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二戰前日本航空母艦最大多少噸

二戰前日本航空母艦最大多少噸

發布時間: 2022-07-14 13:01:27

㈠ 二戰最大航母噸位

二戰時期,噸位最大的航母是日本的信濃號。

信濃號標准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2890噸。

信濃號航母最初是根據日本「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110號艦)開工,建造進行50%時被改造成航空母艦。信濃號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即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信濃號航母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直至1960年才被美國小鷹級航母超越。

信濃號其它相關數據

全長 266.6米

艦寬 38.9米

型深 18.92米

吃水 10.31米

飛行甲板長266米,寬36.3米

艦載機 47架

防空武器:雙聯127mm高平炮8座,25mm高射炮145座

動力:主鍋爐12座,蒸汽輪機4台,153000馬力

軸數 4軸

航速 27節

續航力 10000海里/18節

艦員 2400人

㈡ 二戰時最大的航母是多大

「信濃」號原本是二戰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在中途島海戰後的航母增勢計劃中被列為航母改造艦。 「信濃」號繼承了「大鳳」號重裝甲航母的設計風格,進一步強化防禦措施,從理論上講是一座最堅固的海上堡壘。但是,在緊張的戰時改造中,為了縮短工期,工程盡量從簡,建造質量堪憂,存在諸多隱患,在竣工時省略了部分氣密試驗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竣工,服役時的性能數據為:標准排水量62000噸,公試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艦員編制2515人。直到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空母艦。抱歉,當了回復制黨,太巧了,中午剛看的

㈢ 二戰最大航母噸位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航母是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噸位是104200噸

由於「尼米茲」級建造時間長達數十年,所以各艦之間有一些差別,僅排水量一項,前3艘「尼米茲」標准排水量為81600噸,滿載排水量為91487噸,第4艘「羅斯福」號滿載排水量則達到了96386噸,而其後的「林肯」號、「華盛頓」號、「斯坦尼斯」號、「杜魯門」號、「里根」號滿載排水量均已超過100000噸。


航母簡介: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Nimitz AircraftCarrier)是美國的一種多用途大型航空母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所有這個級別的艦艇都是以核動力推進的。裝備4座升降機、4台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不同也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海上艦隊。以它為核心的戰斗群通常由4至6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只構成。

艦長:332.9米

艦寬:40.8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

吃水:11.3米(CVN-71為11.8米,自CVN-72以後為11.9米)。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壓水堆,4台蒸汽輪機,4台應急柴油機,4軸推進

功率:194兆瓦(26萬馬力)

航速:30節以上

續航力:80萬~100萬海里 。
主要武器裝備: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CVN-68和CVN-69為3座),3座324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系統

搭載飛機:固定翼飛機約80架,直升機6架。
人員:艦員3184人,航空人員2800人。

㈣ 二戰時期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是什麼

日本信濃號航母
標准排水量
59,900噸/73040噸(滿載)
動力
153,000馬力
飛行甲板長度
840英尺
航速
最大28節
火炮
主火炮5英寸16座、副炮4.7英寸12座、高炮25mm145座,13mm22座
標准艦載機
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
艦員
2400人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從下水(1944年10月)到沉沒(1944年12月)不過短短的2個月時間.

㈤ 日本二戰最大航空母艦

「信濃」號是1960年美國小鷹級航空母艦服役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服役後不久就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沉,在第一次正式出航僅僅20小時就被擊沉更是創造了世界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的記錄。
這傢伙是在大和級三號艦的殼子基礎上改的,排水量高達70000多噸,不過已經屬於劣質產品,質量很差,也很快被擊沉。
如果圖紙船不算,就是這貨了。

㈥ 二戰時期日本重型航母共有幾艘

1.二戰艦船 日本航母

日本海軍重型航空母艦
——赤城號(Akagi)

【建造簡史】

赤城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廠建造,1920年12月6日開工,1922年2月5日暫停,1923年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改建為航母,從戰列艦改為航母時,主艦體基本不動。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有雙層機庫。除了主飛行甲板外,艏部有短距飛行甲板直通機庫,但後來證實短距飛行甲板基本沒用。完工時安裝了巡洋艦上的火炮,而且沒有島式上層建築,鍋爐的廢氣從右舷排除,安裝了角度向下的煙囪。

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在日本海軍服役的前五年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並安裝了一個右舷的島式上層建築。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間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進行了改裝。取消了艏部飛行甲板,機庫向前延伸,主飛行甲板加長加寬並進行結構加強。用左舷的島式上層建築替代了原先的較小的右舷島式上層建築,還對艦炮進行了重新調整改進。改裝後滿載排水量41300噸,動力為蒸氣輪機,19台鍋爐,4軸,133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武備為6座單管203毫米主炮,6座雙管120毫米副炮,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72架(最多可載91架)。

【作戰履歷】

1942年6月5日夜,大和號戰列艦安祥地的沉浸在中途島西北300海里的海面上。作戰室中,平時一向頭腦冷靜指揮果斷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此時卻猶豫不決了,因為在他手中的一紙電文是那樣的沉重,「赤城號中兩顆炸彈,喪失戰鬥力,請定奪」,他完全明白南雲在何種情況下會發出這種電文,但在作出這必然的決定前還是不禁回想連篇。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作為日本海軍第一航空戰隊的旗艦,她也是日本航母的皇後。作為「八·八艦隊計劃」(8艘戰列艦和8戰列巡洋艦)的一部分,赤城號的原始設計是一艘戰列巡洋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赤城號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艦。

1927年3月赤城號服役之初,飛行甲板為上中下三段。下層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艦載機起飛,中層甲板供輕型艦載機起飛,上層甲板供飛機降落。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多載飛機。估計飛機在中層甲板起飛時就想現在的動畫片中的宇宙飛船一樣,在狹窄的通道中加速,而後沖入太空。不久在赤城號的使用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這種設計並不實用,且交通管理較復雜。於是,赤城號於1935年進行了改裝,三段飛行甲板聯到了一起,前端由兩組圓柱形支柱,並且在飛行甲板左側增加了島式上層建築,以便於觀察。

山本五十六曾任赤城號艦長。山本以其敏銳的眼光意識到了這種沒有巨炮的戰艦對海戰將產生的本質影響。盡管這種思想在海軍中並不佔主要地位,但山本確實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赤城號之中。

9·18事變的次年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滬抗戰中,山本曾率領赤城、加賀號轟炸上海。1937年7·7事變爆發,赤城在長江流域、華南、支那、海南更是大開殺戒。

作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號上有海軍最優秀的飛行員。1940年,日美局勢日趨緊張,美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1941年初,山本制定的襲擊珍珠港的計劃,為此各航空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山本的政策是訓練中的傷亡與實戰中的傷亡同樣對待。致使赤城號以及第一航空戰隊的飛行員在參戰前轟炸的命中率可達到80%。1941年12月,赤城號作為旗艦參與偷襲珍珠港。山本的思路在珍珠港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山本的地位在帝國海軍中達到了入日中天的程度。

開戰6月內,由赤城號領導的第一航空艦隊橫掃太平洋和印度洋,但山本如何也想像不出赤城號在中途島發生了什麼事,但他知道他必須作出什麼決定。天皇的照片轉移出來後,執行護衛任務驅逐艦舞風號、荻風號、野風號和嵐風號各自發射了一條魚雷,在水面上掙扎的巨型戰艦赤城號帶著沒有起飛的艦載機很快消失在其驚動了的這片海洋之中。艦上倖存的艦員被派往了太平洋的前哨基地。

【性能諸元】

1923年11月19日動工改建、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26900噸(對外公布)實際30000噸

武備:雙聯200毫米炮2座,單管200毫米

總長:261.2米

動力:蒸汽輪機8台,主鍋爐19座,炮6座,雙聯120毫米炮6座131200馬力,4槳(210轉/分)

寬:29米

型深:15.3米航速:31節

吃水:8.07米續航力:8200海里/16節

飛行甲板:上層長190.2米,寬30.5米艦員:1630名

載機:60架

日本海軍重型航空母艦:加賀號

——加賀號(Kaga)

【建造簡史】

加賀號航母,由川畸船廠(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開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暫停,原計劃是作為快速戰列艦,後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改為航母。1923年後重新開工並改造為航母,1928年3月21日服役,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之後排水量為42,541噸,8台鍋爐蒸氣輪機,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武備為10座單管20毫米單用炮,8座雙聯127毫米兩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艦員編制人數2016人,載機81架(最多可達90架)。

【戰爭歷程】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艦之一,她與赤誠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是戰列艦。加賀號服役之後,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此後兩艦一般共同執行任務,兩艦的命運也很類似。

加賀號是侵華海軍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中,加賀號和赤城號一起完成了轟炸和制空任務。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配合陸軍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賀號的艦載機出沒。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結果日機被擊落13架,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隨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轟炸的目標也擴展到廣州白雲機場和廣州市區。1939年後,加賀號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與偷襲珍珠港。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和加賀)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和瑞鶴)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襲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日協助佔領荷屬東印度,空襲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後,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與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加賀號於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性能諸元】

加賀KAGA 1923年12月13日改建動工1928年3月31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26900噸(對外)實際30000噸

武備雙聯200毫米炮2座,單管200毫米炮6座,雙聯120毫米炮6座,雙聯13.2毫米機槍4挺,雙聯7.7毫米機槍2挺

總長238.5米

寬29.6米

型深15.45米

動力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12座,91000馬力,4槳(210轉/分)

吃水7.93米

飛行甲板上層長171.2米,寬30.5米

航速27.5節

載機60架

艦員1630名

日本海軍重型航空母艦:大鳳號

1944年6月19日,菲律賓以東洋面即將破曉。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第一機動部隊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率領下,分成甲、乙

、丙3支部隊,各以3艘航母為核心,組成環形隊形,正由西南向東北方開進。小澤企圖發揮艦載機戰斗活動半徑較大的優勢,利用關島基地,對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美第58特混艦隊實施「穿梭轟炸」(艦載機依託航母和岸上基地進行的一種往復轟炸,即艦載機突擊目標後,飛往附近的岸上航空基地,補充燃料、彈葯後,在返回的途中對目標再次進行攻擊),以遏制美軍向馬里亞納群島發動新攻勢。

小澤佇立在旗艦「大風號」艦橋上,下令各波攻擊機群相繼起飛,去攻擊30O海里外的美特混艦隊。8時10分,旗艦瞭望哨突然一聲尖叫,他看見一架飛機朝海面直撲下來,海面上竟有3道魚雷航跡,在馳向「大鳳"號。原來,飛行兵曹小松關呼雄發現了雷跡,魚雷為美國潛艇發射,為保護旗艦免遭攻擊,他採取自殺性撞擊行動,撞毀了一條魚雷。「大鳳」號緊急規避,但來不及了,還是命中一雷。「大鳳」號不愧是一艘重裝甲防護的航空母艦,挨雷後似乎安然無恙,一時並未顯出什麼異樣。於是小澤命令護航艦只加強反潛警戒,戰斗仍按原計劃進行。然而事出意外,魚雷爆炸後損壞了一部升降機,結果把那裡的通風口堵住了,而航空汽油罐受損後汽油蒸氣不斷外泄,這些氣體由少而多,大量聚集,結果在14時32分被引爆。烈火濃煙從機庫噴出,很快蔓延到彈葯庫。「大鳳」號的腹部,隨之發生一連串大爆炸,艦體迅即傾斜。18時28分,在中雷10小時之後,這艘服役才一個月的新型航空母艦,就葬身在塞班島以西洋面的萬丈深淵。

建造原委及概貌

本世紀30年代,世界各海軍大國的海軍軍備競賽掀起高潮,進入了所謂無條約制約的時期。野心勃勃的日本海軍以美國海軍為對手,從1939年起,開始實施為期6年的造艦計劃。計劃規定,著手建造新型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分析,在兵力對比上日本海軍弱於美國海軍,要想取勝,就只好藉助自身訓練有素、特別擅長夜戰和近戰的特點,迫近美艦隊打肉搏戰。這樣就得冒受到打擊的危險,接近敵艦,故須加強防護能力,加強航空母艦的裝甲防護。「大鳳」號就是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建造的一艘「不遜於美英航母的具有現代形態」的航空母艦。

「大鳳」號排水量34000餘噸,水線長253米,水線寬27.7米及吃水9.7米,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蒸汽渦輪機,4軸,功率160000馬力,航速33節。為了改變其飛行甲板的脆弱狀況,日本海軍煞費苦心,不惜減少艦載機的數量(為63架,比「翔鶴」號少21架),來提高飛行甲板的防護能力,加強其不沉性。在日海軍的航母建造之上,被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艦橋與煙囪一體化

「大鳳」號飛行甲板低,煙囪採取何種樣式,一開始便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從前,日本航空母艦的煙囪由艦舷向測方伸出,並向下彎曲,效果倒也不錯。不足之處是,一旦遭受損傷,艦體傾斜時,對艦十分不利。「大鳳」號飛行甲板位置低,安裝煙囪的甲板位置也低。在如此低的甲板上,若依然是過去的那種彎曲狀大煙囪,對艦體的穩性就更加不利。因此,決定放棄橫斜彎曲狀處囪,而採取直立式煙囪。但是,這一點在技術證論會上遇到了麻煩。日海軍一貫重視夜戰,航母也不例外,兵艦載機要適應夜戰的需要,政要盡可能減少飛行甲板上的突出物,而在立式煙囪是一個明顯的障礙物。此外,這種煙囪的徘煙也影響飛機的起降活動。改裝成直立大煙囪一事雖受到強烈反對,最後還是保持航母穩性的幸見佔了上風,結果直立式煙囪定了下來,並使其與艦橋一體化。

「大風」號的艦橋不是設置在飛行甲板航測線以外,而是偏內側一點,在右舷測中部稍靠前的地方,以利保持穩性。為保證排出的濃煙不致對後部飛行甲板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設計研究部門製作了一個百分之一的模型,進行了風洞試驗。試驗證明,在艦橋、煙囪一體化後,沙囪需從其垂直面向外傾斜26」,高出飛行甲板17米。這樣,煙囪排出的濃煙才不會影響後部飛行甲板上的作業。「大鳳」號艦橋內部的配置情況,從飛行甲板平面起向上依次是,飛行甲板平面上有方位測定室,飛行員待機室,氣象室;下部艦橋甲板平面上有司令官、參謀長、艦長和航海長休息室,方位測定室,報務室;上都艦橋甲板上有操舵室,第一防禦指揮所,作戰室兼海圖室,方位測定室,報務室;羅經艦橋甲板平面上有傳今所,探照燈指揮所,艦載機起降指揮所;防空指揮所設置在最上部的甲板上。

封閉式艦首與前甲板

在日本海軍中,「大鳳」號率先採用了能夠抗風暴的全封閉式艦首。艦首外板一直延伸到飛行甲板前端和側面,從而提高了航母的適航性、耐波性,增加了飛行甲板的長度和最前部飛行甲板的強度。

「大鳳」號艦首的外舷呈明顯的外傾狀,並與飛行甲板的側面、前端相連接。通常在首甲板上的錨甲板設在艦內部,拋錨、起錨設備也置放在艦內,艦首外舷兩例也看不到起錨用的喇叭口,水線以下的艦首是球界形狀的。艦首部的艙室內有:倉庫、作業場、拋錨機室等。

飛行甲板及機庫

「大風」號是日本海軍中第一艘飛行甲板裝防護裝甲的航空母艦。既要有防護裝甲又要保證其穩性,這是個很難兩全的難題。日本海軍經過論證後,毅然決定採取直接加強飛行甲板的措施。這樣就可以改變飛行甲板的脆弱性,以利打近戰,深入到敵艦載機作戰半徑內突擊敵艦船。「大鳳」號飛行甲板長257.5米,前端寬18米,中部寬30米,後端寬27米。升降機前後各一部(每部重100噸),兩部升降機之間裝有防護裝甲(長150米,寬20米)。這部分防護裝甲由一層20毫米厚和一層75毫米厚的甲板上下疊加而成,表面敦以乳膠(以前是木質的),可以經受得住500公斤炸彈的俯沖攻擊。飛行甲板上裝有艦載機著艦用阻攔裝置(每部阻攔裝置最多有4條阻攔橫索,4部阻攔裝置共有14條阻攔橫京),最大制動距離40米,最大制動速度每秒30米(飛機最大重量4000公斤),採用油壓制動方式。復原動力為壓縮空氣,復原時間9秒。

機庫分上下二層;上層寬18米,下層黨廣米.各有4個隔艙。上層機庫的艙頂板厚10毫米。飛行申權與機庫頂板之間有0.7米的空間,以防炸彈穿透飛行甲板危及上層機庫。然而,「大風」號突如其來的巨爆,原由正是在機庫內。機庫內充滿輕質油氣體,被點燃、引爆後,頃刻間烈火便將「大鳳」號吞噬。艦上的75架飛機(零式戰斗機27架,九九式、慧星式轟炸機27架,天山式攻擊機18架和偵察機3架)有的轉移到其它航母,有的在艦上化為灰燼。

主要防空武備

航母用來自衛的武器是艦載戰斗機和高射炮。「大鳳」號主要裝備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和九六式3聯裝25毫米機關炮2種。前者有6座(12門),兩舷配置,各3座。其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射速15發/分,最大仰南十90o—-10「,俯仰速度16o/分,旋迴速度10.6」/分,半自動裝填。該炮的射擊指揮儀為九四式,兩舷各裝一部。而後者有17座,左舷8座,右舷7座,艦尾2座;其射擊指揮儀8部,分別裝置在兩舷和艦尾。此外,在艦橋、上層建築後部和信號桅上裝有對空雷達。飛行甲板和艦橋側方裝設了探照燈。

艦尾部分

「大鳳」號艙尾干舷較高,艦尾飛行國板下面是小艇置放處,因干般高未另設小艇置放甲板。舵有2副,前後配置,均是半平衡舵。此外,為加強防空火力,竣工時在規尾裝了3聯裝25毫米炮2座。

1941年7月10日動工、1943年4月7日下水、1944年3月7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29300噸

武備:雙聯100毫米炮6座,三聯25毫米,炮22座

總長:260米

寬:27.7米

動力: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4槳(300轉/分),160000馬力

型深:22.1米

吃水:9.67米

航速33.3節

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

續航力:10000海里/18節

載機:戰斗機19架(含預備機1架)攻擊機36架,偵察機6架

艦員:1649名

日本海軍中型艦隊航空母艦 :蒼龍號

【建造簡史】

「蒼龍」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廠建造,1934年11月20日開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滿載排水量19800噸,蒸氣輪機,8台鍋爐,4軸,152000馬力,最高航速34.5節,編制艦員1100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63架(最多可達71架)。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機炸沉。

「飛龍」號航母,由Yokosuka海軍船廠建造,1936年7月8日開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完工。是蒼龍號的改進型,和蒼龍號比,進一步加強了艦體結構強度,提高了艦艏,改進了裝甲,最大的改變是島式上層建築改到了左舷。滿載排水量21900噸,蒸氣輪機,8台鍋爐,4軸,153000馬力,最大航速34.3節,艦員編制1101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31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64架(最多可達73架)

中彈後開始起火燃燒的飛龍,注意前升降機的巨大彈洞

【戰爭歷程】

蒼龍號和飛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蒼龍和飛龍的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設計之中發現:既多載飛機、又裝載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而後蒼龍和飛龍設計成為專職航母。借鑒赤城號和加賀號的設計經驗,蒼龍號和飛龍號在排水量約為前者一半的情況下,仍然達到與前者相近的性能,但裝甲較弱。

蒼龍號1934年11月開工,1937年12月服役。次年,蒼龍號在中國海域游弋,其艦載機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協助陸基空軍侵華行動。飛龍號1936年7月開工,1939年7月服役。飛龍號比蒼龍號稍長一些,其艦橋也不同於蒼龍號,設在飛行甲板的左側。服役後飛龍號與蒼龍號編為第二航空戰隊,由山口多聞少將指揮。

襲擊珍珠港的計劃中原本沒有兩龍,在山口多聞的力諫下,蒼龍號和飛龍號作為6艘攻擊航母的組成部分參與攻擊。並且由於續航能力強,在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又奉命增援威克島。1942年初,第二航空戰隊南下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實施登陸前的空襲。1月24-25日,空襲安汶港;2月4日第二航空戰隊的飛行隊從岸上基地起飛,對由荷蘭多爾曼少將率領的英美荷澳四國艦隊進行空襲。2月15日,第二航空戰隊與完成拉包爾空襲的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匯合。2月19日,一、二航空戰隊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協助戰領荷屬東印度,空襲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戰隊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號和瑞鶴號)以及護衛艦群匯合對印度洋英海軍進行掃盪,除加賀號外的其它襲擊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空襲了錫蘭灣英太平洋艦隊的科倫坡和亭可里蘭基地,並在基地之外擊沉了躲避不及的英軍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航母競技神號。

1942年6月,四艘攻擊航母(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和蒼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第二航空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拒絕離艦,隨飛龍號一起沉沒。四艦中飛龍號最後受到攻擊,之前其艦載機重創了美航母約克城號,後者最後被日潛艇擊沉。

【性能諸元】

蒼龍Soryu 1934年11月20日動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竣工

飛龍Hiryu 1936年7月8日動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竣工

蒼龍 飛龍

標准排水量15900噸,總長227.35米;

寬21.34米 寬22.04米

型深20.4米 型深20.5米

吃水7.47米 吃水7.84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 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

載機 載機

96式戰斗機16架(含預備機4架)96式戰斗機16架(含預備機6架)

97式攻擊機12架(含預備機3架)97式攻擊機12架(含預備機3架)

96式轟炸機36架(含預備機9架)96式轟炸機36架(含預備機9架)

97式偵察機9架 97式偵察機9架

武備 武備

雙聯127毫米平高炮6座 雙聯127毫米平高炮6座,三聯25毫米炮7座

雙聯25毫米炮14座 雙聯25毫米炮14座

動力 動力

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 蒸汽輪機4台,主鍋爐8座

152000馬力,4槳(340轉/分) 153000馬力,4槳(340轉/分)

航速34.5節 航速34.4節

續航力7680海里/18節 續航力7670海里/18節

艦員1100名 艦員1100名

日本海軍輕型航空母艦

——海鷹號(Kaiyo)

三菱長崎(Mitsubishi,Nagasaki)船廠建造。原先是打算建造成運輸艦,開工時期不明,1938年12月9日下水,1939年7月完工。1943年11月23日改裝為航母。1944年前只是當做訓練艦使用,大戰後期用作飛機運送。1945年7月24日被英國飛機轟炸,戰後解體。

和其他的護航航母類似,機庫和飛行甲板相對較小,沒有島式上層建築、彈射器和阻攔索,用驅逐艦的主機代替了原設計的柴油機。1944年增加了20門25mm防空炮和一些防空火箭發射器。主要用於運輸和訓練。

排水量13,600噸/17,500噸(滿載)

飛行甲板長度492英尺

航速34節

動力52,000馬力

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火炮127mm8座、25mm44座

雷達21型13式

標准艦載機24架

艦員829人

日本海軍輕型航空母艦

——龍驤號(Ryujo)

根據1921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有關10000噸以下的航空母艦

不在限制之內的條款,日本設計了這艘排水量為8000噸的航空母艦。由於尺度有限,設計者費了不少心機。但竣工時,標准排水量還是超出原設計,達到10600噸。服役後不久,發現該艦穩性差,艦首甲板過低,飛行甲板的支撐結構強度不夠,被大浪壓壞。因此,撤除了2座127毫米炮及其它可撤除的重物,加強艦體結構,提高艦首甲板,以改善適航性。為了增加穩性,不得已追加了500噸的壓載,從而對航速有影響。太平洋戰爭之初,它曾在蘇門答臘海域、印度洋進行過契交戰。1942年8月24日,在第二次索羅門群島海戰中,被美國「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的飛機命中4顆炸彈,後沉沒。

龍驤Ryujo

1929年11月26日動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竣工;

標准排水量10600噸

武備雙聯127毫米平高炮6座,四聯25毫米炮6座

總長180米

動力蒸汽輪機2台,主鍋爐6座,65000馬力,雙槳(275轉/分)

艦寬20.32米

型深20.6米

航速29節

吃水5.56米

續航力10000海里/14節

飛行甲板長158.6米,寬23米

艦員924名

載機48架(含預備機12架)

日本海軍護航航空母艦

——沖鷹號(Chuyo)

這是日本第一型護航航母,由17000噸級的豪華郵輪改裝而來

。主要用於訓練和飛機運輸。經過簡單改裝。機庫較小,增加了相對較短的飛行甲板,沒有島式上建、彈射器或阻攔索。戰爭期間,日軍為彌補反潛護航力量的不足而改裝,載機20-30架,航速較低,不能跟隨戰斗編隊出戰。

大鷹級一共有三艘,大鷹、雲鷹、沖鷹,於三菱公司長崎船廠(Mitsubishi, Nagasaki)建造,戰爭爆發後分別改裝為航母,均在戰爭期間為美軍擊沉。

大鷹號開工日期不明,1940年9月19日下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1年9月15日完工。服役期間只參加了一次戰斗部署,其餘時間主要是執行訓練和運輸任務。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海軍「紅石魚」號潛艇擊沉。

雲鷹號開工日期不明,1939年10月31日下水,完工後被軍隊接管,在吳市(Kure)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2年5月31日完工。服役期間只用於運輸和訓練。在1944年9月15日在中國南海東沙群島東南被美「石首魚」號潛艇擊沉。

沖鷹號開工日期不明,1939年5月20日下水,在舾裝期間被軍隊接管。在吳市(Krue)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2年11月25日完工。服役期間只用於運輸和訓練。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島八丈島以東被美「旗魚」號潛艇擊沉。

大鷹Taiyo 1940年1月6日動工1940年9月19日下水,1941年9月15日改裝竣工。

沖鷹Chuyo 1938年5月9日動工1939年5月20日下水,1940年3月23日竣工1942年11月25日改裝竣工。

雲鷹Unyo 1938年12月14日動工1939年10月31日下水,1940年7月30日竣工1942年5月31日改裝竣工。

標准排水量17830噸

武備單管120毫米高炮4座,雙聯25毫米炮4座(「沖鷹」:雙聯裝127毫米高炮4座,三聯裝25毫米炮10座;「大鷹」、「雲鷹」在1944年間改裝後增加單管120毫米炮2座,三聯裝25毫米炮約4座)

總長180.24米

寬22.5米

型深23.5米

吃水8米

動力蒸汽輪機2台,主鍋爐4座,25200馬力,雙槳(140轉/分)

飛行甲板長162米,寬23.5米(「沖鷹」:長172米,寬23.7米;改造後的「大鷹」、「雲鷹」:長180米,寬23.5米)

航速21節

載機戰斗機11架(含預備機2架),攻擊機16架(含預備機2架);「沖鷹」載機30架(含預備機4架)

續航力8500海里/節

艦員747名(「沖鷹」約850名)

訓練航空母艦:龍鳳號

和瑞鳳級相似識,是另外一種潛艇母艦的改裝。1941年開始改造成航空母艦,1942年11月28日

完成。4月18日,改裝中的龍鳳還挨了杜力特轟炸隊的一顆炸彈。1942年12月改造剛完成,龍鳳號就又挨了一條魚雷。在大戰期間主要是作為一艘訓練航空母艦。1944年6月菲律賓海海戰中龍鳳被擊傷,1945年3月17日停泊在吳縣軍港的他再次被炸,這次之後他就沒有再回到現役,1946年被解體。

排水量13,360噸/16,700噸

飛行甲板長度707.4英尺

航速26.5節

動力52,000馬力

續航力8000海里/18節

火炮127mm8座、25mm60座、13.2mm28座

雷達21型13式

標准艦載機31架

艦員989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9