驚人局面。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數名五歲小女孩被奸殺掏心生吃,令人駭然。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1340多名村民,類似的屠殺在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比比皆是。6月,日機夜襲重慶,在校場口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採用「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等戰術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盪」,燒毀我房屋15萬余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2年春,日軍在冀熱遼區,自古北口到山海關約200多里的長城兩側,承德、密雲、遷安等9個縣內製造無人區,使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近50萬中國人過著非人的生活。5月,日軍五萬兵力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
1943年秋,日軍以4萬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縣平陽村一帶瘋狂掃盪87天,屠殺中國村民700多人,燒毀房屋5000多間。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
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