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東福窯出品茶碗大約多少錢

日本東福窯出品茶碗大約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7-14 13:01:28

1. 全國各地春節有哪些習俗啊

廣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廣州新年派發"利是" 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裡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亨崇說,早在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開始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傳統,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後便不殺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類就得在這之前准備。家中婦女把殺好的雞和豬吊在天花板上,等晾乾後燉熟,放在瓮內用酒及多種配料腌制。 侯亨崇說,這樣一瓮食品,不僅是團圓飯桌上的佳餚,往往還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到了除夕,吃團圓飯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眾多祭品中侯亨崇對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馬蹄長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強,以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關人家後繼有人的含義。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場常見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猶如一個托盤,口味也不一樣,所以每年福州會館都會替會員訂制年糕,好讓鄉親能品嘗到別具福州風味的年糕。 祭祖時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後盛在盤里擺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視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團圓飯桌上的一道飯後甜品,即使不吃,飯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紅糟雞、福州魚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團圓飯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還有一個頗有趣的年俗。吃過團圓飯後,父母都要用衛生紙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無忌,若小孩說錯了什麼話,希望神明不會怪罪於他。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門拜年之前,必須先祭天,竹篾飯是必備的祭品。飯是盛在一個竹篾編的容器中,當中要插一朵紙紅花,周圍則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據傳統這天福州人還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紅糟雞雞湯泡的面線,面里還要加兩個雞蛋,現在也有人以鵪鶉蛋取代。顧名思義,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侯亨崇記得,福州人的元宵節也很熱鬧。游神是一大節慶,響徹雲霄的鼓樂聲,簇擁的群眾,此起彼落的爆竹聲,把喜慶的氣氛推向最高潮。 侯亨崇於1959年20歲那年回到新加坡。這幾十年來,因為各種因素,福州人過年的傳統習俗已無法完整保留下來。 侯亨崇說,比如很多福州家庭都加入了非福州籍成員,為了適應不同籍貫成員的飲食習慣和喜好,這些家庭不得不加入一些非福州食品,使得團圓飯桌上的食品再也不是單純的福州食品了。 他說:「這是時代改變的結果,年長的福州人不應固執己見,在以和為貴的原則下,我們應順應時代作出適當的調整。」 老上海過年習俗 春節在中國延續已有數千年。但長期以來,「春節」之稱是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孫中山下令全國改行陽歷,隨之,新年也應換在陽歷元旦了。然而農歷新年畢竟已成全民皆慶的傳統大節,堅固、深厚的風土習俗和民族文化,是難以改變的。農歷新年之慶,仍是年年不息、年年強勁。由於新出現了一個陽歷元旦,為示區別,自民國以後,農歷新年就移用了節氣中的 「春節」之稱。 舊時從農歷12月23日起就進入「過年」了,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始告終,還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下面讓我們來看上海城舊時是如何「過年」的。 農歷臘月廿四,即十二月廿四日,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是夜每戶或祀灶神於堂,更多的是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供酒、果,還必供荸薺、茨菰以及好魚、好肉,有竹枝詞這么說:「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獻無他物,魚買新鮮肉買肥。」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匯報一年中人間的好壞、人之過失,為避免他言之過分,故「送灶」時人們還供上用飴糖所做的糖元寶等,據說為讓他吃了粘上牙齒,說話不清,以至可少說、不說人間壞話。「送灶」時各家要點上香燭,是夜,屋內香煙繚繞,各色供品耀眼,過新年的氣氛一下子到來了。 臘月廿五,是諸神下界之日。按傳統,各家各戶里里外外撣塵掃除,清除一年的積灰,清理平時亂堆的雜物等。此舉頗為認真,用現在的話來說,稱得上是一次積極的、有規有模的群眾性衛生運動了。經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戶齷齪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個換年的樣子了。
中國春節各地習俗,春節各地習俗春節中國各地習俗一覽浙江省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於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福建省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上在廳上迎神下降。廣東省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准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山東省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檯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老北京臘月家家事兒多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庄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台;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凈泥塗飾,燃香默拜。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後,梨園戲館擇日封台,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後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葯,拋棄在門外,並將所收集的葯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術、吉祥丹,名曰:「煨歲」。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除夕一大堆老理兒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齣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葯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腌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嘩,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凡是賣花的,稱熏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每到除夕,擺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是諸天神聖全圖。「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叫「全供」。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叫「供佛花」。到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著燒香,到燈節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桌」。走進家家戶戶的正月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所吃的東西,如:百事大吉盒兒,由柿餅、荔枝、龍眼、栗子、熟棗等裝成。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余,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正月初旬,拜年者到門口,疾呼接貼,投一名片,匆匆而去,大多數無須和主人面談。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正月之燈一向集中於前門內的「六部」,叫:「六部燈」,以「工部」的燈最為人稱道。冰燈,飛禽走獸、世間百態,製作得非常工巧。燈市從前集中在東、西四牌樓,後來移到廊房頭條。琉璃廠每於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貨雲集,燈屏琉璃,萬盞棚懸,玉軸牙簽,千門聯絡,圖書充棟,寶玩鎮街。更有「秦樓楚館偏笙歌,寶馬香車游士女」。也是舊京年節一景。

2. 打滴滴從諸暨東福路到杭州浙江理工大學多少錢

諸暨東福路打車到浙江理工大學,82公里,計程車199元起,滴滴快車約297元。

3. 能看看我的福字款茶碗是那個年代的嗎

器物名稱:青花花卉紋福字盤
製作年代:清晚期
照片中這件瓷器為地方民間窯廠燒制。從釉色、用彩來看,符合清晚期光緒年間的特點,未見有做舊痕跡。判斷為清晚期製品。
此類瓷器為地方鄉間窯工製作,工藝較粗糙,但畫工尚可,應為當地酒肆定製物品。在收藏界屬於入門級收藏品,市場價位不高,市場交易價格300元左右。

4. 東君福酒52度多少錢一瓶

東君福酒52度的售價為200元一瓶很劃算

5. 日本瓷器發展

日本瓷器發展:
日本的陶瓷歷史或許可以講很久,但是單拿出瓷器來講,無論怎麼算都只是有500多年的歷史。相較中國在東漢時代就出現了真正的青瓷,日本的瓷器歷史可以說非常短。關於日本瓷器的開端,我們可以把故事講的很感性。甚至可以用來解釋當年豐臣秀吉 對高麗的出兵。在豐臣秀吉的時代,或許是因為厭倦了戰亂,武將之間開始流行飲茶。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接受了來自中國的茶道文化並將它完全民族化,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有所謂的「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無處不在。可見這個人對當時日本國民審美的巨大影響。這個人在茶道中最偏愛的是當時的「高麗茶碗」。豐臣秀吉 早年對茶道相當痴迷,和千利休的關系相當緊密。「高麗茶碗」不只引發了國民的推崇,也引發了豐臣秀吉對出產地朝鮮的極大關心。不久之後他就出兵朝鮮,回國之時帶回了上千名朝鮮陶工。事實證明他的目的卻是達到了,在這些人一個叫做「李參平」的人在1616年,開啟了日本的瓷器歷史。當時的佐賀藩主把他從朝鮮掠走時,他肯定沒有想到自己對日本瓷器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參平最初是在佐賀縣煉胚燒制瓷器,當時當地土質並不適合生產。他開始在全日本的范圍內尋找瓷土,終於在有田的泉山發現了優良的瓷石,這一年是1616年。以此處為中心,周邊窯爐興盛,制瓷業急速的發展起來。到了江戶初期,日本首次燒制出了白瓷。這便是代表著日本瓷器的「有田燒」,李參平因此也被尊稱為白瓷的鼻祖。從此日本的瓷器結束了完全依賴進口的時代。
但是當時的白瓷就真的只是白瓷,沒有彩色裝飾。之後酒井田喜三右衛門經過反復的試驗,終於在正保三年(1646)應用赤繪技術成功燒制出第一件彩繪瓷器。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喜三右衛門付出了三十年的心血,這位初代「柿右衛門」和他開創的「柿右衛門」
彩繪瓷器一起被載入了日本陶瓷的史冊。在大片的余白上,用青藍色或者紅色,描繪上艷麗的圖案,是其特點。色彩之所以會產生一種既明亮鮮艷又典雅脫俗的感覺,關鍵在於表層的獨特白色,那種獨特的溫和的白色。經過大概40小時,1300度的高溫燒制下,才會產生出了那種柔和的白色,燒制後產生的白色稱之為「濁手」所謂的濁,用當地的方言來說就是淘米水,畫出瓷器所獨有的精緻圖案,然後第三次放進窯里,於是,濁手之白上,各色顏料盡顯其魅力。仿如在純白的畫紙上描繪水彩畫一樣,充滿透明感。柿右衛門的特色,便是在濁白的瓷器上,活靈活現的表現出鮮艷的色彩。
日本的瓷器歷史雖然短暫,但是在此之前它也經歷由土器到陶器再到瓷器的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日本陶瓷的歷史開始於繩紋土器。一些學者提出:根據放射性碳十四的測定結果,繩紋土器最早可以上溯到12000年以前,存續時間達一萬年以上。繩紋器一般用粘土泥條盤築而成,野燒,即燒成時不用窯室,燒成溫度在800度到900度。從這個觀點出發那麼日本的陶瓷經歷了相當漫長的演變。
日本陶器始於7世紀後半期,這時出現的是以綠釉陶為代表的施釉陶器。這是日本受到的中國和朝鮮半島影響的結果。奈良?平安時代(公元538年至公元794年)的陶器大致有兩類,一類是三彩和綠釉的低溫鉛釉陶,一類是高溫灰釉陶器。前一種是中國唐三彩和朝鮮半島綠釉陶器影響下的產物,主要有以正倉院三彩為代表的奈良三彩和綠釉陶器等彩釉陶。文獻記載它們在當時被稱作「瓷」、「瓷器」或者「青瓷」。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雖然被稱為瓷器,但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
日本陶瓷聞名於世的風格是古樸,禪意。但事實上,在日本500多年的瓷器發展史上大部分的經典風格和作品都是工巧、細致,色彩華麗鮮艷、或者大量使用對比色。時間來到1655年,這一年日本出現了後來聞名於世的「九穀燒」。當時是日本的江戶時代,加賀之藩大聖寺藩的第一代藩主前田利志,以從其藩屬內九穀村金山發現了磁土礦為契機,派遣其原在金山煉金的後藤才次郎前往肥前有田學習制瓷技術。後來引進技術開始在九穀建窯,生產瓷器。從此,九穀窯誕生。
九穀窯的瓷器大都色彩華麗,氣派較大,符合當時貴族的消費心態。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它非常善於採用金、銀等華貴的裝飾材料進行裝飾或繪畫。中國瓷器也用金,但是都非常少量的的裝飾,比如杯口、壺鈕等位置常出現,而且一般都出現在通體素色的器物只上,給予點睛的作用。但是九穀窯就金則是非常大規模的使用,並配以精細的、色彩鮮艷的圖案描繪九穀窯的裝飾技法有紅彩、金彩、綠彩、銀彩等種類。進入明治時代之後,陶藝家九穀庄三的彩色金瀾手瓷器名氣日盛。同時,大量的日本九穀瓷器開始出口到歐洲各國。九穀燒銀彩作品。釉面下發出閃閃的銀箔光彩,是九穀燒銀彩技法的精髓。在整件上將作品先塗抹一層黑色墨底,然後彩繪以淡青、淡櫻等紋樣。在幾何形圖案上柔和的銀彩中顯露出一種厚重的審美情趣。
九穀燒的繪畫作品內容豐富。有花鳥、山水、風景等內容;有魚紋、鶴、神靈等寓意吉祥的題材;也有人物、兒童;還有松、竹、梅、菊等紋樣。也有的陶藝家深受中國古代竹林七賢等中國文化影響,描繪中國風格的圖案。許多繪畫藝人,繪畫技法嫻熟、老道,繪畫作品一絲不苟、精工細描。
而關於古樸我們可以回到日本茶道的鼻祖干利休。干利休發展了村田珠光的所謂「和漢」境界——完美無缺的「漢」與不完全的粗野美「和」的結合,達到了純日本的簡素美——「和、敬、清、寂」。他推崇的美學也是帶有禪意的古樸,前面我們提到的高麗茶碗就是其中之一。而這一時間相對應的窯廠則是瀨戶和美濃。
它們是日本中世窯業的中心,是這一歷史時期唯一燒造施釉陶的窯口。從鐮倉時代後期到市町時代,茶湯文化勃興,世人追崇從中國進口的所謂「唐物」。以此為背景,從14世紀開始,瀨戶窯模仿中國陶瓷器大量生產天目茶碗(黑釉茶碗)和茶葉罐等茶具陶器(這一點將在後文更加詳細的介紹)。進入15世紀,瀨戶系施釉陶器的生產中心轉移至岐阜縣的東美濃地區。從室町時代後期開始,美濃窯一度模仿中國陶瓷生產的態勢陡然一變,開始燒造以瀨戶黑和黃瀨戶為代表的自己獨特的產品。前者是半筒形的茶碗,釉色漆黑為其特徵。後者用黃釉,有時也用叫做「膽礬」的綠釉。釉色有獨特的胎土映襯,再配以端正的造型,別具一格。這類器物產生的背景依舊是茶文化的興起與流行,以及人們對唐物的喜愛追崇。那時,在京都等地方,閑寂茶文化盛行於市井階層之間,因此茶具的需要也更多了。也就是這個時候所謂的「高麗茶碗」等從朝鮮半島進口的陶瓷器也十分流行,對日本的和物茶具產生了影響。
續「高麗茶碗」之後的另一個古樸風格的陶器窯是唐津。
唐津陶器誕生於天正年間(公元1573年至1592年),推斷的依據是一件帶有天正20年(公元1592年)銘文的遺物以及各地的考古發掘調查結果。文祿、慶長年間(公元1592年至公元1614年),不少朝鮮的陶工從朝鮮半島遷居到佐賀縣、長崎縣一帶的備前地方,刺激了當地的制陶產業。同時這種日本從未有過的窯爐也開始向美濃等地乃至日本全國傳播開來。擁有這樣的技術背景,唐津的產品開始大量在國內流通,一躍成為著名的陶瓷產地。產品的面貌體現出來自朝鮮半島和美濃的影響。高級品多是茶道用具,有模仿高麗茶碗的產品,還有凈水罐、花瓶、小碟等。到後來這里生產的一般餐具也超過美濃,佔領了國內市場。代表器物有鐵銹花釉下彩繪陶和掛有長石釉的「繪唐津」。從此以後,在西日本,唐津逐漸演變成為陶瓷的代名詞。
日本瓷器的開端並不是本土自我演變的結果,當時中國的瓷器文化已經非常成熟,日本相當於是在這種嫁接中發展起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日本的青花瓷的發展。1624年後,中國青花瓷輸入日本,伊萬里青花中出現了完全仿製明代青花瓷的作品,日本首次成功燒制出青花瓷器就被稱為「伊萬里青花瓷」。如今戶栗美術館收藏的青花雙耳扁壺造型、裝飾就是完全仿製永樂青花扁壺。同時,受明代天啟青花和所謂「祥瑞」器的影響,伊萬里青花瓷紋樣出現了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當時青花瓷依舊在日本迅速的發展出了很多的自我特點,比如常見日本青花瓷喜歡把藍色和紅色一起使用,通常器物通體都有花紋裝飾,且比較繁密。這種風格在中國並不典型。
其實在級別較低的古董交易之中我們常見的一種日本瓷器是,看上去與中國某名窯風格有相似之處,但是你又覺得這種相似之中還有一股子別扭勁,那麼你翻過來看底下的題款,很有可能你看到的是幾個寫的歪斜的中國字。歪斜的程度就可以知道這絕不是中國人寫出來的。這很有可能是就日本當年仿造的中國名窯瓷器。當年中國瓷器一經以貿易和禮品形式傳入日本後,立刻引起了日本各階層的追捧。但供不應求,因此帶有商品性質的仿製品開始充斥日本瓷器市場。有觀點認為:「17世紀後期,日本仿製中國瓷器的風氣愈演愈烈。從目前的傳世物來看,其所仿製傳世品的范圍,上自宋代的龍泉、黑釉瓷,下自明代五彩、青花及德化窯瓷器。其中帶有欺騙性的作偽手法著實令人震驚,為了達到目的,誘使購買者的信任,他們往往在日本本土燒制這類器物,然後經商人帶來中國,在中國本土定做適合盒、罐、盤、碗等小件器物的錦盒……」
來華學習瓷藝,當時應該是是日本一代又一代陶工的夢想。他們中間的成功者大抵如加藤四郎和五良太甫這樣。其中的加藤四郎曾在鐮倉時代初期,來到中國浙江天目山學習製做黑釉瓷器的技術,回國以後,仿製了很多黑釉瓷器,日本陶瓷界稱之為「瀨戶天目」。到了14世紀,瀨戶燒已成為得心應手的仿製窯了。五良太甫是於明萬曆時期來到中國學習制瓷技術的,帶有「五良太甫祥瑞造」款識的青花瓷器。
資料來源中奢網: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226/107131.html

6. 徵文:我愛我們的節日,圍繞除夕、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里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葯裝在竹筒里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葯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 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中國結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每一個結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根紅繩編結而成。中國結發源於遠古時期,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為了記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繩上盤上不同的結以示記憶,這就是「結繩記事」。當時,人們用這種方法除了記住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還是年輕人用於表達愛情的物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中國結給人以純朴、吉祥的印象。它內含濃郁的民族鄉土氣息,外形又很雅緻,既體現遠古時代的神秘,又體現中國人的靈秀。因此,它很快成為人們在春節期間室內懸掛,或互相贈送的物件。優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韻味給傳統佳節增添祥和、吉利的氣氛。

以上是中國春節一些籠統的習俗,其實不同的省份習俗並不完全相同:
浙江省
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於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福建省

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上在廳上迎神下降。

廣東省

海豐一帶,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潮州春節節食有菜粿、腐圓、酵包、管煎、五果湯。初四夜裡,家家要點一盞燈,准備一缸水,叫做「等神水」。東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頭,叫做「富貴有緣」。

江蘇省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習俗:元旦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歷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並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准安人傳說,吃湯團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初一清晨就開始下湯團,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團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發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陝西省

富平縣各宗族皆為祖先畫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後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石泉縣以黃紙作錢,元旦結綵懸於門,名為「寶蓋錢」。臨潼縣以初五為「送窮節」,家家剪紙人後,拿到門扔掉。當日每人必定飽食,稱為「填五窮」。
山東省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檯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說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余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老北京

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庄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台;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
蒙古族

過春節,蒙古族人民叫它"大年"。蒙古族古侍侯將春節成為「白節」。如今,人們將農歷正月叫做「白月」。原來,蒙古族人以「白」為吉祥。據說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著恭賀新春、吉祥如意。「白月」也是人們互相交往聚會的時節。
初一,一大早身著各色服裝的男女,跨上早已調教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地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習慣上這種敬酒每敬必喝,有的還邊歌邊舞。串包男女利用這個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互不相讓,他們大都已「浩特」之間距離為比賽距離,開始男女追逐。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苗族

湘西苗族,每當大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雨等特有家餚和備好包穀燒酒時,已是歡歡樂樂吃「團年飯」的時刻了。但在此刻,全家還不能入席吃「團年飯」。主人先在門前掛出懶力巴枝條、包泡刺藤、菖蒲,藉此革除邪氣,消除災難。接著主人戴上剛盔,穿上鎧甲,手裡抄著一隻尖梭標,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視寨外。要是飢餓的野獸竄進寨來,就用這只吃肉的梭鏢殺他個刀尖見紅,虎死狼亡。要是外族來侵犯,就用這只復仇的梭鏢來撕殺,把敵人驅出苗寨。如果是苗族的朋友來,主人高興地跑出門去,將朋友拉進屋裡,高低要吃一頓友好的團年飯,一道歡度除夕良宵。

根據苗族前輩老人說,苗族原先住在黃河岸頭,屢遇外族欺負、殘殺、驅趕,被迫遷到湘西高寒山上,架木為巢,繁衍子孫。但平時,除了遭受野獸的侵害外,仍有外族侵犯,他們常趁除夕之夜,糾集人馬,偷襲苗寨,把苗家過年的酒肉搶走,把苗家無辜的老幼殺害,把苗家新建的山寨燒毀。因此,苗族祖先每逢除夕良宵,家家都要手持武器,為保衛幸福的年關而全副武裝地戒備著。年長月久,逐漸演變成了種特意的年俗,一直流傳至今,富有鮮明的特色。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擇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免災消禍。還有的在節日里殺豬宰羊,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挑水回家。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婦女們爭著到河邊「汲溪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邊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土家族

土家人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
以上是一些春節的風俗習慣希望對你有用!!!

7. 中國的瓷鄉。。。

中國三大瓷都介紹

景德鎮陶瓷介紹
悠久的制瓷歷史
中華向號瓷之國,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史書上的景瓷生產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代以後的景德鎮地區,已有各種各樣的瓷器生產。晉代時,有個叫趙慨的人,曾為當時景德鎮地區瓷器質量的提高作出過巨大貢獻,因而被後世人尊稱為"師主",歷朝立廟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陳叔寶為了造豪華的庭台樓閣,下詔令要這里窯戶燒造雕鏤精巧的陶瓷柱 ,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煬帝又要這里造"獅象大獸"兩座獻給皇宮。這說明當時的景德鎮地區制瓷業已有相當的技藝水平,瓷器產品有了較大的影響。

強盛的唐帝國建立之後,高祖李淵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當時又叫昌南鎮的景德鎮地區瓷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出了兩 個出名的制瓷人物,一個叫陶玉,一個叫霍仲初,他們所造的瓷器"瑩如玉""土惟白壤,體稍薄,色素潤",送到京都出售,被稱為"假玉器",轟動市場,皇帝下令作貢品,"於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造型雅緻,色澤瑩潤。 遠在宋、元時代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 大瓷都」。

宋元時代,德化瓷器隨著泉州港商業的繁榮和海外貿易的發展而暢銷海外。現已發現了30 多處宋元時代瓷窯遺址,在東南亞、東非一些國家和地區也發現不少當時德化瓷的遺物, 就是歷史的見證。北宋時代德化以碗砰侖窯為代表的窯場,其制瓷工藝已採用輪制、模印 和胎接成型的技術。以龍窯大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盤、杯、碟、瓶、 罐、壺、盒、洗、花瓶;少量燒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劃花和印花等裝飾手法, 於瓷器表面飾以蓮瓣、牡丹、雲水、蕉葉、纏枝花卉等花紋以及篾紋、菊瓣、葵紋、 麥穗、卷草等幾十種飾紋。這些產品在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等地都有發現。到南宋時,瓷窯燒制技術又有新發展,燒制的白瓷,器型大,胎體薄, 釉色滋潤,白度度,透光度強,已達到秀高的水平。宋末元初,德化瓷窯有很大的改進, 出現了一種介於龍窯和階級窯(又稱蛋式窯)之間,較易控制燒成火爭的「雞籠窯」。 開始改變宋初以來使用還原燒成的老技術進入採用氧化燒成新技術階段。此時窯場的 生產規模亦有很大擴展,1976年考古發掘的屈斗宮宋代窯爐遺址,坡長達57.1米,共 有17間窯室,這樣大型的古窯爐,實為全國所罕見。這一時期的瓷釉,已經出現白中 閃黃或泛紅的新產品,瓷雕佛像已很流行。外銷瓷仍占瓷器貿易的主要地位。 元代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行記中,曾盛選德化「瓷市甚多」、 「製作精美」、「購價甚賤」,並把德化瓷器帶回義大利。據英國首任駐大使艾惕 思到德化參觀後證實,至今義大利博物館還保留一件馬氏當年帶的德化家春嶺窯的 小花插作品。

迨至明代,德化瓷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無論是器物造型、燒制技術、產品質量、 生產品種、工藝水平,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都遠在宋元之上。以何朝 宗為代表的瓷塑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藝術」和「天下共寶之」的珍品。獨樹 一幟的「象牙白」(建白瓷,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調素雅,被稱中國白瓷的代 表,享有「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特別是道釋人物瓷雕,造型逼真, 格調高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達到了德化窯古代工藝技術成就的高峰。在明代, 德化窯爐在砌建技術有新的創造,在全國首次出現了裝燒容量大、既節省燃料, 又易於控制燒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階級窯。這種形式的窯爐流傳到國外,對國際瓷 窯的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日本1970年出版的《窯爐》一書曾記載:「階級窯在福 建德化最早出現,同時也最著名。日本的窯,是深受德化的影響而設計的,所以日 本把德化的窯估計為串窯的始祖。」時代中葉,釉製作技術有新創造,窯下青花日 漸進入了德化瓷的裝飾領域。

清代,德化釉下青花瓷器爭奇斗艷。全縣已發現的青花瓷窯遺址達120多處。青花 瓷取代建白瓷躍居主要地位。青花的花式豐富,紋畫內容取材很廣,有歷史故事、 人物仕女、生產活動、社會習俗、禽獸花果、山水景物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紋飾。 畫面明凈素雅,筆法朴實粗獷,構圖簡潔舒展,充滿生活氣息,顯示了民窯色彩 或幽菁淡雅或濃艷麗的新風格,開創了德化窯彩的新紀元。它和清代新崛起的五 彩瓷日用器皿和陳設供器一樣暢銷國外。目前在英國、法國、日本、菲律賓、印 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越南、印度、敘利亞、坦尼亞等許多國家出土 的德化窯古瓷片或博物館珍的德化古瓷器,就是研究德化古代瓷器發展史和中外 科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文物見證。

晚清以後,隨著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我國城鄉遭受嚴重破壞,德化瓷業走向衰落。 但是,少數民間藝人如蘇學金、許友義等在艱難歲月中,堅持制瓷事業,繼承傳統, 銳意創新,其作品仍獲得很高的評價。1915年,蘇學金首創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馬 萬國博覽會上獲優等獎。之後許友義首創活動瓷練等工藝製作的《木蘭從軍》、 《關公》、《觀音》等瓷雕作品,先後分別獲得在英國、日本和南京舉行的國際和 全國博覽會的金獎。1930年,他為仙游龍紀寺特製的瓷塑《五百羅漢》,形態各異, 生動逼真,亦為中國瓷壇首創的珍品。民國時期,釉下青花逐漸被釉上彩所代替。 1934年,福建省建設廳在德化設改良瓷場,引進球磨、練泥、轆轤車等機械設備, 研製釉上彩繪顏料、電用瓷、瓷磚和鉗鍋、漏斗等化工用瓷。改用石膏模型注漿和 機壓成型新工藝。但是,這一時期,就整個瓷業狀況而言,基本還是沿襲傳統手工操作工藝。

解放後,德化瓷業生產獲得新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 時期。1988年,經縣工商管理部門記的瓷業廠家有229戶,年末在冊人員11615人, 佔全縣職工總數的11.16%。陶瓷研究所、陶瓷學校、陶瓷機械廠、包裝紙箱廠、花 紙車間等科研、生產配套機構相繼建立,過去落後的手工操作逐步為先進生產所代 替。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988年全年瓷業產值5400多萬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 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19.82%。日用瓷器產量佔全省瓷器總產量40%,出口瓷器量占 全省出口瓷器總量三分之二。產品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和世界五大洲八十多個國 家和地區。為全省對外貿易的一項重要商品。在中國陶瓷工業上也佔有重要的位置。

馳名中外的德化傳統瓷雕,繼承明代何朝宗的風格重放異彩。動用捏、雕、鏤、刻相 結合的技法,把優質原料和精湛技藝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風格,現在德化生產的在歷史傳統題材的產品達390多種,各類姿式和規格的瓷觀音有100多種,大型瓷雕《滴水觀音》高達1.90米,氣勢端莊高雅;最小的《披坐觀音》,高僅5厘米,清逸雋秀。這些神態各異的造象,繼承和發展了「傳神寫意」的傳統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備,色彩明凈,蘊含著美好、健康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藝人們善於利用不同質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澤極富變化。現代題材和各種動物、花鳥、盆景、花籃的瓷雕取材廣泛,品種多種。這些瓷雕藝術品多次被選出國展出,深受國際友人的贊賞。明代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國後得到恢復發展,易名為「建白瓷」。復產成功的建白瓷。瓷質細膩滋潤,色澤柔和潔白,微呈乳黃色,宛若象牙。在歷次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出國展出中,都受到好評,榮獲國有優質產品證書。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國後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國陶瓷界評為白瓷之冠。高白度製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燈等各種工藝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潔,胎質堅薄,為人喜愛。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別榮獲1982年全國陶瓷美術設計一、二、三等獎。龍鳳花瓶、孔雀雙耳花瓶等產品在國外展覽中被贊為瓷中珍品。目前,即將開工的德化瓷廠「建白」高級成套瓷生產線和德化第二瓷廠的白度高檔成套瓷生產線投產後,將使德化瓷器這兩雜金花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隨著近年來對外開放的形勢及我國建設事業的日益發展,德化瓷器將不斷改進裝飾藝術,增加花色品,提高產品質量,以適應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醴陵陶瓷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千公頃。總人口近百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7萬,城區人口16.9萬。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7年增長66.2%,年均遞增10.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調整為20∶51.7∶28.3;完成財政總收入35930萬元(老口徑為38500萬元),年均遞增10.7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891萬元(老口徑為21904萬元),年均遞增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遞增5.2%。 1985年撤縣設市,因盛產陶瓷和煙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名。(右圖為:湖南省醴陵市城區)
醴陵,山俊水曲,風物宜人,年平均氣溫17.6℃,雨水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達288天。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地先農壇、東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源地雲岩寺及醴泉映月、財源塔影、狀元芳洲、紅拂古墓、淥江書院等多處名勝古跡,點綴河山。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李立三、抗日名將左權及耿飈、宋時輪、蔡升熙、程潛、陳明仁等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將軍和仁人志士。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醴陵陶瓷聞名海內外,堪稱醴陵一絕,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全市已擁有陶瓷生產企業400餘家,形成了以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工業陶瓷為主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逐步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醴陵還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鄉,花炮生產,歷史悠久,遍布城鄉。醴陵花炮走出了一條由沒落到輝煌的創業之路,實現了產品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由千百年的傳統生產技術向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成果相結合轉變,由內銷為主向出口內銷並舉轉變,花炮產值位居全國主要產區縣(市)前茅,並銷往80多個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地。在′99昆明世博會、′99中國普洱茶葉節、首都國慶50周年及澳門回歸等重大焰火晚會上,醴陵煙花大放異彩,以迷人的魅力贏得了世人的由衷贊嘆。在兩大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服裝、建築、防水建材、印刷包裝、化工等產業不斷壯大,成為新興產業群,服裝、建材行業年產值分別超過4億元和10億元。(上圖為:贈日本裕仁天皇瓷器)

改革開放以來,醴陵邁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建市以來,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艱苦創業,經濟工作和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1990年,醴陵成為長江流域第一個噸糧縣(市)及湖南省首批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縣(市)之一。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糧食作物朝高產、優質化方向發展,經濟作物朝區域、特色化方向邁進,建立了反季節茄子、早熟黃瓜、無籽西瓜、水藕、荸薺等一批特色基地。鄉鎮企業曾獲全省總產值「五連冠」,撐起了全市經濟的「大半河山」。全面實施了「開放帶動戰略」,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18萬人,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建制鎮環繞的城鄉一體化格局。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衛生躍居全省先進行列,正向國家衛生城市邁進。全市相續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來自美、荷、德、日等國及港、澳、台的客商來醴投資興業,帶動了三資企業蓬勃發展。全市已有40多家企業直接進行對外貿易,年出口總額1億美元以上。城鄉市場不斷繁榮,「三湘第一市」總投資達3億元的陶瓷花炮大市場已建成。2002年,「川氣入醴」工程將正式啟動,標志著醴陵正式成為受惠於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的城市。(上圖為:淥江書院)

2001年,醴陵市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編制了《城市發展戰略概念規劃》,對城市定位、空間布局及功能分區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思路。新的城市定位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的陶瓷花炮生產出口基地;以交通區位優勢為依託的湘東贛西現代物流中心;以深厚文化底蘊和秀麗自然資源為依託的山水園林城市。城市空間布局為「一個中心,三個組團」:以城市中心為商業文化行政中心;以西北和南部組團為工業區,以東北組團為休閑居住區。預計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由17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17萬人發展到30萬人。

8. 曜變天目釉茶碗是什麼窯燒造的

福建建陽窯。宋代八大民窯之一。以盛產茶盞而著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